|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兰台秘笈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21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想一定是我班"黄鹤楼"的弟弟吧?他就是2年级的,应该是与小雁子同学.

" E- p8 v1 N, x' j2 t Y

 

% P* g5 O4 H5 A8 p5 L7 k

老培,找个吉它曲的<鸽子>来听听吧!那个也好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架子所点:

6 {% Z' }% v* z1 W8 F

 

R; x6 d, `0 X

发表于 2012-1-21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牵挂你,我的朋友!》:

% B; D; V0 T6 ^3 ~# b5 o5 e% I

 

$ T( Y$ v' G/ e1 f" |) I

8 p% J6 L U* w1 r8 E' M: }

 

% H" ?: s2 W" @ x) M6 w

培力学长今天发来的PPS。

6 Y# N, u. H$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 17:54:3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21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泛黄的记忆》:

# S/ w0 b/ B# \5 a( z' k6 ?9 a

 

' F) v: W' F0 q3 ?

' {% ~+ j7 e8 ^ ^1 x

 

" A# x" ~8 z$ Z% j' }

小草发来的PPS。

发表于 2012-1-21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泛红的记忆》:

! j7 e4 ~5 }! h) I

 

/ j, [9 F8 x, i: l3 O* }8 _, }

& O$ Q5 ]7 N1 r" W1 B9 w

 

% F1 I5 b; ]5 e8 }$ E/ R) h- x7 e

我看不如这个(原名:女红卫兵。我给改了)。好像也是小草发来的。

发表于 2012-1-21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我也没啥事,多转换些PPS,大家看。
发表于 2012-1-18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上边的照片中找到了我们小学的第一任班主任刘进文老师,第二排右起第七人。当年刘老师留着两个长长的大辫子,讲课特别认真,黑板字写得也很工整漂亮。记得一次周日晚上返校后,刘老师到宿舍看望我们。我们高兴地围着刘老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刘老师突然发现了什么似的盯看着我,问我:你脸怎么那么红 / b# k8 \" P" t2 i' [3 T4 I7 N" |# q是不是发烧了? 她用手摸摸我的前额,说你一定是发烧了。可是我却没有感觉,不知道自己病了。当晚医务室的大夫带我去医院,我还真的是发烧了,打针开药后回来。刘老师心很细呢,真要感谢刘老师。


文革开始后,好像1967年接到学校通知说学校解散让办理转学。可是上边这张育新全体教职工的合影照片写的却是1975年;育新到底是那一年解散的?
发表于 2012-1-18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在德外“解散”后,好像是——

1 e4 ^ b. }" ~5 G3 o

育新小学还保持其名称迁往西城某地(但学生来源已变)。

' G. v7 u1 N. R& i+ i

老师一分为三:

. U; f. `- e* o* D2 U

一部分仍为育新小学;一部分去了136中(后改为职高);还有的调到其他学校。

) V+ @0 k4 ]6 H2 C9 b* b8 R

02年师生聚会时,原育新小学的名称已不复存在,去的就是原育新老师较集中的职高。

发表于 2012-1-18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你一说,这段育新的历史我才知道。
发表于 2012-1-18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一班贾宝贵老师当年风华正茂时

6 z% n5 ]8 ]" G8 y! I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 H! D. J. c) }2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8 11:58:43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8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贾老师:

: z3 E1 T! b( E& d; G. {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发表于 2012-1-19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z8 x/ c9 f- M* i% T5 p

【老陈说】


6 [- X; _/ @! \7 T' w: {6 V! G! G, d

昨下午听了个讲座,在二里沟的新疆大厦,内容是“三农”主讲人是陈锡文,是中央农办的副主任,其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与我们相同,自述:在龙江种了十年的地。

: o y5 V: ~$ @

人家地种的好,种而优则仕,步步高升,离土不离农,成了三农问题专家,这是个真专家,多少年了,陪伴着一拨拨的总书记们、总理们继续上山下乡,栉风沐雨。这不,四十米开外的台上就端坐着位黑大汉,色比咱们重多了,老陈才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人,一年一个“一号文件”一年一个“*中全会”都是三农问题或与此相关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官”换了多少茬,但农业的地位总吆喝在前面,有时口惠实不至,但近十年,政府心有余力也足了,实事也越办越多。亏了有老陈这拨“仕”,一如既往地和贫下中农相结合,持续地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他们是真正的扎根派。


T' @% b/ p6 \+ ~0 u- H# o( V

老陈开讲三农形势,在这个领域四十多年的修炼,这些农事如数家珍般,重点回顾近十年的农业发展和三农政策,经他的梳理,我这非农非乡人对国家的大事确有了新的认识:其一,政府“重农”的认识始终未动摇,从务虚到务实,每年都有“一号文件”。多数人都不看,包括农民,其实都是字斟句酌煞费苦心写出来的大政方针,颇具指导意义。 其二、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中,连续8年连年增产,去年更是全线飘红,粮食产量首破1.1万亿斤。其三、农民收入向好。04年人均2600元,去年6977元(城市28800元)其四、惠农政策出台,免农业税和相关收费,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对种粮农户“直补”数百亿;其五、农民的社保问题提速:合作医疗去年达到人均200元(个人出20、政府出180元)“十二五”期间目标达到300元,届时大病基本囊括了;养老金今年全覆盖至60岁以上人群,年均660元“十二五”末达到1200元。农民眼红城里人“福利”终于盼来了。后面还有好几条,都是好事,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曾经喊着口号要消灭三大差别,总算有了那么点意思。


# A6 g8 D9 o# V0 _9 o& W, L) K+ l& o3 _

老陈把问题也讲了两条。

( ?6 \ J/ D: t9 [( k3 T

其一是农民增收难。城乡收入差别还在扩大:1978城乡比是1:2.57,去年是1:3.13城市人的收入是乡里人的3倍。

" W2 _$ d% k; M ~

其二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在多年丰收的背景下,我国仍是粮、棉、糖、油、肉的国际市场采购大户。我国向世界承诺的自给率是95%,现在仅实现了85%,中国的大体量、大胃口让世界害怕,政府老说中国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那是指真枪实弹。粮食安全始终是个问题。

6 U5 E6 U! y1 K2 l3 j4 N ` Z

去年中国自产大豆1500万吨,进口了5500万吨。中国的大豆亩产250斤,要生产出这5500万吨需要土地4400万亩,哪找地去?中国现有耕地18。2亿亩,加上部分土地的复种,年播种面积23.5亿亩。维持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准需要30亿亩的播种面积。那6亿多亩地,是吃了世界的一大块。

, S! d- y% l4 r

吃人家的嘴短。不仅人家害怕,我们自己也害怕。中国人是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贱。去年的大豆,中国一出手,国际市场大豆涨价20%。大豆成了“金豆”其下游产品豆粕、肉、蛋、奶都一律开涨,政府想按都按不住,25%的自给率,你能不受制于人?


; Y$ `; b" p7 r) F, W% Z) j

怎么办?快要全文刊发的“一号文件”说了:推进科技创新,增加农产品供应能力……


8 M8 c& p0 A) o* [

老陈这一气讲了三个小时,差点误了我回家吃饭。


- E7 a8 }7 s4 f

晚饭期间央视9播出的纪录片是“亚马逊”流域的生态保护,其中一段说的是“罪恶的大豆”近些年由于种植大豆有利可图,无良商人巧取豪夺大量圈地,破坏热带雨林和珍稀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当地雨林保护者为此抗争,遭致恶势力的追杀“滴血的大豆”。

2 x% C/ s7 h3 l% w

亚马逊大豆的去向,不是让中国人吃了吗!片子里没说,我们的海关有记录,中国进口的大豆主要来自美洲大陆,巴西、美国。

6 V7 L% g+ E$ o. p&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9 14:04:4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9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听说中国城乡人口比例已达1:1。

- C) r" s" @; B6 F& J7 u% B( N' s

这一般来说的好事,在咱们这儿(学主持人张绍刚)现在未必就好。

- v O* } H" R: Q6 M

(陈锡文是北大荒上海知青,原在小青他们国发研当过副主任)。

! s" A9 s4 I5 j8 g. z, x$ C

 

3 s8 L, I. c4 Z/ X0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9 20:43:4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7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2-1-17 19:05:00的发言:
7 x0 E5 {8 F& L5 L v z

 

" U* N+ e! o! p9 ]% w9 ^4 m

大忙人静江好不容易回来,肯定要攒一道。

- `$ T5 n2 I2 |1 S# a

我举双手赞同!

发表于 2012-1-17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江学姐回来啦?一定要攒!
发表于 2012-1-17 1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大林那种性格的人还喜欢这样的歌曲?
发表于 2012-1-17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雁北飞在2012-1-17 15:45:00的发言:
斯大林那种性格的人还喜欢这样的歌曲?
+ u% z0 d) K9 q5 O2 A% G+ S4 ]

 

& z. |; {8 o/ j/ ]/ c5 n8 J! ~# u

那是他老家的歌。

发表于 2012-1-17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丽柯》:

8 k6 y6 b: W7 S i/ q

 

$ q( y4 T4 j( \4 \. V

8 `- L: N) K6 y4 z* @* R4 _

 

2 e/ E4 I. Q; M' y' u( s; G

 

" I7 O% g5 \1 ?6 F7 B

也是《200首》里的歌,有一阵儿我们常唱。

发表于 2012-1-17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歌曲非常有名.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斯大林喜欢,是他家乡的歌曲之故.在<悬崖>中的出现,非常自然,非常动听,当然,与剧情结合得也十分贴切,更是会令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啦!

- ]' K9 c' Y4 F7 T

 

@; U: G! d, W2 a$ Y% F

 

( p* d8 S2 P$ g) L$ Q0 w. H& c

老培,过年不再攒一道啦?

发表于 2012-1-17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4.1班更多的同学来到这里!

3 G d( j+ c! s; O" Q

 

7 W0 j( g1 b& I8 }1 b

 

4 T$ l0 c- b: _2 c; e4 B

4.1班斑竹: 

+ I7 |" V5 q d$ q! ~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 p. F6 z9 \. k6 u9 q. h

 

1 S/ h6 l2 ?' ~4 `' e, P4 [# f: |

 

/ \/ O2 T+ Y* h& q, z( {8 [4 Y

 

" m% G4 c& d J* l

 

1 o3 Q0 c$ v9 l5 X

京华松柳: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3 |+ K2 h) |% H5 z" O6 _$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7 19:00:5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7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架子在2012-1-17 18:57:00的发言:
0 J3 c! Y, U3 ]

这个歌曲非常有名.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斯大林喜欢,是他家乡的歌曲之故.在<悬崖>中的出现,非常自然,非常动听,当然,与剧情结合得也十分贴切,更是会令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啦!

: D4 O1 }" N3 w& o1 r3 G. `

 

P Z ?# d4 I5 d

 

5 K( h9 r# W* \9 H4 v! q

老培,过年不再攒一道啦?

& C% {( T4 _* n0 Q; b0 R4 @) M

 

/ R+ N" |+ Y1 P+ }

大忙人静江好不容易回来,肯定要攒一道。

发表于 2012-1-17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7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边的地址好像打不开。不行的话,就复制到地址栏,然后再点击打开。 8 }5 w: P; c. x4 H( U*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7 11:18:2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7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 ]0 A9 f( u9 a" Q0 s# l4 R% }8 {

苏丽珂是斯大林喜欢听的歌曲。可能是格鲁吉亚歌曲。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12-1-16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此。

/ [0 j* q" h+ X1 r+ I

(比如吕平老师,前几年就患了脑血栓)。

7 \* D7 v. R4 p0 ]+ y% r

有必要时,可以小规模的上门去看望某位老师。

发表于 2012-1-16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 u9 A* _) Q1 g' ^/ V0 ?

穿梭在各班之间的秋江,今日没带她的大炮在这不算大的空间,小小的卡片机足以把众人搜罗在内。

9 O- C, f9 [$ d' m. o/ G- B

fficeffice" /> 

8 @' f- ~" Z4 h( z

秋江带的是“小炮”。

6 B& b5 N% ]; _

 

& o3 T, h( @% F/ f6 M

“大校发言:你上次答应的要送我的普尔茶呢?哎哟,瞧我这脑子,还真忘得干净新华从手包里摸出两个纸包的小丸。先把这个沏上把,上好的普尔……下次下次,一定补上

! j3 [7 o( u% d: C( C' }( \

 

$ k7 v9 K8 D* k# W

新华一再告我,头“十五”他请大家。届时,我定事先告他。

$ D8 T; {' M! m' ~1 R; b5 i' ?

 

8 B' ]1 U: p/ P% l2 d! ^

都唱了什么,没大记住,老培开始时整了好几首,熟悉的陌生的,有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部晌唱得有些纤细,苏俄曲子要浑厚、苍凉,得像吉辅餐厅那帮老哥那样,想唱到那成色,老培得把烟酒忌了,甭想好事你一人都占着。

1 a' d) A: t( G$ q5 J

 

1 ~9 x" |" V) L5 b' n

 我后来上学学了3年美声,毕业不久就改行去了亚运村,

) } E* B7 T% ?4 a( T# O3 `

唱歌就剩下OK了。OK时一是直接唱美声,一是用美声的方法唱通俗。平常也没得练,每每开唱时就差点儿事儿,“晚部晌”应该用美声,没准串通俗去了,但唱几支就好了。忌烟酒是其次,“曲不离口,琴不离手”到是真的。

( }: a- x. T8 e/ @5 s5 ]

 

3 C f( F: x9 P

身旁坐着小同学,问过贵姓,告我田力群(是不是这几个字)。我说还真有印象,在人群中我会对同姓之人格外留意。我说咱校还有个叫田卫国的你有印象吗。他摇头。我报出自己的姓名,他说有印象。

! t6 s5 W- `. k; w0 e

 

) G/ k$ {3 [9 W2 {

是这几个字。

2 q: d+ g9 @2 _! x; ]

田卫国?6.2班有个杨卫国,外号“杨大头”。

& G% d6 o# G; I* n# W

 

. _8 o. Y9 a# y3 f; F

我问你们还记得高年级的谁?陈佩斯、谢刚刚。还说当年陈老爸坐着吉姆车来学校看陈同学。有这事?好像那时南霸天没这大谱。存疑吧。

7 I, j& L) l |/ n

 

1 F* w+ ^, B& E: O4 W

0 Q# c! E3 J. b; [0 P3 Z. w6 A

一次开家长会,我和几个同学在传达室接待。陈老爸骑辆自行车,问佩斯他们班的教室在哪楼哪层?

) H) K) E3 v% s- d- t$ r

“解老转儿”去多伦多看儿子去了,他吃官饭(不像佩斯),只要在京,每次必到。

' C: C3 B: q1 F9 l# ?5 k7 F

 

* \1 s) B9 @% m5 B$ a; n4 ~

小田还说,文秀武兵好久没有露面了,他是谁呀?我也吃不准了。是不是写胡同、写插队生活的那位学长啊。

7 C; ?9 } W) r, q

 

+ P) N, [8 X- y" u: @$ A% R o

“文秀武兵”是5.3班的(关震理他们班的。02年大聚会5.3班去了不少,可能因为班主任不久就去世了,缺了点凝聚力)5.3班不是没人上网嘛。

4 K5 o. ]- f* G) s6 ?. t

   

7 \6 ]9 R/ ~7 |4 H( g" Q" h$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6 18:00:1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6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2-1-16 15:51:00的发言:
9 x w+ g# n0 u 2 Y, Z' n$ K9 ~1 L/ {2 @# ~

确实如此。

( ?( i1 V( y+ z1 n6 u

(比如吕平老师,前几年就患了脑血栓)。

7 Q9 I I1 W# J# b7 L! u

有必要时,可以小规模的上门去看望某位老师。

0 E+ ^: N6 U& J7 u ! F6 h& t$ u, i5 f

吕平老师有印象,这年头,连我都得脑血栓,别说老师了。# ]0 V+ H$ ^/ C2 W 戒烟、戒酒、少吃油腻,注意让血里的血栓融化,千万别再犯。- @3 B% @: a6 a5 U- @ r! n 大过年的,应该说些吉利话,今天是小年,祝大家好好过,争取躲过灾难。
发表于 2012-1-16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张培力在2012-1-16 17:16:00的发言:
% J8 z% k, y1 y

吕平老师有印象,这年头,连我都得脑血栓,别说老师了。戒烟、戒酒、少吃油腻,注意让血里的血栓融化,千万别再犯。大过年的,应该说些吉利话,今天是小年,祝大家好好过,争取躲过灾难。
5 M" e9 b! q$ j$ g$ t

 

: J( ?0 K$ M( L3 V

谢谢培力学长!

发表于 2012-1-16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梳理了一下我这的邮箱地址,共32位同学的,已分两次发给各位(大部分是来这儿的,大家可以再添加)。 ( T/ S# S7 X; Y7 L$ z' E$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6 21:48:1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3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u' |% H+ u( m; n" P

【本周】(36)

" l, U0 h" _& u1 f

 

7 B; Y9 x" y# D

 

# ?+ e6 }$ m2 ^

●    年底,继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之后,腾讯微博开始实名制认证。这意味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账号要用真实身份信息,否则只能浏览不能发言。相关网站需在3个月内完成对用户的规范。据说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t5 G' D, `8 D: @% \& i2 L

韩国媒体年底报道,韩国将从2012年起逐步取消网络实名制,以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政府为了规范网络秩序,从2007年实行网络实名制,时至今日,几乎所有韩国网站都要求用户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进行注册。推出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网上的语言暴力、诽谤以及传播虚假信息等。该制度实行后,韩国各大网站却成了黑客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去年,韩国网络遭黑客袭击,数千万用户信息泄露,在线交易系统一度瘫痪。类似案件有可能造成大量发送垃圾邮件、电话诈骗等非法行为。

/ p" L9 X+ }, u E

 

0 U5 P3 R( j8 A F: f

●    靠近年根,年味渐浓,卖鞭炮的棚子搭起来。下班时,街上行人拎着年货的多了,“排队日”的第二天傍晚,走在质检局的门口,汽车排上了队,单位发年货吧,福利不错啊,一年到头总得意思意思,光发钱不热闹,拎着大包小包,忙叨、喜兴,有年味。

) G6 _, k) P8 Q7 ^

第二天一早去上班,质检局南角的便道上码起了一片纸箱,一人多高,行人被挤到马路上,绕“山”而行,这让行人不高兴了。纸箱高、宽一尺,长一尺五,一侧是透明的,大箱套着小盒,般般样样的蔬菜,对员工们透着关心,纸箱上标着“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这蔬菜绝对环保,谁敢往这发“问题菜”。

! h; z8 u( q/ R0 S

官员们吃好了,希望市民们也能吃好。

- S C7 n0 R0 F- A8 ~

 

0 u+ w' A+ [4 k1 k6 g

●    单位一年一度的团拜,今年搁在了公园里面的音乐堂,明摆着不管饭。总裁解释说,城里找不到那么大的场子,得摆上将近200桌吧。其实近旁的“大会堂”啊,再翻一番的人也能盛下,大会堂5000人的国宴不在话下,前些年这里的商业化宴请没少举办,吃喝的场面波澜壮阔。现在收敛了?

+ x# h0 h* l- J: ~# \) A

没饭吃就开“堂会”没请戏班子,让员工家属加盟,一位专业的歌手唱了两首不知名的歌曲,一位小童来了一段京剧《卖水》其他都属自娱自乐性质,多是年轻人在台上耍,不专业没关系,有声光电帮衬,那高音大嗓搞不清是谁发出的,只要热闹就往上整。会上抽奖,最高奖是“E人E本”这多年了好运从未降临与我,不出意外,我还是会后领张“卡”属阳光普照的安慰奖。

. j& W$ k2 e% ?( K

 

4 j) l2 ^+ v8 J; `

●    节前是访贫问苦的时候。老爸那里,他们单位的人拎着盒装牛奶和鸡蛋来慰问病号。我也到老同事那串了个门,吃了顿饭,聊了一晚,年年都走上一趟,我说,明年就该你请我了,我也进入弱势群体的行列,养老金持有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4 19:49 , Processed in 1.33730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