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O6 ]( ?9 Z: N- N/ T
【黎人】ffice ffice" /> 9 k+ n" |8 I& O8 S5 F
56个民族中包括黎族,人口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东部和中南部。据考证,黎族是由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3000年前跨海来到海岛,后来的人口大迁徙使黎人向中南部退缩,进山到五指山,南至天涯海角。 2 w, R) E0 R' s. }* g) \
多少个民族在人流中被文明、被同化,这个封建王朝的流放之地,遥远、蛮荒、隔海的险途,也保留了黎人的一脉。 9 Q* k: e* p- y/ v6 T
现代,天堑变通途,海岛变得宜居,人口如当地草木一般的葱茏,800万的岛人, 110万黎人。走在大都市的黎人不少,他不说你看不出,他告诉你,你还是看不出。当地的黎人同事就有多位,里里外外你辨不出。 : x) u0 u1 l; x3 s
我去过乐东的黎寨。有熟人在那里租了黎人的田地,几十年租期,办了农场,外来人反客为主,黎人到成了长、短工。黎寨内是草棚木屋,这几年政府掏钱,改善民居,一栋栋水泥房子置换了草木结构的老屋,一片片灰盒子,都是水泥的原色,够难看,但够结实。建筑是历史的记忆,寨子被彻底的改造了,黎人能不变吗。 , l. e, _' Z' R6 A
看黎寨要去博物馆了,看墙上的图片,玻璃展柜后的实物。再有就是旅游点上的黎寨,那是刻意保留下来的,有纹面的老阿婆,这一族不超过2000人,后人不再乐意在皮肤上自讨苦吃留下纹路。这可要看了仔细,多年后就将无缘相见。老阿婆织着黎锦,年轻的后生、姑娘一脸光鲜,跳着欢快的竹竿舞。这竹竿舞,据当地人说,甭管你在天南海北哪里看到,原创是海岛的黎人。
2 k3 f% Z3 ~3 [: h0 |6 {- w黎人有什么故事?熟悉的如《鹿回头》有花岗岩巨石雕刻置于山顶,有彩色动画片愉悦儿童。不熟悉的呢,就等于没有。再有就是导游口中的故事,口耳相传过来。
0 i# A9 k* y/ }) Z- l: s: ?【婚恋】 黎人的少男少女,长到15、16岁时就不与父母同住屋檐下。比如这家有个姑娘,父母要为她盖上“聊房”(“隆闺”),男女聊天、倾诉之地,建在父母家旁边或在村边,一间10平米左右的小房,是谈情说爱、吹奏乐器和对歌定情的场所。 黎人青年普遍自由婚恋,通过外出劳动、探亲、集市、节日、婚礼等社交活动,以对歌方式选择心上人。相互倾情后,以“聊房”为相会地点,中意的,让进门来,可继续吹拉弹唱、对歌,也可其他动作。经过一段的婚恋活动,半年、一年、多年,情投意合后,各自向父母亲提出成婚意愿,喜结百年,这期间奉子成婚的也不在少数。
: W8 _5 o# q5 h% `/ V) w: U在没有缔结婚约之前,双方的自由度蛮大。小伙子出入“聊房”在天黑与天亮之间,是不是关系未确定前的隐私保护。男女爱恋期间,不允许有三角恋爱,避免发生械斗。如果双方不合意就分手。 ! y M3 M& ?8 f9 D; F N* x [; R% N
如女方在爱情生活中孕育而又不自知的情况下与对方分手,也不带找后账的。孩子生下来就是,由女方家庭抚养,舅舅承担父亲的部分职责,民间对此习以为常,孩他妈自然而然,花开二度。婚否,不是以有无孩子为标志,而是以女子顶上的头发造型来确定。现代了,此婚恋遗俗仍在。 : |0 Y6 L; k- N" i
这不是故事,是车上导游介绍的黎人风俗。导游姓“黎”。
! ^& V! ^- R3 U- ^2 k3 E) Q, B, p黎导刚上车的时候,对着满城的高楼,开讲楼市。出了城区,绿色四野,他还滔滔不绝说楼市的飙升,把我身边上海的老沈讲烦了:知道我们楼市没能抄上底,还拿这个刺激我们。黎导于是改变话题,说了上面一段。他接着讲黎族的淳朴:黎族小姑娘和知青的段子。大概是个故事。 5 V6 B" n! ?6 o& ~* M
【槟榔果】
4 l5 E4 G, G9 V8 {% S: k; P话说的是六十年代,毛公大手一挥”上山下乡”成就知青一代,遍布四面八方。在海南下乡的知青大概是广东省的为多,北京的种橡胶最远种到了西双版纳,未达天涯海角。
8 S$ a6 l+ n9 t& B2 ^/ k" w8 L" ]. T说是有一股知青到了山里,战天斗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逐步的入乡随俗,也喜欢上了当地的一种“嚼咕”——槟榔。槟榔具有驱虫、消肿、截疟的多种功效,当地人普遍有嚼槟榔的嗜好,普遍程度有点象城市人嚼口香糖。当地人还把槟榔作为礼品之一,上门提亲,这东西多多益善。
) q5 I3 z4 [5 z4 ^2 N" L; I槟榔金贵,不大好采。树高二三十米,槟榔接在当腰,滑溜溜的树干,大陆过去的人哪有这功夫。当地人则不然,有俗语“海南十大怪”之一是:老太太爬树比猴快。 ! |: L& r" z& Q/ t. L5 k
这老太太的功夫一定是童子功。 9 k4 f3 ~8 n. l3 H' m/ ^
故事的主角是母女俩,她们的对话。
% M/ Z$ q1 @: N% j4 Q9 x这一日,青春二八的小女回来,手中抓了把散碎银子,高兴的伸出手让母亲看。母亲问:谁给的?“知青哥哥,他们想吃槟榔,不会爬树,让我爬树给他们摘的”母亲叹气:傻姑娘!下回咱不爬了。他们哪是要吃槟榔,是要看你的内裤呀。 & _0 N8 } D0 v* C q
第二天,小女又乐不颠的回来,还是一把的“零奔儿”母亲嗔怪,又爬树了? 8 z j8 S* ` Z" b
“爬了,他们这回 可是看不见我的内裤,我事先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