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兰台秘笈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24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8-24 0:11:00的发言:
; G9 ^& f' O/ m7 {0 u

根据培力提供的PPS转换:

3 L6 z% I, G" ?; R1 e# M$ f, K

培老弟:请教如何转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8-25 0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田在操场撞树的情节我也有印象,当时被老师拿来当反面教材来着。只是忘记具体是哪个倒霉蛋了。呵呵。
发表于 2011-8-25 0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8-24 23:05:00的发言:
4 J* J9 W2 c9 O+ }6 K9 _/ ~

培老弟:请教如何转换?

9 ~( P. [9 X2 g0 M

谢谢你的指导,我试试。

5 O6 v/ Z l# n8 W% Z5 T8 m.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6:50:1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25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A1 Z2 s# g1 n- E% n0 C+ w# n# Y

 【登高】

$ _5 H/ U; G9 Y' h

 

. S& i& q6 G: u. ]

高高的红砖砌的烟囱是校园也是周边一带的制高点,有多高?我有个概念:24米。我都忘了根据是打哪来的,写到这就想起了这个数码。反正它是制高点没错,因为我们不少人都爬上去过。

# b8 D1 j+ {+ V0 u2 s$ `

爬烟囱可是个悬事,这在文革前连想都甭想。那烟囱时不常的就吐出黑烟,冬日校园中所有的建筑供暖都靠这里,整年学校的开水供应也在这里,不记得我喝过几次这里的开水,更经常的是满头大汗跑到锅炉房北侧的凉水管前,打开龙头对嘴就灌。

. O* l# T2 e( T8 O) I; j( E1 Z

   文革天下大乱,校园失序,校长老师靠边站或也组团闹革命,小猴子们翻了天。不知是谁起得头,开始了爬烟囱。那烟囱上的鉄梯是一节节的,就是把铁条折弯分别砌在砖缝里。打底下爬上去不费太多的力气,需要的是胆量。我那时还没有陶然亭十米跳台跳冰棍的经历,但有景山少年宫上“天梯”的底子,不恐高。接近烟囱顶部时,铁棍上的乌漆麻黑弄了一手,不算什么,登顶成功是真的。

9 e: f) `( O3 D! r% N5 P' y) A

攀升的过程,切记如果害怕就不要往下看,仰头往上三两分钟就到,手里有抓头,只要不撒手就出不了大事。

: ^) o9 D4 G' n9 J

顶部非常局促站上三四个人就满了,你得抓住装在最高处的那根避雷针,所以征服高峰的行动要轮流进行,上面的人下来之后,第二拨人再上。

4 y7 ^7 \- O5 O- z4 q* m

 

8 r* o4 y5 s N0 h' n( L: r

爬的次数多了就有了新花样,拎一截竹席上去铺在烟囱口上,这样可以坐在上面多逗留一会儿。我记得有个晚间,我们在上面好聊了一阵儿,头顶是满天的繁星,好像比地面看起来要亮。

) ?' U6 n3 z1 S$ Q, r+ C9 c+ T, |

有一日是谁起了高调,谁敢绕烟囱一周?几人面面相觑。那烟囱圆形内孔的直径不足一米,上口周长的截面宽度有一尺,这要放在地面不算回事,可在半空!中间是黑黢黢的洞口,走一圈的距离不会超过两米,但人要撒开避雷针没有依附的情况下转一周。这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惊心动魄的三两秒钟,与今日“拓展训练”中的“断桥”项目天壤之别。

+ D* s. N. K) q. B

最终至少有五六位同学走上了勇敢者之路。我此时想起了章同学、黄同学、赵同学,赵已完成了“爬烟囱”的过程、魂归天国,无从对证,我不能确定究竟哪几位如此决绝走上了那可能的不归之路而又有惊无险。少年之英勇的最后一代,你们是谁?

1 C4 r2 j8 D9 E. H C; w4 u/ C

 

) {; Z, c/ J7 }1 m; y$ Q

我在最后的一刻“怂了”不是“肝颤”是裆下发虚、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感觉。

) D9 d7 l5 G4 h# q

去年我在三峡坝顶,在水泥块的缝隙间俯瞰百米下面汹涌的江水,再次升起了这种恐怖的感觉、尽管这里没有丝毫的危险

. I7 F; y6 a9 y7 k% A' h

 

) P6 j+ T# H9 ~; A3 Q- m

我至今佩服那位手拿长竿在两山间钢索上行走的那位维族兄弟。

4 l: {' X! }, J2 q1 W. X

 

发表于 2011-8-24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培,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完了就该你啦!

1 c% T' I' O: D% Y6 a) [7 b

《肉龙》上集有声儿,是《最美不过夕阳红》。我觉得应该用一首少儿歌曲,你看如何?其效果会很奇特。

发表于 2011-8-24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着名曲欣赏着名画,真是美好的艺术享受。很想知道每一幅画记述的那个动人的故事。 听着《多瑙河之波》想起了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
发表于 2011-8-23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8-23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吃肉龙!

" x+ t$ r/ _$ W4 z0 ?

老培,我这里看《肉龙》上集怎么没声儿?

发表于 2011-8-23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听——有声呀。

. u z" H- p3 \1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3 23:43:5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24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培力提供的PPS转换:

G- C/ G2 |9 N8 m9 ]2 k; X H$ Z

 

]& V0 ^+ W( I$ G2 u

发表于 2011-8-24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Q5 e$ h6 k6 V/ C' ]. ?% h

《操场外二则》

0 b% o H2 O' [, r1 Z. x/ ?# m( n" i

 

) ^3 ]+ ~# \# G

【遭遇战】

7 d7 p" L4 ^# A3 L9 E w

 

0 _! o3 s5 O0 m; s% d3 C

事发1967夏,军训期间,那时能返校的都返校了,隔了快一年重返校园,好像没有中年级和低年级的,初中部的在返校、军训之列。但学校的感觉不对了,现役军人当政、革委会中当家,没有文化课可上。除了队列训练,好像没有更多的事做。

+ K0 Z% W3 n8 j

这一日下午我和新华从操场往小花园方向去,我手头有块胶泥,捏一点下来搓成泥球扔出去,走到大槐树下正见对面小花园甬道上走出几位,其中有同班的同学,我的泥球接二连三的砍了过去。这时同学身后突然闪出一个壮汉,骂骂咧咧抢到前面,“你丫瞎眼啦……”坏了,是中学部的老孙(喜勇),刚才的泥球一定砍到了他身上。我这道歉之声还未及出口,对方的拳头就上来了。

5 V" c% m$ B6 O+ B5 B

老孙五大三粗,已经发育成近乎壮汉,是校园中的“打手”之一,欺负个低年级的也是常事,我班友苏曾与他干过一架。这次一下子扑来,我连退几步躲过第一轮攻击。击打是种强刺激,我们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被突然到来的打击把人调动了起来,一时畏惧之心全无,两臂运起气力,迅疾左右开弓,给了老孙响亮、匀称的两个耳光,打得老孙一个愣怔,大概没有想到我会突然出手。

0 E& k0 s: ?1 ~7 j

老虎屁股算是摸了,老孙暴怒得发作起来,泰山压顶般向我扑来,在身体接触的一瞬,我两手薅住老孙的双肩,连退几步身体后倒,借势发力,来了个“兔子蹬鹰”:双臂一个拉、推,倒地收腹,双脚抵住对方的双胯,使劲一蹬,老孙硕大的身板儿翻转了过去、扑腾一声跌落在身后。我一个后滚翻立了起来,侯着老孙起身。

. |. {1 V( y! a/ j, J" |

还记得吗,中国跤里的“兔子蹬鹰”我们在高烟囱下、稻草垫子铺成的“跤场”上反复锤炼过,常常是拿小一号的同学开练,谁想到会“用兵一时”而且是把个大几号的家伙给蹬了出去。

1 y) E) ]1 s2 p

老孙起身晃晃,好像有点蒙,又嚎着冲过来,拳打上三路。对方皮糙肉厚,我的直拳打过去“封眼”没有效果,对方的拳头过来当时也没有疼痛感。老孙还是近身肉搏,扬长避短的战术把握得当。

& K# k5 `3 ~4 Q" Z/ Q8 d

那时校园常有战斗发生,但持久战不多,三五回合见分晓。这次多个回合之后,没有胜负,我既往的战斗经验显然不足了。战术失误,在不对称的交手中,切不可贴身纠缠,这是我战后的心得。

: H6 e- e4 } F) A4 r! H) @ ~7 r& h5 K

话说老孙再次贴近攻击时,我顺水推舟来了个“黄鼠狼夹鸡”的动作,这一招初始奏效,接下来是后悔。这也是个曾经操劳过的动作,实战中自然而然的活学活用。但任何套路要看对象:对方弱于你或旗鼓相当,这招灵。但当时老孙的分量大概是我的近一倍,尽管我的瘦肉率高于对方,但他身大肉沉的优势令我功败垂成。当我把老孙那硕大的头颅狂揽至右胳肢窝下,抱紧夹实,双腿在前,身体后仰,把全身的重量都狠狠地压下去。“扑腾”一声,老孙跪地,他撅腚哈腰双臂搂定我的腰,在我的腋下呼呼喘气,但我的分量显然不足。僵持在那里。

: ?( F2 {! c# _6 S; I, y( w! h

新华在旁看出我的劣势要拉“偏手”,一旁老孙的同学朱震拦着,说谁都别管,让他们一对一、公平合理。我暗暗叫苦,再想脱身难了。

+ i% W. _; m0 h6 e; g/ l- k

我的力气衰竭了,老孙撅在那里也缓过来劲,腾出手来使起了损招向对手的裆下掏去。我知此招阴损,但老孙梗着脖子歪在那来实在是无计可施。我竭力后仰,拉伸了下肢,两脚刨地,左右腾挪,躲避那只罪恶的手……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起来!起来!放手、放手!”阵阵吼声在上方炸响,“一颗红星头上挂、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感谢呀,亲人解放军的及时赶到。在军训战士的训斥下,老孙恨恨的罢了手。

v7 w0 h. W) R! E8 ^& p

 

7 I' d# w% v+ c9 y; v

那日在礼堂东南角外的水泥乒乓球台上还坐着十几位女同学们(红卫兵小将们)目睹了这场遭遇战,坐壁上观。人还在吶,有记得吗?

% Z5 d; Y2 y' g2 }, B' F/ n

 

( v+ S) Y5 Q1 W( A8 |

世纪初,育新人在马尾沟(蒙妮坦)的大聚会老孙也到了,晚间的餐桌上,我旧话重提:我俩当年在操场大槐树下还交过手呢。老孙举杯憨笑着:“得罪了”。

8 |6 u' h* ~4 ~- l1 Q6 |/ L( Y

 

2 A G* m1 I- ?; O% g

 

* b) r2 `5 A [3 Y9 _7 p

【南操场】

. T; i' u, r4 c, Y E

 

- x. |7 T; [9 `# Z2 z0 @

校园南侧栅栏墙偏西的一段向南凸起,这凸起的北侧基点上坐落着锅炉房,锅炉房分割了大操场和南操场。

1 R F }2 F1 y& g, N

南操场有点小,大概折合有三个篮球场子大。南端立着联合器,当年这属大型体育设施,一溜悬着:秋千、软梯、爬绳、爬杆、吊环,其中的秋千最招人喜欢,使用率也最高,同学中的高手悠起来能与联合器的上梁持平,那种风驰电掣、升高望远的感觉好极了。

. M$ ]5 \; u$ ?' U

联合器是从大红罗厂随迁的,1964暑假前我们子弟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同学曾列队集体南向过了马路到育新去参观,那时已经明确我们这三个年级并到德外的新校,这次校际参观是做个铺垫,为了数月之后的水乳交融。育新的老校舍比我们子弟小学的稍大些,有两样东西我看着喜欢,一是他们礼堂的座椅和电影院的一样,五合板、暗色的折叠椅,让我想象他们可能常在校内看电影。其二就是这架联合器,有那么多好玩的器械一溜排开,我校可是没有。后来在新校址看到了它,好像我们刚到时,那联合器还没有立起来,不知这回忆对不对?

- u1 R6 t/ }( h5 y

南操场的东侧放置着(单)双杠。我那时四肢算得发达,都是在这杠上玩出来的,体育课上没教多少,那上面的花样玩多了难免会跌落致残,因此体育老师只是要求做些“引体向上”之类的简单动作,也没有数量的要求,不过小孩子争强好胜,都比试着来,我那时单杠引体向上能做15个,双杠上的那种带忽悠的引体向上(?)能来三四十个,我还不是同学中最棒的。

+ f. X5 Q/ s9 @/ k& d/ y, M5 B0 Z, M

南操场的北侧是锅炉房,边上矗立着高高的大烟囱。也是1967年吧,那时的南操场大烟囱之下摊着一片草垫子,应该是头年接待外地红卫兵串联的遗存,用过了没地存放就扔在了烟囱旁,是不是等着到了冬日就直接喂了锅炉。我们这些人可是开了心,将草垫子拉开铺平,成了个百来平方的场子,一片柔软与嫩黄,成了男生们的跤场。

5 j) V8 L! L5 t9 Y& Z" @

我早年在位于家附近的官园体育场(现“少年活动中心”的位置)多次围观过跤场的训练,当时体校教练是京城名人“赵四”看了不少的招数,但当时校园内不兴撂跤,没有跤场子、动辄撕碎了衣服,整的灰头土脸的。这回可有地儿了。六年级的、初中部的。初中部的大哥们通常都比我们奘,常拿我们小同学开练,我们也不觉得是受了欺负,与大哥们较劲,与高手过招,小的们也有长进。

' j9 v& y; C3 @5 ~& T, V: z! s% |

跤场献技,中西式跤都有,有好为人师的还一通演示、示范。“大背跨”,中式叫“背口袋”还是练中式的多,摔倒算数,没人跟你计较是否双肩着地。那时还真学了几招,像“跪腿得喝乐”“黑虎背山”……。我扯过比我更单薄的同学练“兔子蹬鹰”我也被“黄鼠狼”当“鸡”夹过,那个遭罪劲儿!

3 ]% k9 z: w/ p! s

玩着玩着,就开始玩高了。

, B* @3 {% Z+ m: W1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4 11:06:4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24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声与微笑》:

3 C( o: h/ |1 l

 

4 E- u' k# u! s# n7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4 11:34:3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24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田这篇来劲!

' b# f: n; s# Y4 l6 J1 i

 

+ P8 P$ [4 d* n0 {! P5 b

你写写去《仿膳》搓饭的感受。

发表于 2011-8-24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培,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完了就该你啦!

% y5 h' S$ A1 ^. ?! y2 k

 

: M& r+ x/ b: K& n

我和乔大校生日只差一天。

发表于 2011-8-24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tiantou的《南操场》,也回忆起当年在操场玩耍的情景。那时玩的比较多的体育器械是双杠和高低杠。在双杠上玩追人,就是双方各自握住自己一方双杠的两个把手跃身上去,再从双杠的一侧跳下跑向对方。经常有同学玩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双杠的把手把衣服兜裤兜撕破。那时还经常玩垒木,用双脚勾住垒木,头朝下悠哉游哉地发呆~

上中学以后,上体育课最发怵的就是投掷手榴弹(教学用的铁疙瘩)。投掷过15米算及格,可是女生几乎没有达标的。无论老师怎么示范:侧身,转体,用腰部力量和胳膊的力量,我们女生总是投不了多远,我觉得我的胳膊肩轴都要脱臼了,最多也就13米多一点。老师说你们这样的成绩打起仗来,扔手榴弹会先把自己炸死。回忆当年的情景很有意思哦。只是以后打仗还会使用手榴弹吗?
发表于 2011-8-24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tiantou和孙同学打架的情节,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电影《董存瑞》里董存瑞和大块头牛班长摔跤的镜头;演员张良把董存瑞那种不服输的劲头真是给演活了~
发表于 2011-8-24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_( e! T4 R- y% K+ P

【仿膳】

! I2 p, ] P c; {6 K

 

( ^8 o" G, U6 W7 f

老培出了“命题作文”,我想没跟他到这吃过呀,吃过多次的是西单的那家“小王府”都沾些皇亲国戚的光,仿膳那地是皇家园林,印象中是当初皇帝倒台后,宫里的御厨跑这开的小店。解放后延续了下来。

1 B. X( B6 s/ N# p, l. ^& i

这个印象也是后来形成的。我小时候虽然喜欢好吃好喝,但小康人家捞不着好吃好喝,也就不关注吃吃喝喝的事。我还曾在北海幼儿园呆了小三年,从小班到毕业班,每周数次牵手逛园子,远远看那白塔,不知那塔下有座“仿膳”直到上到小学高年级,有住康乐里的同学周末回家路过西单,吃到过那里栗子面的小窝头,回到学校就吹嘘如何的好吃,是宫里的食品,同时还说起了北海里的仿膳提供皇家的饭食,高级得不得了,至于有什么也不清楚,但我认定有栗子面的小窝头。再往后匣子里听到相声,是《八扇屏》吧,里面的贯口,大篇的报菜名,那么多好吃的说得都喘不过气来,我以为仿膳里都有的吃。

p2 [8 b# g& s0 j

 

0 f2 X9 G; w4 _, |$ w

再后来70年代楼上邻居陈同学的妹妹在仿膳当会计。

7 Z* P5 f! A$ i% X" @2 C

 

5 }8 P" n7 z8 K5 u0 h) {+ ~$ U

再后来我终于走进仿膳的大门是90年代初。

; S. p' d( C M( M! K

进去的初衷还是好奇,看过《我的前半生》后,皇家盛宴的诱惑这里总有些端倪吧。头次吃的是套餐,每套几十块钱,果然有小窝头另外还有芸豆糕、豌豆黄,都是特小号的那种凑成一碟,还有鱼、有虾,少见的是鹿肉,特点是盘子、碗多,其中的物件小,但摆的好看,特别是凉菜、面点。吃了一餐,一点没有大吃大喝的奢华感觉。

3 X: t* K0 N" d" F$ E

98年时我曾“阔”过一回,代表公司招待海外同仁三十多人,几辆面包车停在东门,步行没多远就绕到餐厅,那次是在楼上就餐,沿着窄小的木梯吱吱嘎嘎拾级而上,楼上都是小方桌铺着白餐巾,有些西化。餐品早就传真、电话敲定,一道一道、汤汤水水,结果是吃得没有剩得多,有些奢靡。这是唯一一次来仿膳公款消费,这一餐我就记住了一个字“腻”。这也是唯一一次在楼上就餐,视野好于下面,雕栏画栋、眼前翡翠般的湖面。

" _3 A! Y' l- z/ `4 U

后来还去过多次都是陪长辈或是外地来的亲戚。不是光为了吃顿饭,饭前还要陪玩。路线如下:上午先逛景山,登顶万春亭鸟瞰紫禁城、环顾大北京,这里是京城最好的景观,俯瞰天下、胸有全局。临近中午需找地吃饭,出景山西门隔条街进北海东门,上午游山、中午玩水。这地界游览的人多,不建议周末前往,平日里吃饭是个难题,个人可以将就,长辈、实在亲戚还是要关爱有加,多走两步往仿膳去是个不错的选择。

: J' m8 w$ F4 x! O4 H$ ~# u

这里的价格稍贵,基本是套餐主打,最便宜的(两年前的价)150元/每人,还有200、300,还有更高的。单点也行,可能等的时间要长。套餐的量够吃,有次是带着老人去的,5人点了四份,刚好。这岁数的人吃遍四面八方,吃饱吃好都不是事了,清凉的地方歇个脚,看看四下的金碧辉煌、花枝招展的“格格”听听餐品后的故事,其中的文化含量略胜一筹。这里是个与众不同的地场,没光顾的值得一来。

- Q9 C( u2 r9 z9 \. l( Y

也就是“到此一游”意味。老辈在金碧辉煌中隆重了一会,拿着照片回到家中,也有了谈资,说我在皇家餐厅里也吃过饭了。当然不必太过认真,店名可是开诚布公没有骗你“仿”的御“膳”。

2 p) @4 }7 M4 p) h

 

/ F1 m- M1 f# f) L& d5 B+ r' J

我觉得,这家店不适于老培这类大碗筛酒、大口吃肉的主儿,再说店家的营业时间控制偏紧,话唠们恐不能尽兴。

4 Y' r; x9 u% R4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8:30:30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24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培老弟:从前面的照片视频上,我好像看到了两位电影明星,他俩是你们的同学吗?在校时看出有表演天赋吗?还是后来为了谋生走上了演艺之路。美国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曾说过,我是为了吃饭,走上了演艺之路,如果我有饭吃,我是不会演戏的。

发表于 2011-8-24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车兄:北影厂子女是育新三个主要生源之一。

3 o. } T: ^& S* }

  

% C) z: O& l+ @

  好像是中国的国情所至:不少北影子女都子承父业。

发表于 2011-8-23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张培力在2011-8-23 18:09:00的发言:
* @3 D4 A1 n1 D" Y/ l) s ' W: L7 B- F/ i7 n# Q; g# x* D/ n + P, ` C; k6 P# z3 s

那不是你的错,上学都是以九月一号为界限,过了九月一号就要明年再上学了。你肯定是九月份以后的生日?


培力学长,我是10月下旬的生日。

4 J0 b2 ?% Z+ K0 {* |$ j - `2 a2 l: J3 G2 t
发表于 2011-8-23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张培力在2011-8-23 18:09:00的发言:
- s6 U5 \3 k2 b- i9 Z% ~

那不是你的错,上学都是以九月一号为界限,过了九月一号就要明年再上学了。你肯定是九月份以后的生日?

3 p5 h. s+ x+ }* t9 h

 

) o8 z: g2 x3 j; R" v* H6 U# U

培力:咱们那种学校,上学时宽松,我就是9月1日后的生日。

发表于 2011-8-23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8-23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肉龙宴的照片真有气氛!很爱看!学长们真给力!
发表于 2011-8-23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henzhixiong在2011-8-22 10:27:00的发言:
 培力学长您好!我属马但是71届的,所以是四年级。谁知道我怎么上学那么晚,好像蹲过班似的,哈哈!
: H- K& _* Q' D6 X7 E I* b5 n" g

那不是你的错,上学都是以九月一号为界限,过了九月一号就要明年再上学了。你肯定是九月份以后的生日?

发表于 2011-8-23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8-23 15:13:00的发言:
) Z+ N( x2 i& ?- } 1 O( s) p* W5 g' x. n( t( O2 Y8 S9 _ 亮着那是人气。4 Z7 H: ^' Z5 c" | , n, I. Y, {- G* P( J' x
QUOTE:
亮着当然好啊!那得“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表于 2011-8-23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肉龙(上):

0 Z$ M/ N. Z( k( f+ \

 

& T; b3 \4 p0 a- p" d* H6 c

发表于 2011-8-23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肉龙的味儿真窜,众人拾柴火焰真高
发表于 2011-8-23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急,我马上给你来个“众人”。

发表于 2011-8-23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下集都看了,真好!都说一起成长起来的发小之间的友情最真挚,工作之后很难再找到这种质朴的情感,确实是这样;背景音乐配的也不错~
发表于 2011-8-23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肉龙(下):

* _- ^0 h" t$ e

 

4 e% m( `- a1 ^8 Q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6 23:12 , Processed in 1.23158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