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c# f0 V% b
《操场外二则》 / z) p; j8 Z! D3 e
' R) J/ Z; F, H, `: G9 F【遭遇战】
2 V% A* u( H- e) g k
; k& {* ] }2 W6 V5 w事发1967夏,军训期间,那时能返校的都返校了,隔了快一年重返校园,好像没有中年级和低年级的,初中部的在返校、军训之列。但学校的感觉不对了,现役军人当政、革委会中当家,没有文化课可上。除了队列训练,好像没有更多的事做。 ! [% ~5 c, }" Q1 E) N
这一日下午我和新华从操场往小花园方向去,我手头有块胶泥,捏一点下来搓成泥球扔出去,走到大槐树下正见对面小花园甬道上走出几位,其中有同班的同学,我的泥球接二连三的砍了过去。这时同学身后突然闪出一个壮汉,骂骂咧咧抢到前面,“你丫瞎眼啦……”坏了,是中学部的老孙(喜勇),刚才的泥球一定砍到了他身上。我这道歉之声还未及出口,对方的拳头就上来了。
6 b' N/ f7 [0 x# r6 k+ |8 G老孙五大三粗,已经发育成近乎壮汉,是校园中的“打手”之一,欺负个低年级的也是常事,我班友苏曾与他干过一架。这次一下子扑来,我连退几步躲过第一轮攻击。击打是种强刺激,我们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被突然到来的打击把人调动了起来,一时畏惧之心全无,两臂运起气力,迅疾左右开弓,给了老孙响亮、匀称的两个耳光,打得老孙一个愣怔,大概没有想到我会突然出手。 $ V' m8 p2 ^ E0 @" g
老虎屁股算是摸了,老孙暴怒得发作起来,泰山压顶般向我扑来,在身体接触的一瞬,我两手薅住老孙的双肩,连退几步身体后倒,借势发力,来了个“兔子蹬鹰”:双臂一个拉、推,倒地收腹,双脚抵住对方的双胯,使劲一蹬,老孙硕大的身板儿翻转了过去、扑腾一声跌落在身后。我一个后滚翻立了起来,侯着老孙起身。 o; p- x' C6 [ _& F, i
还记得吗,中国跤里的“兔子蹬鹰”我们在高烟囱下、稻草垫子铺成的“跤场”上反复锤炼过,常常是拿小一号的同学开练,谁想到会“用兵一时”而且是把个大几号的家伙给蹬了出去。
" M4 J1 C' f, i) K4 ?# h+ O老孙起身晃晃,好像有点蒙,又嚎着冲过来,拳打上三路。对方皮糙肉厚,我的直拳打过去“封眼”没有效果,对方的拳头过来当时也没有疼痛感。老孙还是近身肉搏,扬长避短的战术把握得当。 ' ]0 V3 [5 b* Q2 Z
那时校园常有战斗发生,但持久战不多,三五回合见分晓。这次多个回合之后,没有胜负,我既往的战斗经验显然不足了。战术失误,在不对称的交手中,切不可贴身纠缠,这是我战后的心得。 : n1 H" K2 B) A
话说老孙再次贴近攻击时,我顺水推舟来了个“黄鼠狼夹鸡”的动作,这一招初始奏效,接下来是后悔。这也是个曾经操劳过的动作,实战中自然而然的活学活用。但任何套路要看对象:对方弱于你或旗鼓相当,这招灵。但当时老孙的分量大概是我的近一倍,尽管我的瘦肉率高于对方,但他身大肉沉的优势令我功败垂成。当我把老孙那硕大的头颅狂揽至右胳肢窝下,抱紧夹实,双腿在前,身体后仰,把全身的重量都狠狠地压下去。“扑腾”一声,老孙跪地,他撅腚哈腰双臂搂定我的腰,在我的腋下呼呼喘气,但我的分量显然不足。僵持在那里。
& K" h3 }# s" W8 ]! a9 h新华在旁看出我的劣势要拉“偏手”,一旁老孙的同学朱震拦着,说谁都别管,让他们一对一、公平合理。我暗暗叫苦,再想脱身难了。 8 f- L8 G7 j% |! a
我的力气衰竭了,老孙撅在那里也缓过来劲,腾出手来使起了损招向对手的裆下掏去。我知此招阴损,但老孙梗着脖子歪在那来实在是无计可施。我竭力后仰,拉伸了下肢,两脚刨地,左右腾挪,躲避那只罪恶的手……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起来!起来!放手、放手!”阵阵吼声在上方炸响,“一颗红星头上挂、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感谢呀,亲人解放军的及时赶到。在军训战士的训斥下,老孙恨恨的罢了手。
) n d# _4 |8 U
5 Y* k U8 x7 Q/ R; `那日在礼堂东南角外的水泥乒乓球台上还坐着十几位女同学们(红卫兵小将们)目睹了这场遭遇战,坐壁上观。人还在吶,有记得吗? ' o/ T3 y8 y! D" l
- S/ K9 F8 t d& g: ~9 B世纪初,育新人在马尾沟(蒙妮坦)的大聚会老孙也到了,晚间的餐桌上,我旧话重提:我俩当年在操场大槐树下还交过手呢。老孙举杯憨笑着:“得罪了”。
! {3 C# i n; v1 x v
# O5 Q9 h* P) _0 n8 ?) I " O4 C3 T b5 Y6 ^
【南操场】 6 M1 L( X. J0 A: c
2 L `) Z3 J- x( M, ^4 f校园南侧栅栏墙偏西的一段向南凸起,这凸起的北侧基点上坐落着锅炉房,锅炉房分割了大操场和南操场。
/ ~& i' K* ^5 w. b南操场有点小,大概折合有三个篮球场子大。南端立着联合器,当年这属大型体育设施,一溜悬着:秋千、软梯、爬绳、爬杆、吊环,其中的秋千最招人喜欢,使用率也最高,同学中的高手悠起来能与联合器的上梁持平,那种风驰电掣、升高望远的感觉好极了。 4 ]6 m/ z& c/ u) }) Q
联合器是从大红罗厂随迁的,1964暑假前我们子弟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同学曾列队集体南向过了马路到育新去参观,那时已经明确我们这三个年级并到德外的新校,这次校际参观是做个铺垫,为了数月之后的水乳交融。育新的老校舍比我们子弟小学的稍大些,有两样东西我看着喜欢,一是他们礼堂的座椅和电影院的一样,五合板、暗色的折叠椅,让我想象他们可能常在校内看电影。其二就是这架联合器,有那么多好玩的器械一溜排开,我校可是没有。后来在新校址看到了它,好像我们刚到时,那联合器还没有立起来,不知这回忆对不对? 5 d$ ?9 u% u4 ^; \
南操场的东侧放置着(单)双杠。我那时四肢算得发达,都是在这杠上玩出来的,体育课上没教多少,那上面的花样玩多了难免会跌落致残,因此体育老师只是要求做些“引体向上”之类的简单动作,也没有数量的要求,不过小孩子争强好胜,都比试着来,我那时单杠引体向上能做15个,双杠上的那种带忽悠的引体向上(?)能来三四十个,我还不是同学中最棒的。
) k! ]! y7 _" g. U- d( y8 R南操场的北侧是锅炉房,边上矗立着高高的大烟囱。也是1967年吧,那时的南操场大烟囱之下摊着一片草垫子,应该是头年接待外地红卫兵串联的遗存,用过了没地存放就扔在了烟囱旁,是不是等着到了冬日就直接喂了锅炉。我们这些人可是开了心,将草垫子拉开铺平,成了个百来平方的场子,一片柔软与嫩黄,成了男生们的跤场。 9 D! \; V, _4 x2 U+ G
我早年在位于家附近的官园体育场(现“少年活动中心”的位置)多次围观过跤场的训练,当时体校教练是京城名人“赵四”看了不少的招数,但当时校园内不兴撂跤,没有跤场子、动辄撕碎了衣服,整的灰头土脸的。这回可有地儿了。六年级的、初中部的。初中部的大哥们通常都比我们奘,常拿我们小同学开练,我们也不觉得是受了欺负,与大哥们较劲,与高手过招,小的们也有长进。
" @6 \/ O+ p& s跤场献技,中西式跤都有,有好为人师的还一通演示、示范。“大背跨”,中式叫“背口袋”还是练中式的多,摔倒算数,没人跟你计较是否双肩着地。那时还真学了几招,像“跪腿得喝乐”“黑虎背山”……。我扯过比我更单薄的同学练“兔子蹬鹰”我也被“黄鼠狼”当“鸡”夹过,那个遭罪劲儿!
8 @$ H) ^, x" m7 @9 i; A; Z, }玩着玩着,就开始玩高了。
' Z0 z: `! f' R' [9 i0 }6 x6 I[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4 11:06: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