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兰台秘笈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16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架子在2011-8-15 22:41:00的发言:
, f* Z$ H, b7 ?$ w" ]& _' d) f 2 \8 {! V% Z1 K4 w

听到老培找来的《天边》,想起了我曾采访此歌的词作者吉尔格楞先生的事。吉先生兼任内蒙古一家著名的遍布全国的餐饮连锁企业“西贝莜面村”的艺术总监,其店堂的浓郁而热烈的西北风格设计均出自他手。那次采访是应《内蒙古画报》的朋友做的,该刊有一栏目“在外地的内蒙古人”,当时吉先生在北京,住在香山的一处别墅内。

! O8 C5 V, g* J

歌曲《天边》我最早在呼和浩特听到,不是在看演出时,而是在当地朋友设宴欢迎我时,他们自己唱的(内蒙古很时兴这样,边唱歌边吃饭)。我当时就感觉到非常悦耳动听。后来听说这歌词创作的背景是——吉先生在文革时(他与咱们差不多大)喜欢上了一个聪颖秀丽的蒙古族女孩子,那女孩的父母是老干部,那时正在受冲击,境遇悲惨。吉先生(当时也是个青少年)就竭尽所能地在暗中保护、帮助她,而不敢向她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那个女孩子现在是一名知名度和水准很高的优秀人才(恕我不能说出她的姓名)。女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当时是谁在默默地帮助她;也并不知道那个男孩在暗恋自己。而这首歌就是为这个美丽而聪慧、冰清玉洁的女孩子写的——这是我听到的最优美、传神的情歌!

6 i' X w8 n+ `' N# g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所以,现在我只要听到《天边》,欣赏到那浪漫动人的歌词和曲调,就会沉思良久,充满感动。不信,你再听一听----



原来《天边》的背后还有这样一段凄美的动人故事。我很喜欢听《天边》,是因为无论她的曲调还是她的歌词都非常的感人,听着她,你的心会和她一起飞向远方~

+ f9 Z Y) @: N: i {$ P 5 G3 A8 a0 K: |% P 1 U' g' o1 [; [. c.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降央卓玛---呼伦贝尔大草原:

* x& n o$ o6 H: L9 f& \3 S

 

6 K/ F2 `) {# g2 f" \2 m

发表于 2011-8-16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8-16 11:28:00的发言:
: m) x$ k7 K+ ~3 S3 I, t

同志们,勇敢地前进: 

5 D' h7 z9 z$ X+ P2 O8 a$ o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 w2 l: C, V' p' O; k, p, ~4 G 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5 N. F8 y0 ]( E a/ [' W- a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yOTU4Njk2/v.swf

) ]( }$ {8 Y# D& O r7 A

这是苏联时代还是俄罗斯时代?如果是俄罗斯时代,那就是唱红歌了。

K+ H) Q) V1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6 21:51:4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6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警合唱团唱的俄罗斯歌曲《神圣的战争》也非常好听,可以点击视频搜索到,里面有很多武警合唱团的合唱曲目。 " Z% ?( V3 u; p: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6 17:41:4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6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D; n- W$ m8 l& _! j3 D) U

【在骨子里】

3 Y, Z1 k2 ~" ^, R7 j' E, U: A/ n- v

以下是引用架子2011-8-15 23:04:00的发言:

9 h, \0 Q( b( y/ Z7 f) L" X

克马河一座城,在哪儿我们也说不清;克马河一座城,紧靠小河边。脚也走不到,手也摸不着,克马河一座城紧靠小河边。

/ A( \* {! w7 F' L _: v6 C4 a

这是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的电影插曲,前苏联出品。

5 F. x# R! m- H1 B" w

在学校时我会唱这首歌。

+ C6 u" _/ i" Q4 ?1 G, x s9 O0 a

 

" {$ Z, B8 |+ ^4 k, Z1 Y

这几天的校园追忆中,歌声缭绕,多是半个世纪以前的老歌,这就是金色的童年、青春的记忆,因为她们的逝去,却又在不经意中翻检了出来,流连、唏嘘。

: O m2 ^. E% }, F7 }! l

人和人间还是有不小的差别。那么多同学记得那么多的歌,我记住的很少。看了部电影,就会唱里面的歌,这是天份。关于电影的插曲在我幼年的心中就是耽误功夫,影响了情节的进展,特别是打仗的片子。

" B, l& C% I) L/ M8 v

我也记得是在子弟小学期间看的《以革命的名义》好像是在胜利影院看的,记得领袖列宁,他召集了拾荒的饥饿儿童,给他们吃食,并送进孤儿院。当时已看到过列宁的画像,电影中又是活的,有点兴奋。但那部片子太过话剧的味道,不够打仗。记不得片中的插曲。

6 j7 m ?* d" ~0 R& b

高尔基系列是在电视中看的。《童年》中的歌曲,那种抒情的更不会记住。我到记得年幼的高尔基与邻人打赌的“壮举”:到墓地里睡了一宿。这一幕颇戏谑,也是我们最初的无神论教育。

# C& [; o# p& X |, a5 j/ j' r

我好像唯一记住的影视插曲(不是音乐课教的)是《十字街头》中的“春天里面百花香,郎里格朗里格朗”。

: N7 ~$ C* m8 L8 F- }1 H9 f

教小孩要寓教于乐,有趣比抒情重要,对那些智力平常的孩子如是。

( U6 e$ L' a7 Q# u* z3 B Z1 @ p

成年后我们再做盘点,可能发觉我们对苏俄歌曲情有独钟。我基本属于不唱歌的主,电视频道中路过歌舞节目基本不做停留,但苏俄歌曲、熟悉的民歌、老歌还是要听一听,那不仅是歌曲,它唤醒沉睡的记忆,曾经的我们。

# {# T6 w/ W/ h* r

我们这一代看了太多的苏俄作品,苍凉的底色,血腥、痛苦、雄壮,产生出时代的歌曲,与苏联老大哥同唱几十年,只要这一代人还在,她们就会在心头漾起,那是这一代的历程,如何能够舍弃。

5 p; R! F* I) h

前年同学们聚在“基普餐厅”(“基普”是我们熟悉的地名,小时电视中看过《基普姑娘》这部电影。)雄壮的歌声在身后响起“共青团之歌”“同志们勇敢的前进”几分的震撼。他们中有几位是功勋演员,他们投奔到这中国小老弟。是有幸还是不幸,至少我们有幸,再次沉浸在雄浑的旋律中,体会曾经的历程。

/ y% z, D( ]! e7 v6 a2 y

 

- c# m8 M/ e" I9 |) |. j* S. E6 w

麦当劳之流存着狼子野心,就是征服孩子们的胃,由此大打儿童牌:送玩具、搞奖励、过生日……拉着、扯着把小朋友往里拽。医学研究表明,舌头味蕾的品味是被培养出来的,小时候爱吃什么,长大了就好这一口了。

) f9 r4 I) A: T1 h: H$ o

人的音乐细胞的生长好像也差不离。

发表于 2011-8-16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志们,勇敢地前进:

1 H+ g8 W0 Z8 V0 K" ]. B

 

: V" @6 q6 K7 F# Z! H0 I J I

发表于 2011-8-16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发表于 2011-8-16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降央卓玛---呼伦贝尔大草原,非常好听,收了。
最近收获颇丰,感谢! 0 L k z( Y5 f W'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6 11:35:55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6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共青团之歌:

1 D. P3 j. A0 A- l, g

 

6 @6 n) N+ R6 z1 H

发表于 2011-8-16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降央卓玛--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布仁巴雅尔唱的是两种风格,我都很喜欢~
发表于 2011-8-16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共青团员之歌》,悲壮中含有淡淡的忧伤。人们喜欢前苏联的歌曲,我想更多的是被不屈和浪漫的音符所打动吧~

我也喜欢听前苏联歌曲,喜欢听中国武警合唱团演唱的前苏联歌曲。记得是2月份吧,我专门去国家大剧院欣赏了武警合唱团的演唱,真是很美好的艺术享受。
发表于 2011-8-16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警文工团合唱-苏联歌曲〈春天来到我们的战场〉:

" T0 n, w/ |/ j/ T; O. @

 

3 `+ ]( b8 U* a2 N

发表于 2011-8-16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金晒幸福贴,儿子不错,孙子不错,自己也不错,真是幸福得要死啊,死也是死得其所啦。让俺们几乎要嫉妒致死死不瞑目的啦。你得上一张胖孙子的照片啊,再多晒一点嘛。

! n) m; u `-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6 13:31:2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6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索得知:“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由国家一级指挥、中国武警文工团团长郑健大校倡导成立。由80名来自全国各专业音乐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组成,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支专业男声合唱团,曾于2007年4月首演于北京。他们的演唱有着鲜明的部队特色,气势磅礴、坚毅有力,却又不失细腻,极具情感张力。”武警合唱团的演唱风格确实很新颖,目前在国内合唱界独树一帜。看他们的演唱似乎看到了俄罗斯红军合唱团的身影。
发表于 2011-8-16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人世界》看过了。为育新校友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和骄傲。
发表于 2011-8-14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版主。
发表于 2011-8-15 0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8-14 11:36:00的发言:
& {( t: n3 Q' p( H- Y$ W ! [1 B$ |. P" S 3 H6 Y# v- S- v+ e8 b; u

 

4 J: @* e6 K1 G3 ~. \! e

可以翻篇。

, T2 A3 k7 e5 t% Q 2 Q: x: P1 e/ c- D) E7 F+ ]/ k
; V, j( J) w* b ! n, e7 Z8 a" `1 @/ `' X; h( {% z& b7 F. @( g 1 X# L; j X2 [. h) }! D2 s: i 你希望大家看哪篇? ( a! T3 V# c, I+ J1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7:34:2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8-14 11:36:00的发言:
; w4 h, c: |# q( I% [# T* u ( E! ~5 o. ^6 K$ Z$ s1 c / k1 E" q/ c. e4 _

 

5 Q) o8 n9 i. l; f( h

我认为是那二位有点肤浅。

; r) @! p7 _%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4 17:54:59编辑过]
8 L+ o! I# r P8 I 5 p' _0 v- m4 |( Q# r; n, d / _' o8 C6 t X! p; |7 f* T
( V$ U0 w: d; z# V- D. ~0 M- {5 Q7 S8 {" l& y9 `6 L$ X 还好。8 Y* V$ Z0 O- Z%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8:06:3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团三字经》看过。这是一个用泪水、汗水和青春的鲜血铸就的知青的记忆;共和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艰苦的环境没有让知青们屈服,他们坚强地成长起来,并且成长为共和国的脊梁;向兵团战士们致敬!
发表于 2011-8-15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水清在2011-8-12 22:31:00的发言:

下乡后,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一个人赶着三头牛的牛车去拉草,牛车慢悠悠地走,周围什么人都没有,就放开嗓门,搜肠刮肚的,把所有能想起来的歌,唱个遍,把所有苦啊、累的、不高兴的事全都抛在脑后,特别开心。
QUOTE:
这段回忆即时在我的脑海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望无际的旷野中,一个小姑娘边赶着牛车,边放声唱着她心中的歌。歌声飘向远方,牛车上的她悠哉游哉~;多么的浪漫啊!这就叫做苦中自有乐吧。

4 A' U& N8 T' _4 v/ w7 q3 b6 _3 b, e9 S9 ]8 y; T' g5 Q. `4 b' h $ G8 I: E$ z7 d% X$ n8 [6 Q

发表于 2011-8-15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架子发过帖(原帖我刚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提电视报介绍静江的节目。

) H. ]6 \' E' H3 e9 D9 y5 y

那是8月4日的《中国电视报》登的《明星家庭的甜酸苦辣》,可是不提播出时间。

8 o3 [: P( s3 ^( h: G8 U; f4 Q: k9 u4 _

央视4频道的《华人世界》,只有栏目播出时间,没有播出内容,网上报上均如此。

8 K, J4 h3 {) }6 G5 k& D# V# E# X

给央视4发了邮件,也不理我。

" D3 }/ |, P; a9 R4 Z) n# x# v

 

' Y- O& a" m3 Z4 P, L

查个节目查不到,还真没碰上过这事,气坏啦!

9 g0 {: h+ P9 ]

 

5 U# F6 B" J, z: G7 T/ I d

我就不信了。找我们团知青:

2 f: e4 O, W8 J- P; Q" u$ N! w9 ^

先找新华社体育部的大记者,这哥们与央视关系甚密。没信儿,没准又奔达喀尔了。

r) n+ m+ W6 c

再找广电总局的(这是女知青,故放在其次),这回管用,告之此节目已在6月6日播出。

: x# ` I' F4 N4 Q) }+ T+ Q0 q% J

 

8 m3 y3 x( ?& I- ^, V0 G; C7 h& X9 y

这不是逗我玩儿吗?看来只能向静江要视频了。

! p+ A; R5 U% F5 ^

啰嗦半天,瞎侃呗。

, i9 f! B: ]$ x

 

0 a* v8 ]9 _0 R$ \% ^' u7 Q

 

8 U" O- _7 A5 _. C! U! _% O# _

 

发表于 2011-8-15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8-14 21:26:00的发言:
: l/ Y8 ^" `7 Z; z' d/ K

兵团战士是奉献的一代,觉悟的一代,伟大的一代。向兵团战士致敬!

: D, y! M, M* L( q1 F# a6 b8 D

 

/ m+ |7 m# R( ^. p

水车兄:在那个扭曲的年代,日子都不好过。

发表于 2011-8-15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水清在2011-8-15 7:33:00的发言:
你希望大家看哪篇? ; `. X" J0 D$ |$ g/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7:34:22编辑过]
$ R8 @. Z3 ]: P. c7 ~6 C

 

0 \6 Q0 L( b/ D: _

我是想若有新来的同学能看到,把它“置顶”,弄了半天也没戏。

发表于 2011-8-15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歌曲:放牛娃(可惜是男孩)

2 |9 G5 H+ Q* l2 ?

 

4 p4 a# |2 ^3 A

发表于 2011-8-15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8-15 12:57:00的发言:
9 q, D7 G+ [8 r' p; P! P; C

 

: z i* |2 S! b& }& I) `4 [1 D* n7 d

我是想若有新来的同学能看到,把它“置顶”,弄了半天也没戏。

H4 R- g+ d$ C$ o

置顶的帖子不能是单贴,我试试!

$ Z6 g: Z0 d! d7 ?5 m3 n$ s+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13:37:1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8-15 13:35:00的发言:
" Y/ o/ B, K8 M% k$ v* r

置顶的帖子不能是单贴,我试试!

3 _$ H' ]7 D$ [6 }! \3 n n'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13:37:12编辑过]
) g$ b* M y, D* G

 

* E' h# s) `- X) d; B5 W2 b

谢谢水车兄!

发表于 2011-8-15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水清在2011-8-13 23:29:00的发言:
3 U2 j, f% Z7 J2 q5 o$ y! P6 l & ^0 j, _9 W' I7 ^. j l 刚看完江苏台的《非诚勿扰》。
前几天,几个同事聚会,有同事说,看电视,只看周六、周日的《非诚勿扰》,其他节目一律不看。
才知道,这个节目影响力还很大。
我也很喜欢看,挺逗的。大家看吗?


8 o% e3 Z; t# b, Q) M3 Y # i. w- ^2 h! O6 P & ^) e- c# l" c x5 X2 @
QUOTE:
我昨天晚上看了《非诚勿扰》,原来是这样一台节目啊!敢于坐在台上任人评说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估计真正的实力派都在潜水。我觉得上台前最好淡妆,保持本色为好,尽心梳妆打扮一番反倒显得僵硬不自然了。听说这样的节目好多都是托,不知真假?

发表于 2011-8-15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B- q% e, J

【钢的琴】


; p1 j- K$ Y K0 K9 J

昨预报是中雨,想来街上会人少,室外总比室内要爽,打算寻部片子看,我想起了《钢的琴》不闹神闹鬼,现在时的片。网上搜索,沿北三环的四五家店看下来,都是进口片子当家,

( H# y$ H" Q- P; T7 R# O! c

七月上市的片子,这就过季了?再搜,以片名为搜索目标,还好,有四家在演,排片一场或两场,在非黄金时段。


% X K& k0 y/ j9 d+ C

天大黑时,我打新东安影城散场,再走到街上,小雨仍没有驱散闷热和流连在灯红酒绿中的人们。我脑中晃动的是东北沈阳铁西区乌漆麻黑的厂房,一片狼藉、破败。


5 v* t6 f" \ f" O7 Q

片子内容简单:主人公陈桂林人到中年下岗,媳妇跟他离异,上小学的闺女发话:谁给我钢琴,我就跟谁。于是“三部曲”展开,为了留住闺女,老陈制作了不发音的纸板琴、到学校中去偷琴、最后在工友们的帮助下造出了钢的琴。

7 q& s9 t0 \( c- `- Z8 C7 x ]

按常理说这三个段子都不靠谱,怎么会呢。尤其是自制钢琴,8000多个部件想想都摇头,花一两千块买台,比兴师动众和更多的花费而又没有质量保证相比,是“无厘头”。但故事就是个载体“话糙理不糙”要宣泄的是意向、人情,唱一曲挽歌。


5 X( Z5 Y/ _( {

故事背景大概是90年前后,国企改制,我们很多人曾经历过的,但谁也没有“辽老大”当年有“共和国长子”之誉,来得惨烈。在这个“烟囱比楼房多”的地方,铁西区的烟囱不冒烟了。

: ^3 x! `1 K) r4 @( H! C: a6 u5 ~9 n

惯常被打破,工人阶级中最精锐之一部开始分流:街头为红白喜事鼓与呼;牵头组建破烂公司;麻将桌前耍钱;出了大狱后摆摊修锁;唯一成就产业的是屠猪卖肉的贩夫走卒。

& z, z. p4 F+ N# e' D, _

整部片子色调暗淡,无一处阳光灿烂。近、中、远景,是衰败的厂区、生活区,高大的厂房、星罗棋布的车床,厂区盘旋的铁轨,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沉默中、锈蚀中、等待着被拆迁的命运。厂区那两座高耸的烟囱,从总工到小工都期望它留存下来,为当年的辉煌、为自已的青春留个“念想”在影片结束时,它最终轰然倒地,无可奈何,历史无情。


8 G5 y' J% q5 y" S* i8 f

事业破碎随之而来的是破碎的家庭,贫贱夫妻百事哀,散了吧。


% N _7 K5 }6 f! ]) i; J/ n0 C

他们散了又聚了,为了台钢的琴,这些个钢厂的大工匠们,就不信整不出一台琴。


( h; ~8 U$ k% y; S8 d9 Q

整部片子又是部轻喜剧,现实主义的作品。在婆婆妈妈中描述了历史的进程,触及了现实重大问题,讴歌了(曾经的)主人公们,他们个个仍然精彩,在悲剧中带给人们快乐,在黑漆漆影院中的那一刻,超脱了现实,人心欢快了起来。


" Q$ ]. S1 x* L4 {6 m) G0 B

苦中作乐 “穷欢乐”没有过被端掉饭碗的恐慌,我们大多没有经历过。铁西区的人们怎么看。十多年前铁西区包括大沈阳一举摘掉污染大户的帽子,蓝蓝的天上白云飞,苦乐自知,一代人的牺牲。



m5 d8 k& n; y( P, x B2 n

新东安影城的八个场子,就是最小的六厅(110座)在放国产片(60元/张)。其他都是《哈利波特》《蓝精灵》《变形金刚》都是英文版、120元/张。它们也都十年了,70后、80后在电视机前欢呼雀跃时,他们的父辈在为转型、下岗煎熬、十年后国际大佬们把电视换成了大片,卷土重来,狂揽吸金。


8 f$ z7 y) H9 t D% e' [8 x

国产片的沦落有如当年的大国企们,异曲同工。但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希望。


' S$ d8 N6 @5 |# M1 @7 n

推荐这部片子,缅怀工人阶级优秀品质和伟岸形象的,怀旧的、找乐的,片里还有饱满的俄罗斯音乐为主的陈词老调。老培喜欢,开篇头一段就是《三套车》铜管乐加手风琴。

发表于 2011-8-15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的地址链接打不开,只好暂时放弃了。& r8 m( I6 N1 U, z9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15:17:0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传两首歌,布仁巴雅尔的《天边》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但愿大家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4 16:53 , Processed in 1.21752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