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兰台秘笈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7-23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7-23 8:12:00的发言:
9 [) p+ T( v1 R - W4 [8 i/ r& X3 i 7 d2 B6 p# }! N3 H- L9 c1 H+ ^, x

 

4 D! I! w8 q7 C% k0 W$ Q

你不也是。


我是革命后代的校友

* ]" a+ W4 r' W9 m! j+ E - K# _( l6 W, C5 J! r. A1 k; r"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版的《死前会后悔的25件事》 fficeffice" />

$ M& n$ a# b. X6 p+ i" v

   死前会后悔的25件事:1000个临终病患告诉你人生什么最重要?

5 n4 @6 F" ]# t$ q# w; K1 |

   分享导读:最近,一个临终前你会后悔的事的帖子在国内外网站上被疯狂转载,瞬间点醒了数万人,它的作者是美国一名叫博朗尼?迈尔的临终关怀护士,文中总结了生命走到尽头时人们最后悔的5件事情。无独有偶,在日本也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憾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与美国的热帖内容不谋而合,有什么事情,会让你到临终前后悔不已?如果早点意识到,也许能让你换个活法、换种人生,活着的我们又该如何拥有一个不留遗憾的人生呢?

. T' c# T. T1 w: |* Z' m

                   第一个遗憾: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 D0 V% r* @! N; Q

  大津秀一说:人们临终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啊,太短了。有人削尖脑袋往上爬,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自甘平庸,也有人孜孜以求。人生有很多活法,千万别被别人的价值观绑架,不要把别人希望你过的生活当作是你想要的生活。想谈恋爱,现在就行动吧;想学点什么,现在就开始吧。人生就像个旅行团,你已经加入了,不走完全程,岂不可惜

1 t n( T$ Q+ u+ C

                    第二个遗憾:没有实现梦想。

" a( ^! ]% ?: N

  当人们在生命尽头往回看时,往往会发现有好多梦想没有实现。真正的后悔,其实不是因为没有实现梦想,多半是责怪自己没能尽100%的力量实现梦想。坚持梦想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一个没有期限的梦想只是个梦,给梦想加一个截止日期,把它变成现实的目标,才更容易实现

# g/ W" z; ]5 a7 a

                   第三个遗憾: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

2 ?. B6 |. [, p+ p5 ?3 ]% |, H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辈子不做错事,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便不肯杀生的佛家弟子,也难以避免走在路上踩死一只蚂蚁。为了生存而做的无损原则的坏事是可以被原谅的,与其背着负罪感生活,不如放下包袱往前看。

7 X% B9 i( J$ Y* h( g& v+ g

                  第四个遗憾:被感情左右度过一生。

- m* i' u/ [: }* s8 ?

  现实生活中,感性的人总是嘲笑理性的人活的太严肃。其实,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又能如何?笑过、哭过、发泄过,生活也不会因此改变。也许真要等临终一刻才能明白,每天为之烦恼、痛苦、伤心、气愤、达到忍耐极限的事,是多么可笑和不值一提。

9 o% ~: ~6 V0 }: ?' P2 H0 e/ n

                 第五个遗憾:没有尽力帮助过别人。

5 z$ ?2 a9 J8 F0 r% @

  或是冷漠,或是怕吃亏,让很多人不敢做个善良人。其实,善良的人很少后悔,他们活得坦然、心安,那是善良给予他们的美好回报。去帮助那些需要你的人,被人需要的感觉远比索取好得多。

y" _6 q/ y- u3 z9 a& [! o P, Q' l

                  第六个遗憾:过于相信自己。 

% Z' a w4 r1 v

  我们都有过这样自大自负甚至唯我独尊的时刻,认为自己不后悔做过的任何一件事。这样虽然看起来很积极,但却显得盲目。总有一些事,别人比你想的细致周到,多听一句、多想一秒,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 O; T" M1 A% f$ u8 F4 T* [1 G

                      第七个遗憾:没有妥善安置财产。

3 _2 `: J% N1 B; o3 o$ V% o* a1 ~3 `1 q

现在因为财产引发的家庭纠纷越来越多。其实,作为老人,一定要把处置财产当做一件重要的事,在世时就规划好。如果子女多,分配一定要公平,不要因为钱物,伤了孩子们间的感情。

1 v3 X, y6 ^, ~- @% x3 y

2 m8 |# s. E0 R' Z: u

- W: L+ M) E% Z j3 p

8 V. ^: p* V! V& z

                       第八个遗憾:没有考虑过身后事。

' ^+ E; a j* H# V: @3 X; l

这一点和处置财产很相似。一个人活着,会留下很多印记。周围的人和事,都会因为你的离开而变化。提早规划一下,不但可以让自己更坦然接受生老病死,也能提醒自己好好享受人生。别等走不动路、听不懂话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

1 I. s" e: Z; X% T& S0 H# I

* g! ^) s- C" x6 o$ f* n

                        第九个遗憾:没有回故乡。

4 P1 |! e- W5 k, [$ F! d9 m

   每人心里都有一个地方被埋在最深处,却一生不忘———这就是故乡。很多人会念叨,等我退休了就回老家。往往等来等去,最后回家的只是一个骨灰盒。有生之年,尽量每年都回家看看,听听乡音、吃点美食。这个在地理上让你无法割舍的地方,也是你灵魂的一个居所。

9 c/ }8 l: I# w; u& r2 p) e

                       第十个遗憾:没有享受过美食。

# H1 D; I2 W& q6 C! ?

  你是否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孩子,因为工作忙每顿饭都随便打发,或是为了健康每天只吃所谓的营养食物?吃饭,不仅为了饱腹,它还满足我们很多心理需求。品尝美食,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灵治疗。还有就是,别放弃任何一个和家人吃饭的机会,总有一天,这个饭桌上的人会慢慢消失。

1 g+ Y- O5 @ B" @6 t

                   第十一个遗憾: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

& X' N- s9 l7 N+ h8 c

  在这个逐利的社会,工作、金钱、权势成为成功的金标准,很多人到老才后悔,那么好的青春,怎么都献给工作了呢?看看大自然的样子,感受季节的变化,聆听艺术的召唤,这些事情不会让你变富有,  却会让你的人生有意义。

# W, t+ p9 O* D9 _2 |

                   第十二个遗憾:没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 z7 E4 T/ b) X9 C* s$ F

  积攒了很多旅行计划却没有成行,因为孩子太小、钱太少、休假太少或是工作离不开?很多人都觉得,旅行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只有生病的人才懂得,旅行也是一种奢侈品。

发表于 2011-7-23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个遗憾:没有和想见的人见面。fficeffice" />

1 n, y D: N5 n* e: t

  可能是你小学时最喜欢的老师,可能是你的初恋,谁的生命都不能永恒,尤其是那些比你年长的人,哪怕身在异地,也可以专门拜访一下。我们应该抱着一期一会的观念生活。这是日本茶道的用语,一期就是一生,一会就是一次相会,说的是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不能重复,所以每一次的相会都变成了仅有的一次。 

; b: F: a7 b# `! w( i1 \. t7 y

                 第十四个遗憾:没能谈一场永存记忆的恋爱。

4 n4 Y/ i4 }1 O6 _* {) p- N) v

  爱,也是人存活世间的证明。我们经常看到,在一起的人未必不相爱,相爱的人却被迫分开,这是人生无常,也怪很多人自己没有努力。爱应该是一种忠诚和无私的付出,一种勇敢而无畏的表达,这是我们作为人的权利,千万不能只当儿戏。

4 E0 I+ x) ?, p% P9 |" x' U

                     第十五个遗憾:一辈子都没有结婚。

* a, }: O3 `4 B: Q

  很多人年轻时觉得婚姻可有可无,一个人更自在。年纪大了却开始后悔,没有一个可以相互扶持的人。虽然好姻缘可遇不可求,但是也得自己努力,碰到合适的人千万不要犹豫。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最合适的人,比较合适的人也不会等你一辈子。

- M: F% ^ N/ s" v

                       第十六个遗憾:没有生育孩子。

- ^0 Z5 o! N7 @5 u8 k6 v

  现在很多人觉得,我自己都还是孩子,怎么养孩子呢?其实,为人父母,不仅是为了传承血脉,也是一种活过的证据。想想到了老年时儿孙满堂的欢乐,年轻时养育子女受的苦又算什么呢?

( j& x" Z8 u. R0 x2 Y2 X8 {

                    十七个遗憾:没有看到孩子结婚。

' \+ Z5 _( E8 O& Y7 p7 O

  有些子女认为不结婚是自己的私事,和父母没有关系。相反,很多老人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自己儿女结婚。婚姻确实是私事,但有时候,不结婚却是件自私的事。不妨也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努力了却他们的遗憾吧。

# r# W2 y! u5 Y1 q

                   第十八个遗憾:没有注意身体健康。

1 N" u" d+ h7 I

年轻时,身体是可以最肆意挥霍的资本,熬夜、喝酒、抽烟……健康是这样一个东西,你拥有它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失去它的时候才发现,它是那么的重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改掉一些坏习惯,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健康生活。

* {7 _: |* w& ~7 B

8 \, D0 h/ s1 E4 ^

! e$ g5 H' J: w) @7 i! f

                    第十九个遗憾:没有戒烟。

" [6 C% B/ o' u# }

  很多癌症和慢性病都和吸烟有关,不少患者直到查出肺癌,才开始悔过没及早戒烟。很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吸烟,觉得倒霉事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克制欲望需要勇气和付出,但你的付出会以健康这种方式再返还给你。

* X, f s! o/ M8 y- t# }* c a- a+ S

                   第二十个遗憾: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意愿。

2 L9 {' D* W# h% ?1 f0 c5 ]5 C

我们怕得罪人,怕给别人添麻烦,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这样在无形中漠视了自己的真实意愿。其实,无论什么时候,都该说出你真实的想法。只要愿意沟通,你会发现,事情比你想得简单得多。

: a3 N4 @2 ` v8 F

                    二十一个遗憾:没有认清活着的意义。

. Q! O4 i4 U7 T5 l: I" K6 F

  活着,绝不仅仅是寿命的一个数字,而是你活的质量。大津秀一碰到过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他把生命仅剩的三个月,分成了许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哪怕只剩一天,都用来过最好的生活。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 y0 l: l9 t0 j

( @2 m: B9 U! p# y

               第二十二个遗憾:没有留下自己生存过的证据。

7 G2 b- R/ X: G. W" U) F& p1 [& [

  很多人觉得,留下房子、财产就是生存的证据,其实不对。既然在这个世界上走过,总该有些精神食粮留给后人。不管是工作、研究、学业上的成就,还是写给亲人、朋友的信,都是这样的证据

3 I6 @ O% q' ^5 \) f; E

                   第二十三个遗憾:没有看透生死。

' {. l" m( ?) ~1 o7 X! W

  看透生死不代表轻视生命,而是以一种更理性的姿态活着。中国人往往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死亡只是所有生命共同的归途。不用忌讳,更不用惧怕。

. e0 d# G/ Z; ~: h. s- B5 g! Q3 j# p

                    第二十四个遗憾:没有信仰。

5 |* h8 q k3 m3 l$ k6 e

  虽然很多人没有信仰一样活得很好,但是有信仰的人,会更透彻懂得人生的意义。尤其在面对困苦、无助的时候,信仰更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治愈力量。

, T* X" l7 |4 n5 h. ~7 K) o9 x

                 第二十五个遗憾:没有对深爱的人说谢谢。 

$ C- e O' w% z9 f3 T) s6 a

    很多时候,我们在外彬彬有礼,对亲密的人说话却毫无顾忌。用好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一门大学问,哪怕是亲近的人,也不必腼腆,要常说谢谢对不起我爱你,这是为感情保温的最好办法。 

: }* y9 L+ F; \2 d9 x" O$ S% }" E

    编后语:其实当我看到介些,心中也有无限感慨,我们常常为自己找借口推脱本应该完成的梦想,可是就在这样被我们一拖再拖时间悄悄的滑向终点,此时,我们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事情没有做,所以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当我们还有能力完成梦想的时候,请记得去完成,不要让介些变成你的遗憾~

8 q3 O' t4 T3 @

                                              (全文完)

发表于 2011-7-23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培:没事吧,多累呀!活的好好的,应该想想怎样活的更好,提高生活质量,别让自己的后半生,再有遗憾!1:一个正常人都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2要现实。不是所有梦想都能实现 3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不难 4弱智才会被感情左右一生 5.。。。。。。哈哈
发表于 2011-7-23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拍的很好啊!看着都很阳光啊![em63]
发表于 2011-7-23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落蝶不归在2011-7-23 17:06:00的发言:
老培:没事吧,多累呀!活的好好的,应该想想怎样活的更好,提高生活质量,别让自己的后半生,再有遗憾!1:一个正常人都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2要现实。不是所有梦想都能实现 3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不难 4弱智才会被感情左右一生 5.。。。。。。哈哈
1 ]0 k" e5 \- t' W% F

 

* S# i6 p, X, H+ [- b

蝶姐:各取所需呗。

" s, K$ M( X0 I0 g

 

6 q% `3 h! R1 `# }) ~ \4 `

上网照是压缩的,见面给你原件。

9 \4 I! o/ f$ u# a5 R$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3 18:36:1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25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父亲、母亲于多年前相继去世,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变得特别珍惜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只要有可能,决不放弃任何一次和他们团聚的机会。尽管如此,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只能以羡慕的心情听着电话那头传来他们一次次聚会的消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珍惜逐渐蔓延到对老同学、老同事、老邻居、老朋友的情谊。可能是人老了,越来越爱回忆了,尤其是小学,因为是住校,大部分时光是与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对小学同学的记忆会更深一些。

2010年3月的一天,在网上闲逛,发现了咱们育新网页,一鼓作气将所有帖子都看了。那些照片,让我深感岁月有痕同学和老师们变化都很大。乍一看,大多不认识;仔细端详,有些还能找到当年的影子;有些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出来,但一提名字,还能想起很多往事。谢谢同学们这几年在网上的坚持不懈,为大家找到育新同学提供了机会。那些用熟悉的语言、语气、方式写下的文字,让我倍感亲切,有时会感动得流下眼泪,不禁让我回想起许多难忘的在育新的童年往事。

我是小学二年级一开学从三里河三小转到育新的育新小学的校名好象是我们四年级搬到德胜门外以后才命名的。当时好像叫商业部子弟小学。校名应以学校大门口的校牌为准,可那时学校大门口的校牌上是怎样写的,已经不记得了。

刚转来时,二年级的教室在学校北边的最后一排平房,坐北朝南,宿舍在教室的西边,紧挨着教室。教室不大,学生更少,好象是刚组建的班级,只有16名同学。教室课桌4x4排列。这次聚会,Tie hang问我,还记得当时班里有谁吗?说实话,记不清了。隐约记得,有邢路沙、谢刚刚、杨新新、魏蜀南、任丽丽、卢静Tie hangLili提示,还有陈佩斯。因为,陈佩斯是和谢刚刚一同转来的。回来想想,好像还有舒丽虹、张海音、江露、艾飞飞、鲜念慈,还有一个叫刘和平的女孩子,很快就转走了。Tie hang、刘秀华和王小霞是二年级中间转来的吴小琼、曲学忠转来的好像更晚一些。边学英是四年级转来我们班的。

; {& \2 {! G" V& K# c;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5 10:05:2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25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霞

    小学,小霞是和我最要好的同学之一。

小霞胖乎乎的,长得端端正正,双眼皮,大眼睛。是那种学习好、特别乖的优秀女孩儿,大家都特别喜欢她。我们班刚成立中队,小霞就是班里的中队主席。

四年级的时候,我家搬到和小霞同一个胡同,这样,我们不仅每天朝夕相处,每个星期还一同上学,周末一同回家,成了更要好的朋友,无话不谈。直到上六年级时,我分到了六年级一班,小霞分到了二班,在一起的时间才开始少了起来。

后来上中学,就近入学,小霞和我都分到女三中,不知为什么,来往反而少了许多。接着就下乡去了东北兵团,只知道彼此在同一团,不知她在哪个连,失去了联系。这时,小霞已经改了名。

七十年代初,有一次在胡同里见到小霞和她的妈妈。见到我,小霞跑过来,拉住我的手,说,我可想你了,我还记得,我刚到咱们班时,还是你帮我搬的桌子和椅子呢。我很感动,小霞还记得这些小事。小霞的妈妈说,小霞生病了,刚刚办回北京,有时间多到家里找小霞玩。那段时间,我经常和对门的小孩一起找小霞聊天,她告诉我,下乡后,干农活,赶不上别人,总挨批评,非常郁闷,无法表达。派她去放羊。放羊时,一望无际的草地,整个视野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孤零零的她自己,什么事都能想起来,小时候桩桩、件件的事就在眼前。童年太美好了!

后来,我去了工厂,到外地上学,又工作,还搬了家,几乎与小时候的所有玩伴都失去了联系。

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让我猜她是谁,奇怪的是,我一下就猜出了小霞。心有灵犀吗?小霞的绝顶聪明让她找到了我。我赶紧联系原同在一条胡同住的同学Tie hang,到小霞的工作单位去看她。小霞告诉我们很多自己的情况,她已经结婚,有了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十几岁了。家里经济情况还好,但婚姻不是很幸福。之后,请小霞到家里玩,和小霞有过一段来往。再往后,就又断线了。

记不清是九十年代末,还是2000年初了,我已经调到广州工作。在办公室又接到了小霞的电话,也是一下就听出来了,小霞再次聪明地找到了我。由此,我相信,只要想找一个人,总能找到。电话里小霞与我谈了很多。我们谈论得有些话题让我很为难,很担心,也很无助,不知怎样才能帮到她。我只能一遍一遍地劝慰她,一遍一遍地希望她能借助家人的力量克服眼前的困难,盼望孩子早些长大,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之后。接连通过多次电话之后,我们的联系又再次中断,至今。每当想起小霞,心里总是充满牵挂,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想用她找到我的方法找到她,又怕因此扰乱她现在的生活。很矛盾。

9 k0 F3 q6 [: e2 `: g S8 r4 R 4 q3 g! P- i F 9 x8 v, q3 ^! G0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5 16:13:4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2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发表于 2011-7-25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小霞同学。。。。。。!

发表于 2011-7-25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照为原件:

' k8 S* V ^! k j! H6 q; g2 e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 j+ s2 j" W7 n+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5 15:50:1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25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wangpei:
这张照片是老师们在
大红罗厂时照得吗
那就是说商业部子弟小学没搬德胜门外之前,已经叫"北京市育新小学"了?哪年呢?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7-25 11:14:00的发言:

' o3 D$ D- o W8 h* r! Q : P% D/ ?9 f' j: I# U"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9272329226197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J3 S- Y5 {+ f+ b9 k6 }# e$ k 5 C: d( O2 q0 u; g7 l2 O
发表于 2011-7-25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老师,同学回忆:

* g2 b2 c7 n/ H- N( s1 k W

好像是刚成立时,在大红罗厂的第一年叫“商业部子弟小学”。

" ^9 v& W( F2 g7 v& a- z5 e( ^

第二年改为“育新小学”。

9 q5 H) q# i! _$ b* N

右1是田老师,应该教过你班。

发表于 2011-7-25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独有偶:

4 m' `( P8 D/ _# `

育群的第一年叫“中国人民银行子弟小学”。

# O& a1 i/ o7 U4 u2 Q; U1 R

第二年改成“育群小学”。

发表于 2011-7-25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知道商业部子弟小学初建于哪一年?后来为什么从西四大红罗厂搬到德外来了?西四原校址还存在吗?
发表于 2011-7-25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回京,去大红罗厂看了,照了几张照片,请大家共享。

 

, h/ b* r: |!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5 15:23:3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25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25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G7 N& ?8 a& }' w# g e1 U8 b4 o& E0 V! P% O 4 K: Q$ G/ q- ` k+ n& k& ~# q$ l) d! c. L6 L6 q;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5 22:20:4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25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该是原育新: 

dDRbh8xB.jpg
0 L# c3 T" G* \/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5 15:57:21编辑过]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发表于 2011-7-25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一下:
     商业部子弟小学搬到德外后,在原校址上建了西四中学。这次去,听那里的学生们说,这里已经不是西四中学,改为北京三中初中部了。一去看,校牌确实是:北京三中。+ T2 i+ B2 M4 [9 z E. y$ O9 b2 A; A {. F&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5 18:35:5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25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雁北飞在2011-7-25 15:15:00的发言:
有谁知道商业部子弟小学初建于哪一年?后来为什么从西四大红罗厂搬到德外来了?西四原校址还存在吗?
5 c" U$ `( P* Y$ o- ?

 

8 [. e: M" Y0 U. h0 L7 H: _; \9 c

育群一建校,我们去的。

$ X$ l+ @( Q7 s1 [7 e, V% P, C; I8 t

咱们是同年级,应是同年建校。

发表于 2011-7-25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想知道,育新前后共存在多少年?德外应该是3年。始于1963年夏季,止于1966年文革开始。在西四大红罗厂是几年呢?
发表于 2011-7-25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好像都是二年级去的,那育新好像存在了5年。

5 ?! {" m- c7 ~7 V: ?

其实,问问老师即明白。

发表于 2011-7-25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是从大红罗厂转过去的,我们是1963年9月在德外育新上的小学一年级,直到66年文革开始,被迫结束3年的育新生活。
发表于 2011-7-25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年纪小,入学时育新已迁到德外。

发表于 2011-7-26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自TIANTOU文章:

【我们的老一代】


6 o5 T' {0 O% V& N% l; ^/ S

上一篇写的我们的上一代人,师长们,启蒙、教化了我们,其中既是师长又是我们家长的有二位,下面的几位是家长们,前不久还看到他们或者就在我的身边。


. M! ^7 S) H0 K% t+ I

【老邻居】


" W: T4 V% ~- f. [$ O

我们共同在西四北大街东西两侧上学时,两所学校是近邻,都是子弟小学,又都是“育”字辈的。可命都不长,教育革命不断深化,换句话说是折腾不断,到文革后不久,这对难兄难弟就给折腾没了。不说这对邻居,要说的是我的同学同时又是邻居家的老二位。


. |- h) }/ Q; |0 J

我说过我住在子弟小学的后院,我们院是三进院,其实也是四进院,里院一家是穿堂门,经由这家穿堂而过,就是贴着“石老娘胡同”的南院,这院的北房* [, k% a; y9 o5 R7 I6 R3 e 是民居,住着父辈的同事,而南房是校产,子弟小学的澡堂子就设在这,我们还多次在这里洗过澡。打这院的南门出去往东走十几米、胡同南侧就是一栋红砖小楼,. y) c5 O4 @ F( i8 | 二层,位置在学校的南墙外。那里住着我们的王同学,顾同学。她们的哥、姐也是我们高年级的同学,下面的弟弟也跟到了城北的育新。

3 i/ s7 k. q/ X& k: G8 X

说是邻居,直线距离有一百多米,说是同学也不走动,那时别看小,跟异性同学也不串门,没有规定,寄宿制学生约定俗成的,但那个小红楼我去过好多 B2 C/ w( g* l. r; e) F 次,在二位同学的楼上住着高家,因父辈都在南洋公干,留在国内的家属就稍有来往,捎来捎去的信件、物件等,另外他家有电视看,也是吸引我的地方。进了楼 " W# b p/ m3 L门,一东一西的底楼就是王家、顾家,那时就认得老二位,他们并不知我是谁,打他门前过,上了楼。


+ [' E* F0 Z! u1 Q9 G! J) L' C- B

王叔叔细高挑,走起路来,大步流星,特点在甩开膀子,“甩幅”达到你觉得扎眼的程度,比常人多出二三十公分。我记得跟他老人家说过两次话,一次是: p5 q2 b v0 y' A! t/ @ 71年,我从东北回京探亲,临返回时,他来到我家,托我带个包包給他的女儿,好像是双半高腰的雨靴。附带这一封信,上面写着:“烦交……”这词就打这学会 ' i. C) z R. X( p的,后来我一直在用,老人家还跟我说:怎么都不知道你们在一个连队,要相互照顾……。包是带过去了,人却没说上话,“烦交”她排长转递的。

, U/ f; {9 G# J8 p; b# r

谁想,到了95年,我们的老辈人搬得更近了,真正成了近邻,直线距离在十米之内。老爸住在三楼,王叔叔在六楼。这之后的十多年可是常见了,比见到& Z# P( k9 S9 U5 }! ? 王同学的次数要多。老人家在院子里散步,非到面对面时我会和老人打个招呼,但我确信他只把我看做众多晚辈中的一个,并不确定我是谁。直到两三年前的一个冬 / ~* ~/ A$ @5 |$ S日,我从105公交车下来,见王老前面走着,紧走几步搭讪,原来他也是才打车上下,到家乐福购物回来,手中拎着个小包。90多了还独自乘车出行,好身体, ; P6 S) w; U6 K- C我赞叹。老人说:不行了不行了。我夸赞完了,特意问一句:您知道我是谁吗?果然老人摇头。我说了上辈的、再说下辈的。老人明白了“你们大了,我们老了”。


, Z+ C+ X3 E8 f8 T2 \

顾同学的长辈也是同一年搬到一栋楼上,近到隔了一层楼板,算是把我家踩在脚下了。这多年眼见到他老人家瘦弱下去,哪一年、那一日,妈说,楼上顾叔叔走了。

( [7 q1 ?$ L5 g, \0 a7 v& y

前年认识了顾阿姨,应该叫张阿姨。也是在这“育新苑”顾同学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参加了那次疗养。那时阿姨腿无大碍,只是走长路不行。轮椅也就是备着,近处吃饭,不坐也成。那次还集体去了金海湖畔,看大坝,气色好、兴致蛮高,还“追星”呐,有上面的那张照片为证。

) F" } V6 _# {. h

到这次疗养启程时,和老爸出了楼门往外走,正看见张阿姨罗着腰、推着轮椅在健身,步履已经迟缓,但分明在与生命抗争,健康之路在自己脚下,多走一步就多些希望。我们走近她身边,“走啦”她先打了招呼“您不去了”我明知故问“不去啦,去不了啦”她回望着我们。


附上这次去西四北五条的照片:
王同学,顾同学以前的家。




发表于 2011-7-26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26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26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也传不上去,再试。
发表于 2011-7-26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怎么了?
以前从未上传过照片,昨天上传大红罗厂的,只传了三张就不能传了,结果还给鼓捣丢了一张。
今天又是三张之后不能传了。有限制一天三张的设定?
如果在一个帖子里传多张照片,可以吗?
6 L2 E! I& i! B& w3 R! _- B 0 r6 ^! W/ T/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6 10:58:4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0 00:20 , Processed in 1.22931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