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兰台秘笈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7-8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抢一个沙发!架子姐回来啦!天气很热,一路上辛苦啦!看照片,那里的风景很漂亮呢!大个的红樱桃很是诱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路上“养眼”篇——娄山关雄姿。


发表于 2011-7-8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四渡赤水”之“一渡”渡口——贵州土城渡口的黄昏(在土城战役中,我公公的哥哥,也就是我们的二伯父壮烈献身)。
发表于 2011-7-8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遵义城下樱桃红。
发表于 2011-7-8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丙安古镇看赤水河——赤水丹霞。
发表于 2011-7-8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黔北常见的铁索桥。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绣房大马猴在2011-7-8 2:04:00的发言:
5 M4 u! x( @- A6 T: X% }

兰台,是正北楼还是镇北楼呢?有的南方人分不清正和镇。我以为是镇北楼。箭扣现在还是野长城吧?如果有熟悉路径的人带领,安全没大问题,如果是自己摸就比较悬。那里有不少摄影爱好者经常在夏天摸黑上山,就等早上日出瞬间抓拍,偶然有人拍到所谓佛光,比中大彩还激动。

I/ E- g/ D: m: V

箭扣长城那有个德国人经常带领驻京外国人去拣垃圾,并自己花钱雇当地村民维护。那老外据说叫威廉,人家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呢。

d- n! W0 Y5 T& g

问一个菜鸟问题,你怎么把照片的相机属性去掉的呢?

2 y6 x) {; [8 @* c

学长好!上面的照片是善若水学长发的,我还真没去过箭扣长城,一直很遗憾那,所以不能确认对错与否。

! k1 H, t% ]4 U( x$ |) F

下一个问题我也不知怎样去掉,各个软件不一样,有的相框本就没有属性;有的设有属性编辑的可以调整;已经设好又没有编辑方式的,我就不知如何弄啦!呵呵,好像是白解释了一番吧?抱歉!

发表于 2011-7-8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箭扣长城地势险要,因年久失修,民间也有叫它“野长城”的。我的同事上去过,描述说,险要的地方那真的是四肢着地爬上去的,途中几次有惊无险。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相机属性方法:

' k- a/ v6 K( h3 Z" f

1.可以直接用没有属性的相框,如: 

+ s9 g, V4 b1 c- C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2 L. A& g6 A/ R } `" ~, |& z

 

9 V9 d4 r; A: ^+ N3 B" L! d

 

& T0 F s) _ G. ~1 i: z

 

4 K0 v. W! A! }5 |% e2 O |

1Hzwf0gd.jpg
 

# y% E- a7 K& p, C/ e# Q, d6 q

 

* B2 R1 h& F" G8 f) ~( J9 C

 

2 M0 R. ~/ D3 x/ u! N: Q

 

P& k5 Q9 X$ P7 d; @3 r

 

. t8 i% e0 D: \

2.有属性的相框 

# X% L% s: B, [- l0 Z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 `' B4 ?( C" C1 M. S$ G& ?! P$ o

 

% M/ z4 w# p0 Y+ F" ?

 

0 u$ U, ^8 ~" m

 

" B& X/ w w/ Y1 Y3 w6 W5 d& y3 p

去属性方法:点击“边框文字设定”,在“EXIF信息字体设置”中去掉“√”,属性就去掉了。 

8 ~& k6 P+ m* o' L* O' I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同理,也可去掉签名。

" C9 {/ ^2 [' I: `

试试吧,各软件应该差不多。

% {2 Y+ Q I+ Z5 v- b" k$ j9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8 14:32:25编辑过]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WANGPEI学长制作的照片相册!

' v! P/ F; I8 q2 ^

架子姐姐的娄山关很漂亮、壮观,身临其境一定很爽吧!

发表于 2011-7-11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发点,我加到那个相册里。

发表于 2011-7-11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行的澳大利亚摄影师、帅小伙儿麦克很受小朋友的欢迎,争着跟他合影。 zWcJgQTA.jpg
. F; z$ x4 o( R/ L+ D4 o+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1 11:47:22编辑过]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发表于 2011-7-11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培、小雁子!再发点儿——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井冈山水库
) b* W: L6 e5 }; y1 T) r* d1 \&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1 11:27:4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11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黄洋界看井冈山莲花峰


发表于 2011-7-10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培照片咋贴?

7 x# @7 g5 B5 a: w5 [& f L, w- X

 

发表于 2011-7-10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u) h5 F9 R( c- W5 Z f


 

( V/ z7 r ^+ m8 p8 L9 R: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0 8:47:19编辑过]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发表于 2011-7-10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0 q2 I+ |4 k' E3 ]8 A9 u0 ]

 

5 G* K& O: L/ F m. e

 

T8 y; F" P1 D/ I7 i e/ @8 V

谢老培指点,一教就会。上面的试验片让大家猜猜看,左一难度不大,左二有难度,左三猜不到。我们的上代人,这是前年在育新苑照的。

1 ]9 N4 K' {' S8 p0 _;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0 9:16:20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10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一为濮存昕的老爸。

发表于 2011-7-10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苏导照成了“千手观音”

0 O% v( ~9 y$ d* j

好好想想,应该能蒙对,这里苏导是家属。

发表于 2011-7-10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枉名人,其他就“虾米了”?

发表于 2011-7-10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iantou在2011-7-10 10:08:00的发言:
' m# R: j7 q2 |$ r1 o3 D: j

把苏导照成了“千手观音”

* a- W `+ q4 {: s% N" p. q

好好想想,应该能蒙对,这里苏导是家属。

; k9 w) t. f/ Q$ y+ ]

 

! y5 D. ^# a y6 o

贾铨阿姨呗。

发表于 2011-7-10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发表于 2011-7-10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 l2 B5 u) B: J7 j1 m

【我们的老一代】


/ M: f1 i5 ~. p" H G

上一篇写的我们的上一代人,师长们,启蒙、教化了我们,其中既是师长又是我们家长的有二位,下面的几位是家长们,前不久还看到他们或者就在我的身边。


; v1 B; U) e _" j

【老邻居】


8 I; D) X) P# g

我们共同在西四北大街东西两侧上学时,两所学校是近邻,都是子弟小学,又都是“育”字辈的。可命都不长,教育革命不断深化,换句话说是折腾不断,到文革后不久,这对难兄难弟就给折腾没了。不说这对邻居,要说的是我的同学同时又是邻居家的老二位。


4 |4 n. v3 ^0 S

我说过我住在子弟小学的后院,我们院是三进院,其实也是四进院,里院一家是穿堂门,经由这家穿堂而过,就是贴着“石老娘胡同”的南院,这院的北房是民居,住着父辈的同事,而南房是校产,子弟小学的澡堂子就设在这,我们还多次在这里洗过澡。打这院的南门出去往东走十几米、胡同南侧就是一栋红砖小楼,二层,位置在学校的南墙外。那里住着我们的王同学,顾同学。她们的哥、姐也是我们高年级的同学,下面的弟弟也跟到了城北的育新。

0 J% ~2 `! `+ f

说是邻居,直线距离有一百多米,说是同学也不走动,那时别看小,跟异性同学也不串门,没有规定,寄宿制学生约定俗成的,但那个小红楼我去过好多次,在二位同学的楼上住着高家,因父辈都在南洋公干,留在国内的家属就稍有来往,捎来捎去的信件、物件等,另外他家有电视看,也是吸引我的地方。进了楼门,一东一西的底楼就是王家、顾家,那时就认得老二位,他们并不知我是谁,打他门前过,上了楼。


% t' p1 S/ F2 N- g H

王叔叔细高挑,走起路来,大步流星,特点在甩开膀子,“甩幅”达到你觉得扎眼的程度,比常人多出二三十公分。我记得跟他老人家说过两次话,一次是71年,我从东北回京探亲,临返回时,他来到我家,托我带个包包給他的女儿,好像是双半高腰的雨靴。附带这一封信,上面写着:“烦交……”这词就打这学会的,后来我一直在用,老人家还跟我说:怎么都不知道你们在一个连队,要相互照顾……。包是带过去了,人却没说上话,“烦交”她排长转递的。

1 ~% _5 J) q1 N: Z7 j( r

谁想,到了95年,我们的老辈人搬得更近了,真正成了近邻,直线距离在十米之内。老爸住在三楼,王叔叔在六楼。这之后的十多年可是常见了,比见到王同学的次数要多。老人家在院子里散步,非到面对面时我会和老人打个招呼,但我确信他只把我看做众多晚辈中的一个,并不确定我是谁。直到两三年前的一个冬日,我从105公交车下来,见王老前面走着,紧走几步搭讪,原来他也是才打车上下,到家乐福购物回来,手中拎着个小包。90多了还独自乘车出行,好身体,我赞叹。老人说:不行了不行了。我夸赞完了,特意问一句:您知道我是谁吗?果然老人摇头。我说了上辈的、再说下辈的。老人明白了“你们大了,我们老了”。


" ?8 Q% ]( ~0 \6 f4 V1 z

顾同学的长辈也是同一年搬到一栋楼上,近到隔了一层楼板,算是把我家踩在脚下了。这多年眼见到他老人家瘦弱下去,哪一年、那一日,妈说,楼上顾叔叔走了。

) X! `0 ~- u+ [4 R0 Q% m+ F. S

前年认识了顾阿姨,应该叫张阿姨。也是在这“育新苑”顾同学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参加了那次疗养。那时阿姨腿无大碍,只是走长路不行。轮椅也就是备着,近处吃饭,不坐也成。那次还集体去了金海湖畔,看大坝,气色好、兴致蛮高,还“追星”呐,有上面的那张照片为证。

: w: m, Z2 b3 q1 Y% k z

到这次疗养启程时,和老爸出了楼门往外走,正看见张阿姨罗着腰、推着轮椅在健身,步履已经迟缓,但分明在与生命抗争,健康之路在自己脚下,多走一步就多些希望。我们走近她身边,“走啦”她先打了招呼“您不去了”我明知故问“不去啦,去不了啦”她回望着我们。





3 l. L( @( C* W( E( b/ J9 z1 I- n

【贡叔叔】


( l1 |# @) \7 J- i/ J. d3 J

前年贡叔叔两口来参加疗养,去年没来,今年又到了。

' m% M- I& r7 m" e- m6 a

清晨,还是在那个地方,小路的末端、僻静之处,在摇曳的柳枝后面,现出了二老的身影。伸胳膊摆手、猫腰抻腿在做“自由体操”小暑之日,在群山环抱的绿意中,还是多了几分的凉爽,老人长衣、长裤运动装、运动鞋,风过来,白发飘飘。

; S$ }2 K' d+ d* O, W, m

贡叔叔身体好,几十年体型没有变化,健美型,头天午饭后回大巴车上拿行李,那腿脚疾行像个小伙。

8 H% c2 R1 l1 ?, F" Q

我看二老做的差不多了,就走过去说话:……二老身体真好,除了头发白了,这些年没见有啥变化。叔叔答我:40岁时就白了,现在还稀了。我刚才还说他白了二十多年,想想也是,印象中真没有过黑发的贡叔叔,白了四十多年了。到是李阿姨前二年还是花白头发,现在全白了。

& A) P/ i- b- I; S% `

我问老人“做的是什么操?”“保健操”“是昨天教的吗?”“不,从83年就开始练这个操,和她们现在教的都差不多”

X* \9 L( L0 i

我想起前年他们是打太极拳的,又问“怎么不打太极拳了?”“打,每天打五分钟太极拳,只会打那种简易的,再做四十五分钟保健操,每早五十分钟的活动……”

( s3 M0 G- }" H! X

我借机问了问小贡,说他到上海后我们有二年不见了,回来了吗?告我:回来了。我问:他在东面CBD住吗?“没有,最近在三里河,老丈母娘那住,老人身体不好”

& s) ?7 c5 u1 S( A# r* g, V

二位老人空巢呐。所幸二老出双入对,几十年锻炼不缀,年过八旬身心康健,夕阳红红着。


* b- ?1 h- R; A

【姚阿姨】


2 O1 R( ~0 d5 D ?$ s

子弟学校,相识半个多世纪

/ N1 _. w) u% d. e% I

在一起住校六年,有的回来又住着一个大院,父一辈、子一辈,不仅同学间烂熟,连带对长辈们也知个一二,姓啥、叫啥。有时是家长提示的,比如家长会结束,会回来说同事谁谁的孩子如何如何,尤其是优秀生和差生,前者怎么优秀,后者如何捣蛋了。比如陈班长父母的名字大概就是这么知道的,可他老人家的面从没见过。后来,陈家妈妈的面,我终于见到了。那是07年夏天的首都剧场,剧目是《暗恋桃花源》我落座后,见到前二排处一个熟悉的身影,陈同学,我喊了一声,她抬头认出是我,告我是带着妈妈来的,她身边是位满头银发、身材不高、带着眼镜的老太太,我晃晃手算是打过招呼。

( k& v5 W! p& m4 V" K4 |/ b

面是见过一面,下次再见不一定能认得出来,这机会也几乎没有。但姚阿姨的名字我屡屡见到。老爸单位办了份内部刊物《老年信箱》双月刊,里面内容丰富,我有时也拿来翻翻,其中姚阿姨的文章常常见到,论及国家大事、点评金融热点、游记、闲篇,老人笔耕不缀。

4 L% H y7 T) L# m8 k

这些年国家灾害频仍,老同志们捐款不断,姚阿姨多次榜上有名,多次捐款都在万元以上。王同学的老爸、顾同学、贡同学、还有我家老爸都曾在万元捐献榜上露面,可我注意到次数最多的还是姚阿姨。我看过他们捐款的统计数据,按照人均捐款数额,老干部这个群体是最高的。而他们的收入是远远低于在职人员的。一切都是自愿为之,为国分忧,解囊慷慨,老人们乐意。

  7 G; q7 {0 g4 O& S# R

【老人家】


. p; v7 ]' X2 h, g$ e

我们这个团不大不小,吃饭坐四桌,包括家属在内平均年龄74岁,最高龄者,我的老爸89.

( I) V* d$ d1 p, ]

老爸腿脚灵活,平日在家上下三楼都不坐电梯,出去买菜有时一转就是小半天,其实没多远,拎几棵葱回来。我现在有时怕他转不回来,好在这事没发生过。


) |" p+ ^( L! K+ X- v* [+ f

老人都是远期记忆好、近期记忆差。远近是相对的。

# y* I2 [0 `( M$ t6 r* s8 {% G

我们散步时路过园内角落里的锅炉房,老爸记起:去年这里在换锅炉。不错!

5 o2 z( l p' S8 L3 R

看到山上的小亭子,说去年咱们上去过,还在上面与清扫女工说过话。我说,对,那女工嫌就挣四五百元,太少了。

4 _% N) C9 N! l

走到四合院里,观看檐上的彩绘“倒拔垂杨柳”我指着问那时谁?“和尚”“哪个和尚?……你不是看过《野猪林》吗”老爸答不出来。“是鲁智深吗,《野猪林》中另一个人物是谁?”老爸还是漠然。另一副彩绘“三顾茅庐”我又问那三个人物是谁,提示了关、张,他想不起刘来。直到我说出三顾茅庐,老爸才点头,说“三人来访”。我说“是三次,来了三次才访到,访的谁呀?”老爸又迷糊了。我提示“昨晚电视里看的京剧《斩马谡》,是谁斩的马谡?”

+ V7 K- b2 n" c/ S) u/ F+ V

“你昨晚那折戏算是白看了”。


, _9 Q9 [5 u9 q* N$ P+ F

老天爷公平,好事不能让一人全占了。

5 {' n. J* E1 n% v& }' f

老爸的脑子不灵了,忘事、丢东西,其实不一定真丢,而是自已不知放到何处去了,为此我成功“破案”好几次。

2 w4 y. @' K/ E+ _$ T2 B. c/ ?

事情接下去就比较麻烦,东西“丢了”都是些“鸡毛蒜皮”他就开始深入分析,这个过程及其繁复,能把人侃晕了,结论是被谁谁偷了。后来如果东西找回来了,他还有说辞,是有人故意整他……。任我怎么说,就是转不出这个怪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隔三差五,总要整出动静。真没脾气。

) D: a H. T: E$ j$ Y+ D8 a8 X/ e- Q

我所以年年要出来一趟,也是让家里的老妈喘口气。让老爸出来,换个环境松松心,可他习惯了,老是忘不了那点事,隔天一提,我现在修炼得,一耳进一耳出,权当老爸在抒发郁闷情绪。不跟我说,跟谁说。


2 z$ I" [4 {* O! t- u

老人们健康我们的心愿。家有一老是一宝,老人在家我们踏实,风风雨雨他们仍然给罩着。老人们都往九十去了,子欲孝、亲还在,幸福啊!


( R' V7 R3 }3 P8 S5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1 11:05:3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10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 B5 { }# m3 H! G% m: J

 

: L$ X9 w" d8 M: ?

老培厉害.这张新鲜出炉.不用猜了.

|4 B) D' W" V( J

 

1 \ A/ @5 L$ ]% O& N# k

多精神!

发表于 2011-7-10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老田存不存,我先存档了!
发表于 2011-7-10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回来了;又走了——事情太多,片子不好,凑合看吧!有空时会再贴点儿。现在,我“长征”已进入四川境内啦!

8 h/ |4 u$ R% o( s; |. V

老培、小雁子、马猴兄、小沈、田头儿、小兰台,天气太热,注意身体喽!24号左右到延安结束,之后就又重返黑龙江一阵。

5 Q7 M+ A, E" ]- T% }3 M# h4 N

感谢大家的关心!我已晒成巧克力啦![em225]

$ Z/ u1 I$ T$ H" V; B2 |

 

发表于 2011-7-10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佩服你!我在家里都热得够呛!
发表于 2011-7-10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可是要比北京热多拉!架子姐可要注意防暑降温,保重身体呀!
发表于 2011-7-10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12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s$ Q& ?! T: I6 X0 I

【花红柳绿】

8 [) w: Y: r) I/ r

86年奠基的育新苑一直是边建设、边完善。到这次来园子算是消停了。现在路网完善无障碍,轮椅畅行,干道上基本消除了沟沟坎坎,方便高龄老人,楼宇间廊子相连,遮阳、避雨。

# v- T4 x( B0 i( q5 k5 R

园林已经完全绿化,过去说“化”就是里里外外、彻头彻尾,这连水面都是绿的。水面泊着船(一小时20元)没见有人荡起双桨。水里游鱼,没见有人钓(鲤鱼10元)那鱼儿寂寞得直在水皮上翻跟头。

5 M, I* K1 k, U5 g2 C, i. E

过了周末的两天,园子又静了下来。

+ C6 c5 V2 t0 f$ e

每日仨饱、俩倒主要的活动就是园中散步,走平地、上坡道、转湖畔。早年这里有号称育新八景,都刻碑铭记,后来景越置越多,干脆制成图片悬在廊柱上,提示四季美景别错过了。


" {: Q- H5 X0 y0 X- f6 T1 E

园里的绿化下了功夫。估计这里征地开建前的植被就不错。毛白杨有六层楼高,长这么高可不是二十年的功夫,茂盛的核桃树那岁数应在我以上。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植被高低错落、乔灌结合、藤蔓植物上墙、上架,立体绿化。草坪换上了洋草,也给维护带来了麻烦,有位花匠见天在这负责为草坪“剃头”总听到隆隆的响声,或远或近,没有个完,这是不智的地方。有的草坪不适于用“电推子”就包给了客房服务人员,自管门前的几分地,手工拔出杂草,这是好的地方,没有喷洒除草剂。那日老爸问我这院内为什么“知了”的叫声特别少。我说:不打农药,虫就多,鸟就多,没见园里鸟特别多,鸟多“知了”就少了。

6 l+ K! Y# B5 Y, a, X, {8 @/ O

树多空气就清新,调节了温度,来这一周了,我还没感到热,气温几天都是三十四五度,我没开空调也没出汗。

( X7 U7 |5 A& W4 y* F

中午日照强,在屋里猫着。老人们睡觉、电视、打麻将。早晚两顿饭的前后室外溜达。一路下来花花草草,花草都不具名,它没地儿挂牌。乔木们占了便宜,露脸还出名,身上贴着牌牌,像名片一样跟大家认识了。有这么几种让大家一块看看,如果对植物有兴趣,咱们都种过庄稼植过树,喜欢绿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1 21:33 , Processed in 1.18285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