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14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有事到山东威海农村,不能上网,昨天晚上回到郑州才得知北京的校友为华老师恭贺80大寿。可喜可贺,衷心祝愿华老师健康长寿,快乐幸福。感谢自由飞翔、善若水等校友热诚组织这次特别有意义的活动。通过组织师生相聚为老师过一个快乐幸福的生日,大家相聚、相庆、相乐。这开创了母校师生敬师爱师的新形式,谱写了母校师生深厚情意的新篇章,丰富了母校师生开展联谊活动的内容。虽然来迟了,但是寿星老儿还是坚持为华老师拜寿。。。。。

5 `( R& q* a: T I! t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曲祝华老师生日快乐的欢歌,一场气氛热烈,情绪激奋,快乐幸福的聚会,勾起众多校友对华老师丰富多彩执教生涯的回忆,想起了自己儿时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的许多许多趣事。充满对老师的感谢与敬爱,感受到人生的意趣。使母校的网坛更具魅力,看看吧,不少不常露面的校友也纷纷来此说上几句,母校啊,母校,老师啊,老师,同学啊,同学都像一股奔腾不息的长河,掏不尽的话儿,说不完的故事。

6 c/ L3 n, [1 d1 j1 @$ C2 G

6KqCglXg.jpg

发表于 2010-12-15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请教胡兄,桧木是秦桧先生亲手栽植的树吗?
. Y- g$ M- {1 K/ C7 H) Y2 P

发表于 2010-12-15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2-15 19:55:00的发言:
, g! ^7 ]5 w4 X' |7 A

5 W5 d$ n3 {, X# L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完稿.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_! J7 j9 H8 h) T+ a& E4 x. L" U9 r

——哟!老糊大哥,换了一块日本“达克”桧木板?您的球打得怎么样?

! p0 X0 W i" S* f7 m

——嘻嘻,小马老弟,怎么看不起我?咱俩打盘看看?
(以上纯属虚构,请糊老弟不要对号入座。哈哈)

8 l D# {7 Z8 S5 L* p4 D

——嗨嗨,小马老弟,你丫真不够意思,两盘你打我一个21:1,一个21:0。杀人不过头点地。小子你等着,君子报仇,十天不晚,我叫我们学校的张树人来,打你个满地找牙!

, D: E# ^+ u7 M

 

1 n0 B4 Q( k8 |8 ~

——啡啡,老糊大哥,别叫了!我服了,张大哥是我们体校的前辈,我哪敢和他过招!这日本“达克”桧木板,老哥你就笑纳吧!

3 t a, k# [5 @0 ^8 L; j

(以上纯属虚构,请糊老兄不要对号入座。哈哈)

发表于 2010-12-15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不知鞠大哥在附小体育成绩好吗?最擅长什么项目?对西、失二人不会是五十步笑百步吧?呵呵
/ T; a% G- @7 w2 H3 c$ j

鞠学长在校时体育老师是董老师。华老师还没来得及到校,鞠学长就毕业了。

发表于 2010-12-15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到山东威海去了荣成市的海滨,这里是天鹅的乐园。海湾里天鹅很多,吸引了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来此拍摄天鹅。我抽时间也去照了几幅,照得不好,也请大家看看。

, N" \1 t8 T' s& C) t* [& ^7 P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zxi5av8x.jpg
yTfrzoLl.jp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2-16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16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16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T* h3 S! L* Y7 h" j$ \

     从古至今,中国历朝历代不乏直臣诤臣,所谓“文死谏,武死战”。有比干的心谏,王鼎的尸谏,颜真卿的笔谏,魏征的诤谏,张杨的兵谏。。。。不胜枚举。而马英九的“词谏”,则别开生面,令人回味。

* T N9 t2 {) C- M# d

    上世纪50年代伊始,台湾当局就在全岛实行军事戒严,而且竟然长达近四十年,并迟迟不肯撤消,据说还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搞得民怨沸腾。国际舆论对此也颇有微词。一日,时为“中华民国总统”的蒋经国“下问”其英文秘书,即日后曾担任国民党主席、台北市长、以及“中华民国总统”的马英九,咨询有关“戒严令”的英文含义。马英九答曰,戒严令Martial law即“军事管制”,并不知是节外生枝,还是画蛇添足,明显地话里有话地补充道,,更有“没有法律”之意,国际社会对此持有恶感,批评颇多。蒋经国听闻,一时无语,沉默良久。

4 z; G; }: _0 ~3 Y

     蒋经国和马英九,一个主观置疑,为已在心中既定的答案寻求理论依据;一个看似客观解释,实际上暗中添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对早就期望亟待解决的问题旁敲侧击,意向分明。马英九身为僚属,按理说只应恪守自己的职责,为上级提供必要的信息。而他不甘寂寞,善于揣人心思,投其所好,话里有话,推波助澜,宛如“词谏”。蒋经国则按图索骥,正中下怀,于是顺水推舟,言听计从,欣然纳谏,两人心照不宣,一拍即合。

7 K7 @7 }+ N3 X3 j: M4 Z0 P6 E

     不久,蒋经国公开正式宣布解除实行长达38年的“戒严令”。事后,马英九感慨地说,我们正在改写历史。

发表于 2010-12-15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失去的记忆:体育课表现不佳,有次爬绳脚用不上劲,脱了鞋还不达标,很现眼,不知华老师记得否?

3 ^0 M8 J$ r0 j9 T: X! U! ]

西水车:哈哈!咱俩太一样了,当年为了劳卫制的一项爬绳项目,我拼命爬到一大半怎么也上不去了,又不愿意放弃。华老师    在下面喊:实在不行就下来吧!他是怕我摔下来。不知华老师还记得吗?

1 u8 |- u {) b q4 i

 

% u3 g, B* ^' @7 P% C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9 l' v' P) a/ E7 t# T

——大家看到当年附小两位高材生爬树的功夫了吧?小时候我教他们爬绳就爬不上去,如今爬树更是爬不上去。你们再看西水车气喘吁吁还是爬不上去。如今他们二人又旧话重提,这真是当年我教他们体育课,未了的一件憾事呀。

1 s. o- F. i5 ]6 \3 f- V

(以上纯属虚构,不要对号入座,哈哈。也算是学生与华老师开个玩笑。)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2-15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2-13 11:25:00的发言:
" E: V9 y: ]+ K- I

   我7月换了一块日本“达克”桧木板(纯木-柳承敏使用这种板),不算后配的胶皮,画了920块钱。健康投资吗?咬牙也得买,非常好用。球友们语:“老胡,您就这水平,用马琳的拍子,也就是这水平。”哈哈哈……

9 r" z3 ?5 H( y5 W7 M

# i7 L+ m1 g Q9 U' l9 v

x* y/ Z/ V/ F- E! }& P8 B

——哟!老糊大哥,换了一块日本“达克”桧木板?您的球打得怎么样?

2 Y- u- \( o A# C6 a

——嘻嘻,小马老弟,怎么看不起我?咱俩打盘看看?
(以上纯属虚构,请糊老弟不要对号入座。哈哈)

发表于 2010-12-15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12-13 1:13: * J* W; P3 ~8 Y' J% z

 

* A. y- [/ p' E2 x# w5 F

    我在网上浏览咱们校友老三曾经插队的富县知青的一些视频,无意中发现视频中有一个当年在富县插队的知青就叫张树人。不知道是否就是华老师提到的附小校友中的那位乒乓高手啊?

6 ] l5 k( K( e& h; I/ Y# n( J0 C

 

& V& ` P/ m" a+ u

我截了一张图转贴在这里,供参考。



) B" p6 k. Y) {4 x& L2 H S

    我与张树仁的妹妹是小学、中学的同学。图片请她看了,图片上的人不是咱们小学的张树仁。可能是同名同姓的。

发表于 2010-12-16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2-16 9:42:00的发言:
7 K/ z& S8 f- T' z

“国策顾问”沈昌焕说:“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蒋经国却淡淡地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声音不大,语气轻微,但这一句话,分明如同万钧雷霆,振聋发聩。

5 F' ?( |* i0 ?5 x0 R: p

% l" M2 _+ I0 J" j. c8 C+ M

$ T/ D2 @; z+ f2 R" }0 t

' A8 T; n" H- K$ n X

   蒋经国儿媳蒋方智怡称蒋经国晚年开放党禁、推动台湾“民主化”并非形势所迫,而是顺时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不是蒋经国的开放党禁使国民党衰败,而是挽救了本来已在衰败的国民党。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的威权统治,转为真正依靠民心、立党为公的政党,也才能更健康地生存下去。当初蒋经国顺应历史潮流,人民自然不会忘记他,诚如廖承志所言:“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                                                      

# |' P' ^/ @, P( B" P3 p2 [

当年邓小平拨乱反正,放弃阶级斗争路线,转为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同样是顺时而为。人民不会忘记他,如果继续按照“两个凡是”的精神走下去,那可是天怒人怨了。走到今天不知会是什么样。今天面对中国最大的问题:“腐败”,温总理大声疾呼政治体制改革,也是顺势而为吧?是不是形势所迫呢?

发表于 2010-12-16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我姐姐的一篇回忆短文。

- W! i5 u6 h" L/ P

 

: F: t) [1 j5 t$ [7 Z J% ]

 

* [6 X! d* p, J" J* G5 }7 F; }

从打乒乓球说起。。。。

: t9 [) |5 m! P+ H. n) E3 j

 

& @( O9 X# G. C9 ~/ W6 E

时值庆祝华老师80寿诞之际,看到校友们不断的提起当年华老师在体育运动方面为附小所做出的贡献, 不由得让我也深有感触。 特别是提起校乒乓球队,更让我想起了一件令人难忘的往事。

. \* q! L& H) g' C

 

" d: ^/ u' ~2 Q, Q1 l! Q8 g1 k

我从小好动,在附小读书时体育成绩应在不错之列,而且打乒乓球的水准也不差,所以很渴望能通过参加选拔赛被选进校乒乓球队。不过那时候,我已经是附小校体操队员了。要知道,这只体操队是华老师继第二届团体操结束后,为附小精心创建的第一只女子体操队。

& d+ E3 ~# P; ~& k: ~+ q$ m

 

4 z% O, B% v) b8 Y

我们曾经参加全校的演出活动在机院大礼堂。但那时我们没有穿着特定的体操服,而是穿着校足球队的队服站在机院大礼堂的舞台上表演体操,让人感觉怪怪的,所以引发了在场观众的哄笑声。 之后我觉得很没面子,就不辞而退离开了体操队,去参加校的乒乓球队选拔赛。当然,选拔成绩尚在意料之中,只是引颈等待选中通知,但是却横竖等不来。我奈不住了,跳起来跑去找华老师问个明白。。。记得华老师当时问我“你知道为什么名单里没选你吗?尽管你球打的比有些人好,可是因为你做事不坚持,容易被动摇,我很难相信你会是一名好的球员。”我听了之后,非常惭愧,连忙向华老师承认了不辞而别退出体操队的错误。于是华老师决定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让我以候补队员的身份加入校乒乓球队,以观后效。我那时清清楚楚地记下了华老师最后对我说的那句话“你要记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

$ j5 a2 l9 j# Z* r& d4 `% Y# y

 

) } x! n1 B+ T3 U2 ^$ o1 C1 Q3 s

我相信,因为华老师给我的敎训,真的是让我从那时起把老师的话听进去了,而且一听就是几十年,让我受益终生。在此,真的是要感谢华老师当年的敎悔,让我能不仅得益于老师的体育教育,而且懂得了人生的道理。

; m# w, F9 \" O3 p

 

; o+ _. |( g' S! v# ^. E" ^! z1 a) C

祝华老师健康长寿!

发表于 2010-12-16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自由飞翔在2010-12-11 18:08:00的发言:
    : ?, \8 \) G7 g8 B

受华老师委托发表一封致北京机院附小全体师生的公开信:


! Z' r8 d. ^& x# \# @4 j Z$ d

 

; m2 S( p+ _" h9 ?7 ?; K

感谢附小的校友专程远道而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

1 I1 N, r& L0 t8 z

因为身体健康等多方面原因,去年的4.11师生联谊会,今年的9. 11北海聚会我都没能参加,而咱们的网站从我知道的那一天起,可以说天天必读。感谢校友在网上经常提到我一个普通的体育老师;感谢校友在4.11纪念册上撰文想到我;感谢在师生见面会上很多校友问起我。由于我只会上网浏览、阅读,不会拼音打汉字、不会发帖、不会互动,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谈谈我的观感,这次也是借助“自由飞翔”的帮助才实现自己的愿望。

$ t2 u& x' y& u: Z0 P' [3 C

 

6 S! e2 p$ K: G5 s% y9 r ]# T

我从事教育工作40年,当了16年体育老师,其中12年是在机院附小的操场上渡过的。当时操场大约长100米多,宽60米多,中间一个标准小足球场(60×40米),南边两个标准篮球场,北边两个标准排球场,南、北沙坑各一个,周围布满运动器械,全部是按照苏联小学体育设置标准设计购置的,并专门有一个木工维修这些器材。后来木制滑梯损毁严重,就弄了个水泥大滑梯,当时在施工前竟没人同体育老师商量过要建这么大而硬的家伙,等我知道时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不过也好,它成了附小的“标志性建筑”。操场设有专用的跑道,有个乒乓球室,但这和所有其它体育器械用具在内,好像都是娱乐性的健身用品,没有竞技体育的概念。

* S8 I$ ?; X0 R3 `% t, x8 y

 

2 v3 b5 d6 P. r

我是1957年9月到机院附小的,当时举办过一次有3所子弟小学参加的田径对抗赛,有:401子弟小学(后改为3501子弟小学)、燃料工业部子弟小学(在定福庄)和咱们一机部子弟小学。对抗赛的结果,团体总分我校排名第三。当时的校长就说:“咱们各年级的语文、算术都好,在全区都能排上第一,就是体育不好,3个子弟小学参加,还排名第三……。”这给我很大压力,经过和附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两年后就彻底翻身了。到了1963年、1964年,我校的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都名列朝阳区的先进行列。体育教学举行过全区范围的公开课,乒乓球队获得全区小学生乒乓球团体冠军。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张树人左右开弓,球球起板的搏杀场面:在与多个小对手竞争中打出了21∶0、21∶1的成绩。足球队当时很少全区性比赛,多数是校与校之间互相邀请的友谊赛,但足球成绩也是相当不错的。当邀请兄弟学校来校比赛时,操场上彩旗飘飘,少先队的鼓号队出动助威。在我记忆中,当时有个叫徐福的前锋,速度之快无人能敌,他的60米成绩是8秒6(这个纪录直到附小解散都没人打破),他的边路快速突破,然后以细腻的脚法传中,只要中间有人跟上包抄,此球必中无疑;还有门将杜永宪,把守球门万无一失,原因是他得到高人指点(当时机院体育教研室的李桐龄老师的指点)。田径队更是名震全区,他(她)们刻苦训练,连放暑假都路远迢迢来校训练,他(她)们的名字虽在我记忆中淡忘,但他(她)们的矫健身影依然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 p; c1 m8 D2 H- X* U

 

1 ~1 D6 s8 D; ^1 E' D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和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操表演,同学们在学习、训练两不误的方针指导下,刻苦训练取得了很好成绩。有了第一届全运会参加的成绩,才有第二届全运会我校担任试点任务的决定,即编委会设计好动作和场面后,为检验实际效果,先在我校学生中实验;音乐也是这样,作曲家亲临我校,边看训练边写曲子,试验好了才在全区推广。我校的训练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当时是胡世坚老师)多次在全区介绍推广,所以我校的学生就得比别的学校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上级对我们的信任,把团体操学生的队伍放在全场正中央,杨丽丽的位置正好在中央的中央,面对主席台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 T4 |+ z# \1 Y& u

 

; N) C$ I, V5 s; r/ j- L9 V

机院附小解散后,我一直没有离开朝阳区呼家楼地区,先后在呼家楼二小和光华路二小各教了两年体育。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全运会的时候(那时“文革”还没结束),我又接受了团体操任务,就离开了教学一线,从事组织教研、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等行政工作,直到退休。

: n8 k( i( t0 E3 Q! c0 @4 k9 A! _! j

 

& A( @$ [0 O1 g1 I

1992年,我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办理了退休手续。

3 Y5 ?) v6 H* Y+ k& S0 _

我从小跟父亲学过书画装裱,所以退休后的全部生活就是裱画,并对中国书画进行研究、收藏、鉴赏。我父亲创建的多宝斋在上海是一家颇有名气的老字号。在长达近60年的时间里,多宝斋与上海诸多书画名家交往甚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很多趣闻轶事。2004年2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艺术品投资》栏目播出了题为“翰墨两代情”的节目,说的就是多宝斋两代人的收藏故事。2009年我又把多宝斋的收藏故事汇编成册,作为永远的纪念。

8 b% @7 q& i" v! k$ O1 x

 

: T) y& Y7 _4 P3 v5 }4 T" _

          华秋岳                                                       

* {- q" \2 ]3 x5 D9 r6 d3 K

         2010年12月11日

+ T: F7 h) p9 w+ G' w5 v9 g, D

 

& D2 V1 S" L! S; [

         华老师的撰文,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机院附小鲜为人知的艰难的体育发展之路,再一次领略了体育带给我们

/ s0 w3 ~' ~) [+ E3 ?3 j

  的魅力。华老师退休之后又华丽转身,投身书画领域,并卓有成就,更加敬佩!

# w% J: n' V/ M( V6 z! k9 n

         祝华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快乐、永远年轻,书画事业再创辉煌!

( r$ i7 N2 r" P& _" \4 S* E: O0 Q


发表于 2010-12-16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2-16 13:31:00的发言:
c9 i/ \1 U) O# ]# _! Z) u

今天面对中国最大的问题:“腐败”,温总理大声疾呼政治体制改革,也是顺势而为吧?是不是形势所迫呢?

5 E5 Z {, F2 | o4 H0 ~

 

" [9 ]7 [+ n* r6 i u! _

表象是腐败问题,根本原因是制度问题,推进制度变革,或者说搞好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

& v$ N! P# \) U: i8 }% W. R+ }6 f

蔡定剑先生放弃令国人羡慕仕途大道,踏上苦苦追求的宪政之路。他在制度建设方面脚踏实地做了很多具体工作。

6 A- e+ d' a- F1 h8 ^; D9 ?

我想他这种使命感的动力来源于对这个国家,对这块土地,对这里的人民有着深厚的大爱。

发表于 2010-12-16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2-16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0 `4 ?2 Q( \

     华老师生日聚会随想:

& _+ R/ Q+ F1 V

 

3 `1 p; m* n' _9 a: o* b

   我有幸参加了华秋岳老师的八十岁生日聚会,从六六年文革至今四十四年去见华老师这是第一次,还是有一点怯怯的,记得小学时,华老师还是很严肃的,鲜有跟同学开玩笑之事。当我自报家门与华老师握手时,老师显得很漠然,确实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曾经有我这么个学生:文革前的最后一届运动会,在他的田径队,曾经有一位跳高获少年级运动员称号,并特借跑鞋一双,让其独自练习跳高的学生。我虽然适逢二届全运会排练团体操之时,但由于当时个子已超高(当时女生要求1.48—1.53m.,而我已经长到1.57m),与团体操失之交臂,我记得那时我班同学凡是个头合适的都参加了训练,只有少数几个或高或矮的同学与之无缘,错失良机,很是遗憾。练团体操之时,体育训练就相对减少了。

& |! y% S: B; h; w3 N

   学生太多老师记不过来,也属正常,毕竟数十年执教,“桃李满天下”,不可能都记得。算一算那时,附小的体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还有乒乓球队、田径队、足球队、垒球队、体操队等等,我班各项活动都有同学参加(一位练体操的同学至今走路仍昂首挺胸,聚会时,我说,是那时练体操养成的吧,答曰,是的。)。假定一个班4名同学参加,每年级4个班,四、五、六年级各16名队员,加起来至少也有近五十人了,更何况体育老师执教的班级至少有八个,还有各种赛事等,遇大型体育活动,如团体操等活动,与华老师接触的学生就更多了。这样看来,老师在数十年的执教生涯中,至少要和数百甚至数千学生打交道,又时隔久远,记不得这么多人也很正常,想到这儿,也就释然了。

: M8 @- A# Y9 E/ [# @& E

我们是文革前机院附小的最后一届毕业班,我记得我班获少年级运动员至少三人,王晓云获乒乓球少年级,郭京瑞获足球少年级,我是跳高少年级,64班也有三人以上;62、63班也有两三个获得乒乓球或足球少年级运动员,估计加起来我们这届也有十个左右了。

9 e6 p: n5 j/ q9 `, K

   1969年9月,我下乡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次年五月,我所在的二营举行运动会,那时我已长到1.7米以上了,凭这么高的个,心想怎么也能跳过1.15米(少年级是1.20米以上),结果只跳过1.10米,就再也上不去了。真是“好汉不提当年勇”!

3 B0 _) y& H; Z! o* M& a

           …………

发表于 2010-12-16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2-15 20:54:00的发言:
. X" V; i+ j- j8 P* O% F$ `

这次到山东威海去了荣成市的海滨,这里是天鹅的乐园。海湾里天鹅很多,吸引了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来此拍摄天鹅。我抽时间也去照了几幅,照得不好,也请大家看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挥翅 76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鹅真是美丽.最上面那一只天鹅脖子上的红色是放飞环么?

: ~6 f% w/ W; w# K* O

发表于 2010-12-17 0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2-15 20:06:00的发言:
, M" j( O, N4 }8 n" a+ Q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完稿.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 ~# d! B4 ~! g6 V

西水车气喘吁吁地喊:华老师,如今已经60多了,能爬成这样就是进步,别老旧话重提,该给我通过劳卫制了吧!!

0 t& `0 a* t2 G; U

华老师很惋惜地说:真对不起,我倒是想给你通过,可是我现在只能在裱画方面给你方便了。实在是遗憾呀!

, P0 l; ~0 Y! h1 j P! g2 J) N

(以上纯属虚构,不要对号入座,哈哈。也算是学生与华老师开个玩笑。)

发表于 2010-12-17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17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17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造船厂用的车床,估计是中国最老的车床了.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2-17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g' u9 ^- k5 c* B2 ~+ A

1866年,由左宗棠倡议沈葆桢操办福建马尾造船厂和马尾船政学堂建立。课程有:数学,解析几何,物理,微积分,机械,天文,地理等,应该是中国最早引人西方教育的学校。学生中有北洋水师多位舰船管带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方伯谦,(方在甲午海战中的逃兵形象是被诬陷的),还有严复,詹天佑等。教师是法国人和英国人用英.法语教.这张是船政博物馆中的模拟当年的课堂.


发表于 2010-12-23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2-21 20:06:00的发言: 0 ~! P% K- Z1 `( i

       我也爱看京剧,京剧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新东西,正在慢慢走近年轻人。比如:演唱时都有字幕介绍唱腔名称、内容;布景、舞美、服装、伴奏都有改变,变得越来越好看、好听。我常到梅兰芳大剧院去看京剧,票价50元起,到里面可以有空位子就随便坐,用低价票享受高价座位。演员一唱就是3个小时,唱念做打都是真功夫,比看其他演出划算!经常看到年轻人看京剧,也算是一种时尚。看京剧可以叫好、喝彩、场上场下互动很热闹,现场气氛热烈。这是看话剧、听音乐会、看电影所不能比拟的。

0 R. C ~: c9 C# N3 W0 T7 x+ I

     有空也去试一试吧。

4 i6 u+ E ^% }6 X# {

我的棋友中有好几位喜好京剧的,他们都在六十岁以上,其中韩先生(韩复榘长孙)是京剧票友,这是他在霸州是李少春大剧院的小剧场清唱。还是感到爱好者后继乏人。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2-23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2-22 17:48:00的发言:
( p1 {8 T0 u4 Y& _5 L, r+ Y

可能是这样,看着玩吧,不必认真。

F* X7 X" i% n

由于工作时间安排紧张,在西安停留短暂。不能去看金老师和附小的同学了,后会有期,向漫步、虫草、邢等同学们问好,冬至吃好饺子!

1 y5 @3 h7 z/ n. H

是挺好玩的,我想让别人看看,可是图片另存后不是动态的。

! ~% A$ [7 S* v# z4 B2 q& h

你经常在外面跑要多注意身体,后会有期。

发表于 2010-12-22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12-22 9:00:00的发言:
7 v- m3 j& `5 g" S [7 m: Q

西水大哥:我看这个图片是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的旋转,不过顺时针旋转的时候比较多。是否说明左脑还是不够发达?[em55]

4 o8 T O+ _/ c" x9 y- N" y

可能是这样,看着玩吧,不必认真。

2 H$ C& T$ e6 N! F' y* z; d

由于工作时间安排紧张,在西安停留短暂。不能去看金老师和附小的同学了,后会有期,向漫步、虫草、邢等同学们问好,冬至吃好饺子!

发表于 2010-12-21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12-20 17:1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121821554382723 拷贝.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a+ z: E, b: `1 |

第一图的图形,也不是三角形。因为红、绿两个三角形斜边的斜率不同,所以构成的也不是直线。

" G( P, I" e) ^: M* ^

旋转舞女的图片很有意思,看了一会,发现可以随心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而且可以看成180度向左转向右转,而不是旋转。

发表于 2010-12-22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闹腾在2010-12-21 22:57:00的发言:
+ v% K' n/ n; A7 i, T* W

旋转舞女的图片很有意思,看了一会,发现可以随心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而且可以看成180度向左转向右转,而不是旋转。

: f- l( C, o) ~0 d* ~9 ^

看来你的左右脑的切换能力不一般。

发表于 2010-12-22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2-21 19:03:00的发言:
8 i( G! f5 F# d: N8 u

今天看了电影《让子弹飞》,感觉比较扫兴,即缺少睿智的幽默又没有感人的情节,只是一部近似于荒唐的闹剧,媒体评价很高,(本人和媳妇不幸被媒体忽悠了),我认为小孩可以看,成年人就不要为它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1 A$ m* X2 U! ~( J! D/ t

我和老公看了也感觉被忽悠了,呵呵!不过《赵氏孤儿》倒是值得一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7 15:46 , Processed in 1.22458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