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20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2-18 21:56:00的发言:
网上看到一道智力题,喜欢动脑力的校友可以给个答案。
) x1 ^* t! ~! A5 {3 O) @

    啊呀,这种智力游戏,就要老朽犯难了。实际证明,我们失去的记忆学弟当年虽然爬绳体力不支,但是智力还是超群的,很多情况证明智力可以战胜体力。这种游戏愚兄一看就犯迷,搞智力游戏我又为自己的愚笨羞愧不已呀。不过在母校网坛开展智力游戏,这是学弟以一种新的创举,一是让大家娱乐娱乐,二是又丰富了母校网坛活动内容。很是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20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2-20 9:47:00的发言:
* ]) O q: y* p; r# @3 S1 ~

西水车学长,那位舞女,我觉得她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地旋转——估计,就是她的运动规律,一会左转,一会右转。以前就发现她这样转。对否?

% y9 g. M3 G6 \7 s* G# k3 \6 b

客观上她一直在转,并没有改变方向。你看到她变化是你自己主观的感觉。也就是左、右脑的功能在起作用。我看到基本是顺转,偶尔看到逆转。说明我的右脑功能强,左脑可能差点。无所谓,看看玩玩。

发表于 2010-12-20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2-19 6:55:00的发言:
6 i; P+ F" W9 a

再转帖:一张舞女图测试你的左右脑切换能力!耶鲁大学的实验

% E; V0 e k9 ]( U6 k R& N
! n) K' z9 x) k# x, U% c5 }
6 A9 E7 S( m5 D; d8 {' y {
" t5 R7 J; b+ F7 Y, l0 V9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R9 M" O3 \8 L) a. |

 

4 c# ~7 t& }4 h1 ?" E P' j- F: M

我试过,看出顺时针转。但是刻意地看,也可以看出逆时针转,不一会儿,就变向了。大家都试试。每个人左右脑发达程度不同。

! T1 r% J4 L4 ]1 r* P6 N$ F7 V) R7 b

    失去的记忆搞智力游戏,西水车来搞脑力测试,好,好呀!一种形式有人发起,有人影应就会极大活跃母校网坛的活动内容。不过我看了半天,还是感觉女孩是顺时针转,真是遗憾,看来我的左脑不发达,现在磨练左脑,恐怕也是悔之晚矣。

发表于 2010-12-20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自由飞翔在2010-12-19 21:43:00的发言:
  ) ^4 {6 L( S# x

受华老师委托再发一封致北京机院附小全体师生的公开信:

K( X) l8 `+ p+ S6 n

    再次感谢自由飞翔受华老师委托再次发给大家的信,华老师80高龄对附小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能这样清楚明了给大家道来,让我们再次感受老师对自己从事的体育事业的执著和热爱,对学生健康成长所倾注的极大热情和心血。我们能有今天强健的体魄,忘不了这是华老师在我们儿时为我们打下的良好基础。

发表于 2010-12-20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2-20 10:38:00的发言:
  3 @2 U, ^& y' d/ b' Y

选取此文片断,以供校友们阅读,瞿秋白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4 j1 y1 O$ w- Y4 l3 A

 

: x' ?* g6 s# \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8期,口述:瞿独伊 撰文:周海滨 原题:

1 p% l7 x' z+ H

                                               

1 J8 Y+ B9 P; Y( [) X% M3 l& E

                                        《瞿秋白女儿独伊追忆父亲:九泉下仍遭受莫大凌辱》

' ], r5 i, t ], t f" Q( E0 X

 

1 K2 u8 L. D4 b% e/ J$ D+ B

  

r7 \3 o4 r2 c

真是不堪回首。记取这些惨痛的往事,但愿我们国家以后的历史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悲剧。

发表于 2010-12-19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2 D$ ?; S0 Y; E: w3 T Z4 d$ g7 x0 I8 }2 }! W: Q, X$ f- c' i7 E" D8 v# O# Z6 }) I" s! F% x2 s
/ N/ h- N1 b8 s' M) v
" _6 l* }1 I$ w& c+ u: r- t; E' D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12-15 22:21:00的发言:
' o; B2 B3 h$ ]8 @2 X/ ~

鞠学长在校时体育老师是董老师。华老师还没来得及到校,鞠学长就毕业了。

8 L: Q! N/ l( n$ C7 {& G2 y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2-18 17:18:00的发言:
4 C" f: Z8 y2 K+ O2 i

    确实是这么回事。华老师说他是1957年到母校执教的,而我在1956年就离开了母校。董老师教我们体育时也是很年轻,他是在母校执教时结的婚。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前,有几位女老师与董老师打招呼时,纷纷祝他新婚快乐。同学们吱吱呀呀议论想要董老师给喜糖吃,于是你推我,我推他,找人向董老师要,结果是谁也没勇气向董老师要糖吃。董老师后来的情况就不清楚了。我在校的体育成绩,没有特别擅长的值得骄傲的项目,虽不突出,但还可以,我是在初中时劳卫制达标的。所以开开西水车与失去的记忆两位老弟的玩笑,还不能说是五十步笑百步。哈哈。吧

1 } j5 s9 o z; l* \, h+ ]3 |" S

   

+ M2 I( @% |' @

真是怪事,我的问话变成了发言,不知是哪位校友在我的名下“回复”,为我解难。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啊!请这位学友现身,接受我的谢意。

发表于 2010-12-19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 G. K6 J1 |& S. }

受华老师委托再发一封致北京机院附小全体师生的公开信:



5 b5 I9 g) T1 w( x4 c; W4 z4 u" O9 Z

感谢各位校友冒着严冬寒风,路远迢迢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在您们的热情支持和参与下,为一个普通体育教师的生日聚会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和光彩,使聚会充满了友情、和谐和幸福,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瞬间。


; i* [0 y1 r; `1 S3 ^/ b: V

这次聚会到场70余人,包括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时段,凡与我共事过的领导、同事、校友都赶来助兴,气氛之热烈令旁观者惊叹。事后有人对我说:“这是对你一生工作的肯定和总结”,我受之有愧。其实聚会的成功绝不是我个人的原因,而应该归功于体育的魅力。体育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激发上进、增进友谊。


* p/ i( q w6 N2 }* h, `7 Q

校友们在网上看到我的公开信后,想更多了解附小的体育情况,只字片语很难概括说清楚。附小的体育工作是有成绩的,几次大的活动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大努力。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团体操,1964年国庆节体育大军练队(后因步伐跟不上成人队伍,而改为少先队游行队伍),还有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操表演。参加朝阳区的活动就更多了,来不及一一细述。


/ W% Z% [& O( s' D3 _

附小体育的特点:

+ V- Z- T9 t* L4 B1 C: m9 O- b: u2 D

第一、上好体育课。各年级体育课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每年秋季开学就制定出全学年教学计划,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并注重课后总结,充分运用场地、器材的优势,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体育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丝毫马虎不得,教会学生锻炼方法使他们终身受益。


& F" B4 c7 z. b& h9 ?# k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的春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学生成分列式通过主席台,学校检阅全体学生的体育队列成绩和精神面貌,各班班主任都特别重视。开幕式还安排一定的表演项目,如广播操、棍棒操、哑铃操、藤圈操,其参加人数之多、内容之丰富多样,令当时北京机械学院体育教研室的老师们都叹为观止。


* T0 v6 D" _6 o$ _0 `

第三、运动队的成绩是体现学校抓提高方面的标志。当时有句话叫,在普及的前提下抓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抓普及。我的理解:普及就是上好体育课,提高就是出成绩。为此建立了田径比赛校纪录制度。为鼓励更多同学参加锻炼,创建了月月有竞赛、周周有活动的办法,还有黑板报体育专栏配合宣传。每年冬季的跳绳活动、长跑活动更是富有特色,跳绳还参加过全区、全市的小学生跳绳比赛,地点在北京体育馆,不知附小校友还记得否?


1 c) j; |$ @8 ]* [$ v1 p- [- a

第四、体育成绩的考核。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对学生有不同的项目和标准。在速度、耐力、灵活协调性、技巧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等级标准。劳卫制的成绩测定,除专门的定期定项测验外,同体育课成绩相结合,同运动会成绩相结合,互相承认,既减少了手续上的繁琐,又激发了同学们的锻炼积极性。


9 r: S2 w$ d+ i/ r/ e" u/ A8 t

附小的体育经费是有保证的,每年部里拨给学校的经费中有专项体育经费,因此体育器材得到源源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这是别的学校无法相比的优势,但在经费使用上首先是保证教学,其次才是运动队的建设。


- D$ I$ @, D6 ?# [0 i& z

回想我在附小执教体育12年,充满着艰辛和泪水。我曾经希望在记忆中永远忘却这段历史,但事实上办不到。这次附小校友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带给我那么多美好的祝愿,校友们热情的祝福,幸福的回忆,使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对此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 T% i7 B) Q' ?9 C/ Z+ R

 

3 l! [4 b, ]3 ?. ~3 h

          华秋岳

# x- `& f+ M0 V2 u% |9 f

          2010-12-19

发表于 2010-12-19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第一封公开信中的“操场设有专用的跑道”,应改为“操场没有专用的跑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9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2-18 21:56:00的发言:
网上看到一道智力题,喜欢动脑力的校友可以给个答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为什么缺一块.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x, d/ h& r. d! Z

失忆兄从哪儿整了个障眼法儿?呵呵。

+ P$ q* W$ y- ?; M) T; R

 

2 d- ?; d$ ?0 c7 p2 v7 |. [" g$ p; d

经过移动图形后形成的这两个图有区别。上图A到B是一条直线,而下图A`到B`不是一条直线,在M点凸起来了。

3 a1 n3 p9 O* A, J

 

4 r, W/ T* o' z" {# v) u& x" ~

上图的N点和下图的M点并不在一个位置。M点比N点高一些,因此覆盖了更多的面积。

$ G0 U6 Q% @! [3 Z% X4 i# d

 

# q1 `7 w1 I6 Q& K

也因此下图缺少的那一块实际上并没少……都跑上面去了。

8 m: p3 ?0 P9 b" q4 k- O

 

; N* R! l& E" P

此障眼法儿的关键的是:做图者将边际线条描得粗一些,以造成A`到B`也是直线的错觉。。。。。。

9 Z7 |6 r+ F0 O6 l" t

 

( u- w) e1 b; a0 x1 Z6 @) B' g

 

RtW9TIqe.jpg
发表于 2010-12-19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心理学——错觉

6 K: W( b' K- s

 

+ @+ v0 |) _- B2 k6 u; _

当初在课上专门学过这张图,就是错觉,您挺专业的~

发表于 2010-12-19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魏,你说的很对,第一图的N点与第二图的M不重合,第二图的斜面不是直线,你的几何学的不错。

, G8 Z1 M+ B' }2 o! h3 d: M

西水车,我只看出逆时针转。

发表于 2010-12-19 0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帖:一张舞女图测试你的左右脑切换能力!耶鲁大学的实验

9 e4 _5 g1 V- a
6 V- B: m: T1 A$ F! V
0 Z8 A& o9 I9 _3 \( a% u+ Y
" m- w6 r7 ?3 |2 p
一张舞女图测试你的左右脑切换能力!耶鲁大学的实验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据说,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其中大约一半的人比较均衡一些)。全球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不同,隐含了你的很多特质和天赋的秘密:理解数学和语言的脑细胞集中在左半球;发挥情感、欣赏艺术的脑细胞集中在右半球。
  
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强一些。在各种动作上相对更敏捷一些。
) C3 X. p. l) U7 Z: R1 u, Z. j7 U
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
: V9 u/ A0 B* B* K1 y
右脑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是高速记忆,左脑记忆是一种“劣根记忆”,右脑记忆则让人惊叹,它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处理简单的语言问题时人们左脑相对活跃;左脑发达的人处理事情比较有逻辑、条理。
左脑发达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善于判断各种关系和因果。
左脑发达善于统计,方向感强。
左脑发达善于组织。
左脑发达善于做技术类、抽象的工作(如电脑编程)。
  
男性是根据右脑和左脑各自不同的分工来使用大脑的;相比之下,女性却可以同时使用左脑和右脑。男性和女性大脑的最大区别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构造不同。女性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她们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的心理,直觉也很灵敏。从构造上看,女性左右脑的脑梁部分粗于男性,因此左右脑可以顺利地同时使用。
  
多数男性方向感天生就比女性强。男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远逊于女性。
- E6 f8 ]; W" e3 I8 y: M

 

/ u6 x2 G. N+ O& i/ C6 b1 }

我试过,看出顺时针转。但是刻意地看,也可以看出逆时针转,不一会儿,就变向了。大家都试试。每个人左右脑发达程度不同。

发表于 2010-12-17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2-17 16:40:00的发言:
+ v1 U. ?/ i) u( t/ Z5 Q

哈哈,不好意思,出两位学弟的洋相了。西水车老弟的再创作,更让人捧腹大笑。

4 G F( x: y% z! i/ |3 b8 C7 C8 D

鞠大哥:当年爬绳上不去是出洋相了,如今还爬不上去是露脸了,谢您的相片制作。

发表于 2010-12-17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自由飞翔在2010-12-11 18:08:00的发言:
    + W: `6 ^9 j/ }- t! R

受华老师委托发表一封致北京机院附小全体师生的公开信:

# _) M; z! q' b/ q# U2 t8 K

    我们由衷感谢自由飞翔受华老师委托致全体师生所写的这封珍贵的长信。让我们不仅系统了解了华老师在母校多年执教体育,为增强学子们的体质,开展母校体育活动所作的奉献。而且对母校有关体育方面的历史事项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更丰富了母校的历史资料,累积了更多母校老师的感人故事,更加热爱我们的老师,更加怀念我们的母校。这封长信,饱含了自由飞翔对老师的深敬深爱,她愿意拿出这么多时间,更愿意花费这么多精力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感有情表达了华老师对母校、对学生的充满深情的的回忆与留恋。从而激起更多老师与学生对母校、对老师更多感人故事的重现与回忆,让母校网坛更加充满引人入胜、令人回味的瑰力。

发表于 2010-12-17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次到山东威海荣成,这里地处沿海,不仅有渔船而且沿海筑有不少风力发电的风车。另外这里的民居也有特色那就是屋顶不是稻草也不是麦杆而是从海水中捞出的海草,这种海草做屋顶不仅冬暖夏凉,而且海草耐腐,不生虫,用几十年没问题。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2-17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2-17 5:24:00的发言:
$ r/ j& p) V+ s

西水车气喘吁吁地喊:华老师,如今已经60多了,能爬成这样就是进步,别老旧话重提,该给我通过劳卫制了吧!!

4 v8 m$ q8 N% W5 p9 i! Z3 q7 V; B

华老师很惋惜地说:真对不起,我倒是想给你通过,可是我现在只能在裱画方面给你方便了。实在是遗憾呀!

: d9 G. J; m& l! n: ?" \/ D7 u

(以上纯属虚构,不要对号入座,哈哈。也算是学生与华老师开个玩笑。)

4 L" Y( D& p4 D7 G# k, _) Y2 E6 ^1 m

哈哈,不好意思,出两位学弟的洋相了。西水车老弟的再创作,更让人捧腹大笑。

发表于 2010-12-18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鞠大哥过奖了,学生为老师做点事是应该的,相信母校每个同学都愿意这样做。
发表于 2010-12-18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看到一道智力题,喜欢动脑力的校友可以给个答案。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2-18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2-17 19:18:00的发言:
% t ?5 B6 a0 d) \- x" {

鞠大哥:当年爬绳上不去是出洋相了,如今还爬不上去是露脸了,谢您的相片制作。

/ W& R2 g5 k: S; t8 n$ ?" [* @/ G

哎哟,老弟真是宽宏大量,出了你的洋相,你还谢我,这真是让为兄的羞愧难当,羞愧难当!

发表于 2010-12-18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母校网坛上,以前有胡老师多次受其他老师委托在网上为他们发帖子。使更多的老师有机会与老师校友们在网上交流。现在又有自由飞翔开创了学生为老师在网上发帖,使原来不方便上网交流的老师能够上网与校友们聊聊,我想老师心中的激动那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看看这么多老师校友都热情回应华老师委托自由飞翔所发这幅帖子,就可以感受到自由飞翔为老师发帖带来震撼心灵的力量。孔老夫子在天有灵也会有所表示的。

. w. o7 E& X/ \! v, T* e9 J# l5 \$ R5 \2 I

 

3 N# R, [2 A# |+ r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Q1 r: ^6 A# g H

——老师,您这大年纪步履匆匆,要为何事?

2 d; l, }+ r: c2 z

——我是高兴啊,人间现在有位名叫自由飞翔的学生尊师爱师,我受感动啊,我得奖励她。

发表于 2010-12-18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12-15 22:21:00的发言:
" H- Z& o8 s" n s+ ~

鞠学长在校时体育老师是董老师。华老师还没来得及到校,鞠学长就毕业了。

9 W% j9 }$ e% U$ i

    确实是这么回事。华老师说他是1957年到母校执教的,而我在1956年就离开了母校。董老师教我们体育时也是很年轻,他是在母校执教时结的婚。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前,有几位女老师与董老师打招呼时,纷纷祝他新婚快乐。同学们吱吱呀呀议论想要董老师给喜糖吃,于是你推我,我推他,找人向董老师要,结果是谁也没勇气向董老师要糖吃。董老师后来的情况就不清楚了。我在校的体育成绩,没有特别擅长的值得骄傲的项目,虽不突出,但还可以,我是在初中时劳卫制达标的。所以开开西水车与失去的记忆两位老弟的玩笑,还不能说是五十步笑百步。哈哈。

+ x. c) c. ?% f. `4 z9 B9 S* V

 

发表于 2010-12-18 0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2-17 10:09:00的发言:
当年造船厂用的车床,估计是中国最老的车床了.
v6 ^ K& W7 R* O% x4 @

在床身遛板下铸出的汉字是“福建船政同治拾年”,说明这车床很可能是清朝同治年间自己造的。如果是,那真是中国最老的车床了。

/ m2 i& o4 @( V7 D* F

搜索了一下,有说是徐州最早造车床,还有说新中国是沈阳造第一个车床。

发表于 2010-12-14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2-13 11:25:00的发言:
* H4 y# [/ l2 v. j8 }

   张树仁乒乓球打的不错,是西城区官园业余体校兵乓球训练班的,现在讲“科班出身”,自然身手不凡。现在,我的球友中凡是小时候在体校练过的,而且后来捡起来,一直没有放下,玩到现在,球技依然高人(业余爱好者)一筹,主要强在基本功好——“步法灵活”、“动作得要领,规范不变形”、“手感好”,无谓失误少等。不过现在兵乓球器材和技术的发展,当年无法与之比较。进口拍、进口胶皮,其击球的稳定性和旋转、速度,绝非当年“红双喜”(7元或14元套拍)、“盾牌”、“顺风”、“流星”等老球拍可以比肩,打法上也多为弧旋球(前冲与高吊)。价格也非常贵,我7月换了一块日本“达克”桧木板(纯木-柳承敏使用这种板),不算后配的胶皮,画了920块钱。健康投资吗?咬牙也得买,非常好用。球友们语:“老胡,您就这水平,用马琳的拍子,也就是这水平。”哈哈哈……

% m4 m! t/ k8 l k3 }+ j5 D

 

0 ~2 ~" e" g' e: l8 I4 b

  另,华老师对张树仁的记忆,可能年代有误。毕竟快50年了。

1 o1 U0 E \ R

我们班的张树人乒乓球确实打得不错,校内是无敌手的。也确实在朝阳区的比赛中得到过冠军。华老师说的应该是他。但他是否上过体校可不好说,因为当时我们都是住校生,很少有机会出去,也不知道他是否去过体校。在110中学初中时,我与张树人也是一个班的,但他好象已经不太喜欢打乒乓球了。

发表于 2010-12-14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天在福州,上网找的老北京-老街坊-(没找老校友,笨)看到另外两个机院附小的网页仅有一两个帖子,略有一种找不到家的感觉很郁闷。回来看这么多庆贺华老师八十大寿的帖也想凑个热闹,苦于缺少当年的记忆,冥思苦想凑合说两句。华老师印象中比较清瘦,衣着举止透着干练,像上海人。三年级时参加报名参加华老师主持的足球队选拔赛,没怎么摸着球,失去接近华老师的机会。体育课表现不佳,有次爬绳脚用不上劲,脱了鞋还不达标,很现眼,不知华老师记得否?

发表于 2010-12-14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14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2-14 9:48:00的发言:
7 }2 v+ S+ A9 ~9 y3 b

体育课表现不佳,有次爬绳脚用不上劲,脱了鞋还不达标,很现眼,不知华老师记得否?

/ X% V. U( a6 l" ^3 \% B

哈哈!咱俩太一样了,当年为了劳卫制的一项爬绳项目,我拼命爬到一大半怎么也上不去了,又不愿意放弃。华老师在下面喊:实在不行就下来吧!他是怕我摔下来。不知华老师还记得吗?

发表于 2010-12-15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14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2-13 12:51:00的发言:
0 u% `& o! t- N! ?" A8 R( D

           祝贺华老师八十寿诞!生日快乐,健康幸福!

$ j, m/ w: {2 v* N9 r

  

+ B- o" Y3 N9 `

 

2 l. s5 J' N' t

   我们6.1届的体育课是华老师教的,小学时经历的第一届团体操、打乒乓球、踢足球、游泳。。。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些年虽然没有与华老师见过面,但是深深地想念他。我们同学聚会提到学校的老师,频率最高的要数华老师!尤其是男同学,经常提到“当年华老师最宠爱我。。。”究竟华老师宠爱了谁,没有答案。但是华老师让学生都喜欢体育课,喜欢运动,把体育运动的种子播洒在同学的心田,称得上是教育有方!让学生受益终身

* m/ E) T# F! S) [

   年轻时候华老师神气、帅气,身材挺拔,也师道威严。现在看来和气、慈祥,身体健康。我们会一直想念您。

' v' S6 i6 c" e1 x/ |

   祝华老师吉祥如意!

( \8 i( v- r. g

        出差回来,看到同学老师给华老师祝寿,学生也要向华老师遥祝寿诞快乐!身心健康!幸福!

& t1 |* z7 r; Z: c' H6 L+ U

    学姐的话我也深有同感,我们65届二班就有二位体育尖子男同学,韩波和王利华,身体素质超强,跑步速度极快,跳高创造小学校纪录等等,这都是华老师精心培育的结果。

8 ]' y5 O* {- a

    我虽无特长,可华老师对我的教育、关心,使我非常喜欢上体育课,我身体的协调性好,就是那时打下的基础。给我的感觉就是华老师是宠爱我的,喜欢我的。第二届团体操我们也参加了排练,虽然最终我们没有去工体表演,但那时排练起来也是非常卖力的。

- |# Z' k% M+ m1 Y

    45年过去了学生会永远记住华老师您对我的教导,想念您的

, m% P1 d7 m* e( P7 Y

    恭祝华老师八十华诞寿辰!

发表于 2010-12-14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附小,记得华秋岳老师是给高年级上体育课并是学生足球队、田径队的指导教练。偶尔也给低年级代课。《纪念册》中我曾撰文叙述过这个故事。

2 n; n! E, B8 R2 T2 } M+ S4 z

 

; O' z+ ~* o# t( b( T

记得我们还是一年级小豆包时,曾在小学操场观看过高年级学生练团体操,很是辛苦,很是刻苦。华老师有时站在砖砌的司令台上,喊着口令或吹哨,甚是干练潇洒,有时则绕场环顾。台下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伴随音乐歌声,也很是壮观。

( J4 P7 R5 ~9 X

 

0 |; X1 ^$ s$ z3 d! z# {" \% s2 F

还有一次,大概是外校的一些师生,来我校“取经”或者“传经送宝”。司令台上,一位大概是高年级男生,手持一杆红缨枪,脚穿一双圆口布鞋,发出口令指挥下面的学生。不知是“哪方神圣”?

, m$ E- d# e* U- _6 d; h# e9 r1 c ^$ X

 

5 O8 l* v2 w$ }$ q% o, |

那时,看高年级上体育课,活动,练团体操,是一种享受。我们那时很希望快快长大,加入到华老师的“麾下”。说实话,小时候身体不是很强壮,体育成绩不突出。但经常观看华秋岳老师、王敬老师身体力行,示范指导,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形成条件反射,在日后的体育活动中,“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于是,或评说,或参与,甚至不揣冒昧,勇做“指导”。总之,没有给附小丢脸,有时还增光增色。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22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6 19:33 , Processed in 1.22756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