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 v) U a1 j 受华老师委托发表一封致北京机院附小全体师生的公开信:
7 J, ^ I9 q1 w; \8 n2 c9 `: y! T: ?
$ D$ p h3 X& _! W* n5 m感谢附小的校友专程远道而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
% p+ y0 `, q& L7 J- |6 L F# y因为身体健康等多方面原因,去年的4.11师生联谊会,今年的9. 11北海聚会我都没能参加,而咱们的网站从我知道的那一天起,可以说天天必读。感谢校友在网上经常提到我一个普通的体育老师;感谢校友在4.11纪念册上撰文想到我;感谢在师生见面会上很多校友问起我。由于我只会上网浏览、阅读,不会拼音打汉字、不会发帖、不会互动,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谈谈我的观感,这次也是借助“自由飞翔”的帮助才实现自己的愿望。 - V$ p! A K2 H7 J% x8 ~
# ~$ z/ s# f ~1 T8 e0 ^
我从事教育工作40年,当了16年体育老师,其中12年是在机院附小的操场上渡过的。当时操场大约长100米多,宽60米多,中间一个标准小足球场(60×40米),南边两个标准篮球场,北边两个标准排球场,南、北沙坑各一个,周围布满运动器械,全部是按照苏联小学体育设置标准设计购置的,并专门有一个木工维修这些器材。后来木制滑梯损毁严重,就弄了个水泥大滑梯,当时在施工前竟没人同体育老师商量过要建这么大而硬的家伙,等我知道时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不过也好,它成了附小的“标志性建筑”。操场设有专用的跑道,有个乒乓球室,但这和所有其它体育器械用具在内,好像都是娱乐性的健身用品,没有竞技体育的概念。 / n- p- |* m- K" N
# W7 n8 {! c* L; |0 R+ v我是1957年9月到机院附小的,当时举办过一次有3所子弟小学参加的田径对抗赛,有:401子弟小学(后改为3501子弟小学)、燃料工业部子弟小学(在定福庄)和咱们一机部子弟小学。对抗赛的结果,团体总分我校排名第三。当时的校长就说:“咱们各年级的语文、算术都好,在全区都能排上第一,就是体育不好,3个子弟小学参加,还排名第三……。”这给我很大压力,经过和附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两年后就彻底翻身了。到了1963年、1964年,我校的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都名列朝阳区的先进行列。体育教学举行过全区范围的公开课,乒乓球队获得全区小学生乒乓球团体冠军。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张树人左右开弓,球球起板的搏杀场面:在与多个小对手竞争中打出了21∶0、21∶1的成绩。足球队当时很少全区性比赛,多数是校与校之间互相邀请的友谊赛,但足球成绩也是相当不错的。当邀请兄弟学校来校比赛时,操场上彩旗飘飘,少先队的鼓号队出动助威。在我记忆中,当时有个叫徐福的前锋,速度之快无人能敌,他的60米成绩是8秒6(这个纪录直到附小解散都没人打破),他的边路快速突破,然后以细腻的脚法传中,只要中间有人跟上包抄,此球必中无疑;还有门将杜永宪,把守球门万无一失,原因是他得到高人指点(当时机院体育教研室的李桐龄老师的指点)。田径队更是名震全区,他(她)们刻苦训练,连放暑假都路远迢迢来校训练,他(她)们的名字虽在我记忆中淡忘,但他(她)们的矫健身影依然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6 ^3 {* S5 g5 u ; ~4 S$ D8 c. h; V) z4 B4 k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和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操表演,同学们在学习、训练两不误的方针指导下,刻苦训练取得了很好成绩。有了第一届全运会参加的成绩,才有第二届全运会我校担任试点任务的决定,即编委会设计好动作和场面后,为检验实际效果,先在我校学生中实验;音乐也是这样,作曲家亲临我校,边看训练边写曲子,试验好了才在全区推广。我校的训练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当时是胡世坚老师)多次在全区介绍推广,所以我校的学生就得比别的学校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上级对我们的信任,把团体操学生的队伍放在全场正中央,杨丽丽的位置正好在中央的中央,面对主席台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 e7 z) I% E+ m* q0 r1 m$ @ 6 C" y/ z. d8 I/ _* T, t
机院附小解散后,我一直没有离开朝阳区呼家楼地区,先后在呼家楼二小和光华路二小各教了两年体育。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全运会的时候(那时“文革”还没结束),我又接受了团体操任务,就离开了教学一线,从事组织教研、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等行政工作,直到退休。
; {8 p0 M. B9 @/ [" d# M 5 I( w7 Z1 g4 N% h
1992年,我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办理了退休手续。 : I; I" h1 b3 {5 o% W/ Z
我从小跟父亲学过书画装裱,所以退休后的全部生活就是裱画,并对中国书画进行研究、收藏、鉴赏。我父亲创建的多宝斋在上海是一家颇有名气的老字号。在长达近60年的时间里,多宝斋与上海诸多书画名家交往甚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很多趣闻轶事。2004年2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艺术品投资》栏目播出了题为“翰墨两代情”的节目,说的就是多宝斋两代人的收藏故事。2009年我又把多宝斋的收藏故事汇编成册,作为永远的纪念。 ! V# n% k, p" @
3 o2 J9 v* \$ n 华秋岳
6 i6 I! b7 W3 Q0 m) h7 C3 } 2010年1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