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9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不如人意的地方太多了,鞠大哥的漫画反映出冰山的一角。社会的进步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改革进取,更需要民众的呐喊和参与,特别是蔡定剑这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理性推进。糊涂;

. F1 Q V3 E5 e1 Y

改良优于革命,要避免暴力革命,历史的教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0-11-30 11:25:00的发言:
2 A: N. `1 v( O) ?+ l6 |1 i; f# g( j
) X7 \# D/ J& i* X

介绍一篇文章供大家一看

5 q3 o @4 K2 v) I+ u" H

 

/ y& a" x, h7 I _( a v

                   当西方“民主”遇上中国“实事求是”(作者:张维为 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 j3 e/ F* t. a' u
  & y$ E% ?- a; I( w0 `( S: h# o, G
谢谢老叟兄分享资讯,我觉得这位高级研究员张先生文章的可推敲之处太多了。
. H$ x8 t5 n" J6 u X8 U% h' ? Y

1、我们确实有“实事求是”这个说法,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价值观。
3 z3 B# o7 p, y% \% q; n
张先生向外国人这样说的时候,他为什么不扪心自问,多少年来直到今天,我们这里违背这个价值观的现象少吗?嘴里说的,纸面写的和实际做法背离的情况不是比比皆是吗?有这个说法与是否按其实行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就这一点看,张先生本身就不够实事求是。因此张先生有什么值得向外国人夸耀的呢?
/ U5 g$ c7 t, @9 J$ u
 
( G5 ?9 I" _9 N" k) w; |
2、至于因为农民多,“我们可能会选出一个农民政府”的说法,就显得很可笑了。
+ J3 w+ Z5 [- l$ z! j# L( Y4 [5 T

 

$ y" N( T/ v7 i" v" V, ~

首先,农民多,因此投票的人多,同是否就会选举出“农民政府”无关。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从政前是做律师的,难道克林顿被选举担任州长和总统,就是因为选民中律师占了大多数吗?

: M0 s0 Z# G: v5 k

 

$ s# ^4 n- o1 b" u; V, H, s: Y

第二,农民选民多,当然有可能是在议会里代表农民利益的议员多,但这些议员可能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并不一定就是农民当了“议员”。而且,议会和政府也不是一回事。

7 W) t6 h+ Q# J1 P1 x# x

 

3 ^# ~! Y! j% s" o9 Y7 v1 Z

第三,农民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今天中国的一些著名企业家都是农民,比如刘氏兄弟,李书福,等等,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国家领导人出身草根阶层也不乏其人---如果我没记错,温总理就出身于普通的农村教师家庭。

7 J6 h6 e: g% T0 Y$ n. x

因此,如果把“农民政府”的定义是“政府的领导人是农民出身,或者本身是农民”,那么看看如上所列举的企业家和国家领导人的例子,“农民政府”有何不可?也许更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呢!

3 ^+ L9 j1 p$ I! x

 

5 J- j4 ]6 Q! U0 `" s

第四,当年作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一论断的老人家并不是泛泛而谈,当有其具体内涵和条件。因此不能“一篙打倒一船人”。张先生也许不知道抑或是健忘了,正是怹老人家(按老北京说话,用“怹”不用“他”)后来又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那么到底应该是要教育农民,还是要接受农民的教育呢?可见这种说法不足为训。

! O; b4 o' g& {3 f

 

4 V7 x ?& ?! L9 D- x: B& M) e

3、张先生的论辩方式也不对。别人说到某个地方的情况,他总要问“你去过没有”,似乎别人没去过而他去过,就好象比别人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这种做法属于诡辩。

4 H/ m; f2 e2 T" K. E

作为一个学者,他应该知道,调查研究分“实地调研”与“案头调研”,不能说“实地调研”就比“案头调研”更重要,或者更准确。

. T, ~ t4 n/ } N! h

 

8 K+ Y0 P; _; M, p3 r' m, Z

作为一个学者,他也应该知道,结论是应该用数据来说话的,而不是看到或者感觉到谁比谁更穷,“我的感觉是印度比中国要落后至少20年,甚至30年。”这都不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应该说的话。

- x x3 s6 f# A

 

3 D7 Y( n8 J( q: X) u1 a6 z* |& h

4、无论如何表述,所谓通过“渐进式民主推进”而达到那些发达国家今天的民主机制(即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等等),应该一步步走,而中国民主进程也要一步一步来,即“民主化的顺序”,等等等等,这些似乎就是张先生题中应有之义吧?但他也许没注意到,或者有意无意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无论怎么“化”,怎么“顺序”,这里都“绝不搞西方那一套”(张先生如果把这句“定论”也忘了,可以查查出处)!因此,张先生就民主化同外国人说来说去,似乎就没什么意义啦!

9 z4 _4 r9 f! C& ~+ R0 I0 d

 

6 W. O; B( e+ f0 y! o3 K( _# P! `

5、还有……还有……等等等等,因为这里不能完全做到像张作者自诩的那样“实事求是”,就不再写了,到此搁笔,算是扯个闲篇儿吧!

* Y( Z v- ^/ D' h

 

+ T' Y: v, _& a3 O* e3 j6 G: Y! x

不记得是哪部外国老电影里的台词:

8 V1 S2 ~, d) v9 T- k: v. t6 W) J' A

 

/ M S i" @6 V# v. X& q

----不要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我们也懂一点儿!

$ W2 W; q- Z7 r! }, V. N5 P }4 D. q4 B G0 q

----是给钱给烦了吗?

+ [3 J) d- T) k8 |+ X6 ~

----不,是听话听烦了!

. k4 f1 i& B/ V: W; s

 

0 X6 m! K4 i* K* @ {- A S3 Q

以上出自《列宁在十月》?哈哈哈

8 q& c/ C8 N9 [

 

6 |# W2 p! ^0 y

各位都愉快!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0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0-11-30 13:22:00的发言:
  再介绍一篇文章,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 j) x2 X. O7 T# N+ R

 

7 N4 I5 ~$ ~6 `. E9 @4 P3 z

 

2 w7 c4 `$ f( t3 Q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 Z1 b( f+ o X. U: {. F

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 V3 _ K V3 |$ M# m6 j

~~~~~德國的一張罰單~~~~~值得人深思

/ B- L, G" p5 ~- g6 k

请他们这些人去深思吧,我就不“深思”了。。。

" P& j% h. z% ^/ I9 m

 

% `) s" w* r0 `4 e& H4 n, W2 X

因为我觉得他们这些浪费粮食的人一定不是机院附小出来的,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1-28 17:50:00的发言:
- {; }2 h7 H8 Y% s" F k

哈哈,beiwei老弟对第一届全运会的情结挥之不去,想当年不少母校的老师与校友都有幸参与了这场建国以来最大的体育盛会的团体操表演。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记得当年看过团体操表演的纪录片,看到从来没见过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一种为祖国感到无比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转录几幅照片,再次找回当年的记忆。


$ B* r- n% J' }: V- ^' U1 v2 d

多谢laojy学长啊,我们参加的是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操--1965年。母校的校友们参加过两届全运会团体操表演。第一届全运会在1959年,那是gui_my学长参加过的,1959年那年我们还在幼儿园呢!惭愧啊!

5 O$ |, g+ E4 y4 |

那部“第二届全运会”纪录片是新闻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2009年9月曾经在该厂重新放映,以纪念新中国体育60年。我是后来才知道的,但当时我不知道(正忙着弄光盘),否则一定争取找个门路去看看。

发表于 2010-12-1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0-11-30 13:22:00的发言:
  再介绍一篇文章,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 J: d. [: f9 g! J; l

 

: V/ J7 F5 Q/ J% }$ Q, Z9 O- [3 P6 n* J

 

% c3 X) M2 W- ]% {; h& Z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 T$ d7 d4 S& c8 ~

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 f7 l0 }7 E9 e* |

~~~~~德國的一張罰單~~~~~值得人深思

; E1 C: S8 q7 x- w/ b k

  
       





4 _' r+ Y. Y) T3 p+ U

以我个人的浅见,这些都是我们的父辈和我们附小师生“玩”剩下的东西。不是吗?五六十年代有哪个家长大吃大喝,一副暴发户的嘴脸?而我们在学校,那个不是以焦裕禄、雷锋为榜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拿到现在,个个都可以评为“英雄模范”,而在当时,实在是个“普通的螺丝钉”。真可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在国内司空见惯,甚至是某种“国情”,到了洋大人之地,出了洋相,又转而内销。记得鲁迅——迅哥儿曾调侃,物以稀为贵,北方的大白菜,运到南方,要用红绳挂在水果店,美其名曰“胶菜”(大意)。

O; g# {7 h, U- m& {9 F

 

6 s! K( f) u( |" x `1 H

我们常被八零后,九零后讥笑“穷酸”,“吝啬”,“涩皮”(秦腔),似无言以对。过了许久,才想起什么,冲着远去的背影喊道:“以前我阔多啦,妈妈的!”

, R* j3 s M: ` \: O3 Z/ ^

 

1 \2 R9 |7 F) ]% E% N

大清早就胡言乱语,望诸位见谅。本想再说几句,只因接到通知,今天停电,故抢先发出,“先斩后奏”!呵呵

7 T; p$ \) ` o5 U1 g" u9 _

 

3 s( W0 Y2 ^0 o. s

我们学校的一个学生说,饿不是个好学生,只求拿个证回陕北老家,饿家有两口油井,一拧开关,油就哗哗地流,那都是钱。老师,你到饿家那里去吧!

- r# X+ j9 T& t8 i, t3 ^3 T

 

' w4 J& D# T2 J7 D7 m

去做什么?做客?打工?还是看乡村新貌?想来可能是赶场,做戏。到时权且充当一个道具,说不定有幸跑个临时临时角色。呵呵呵

" i- J9 n/ C' X% t

 

* N. b2 [' K% p" }1 D

 

' F: p! O' k* }; f6 u, b

 

/ C* m, A4 J4 `& O

 

发表于 2010-12-1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到几位学兄就社会诸多问题的议论,不知道去过这个地方吗?

& j9 `; S1 d- h8 T1 ]- Q p) N+ b

 

4 f# U# `: D2 f0 h

http://sanweiblog.blog.sohu.com/

发表于 2010-12-1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2-1 17:23:00的发言:
+ S1 M/ {# A/ f8 H+ U3 z

                                                   我和小敏

. j0 X7 N6 P) v- M

GUI——MY又为我们带来与同学相会的消息,记得这类老师校友特别期待的信息,GUI——MY曾发来多次。每次都有老师与校友为得到学生和同学的消息而感到特别高兴。如果有更多的人像GUI——MY这样经常与老师同学相聚,大家会更多地了解更多的老师同学,会有更多的老师同学相识相会相聚。会带来更多感人的故事和信息资料使我们母校的的历史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更长久地延续下去。。。。。。

' m! ]* D ^. K0 t, e

 

发表于 2010-12-1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一位焦作的老朋友齐嘉杰,他很喜欢摄影,而且摄影作品全部都在网上博客发表,他的一大喜好就是拍街景,他认为街景能反映社会的变化,并成为重要的历史演变的记录。我在网上找到他的作品,其中有近期在北京所摄的街景,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首都的社会百态。我转录一些请大家看看。

. w/ `' {2 u1 {3 n7 ]

 

* \$ \" J) \ o& C; L* }$ b- A" C9 o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N) k N# ?6 i+ J5 v% ?" I2 `: p

大城市的景象并不都是宏伟壮观。

# K; J9 B( ~2 T" a

 

, x4 M- B$ f7 u4 o/ A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j$ ]3 f9 d; t5 K& } u# t2 e

看来北京人也与小城人一样也需用买地摊的菜。1元2角一斤的大葱可不算贵。

: x- d e! j) s% g; T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7 ?1 ^) _. r6 _& j/ }# p

这等车的场景还真像那幅等车的油画

$ ]5 r1 F% _+ _3 |+ |- I# D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P( A( Z; m& K! Z* s* n( G( f0 `

这种情况在小城很寻常,在北京也不少见。

5 [) y1 {/ R2 K: F6 p4 E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h! L+ N- R$ q( k# T- s, E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5 C2 n4 @ B5 `$ H

想不到北京也有人干这行,没人管?

' F4 ?7 v7 }+ V& K9 P8 I/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p0 L4 H. I9 g1 ~- S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n. ]: `2 J7 z3 g5 h7 {* }9 S, w! I

这种流动修车点,在郑州我还没见到。

- v/ X5 u- o8 l7 O, E' i6 v" J: [2 i

 

发表于 2010-12-1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12-1 7:45:00的发言:
6 X( a5 t8 j" o

以我个人的浅见,这些都是我们的父辈和我们附小师生“玩”剩下的东西。不是吗?五六十年代有哪个家长大吃大喝,一副暴发户的嘴脸?而我们在学校,那个不是以焦裕禄、雷锋为榜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拿到现在,个个都可以评为“英雄模范”,而在当时,实在是个“普通的螺丝钉”。真可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在国内司空见惯,甚至是某种“国情”,到了洋大人之地,出了洋相,又转而内销。记得鲁迅——迅哥儿曾调侃,物以稀为贵,北方的大白菜,运到南方,要用红绳挂在水果店,美其名曰“胶菜”(大意)。

: w' V4 s/ R7 b; H

      冬虫夏草说得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中国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蔚然成风,是大家不仅要继承发扬的优良传统作风,而且也是当时崇尚的社会风气。那时的官员中像焦裕禄这样的不在少数。不过那时的人们包括多数当官的也没条件摆阔气,讲排场,奢侈浪费。附小师生及其父辈都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深受雷锋、焦裕禄精神感染。但是现在有的国人,特别是有钱的,有权的部分人可以说不仅不如我们附小师生,恐怕连洋人作秀的事他们都作不来,如那几位在德国出了洋相的同胞。

发表于 2010-12-1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小敏

3 \& y1 k" _$ y: D; l1 C

 

3 M0 P- [. d9 p# k/ Z( Y0 f. ]% W) @

      小敏在小学的时候,是班里的女生大王,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是:她有一双大眼睛,一副大嗓门,一身正气,一个泼辣的性格。每天早上一起床小敏就一边麻利地穿衣服,一边分配同学搞卫生的任务,天天如是。班里淘气的男孩子欺负女同学,小敏也会上前帮助弱者。她喜欢锻炼身体,经常在操场上活动。

/ L, ~& G& a% ~$ g/ T

    61年小学毕业以后我没有见过小敏,慢慢的联系的线索也断了。但寻找的念头一直萦绕在心头。2006年的冬天,赵强告诉了我小敏的电话,我喜出望外!

6 Q5 u# k3 z- U- L

     我们相约在小敏工作的学校见面,这45年后的相见会带来身怎样的惊喜?

2 x/ T, L+ D0 x0 q1 k# F

小敏从楼梯走下来迎我,我看到眼前这位仪态优雅、落落大方的女士,就是我要找的小敏?四目相视了片刻仔细辨认,啊,对!这就是小敏!有道是女大十八变,我们由少年度过青年、走过中年、迈入老年,十八变恐怕还不够使呢!

# o3 Y; W1 {9 g. h9 ^

    我们在一起回忆小学的生活:大操场、石滑梯、人民公社(女生穆桂英、男生罗成公社)、种蓖麻、养桑蚕、炼钢铁、打麻雀、团体操。。。老师、同学,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太多的话题,信手拈来就能侃侃而谈,形成美好的回忆。说到参加第一届全运会团体操,我们两个凭着记忆,把音乐与动作从头到尾捋了一遍,竟能记得八九成。在头脑里封存已久的往事又得以复活。

# p) ^: W" F# U- ^" c+ s

    我们在小敏学校的附近一家饺子馆吃饭,饭后仍恋恋不舍,又一起去拍了合影,留作纪念。

$ X) S: F! N) [6 u

    如今我和小敏都当了奶奶,在家看孙子,体验人生的路上的另一番乐趣。


jfNfpyXi.jpg
HfmAcJJF.jpg
发表于 2010-12-1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12-1 1:31:00的发言:
r3 {% w' m. d+ W
  ( u5 h2 U' o s0 Q
谢谢老叟兄分享资讯,我觉得这位高级研究员张先生文章的可推敲之处太多了。
: e! g, X) m( M4 Y3 S. E, T! A

再次领略BEIWEI的才智,敢与与瑞士的日内瓦大学的高级研究员说长论短,而且说得让人感到说得有道理。

发表于 2010-12-1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民主与专制的利弊,推荐茅于轼先生一年前的一篇文章,已活跃本论坛。  5 | M6 G+ b6 r, s

转贴]茅于轼 :中国向何处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的经验教训和对世界的贡献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我们亲身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的经验教训不仅仅对中国有意义,更对全世界也有深刻的意义。世界上还有十多亿贫困人口,他们怎样脱贫?如何防止重复中国走过的错误道路,大可借鉴中国的经验教训。中国的巨大变化更有社会科学理论上的意义,社会发展有些什么规律,这个重要问题多少能从这13亿人60年的经验中看出踪迹。
    中国变化可以目睹的事实,就是财富的极大增长。全世界都关注中国的原因,就是它完全摆脱了贫困的面貌。但是脱贫之外背后还有更值得注意的含义。
    中国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是绝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前三十年是一步步倒退,几乎走向毁灭的过程。后三十年是幡然改悔,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过程。一个人遇到巨大的挫折会奋发图强,反而取得惊天动地的成就,一个国家好像也有类似的转变。六十年前,人民共和国成立,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时候虽然中国人民还没有真正站起来,但的的确确是中国人民能够站起来的百年不遇的机会。在此以前的一百年里中国人是不断遭受外国侵略,忍受屈辱的时代,也是内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时代。1949年迎来了和平。中国人有可能专心一意地建设国家,不会碰到不可抵御的外部干扰。三年恢复期过后1952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时候全国有一种欣欣向荣,蓬蓬勃勃,充满朝气的气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事业高速推进。但是好景不长,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没有结束,事情已经明显走偏。1957年的反右派启动了新中国完全不同的一页,中国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由一个人专制独裁的道路。
    其实在此以前,事情已经有了变化的端倪。全国解放,中国从遍体鳞伤的十多年的战争废墟中安定下来,新的时代开始了。中央政府应该捐弃前嫌,团结全体人民共同向前。可是新政权没有宽恕过去的敌人和已经放下武器的俘虏,而是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杀了七十万人,被关的数倍于此。在农村实施残暴的斗争,分地主富农的财产,甚至消灭他们的肉体。在城市的三反五反运动中故意扩大化,伤害了许多拥护新政权的同情者。再后的反胡风,批电影武训传,后来发展为反右派,都是寻找并不存在的敌人,甚至把朋友变成敌人。从反右以后中国国内再也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政策的错误只能越走越偏,任何自我纠正的功能都被彻底消除了。直到发生饿死三千多万人的大饥荒,1959和1960两年和平时期死的人超过了八年抗战。这是中外古今历史上空前的,人为的大灾难。再往前看,其实在延安整风时,甚至在井冈山肃反时,错误已经埋下种子,不过那不属于建国后的60年的历史阶段中。
    前一个三十年是用一场十年“浩劫”来结束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旷古未有的,自我残杀的疯狂行为。文革把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彼此找茬,挑起仇恨,把人民的聪明才智统统都用来人斗人。一切社会所必要的生产活动统统都让位于阶级斗争。估计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直接受到阶级斗争的伤害,搞得他们自杀的自杀,离婚的离婚,重的妻离子散,最轻的也变得垂头丧气,对生活没有信心。如果个人的痛苦可以相加的话,文革使全社会痛苦的总量达到极大。文革又把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统彻底颠倒翻个,关闭了所有的文科大学,大学招生人数从1965年的67万人降低到4万人。让工农兵上大学讲坛,代替原有的教授。这还不够,又烧毁一切能找到的古代书画,砸毁所能见到的一切古董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毁掉所有从外国输入的先进文化,割断一切和外国的交流,把中国变成没有历史,没有传统,没有财产,没有科学文化的赤贫之国。
    这场浩劫是伟大领袖亲自发动,亲自领导的。但是如果没有全党的认同,没有全国人民的响应也搞不起来。所以客观地讲,责任也不全在伟大领袖一个人身上。如果他到美国去发动文化革命,未见得大多数人会响应他。现在个人独裁的制度已经结束,但是如果再有风吹草动,我们的百姓会不会以别的形式再次掀起类似的内部斗争,也未可知。从各地群体事件屡发,动辄诉诸打砸抢烧的情况来看,虽然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在百姓成熟为理性而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民族方面,进步实在非常有限。
    到文革结束时,约有近三亿人口每年缺几个月的粮食,年年都要饿上一个春天。城市百姓买东西多数都要票,供应极其紧张,很少能吃上肉,人均住房面积比三十年前减了几乎一半,因为人口增加了80%,而住房基本上没有建。这是“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所决定的。讲人均GDP肯定不如1945年抗战胜利的那一年,除非计上军工生产的产值。
    到文革结束的时候。全国的农民,知识分子,老干部全都强烈要求改革,工人也不反对,因为他们二十年没有加过工资,虽然当了领导阶级,一点实惠都没有。物价固然没有涨,但是凭票凭证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供应一天比一天紧张,生活水平实际上是下降的。“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的一句空话究竟不能当饭吃。工人也要求改革。于是在邓小平领导之下改革势如破竹,没有多大的阻碍。尽管对改革的方向有所争议,但是邓小平访问美国之后,方向问题也基本上看准了。有点争论主要是马克思的理论和市场经济的理论有冲突。比如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要不要发展私人经济,雇佣关系是否允许存在,公有制是不是寸步不让,股票市场允不允许开放,赚钱是不是剥削等等。但是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不中用的理论不得不退让。赚钱压倒了一切,全民奔向致富之道,谁也抵挡不住。改革后的三十年就是赚钱的三十年,也是财富创造的三十年。现在中国已经换了一个国家了,已经脱胎换骨。但是农村改变不大。就城市而言,中国的城市与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比毫不逊色。中国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称号,屹立于世界。这是三十年前谁也没有想到过的,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改革成功的经验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赚钱。过去的方针政策,总路线,工业化,学大寨,以钢为纲,以粮为纲,战天斗地,统统都不对,而赚钱是对的。过去批判赚钱,说是资本主义。赚钱和其他各种说法的不同点就在于赚钱是一个用价格配置资源的方法,它能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避免浪费。其他各种说法都导致不顾成本的巨大浪费。像砸锅炼钢铁,钢是炼出来了,但是国家变得更穷了。其他诸如以粮为纲,工业化,用农业支援工业等都是一样的毛病,国家愈搞愈穷。
    要赚钱就要保护私有财产,要扩大个人自由,要有自由选择,能够创办企业,有大体上的公平买卖,还要能扩大市场,沟通海外。这一切都为了赚钱服务。所以中国的财富极大地增加了。在追求财富的带动下,有了钱一切都有了。不但大家都吃饱了,钢产量增长了二十多倍,居世界第一,发电量据世界第二,原来设定的目标差不多都实现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压低生活标准,而是一天比一天富裕。钢,电,煤,等等的产量空前提高,不是通过工业化或大炼钢铁,而是通过赚钱。市场化的改革以鼓励交换为特征。交换能够创造财富,而劳动不一定带来财富。所以战天斗地并没有增加财富,缩短劳动时间,财富反而增加了。
    全世界还有十多亿贫困人口。他们迫切需要致富。中国的经验对他们非常有用。市场化是最主要的经验。在此期间国家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负责制定大政方针。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实施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世界上别的国家都是在民主政治下开始市场化的,唯独中国是在专政条件下搞市场化的。中国市场化的起点是毛泽东的统治,那时候中国人几乎就是奴隶,没有任何起码的权利,只能做革命机器上的螺丝钉,只有干活的份儿。
    改革前和改革后,同样都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效果完全不同。问题在是谁在专政,是为了个人私利还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有一批有远见卓识,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的领导人,把握住国家利益的大方向,抵制了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引导中国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没有发生太大的偏差。在此期间政治基本是稳定的,没有像许多发展中国家经常发生的军事政变,或暗杀国家领导人。三代领导人的替换,没有腥风血雨,而是通过和平手段完成的。对政治犯停止了死刑镇压。特别是大大地减少了由于国家行为导致大量无辜百姓死亡的事例。改革前的三十年总共约有近五千万无辜百姓因政治原因死去。包括大饥荒,斗地主,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清理阶级队伍,历次运动中被迫自杀的,被红卫兵打死的,活埋的,双方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武斗死的。那时候死一个人真是轻如鸿毛。改革后的三十年这类原因死的人总数大概不到十万人,包括抗越自卫反击战,天安门事件,每年躲猫猫之类死的人。现在政府要处死一个人不得不十分谨慎小心。处死一个犯了六条人命的杨佳,政府动用了巨大的兵力,生恐群众反对。人的生命大大地重要了。
    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导向的专政,确实比民主政治更有效率,至少就财富的创造而言。民主政治的原则是每一个人都同样受到保护,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但专政可以侵犯少数人的利益,只要对大多数人有利。就全社会而言显然财富总量能够更快地增长。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国企的改革。为了全社会的利益,效率低下的国企必须改为民营。在此期间受损的是国企的员工。他们失去了铁饭碗,被迫进入没有保障的市场大潮中去讨生活。只有一部分下岗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许多下岗工人生活有所下降。他们为改革付出了代价,得益的是整个经济,全社会的经济效率得以提高。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最困难的国企改革就这样基本完成了。在其他转轨经济中,国企改革没有一个能像中国这样比较顺利。在一个民主国家里,侵犯一部分人的利益更是行不通的。再如中国参加世贸组织,由于贸易开放,会有一些行业受损。在民主政治里这种决定要拖很长时间,但是中国由于专政,不同意见只能说说,改变不了政府的决定。中国参加世贸组织获得极大的利益。在民主政治中,坏事做不成,好事也很难做成。政府表现软弱,吵吵闹闹,举步艰维。而专政政治能够“心想事成”。大多数的改革都能使财富增加,但是由于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社会矛盾也在激化,埋下了隐患。要不是最低收入的群众生活也有了实质性的改善,改革使两亿多人脱贫,中国这个矛盾重重的国家早已稳不下来了。
    以人民利益为导向的专政能够防止经济的动荡,过去的三十年只有极少数的过热和过冷。相对平稳的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新生的小企业都很脆弱,经不起宏观环境的大起大落。中国政府还能有效地稳定币值,只有极少数几次明显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在国际上的稳定甚至比美元都好。这些条件保证了众多的小企业的成长。更有一点,即政府兴建了巨大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地铁,电站,通讯网路,这对于一个幅缘辽阔的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的业绩中国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在一个自然生长的经济体内,没有政府的主导作用全靠经济自发的力量,如此规模的基础设施大约要一百年才能搞得起来。
    中国人的勤劳致富不但在改革中的中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文化传统也使并不处于改革中的华侨多能在外国致富。不论利润有多微小,中国人也会不辞辛苦地去追求。所以中国商人能够渗入世界各地,在陌生并险恶的环境中取得成功。改革后这一势头有增无减。勤劳的中国人又能压低消费,增加储蓄。三十年中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0%到40%,甚至更高的范围内。中国既有充足的劳动力,又有充足的资本,不需要借外债也能有高增长。更由于开放政策,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使劳动和资本如虎添翼,迅速改变了原来落后的状态。
    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重的专政,加上得当的经济管理,勤劳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功。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最大问题是专政下的市场经济能不能再有几十年的稳定增长。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专政者能不能跳出自我利益的约束,进而保护统治集团之外的人的利益。并且这个政治是由精英分子来管理的。如果我们环顾世界各国,凡是政治上长治久安的国家,无一不是精英管理,并优先照顾基本群众的利益。这二者缺一不可。道理很简单,管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非常复杂,没有精英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的。但是这个精英集团必须优先考虑广大群众的利益,而不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广大群众之上。
    拿这两个条件来看当前的中国社会,专政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正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执政的共产党宣称“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利益”正在起变化。司法一直不能独立,明显地偏向于权势集团,受欺侮的百姓无路可走,不得不千辛万苦地走上访之路。言论自由日见遥远,信息控制变本加厉。结果是群体事件使专政者穷于应付,风声鹤唳,神经紧张。法律已经通过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十几年来不能实行。专政者的利益已经超过了民众的利益。近二十多年来利益集团的生长非常快速。各个不同的利益组合日益牢固,并且通过权钱交换延伸到专政工具之内。要改变这一趋势,没有强有力的党内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结合,决非易事。
    如果统治集团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进而侵犯他人的利益,这样的专政肯定是长不了的。其下场往往是群众性的造反,走人类历史已经重复上百次的革命,专政,反革命,再专政,反反革命……这是一条万劫不复的路,是生命涂炭的路。民主政治可以防止这种革命和反革命的反复。但是民主政治很容易走向一个群众治理的政府,缺乏精英的参与,政权还是稳定不了。这样的经验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发生。巴黎公社就是一例,中国的解放军夺取政权又是一例。虽然在解放战争中有不少精英参与,但是在枪杆子说了算的环境下,他们不得不受控于群众和暴力。解放后表面上有些知识分子参政,但是原则还是“打江山,坐江山”,精英分子完全没有决策权。现在中国的政治越来越走上精英治理,政府的构成越来越知识化,有学位的人越来越多,归国的学者也不少。但是如果发生政权的更迭,是群众治理还是精英治理就很难说了。
    中国改革成功,给全世界带来福利。中国制造的低价商品提高了许多国家里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而且帮他们在促进经济繁荣中避免了通货膨胀。中国名副其实地充当了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但是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知识的创造方面仍然非常落后。芝加哥大学一个学校有七十多人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十三亿人没有一个得奖的。据一位素来对中国教育抱乐观的权威学者估计,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内有可能得诺贝尔奖。比中国小得多的国家,穷得多的国家现在都有人得奖,在这方面中国排在世界的最末尾。这和中国政府的思想钳制,党化教育密不可分。而且直到现在没有任何迹象试图改变。在庆祝60年国庆中,失败的前三十年一字不提,试图向年轻的一代人掩盖这一段时间的不良记录。这种策略不但耽误了中国的下一代,也不能为中国带来国际声誉。实力如此强大的中国,和单枪匹马的达赖喇嘛斗争中,人家总是相信达赖喇嘛所说的,怀疑中国政府所说的。
    中国正走在十字路口。或者继续三十年的辉煌,或者进入不稳定的摇摆期,甚至于发生骚乱。何去何从,要看中国人从上到下有没有智慧把握自己的命运。苍天保佑吧!(


发表于 2010-11-30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介绍一篇文章,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 X# D( S3 G5 Z" @3 l' _

 

4 U3 [( W( A' |% K( O, |/ V

 

3 e% ^$ `1 a3 w$ X ~% t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 ]+ M' J8 v& N/ P6 |4 I

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 H$ m. u$ z$ Y8 ?8 M

~~~~~德國的一張罰單~~~~~值得人深思

, M4 y. V( d' `- ?5 \+ w0 J

  
       德國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說到賓士,BMW,西門子……沒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於核子反應爐中最好的核心泵就是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產生的。 

8 N# F3 f. \1 P

 

7 o& U& g) c* l; @( t. |

  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吧。去德國考察前,我們在描繪著、揣摩著這個國度。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已在駐地的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

3 S) ?4 e& m5 U: V- P

       

- E% K7 C; I7 p `

        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

4 } ]' u0 ?( L; X1 [6 X0 u* q

 

3 u6 Y1 u0 e7 N

        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閒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的幫她們分配好,然後就被她們吃光光了。

+ B( f! ?5 G$ L/ a2 z1 F, c

 

, ] ~7 k# [& |5 L# B" y8 D

        我們不再過多的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

" Q, t/ \( f2 ?$ v


        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看來,今天我們是這裡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嚥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

$ ]: g4 e% T2 o

 

* Y% K5 K* h" }- n

        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出門沒走幾步,餐館裡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忘記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

/ I2 |# y3 C/ y8 A, l9 Q2 k. l


      「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妳老太太什麼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的罰款。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 A6 L" T2 i% H8 ]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 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

8 i/ X0 c6 S+ I$ p8 D$ D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
   這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
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

; ?. s: f" t! Z& r6 ^3 X9 U% B+ T


       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 w; ?& j F6 [ ^; t$ o m

 

# d# U. O% p4 w* U9 e$ S7 M0 g! s4 S

        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複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阿桂說,回去後,他會再複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发表于 2010-11-30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30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W: ^. Q0 B8 r) W1 K

介绍一篇文章供大家一看

' C y& e2 r5 a9 @0 s

 

0 z7 Q l0 C s8 C

                   当西方“民主”遇上中国“实事求是”(作者:张维为 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7 @9 x6 y3 s( [

“美国黑人的投票权到1965年才真正开始;瑞士是到了1971年,所有的妇女才获得了投票权,瑞士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如果要推动西方式的民主化,西方自己首先要向别人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们自己真正的民主化过程毫无例外都是渐进的,都是在现代化之后才实现的?”

  今年6月下旬,在德国慕尼黑郊外一个风景如画的避暑山庄,知名的马歇尔论坛举行了一场中国问题研讨会,由笔者主讲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演讲后,一个欧洲学者问道:“您认为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民主化?”笔者反问:“您的民主化概念怎么界定?”他颇有点不耐烦:“这很简单: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说完,还补充了一句,“至少这是我们欧洲的价值观。” 笔者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欧洲价值观,但随即问他:“您有没有想到中国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实事求是,英文叫做 ”Seek truth from facts”(从事实中寻找真理)。”笔者接着说:“我们从事实中寻找了半天,就是没有找到发展中国家通过您所说的这种民主化而实现现代化的例子。我走访了一百多个国家,还没有找到。” 这时,一个美国学者大声说:“印度。” 笔者问他:“您去过印度吗?”他说:“没有。” 笔者回答:“我去过两次,而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都去过。我的感觉是印度比中国要落后至少20年,甚至30年。我在孟买和加尔各答两个城市里看到的贫困现象,比我在中国20年看到的加在一起都要多。”

  又有学者说:“博茨瓦纳?”笔者同样问道:“你去过没有?”他说:“没有”。笔者答道:“我去过,还见过博茨瓦纳总统。那是一个人口才170万的小国。博茨瓦纳确实实行了西方民主制度,而且没有出现过大的动乱。这个国家资源非常丰富,民族成分相对单一,但即使有这么好的条件,博茨瓦纳至今仍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寿命不到40岁。” “那么哥斯达黎加呢?”又有学者问。“你去过这个国家吗?”回答还是“没有”。笔者的回答是:“我2002年访问了这个国家。那也是一个小国,人口才400多万。相对于中美洲其他国家,哥斯达黎加政治比较稳定,经济也相对繁荣。这个国家90%以上的人口是欧洲人的后裔,各方面起点不低。可惜哥斯达黎加至今仍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而且贫富差距很大,人口中20%还处于贫困状态,首都圣何塞给人的感觉更像个大村庄,有很多的铁皮屋、贫民窟。”

  之后笔者干脆反问:“让我举出西方民主化模式在发展中国家不成功的例子?举10个、20个、还是30个?还是更多?”我简单谈了一下美国创建的民主国家菲律宾、美国黑人自己在非洲创立的民主国家利比里亚、美国家门口的古巴,还有今天的伊拉克。此时,有一些听众开始点头,一些人摇头,但就是没有人起来反驳。笔者便再追问了一个问题:“在座的都来自发达国家,你们能不能给我举出一个例子,不用两个,说明一下哪一个今天的发达国家是在实现现代化之前,或者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之中搞普选的?这里论坛的哪位能举出哪怕一个?”还是没有人回答。我说:“美国黑人的投票权到1965年才真正开始;瑞士是到了1971年,所有的妇女才获得了投票权,瑞士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如果要推动西方式的民主化,西方自己首先要向别人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们自己真正的民主化过程毫无例外都是渐进的,都是在现代化之后才实现的?这个问题研究透了,我们就有共同语言了。”

  我还顺便讲了一个自己的假设:“如果中国今天实行普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假如万幸中国没有四分五裂,没有打起内战的话,我们可能会选出一个农民政府,因为农民的人数最多。我不是对农民有歧视,我们往上追溯最多三四代,大家都是农民。我们不会忘记我们自己农民的根,我们不歧视农民,不歧视农村来的人。但是连领导过无数次农民运动的毛泽东主席都说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一个农民政府是无法领导一个伟大的现代化事业的,这点你们比我还要清楚。”

    当时因为还有其他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民主化的问题就没有继续讨论下去。实际上任何人只要花点时间读上几本西方民主理论的入门书,就会知道西方大部分民主理论大师,从孟德斯鸠到熊彼特,都不赞成为民主而民主,都认为民主只是一种程序、一种制度安排、一种游戏规则,其特点是“有限参与”,而不是“无限参与”。当然也有像卢梭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呼唤人民主权,不停地革命,但法国为此付出了异常沉重的代价,最后实现的也不是卢梭期望的“目的民主”,而是“工具民主”。

  美国宾州大学教授爱德华·曼兹菲尔德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克·史奈德最近出版了一本著作《选举到纷争:为什么正在出现的民主国家走向战争》。书中的基本观点是:走向西方民主模式的这个过程,最容易引起内部冲突或外部战争,因为政客们只要打“民粹”牌就容易得到选票。整个上世纪90年代里,许多国家举行自由选举后,便立即进入战争状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开打,厄瓜多尔和秘鲁开打,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开打,还有布隆迪、卢旺达的大屠杀,导致100多万人丧生,当然还有南斯拉夫令人痛心的分裂和战争。我去年访问了前南斯拉夫所有国家,光是波斯尼亚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最保守的估计都超过10万人!成为欧洲二战后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

  再看看中国,走自己的路,在不到9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规模扩大了10倍,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虽然仍存在各种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但中国的崛起,整个世界有目共睹,大多数中国人也对国家前途表示乐观。中国的相对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就是可以和西方平起平坐地讲道理,你有理,我听你的;你没理,你听我的。要是都听西方的,中国早就解体了。

  在民主化这个问题上也是这样,西方还是没有摆脱“惟我正统,别人都是异教”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历史上曾导致了无数次战争,几乎毁灭了西方文明本身,西方本可以从中悟出很多道理。但是西方,特别是美国似乎还没有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

  如果西方真心想要在发展中国家推动民主,就应该认真总结自己民主发展的历史,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民主化的顺序,西方原生态的民主社会自己演变的顺序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一是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二是市民文化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最后才是民主化。这个顺序搞错了,一个社会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在西方却要求第三世界在民主化上一步到位,把最后一步当作第一步,或者三步合为一步,不出乱子才怪呢。

  


发表于 2010-11-30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30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30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 a. r* y1 G' L2 c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南京》

$ T3 K* @- \& \$ k3 t; A9 H6 a5 y

 

: g5 i* v) |9 Z$ R

   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她的低调、朴素、谦和、平易近人等品格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政治课,比其他外国政要在北大、清华的演讲,更具震撼力和教育意义!
    默克尔抵达南京后,获安排入住市内“索菲特银河大酒店”顶楼的四百多平方米、可以看到南京全景的总统套房。但默克尔认为这个安排过于奢华,坚持要入住70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务客房,房价1800元,只是总统套房的1/20。这种平实、朴素的作风,令国人耳目一新。
    早在1个月前,德国方面的先遣人员已到南京对酒店进行了一番考察。因为总统套房面积达400多平米,总理觉得太奢华,而普通豪华套房面积仅是总统套房面积的1/6,约70平方米。每层都有2间,内设卧室、客厅和卫生间。德方先遣人员反馈给酒店的意见是,总理称:“普通豪华套间条件已经足够好了”。看来,默克尔总理出访入住普通房间已经成为习惯了。
    据了解,在索菲特银河住房部里这样的房间有30多套,每一层都有。入住价格每夜为1700多元人民币,加上服务费不到1800元;而总统套房入住1晚,要3万多元,连同服务费则要近4万元,价格相差20多倍。
    第2天早上,酒店本来准备了2套方案,房内用餐或是在只为贵宾服务的46楼行政楼层索菲特会所用餐,但默克尔谢绝去专门为其准备的私密性强的索菲特会所,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到7楼西餐厅吃自助早餐。而且不进V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她也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
    此时,发生了1件小插曲。在取一种燕麦面包时,默克尔不小心将一片面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惯例,酒店的工作人员会帮客人捡起来换1个,而默克尔却拒绝了服务人员,并弯身捡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并放进自己的餐盘里。
    默克尔总理的早餐很简单,煎鸡蛋卷、奶酪饼、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2片麦片面包。
    对德国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他们这个平民化女总理,平时就经常到超级市场购物,而且跟其他“师奶”(大婶)一样乖乖的排队,绝没什么特权。但对中国公众而言,默克尔的作为实在太震撼了,当她这些故事被中国传媒报导出来,立即在网上被广为传颂,为她喝采,更有不少网民以反讽方式表达对中国官僚铺张浪费的不满。
    的确,堂堂1个国家总理,而且是当今最富裕的工业国家之一德国的总理,居然像“乞丐”那样捡掉在地下的面包来吃,实在超出中国人的想像极限。
    默克尔为什么如此俭朴?并不是她不懂得享受,也不是德国政府出不起这区区几万元钱,而是她及其身边的工作人员清楚地知道,他们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不能也不敢铺张浪费。在德国,法律对公务消费奉行“零容忍原则”,即任何铺张浪费都是不可容忍的,都可视为腐败,总理自然也不例外。对德国官员来说,用纳税人的钱大肆铺张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正因为此,德国很多地方的政府大楼都显得破旧不起眼,官员的公务消费都受到严格限制,其消费清单,公众随时可以查询。如果有官员大肆挥霍公款,那不仅会遭到舆论的质疑,还有可能因此丢掉乌纱帽甚至锒铛入狱。
    在天’朝盛世的干部宴席,必定是珍馐百味,美酒佳肴食不尽、喝不完,绝不会有人像默克尔那样拾起地上的面包来吃。只要是公’款吃喝,一定是极尽奢华,否则也不会1年的公款吃喝达到6000亿的惊人水平了!
    李宗盛《贵人歌》有句经典歌词:“那个有因才有果,全在一念间……”行动迥异在于一念之差。为什么同样是公’仆,同样是国家的高级干部,在中国和德国有此天渊之别呢?默克尔的行动告诉中国人,1个高级干部,即使吃公家住公家的,但也不一定能够心安理得的大吃大喝,她还要向她的选民交待!这就是制度使然!
    默克尔实实在在的“身教”,让中国人亲身领会,1个文明、民主制度之下选出来的官员,该有怎样的行为标准,该怎样要求自己的干部,该追求1个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这比1000句批评来得更有力量,更能震撼中国人的心灵!l

7 J& T7 n' k) D- V$ N$ {. J4 X$ l

转自CCAV,

发表于 2010-11-30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1-30 17:27:00的发言:
3 B5 T" [3 ~6 w) o

老叟广记博闻,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不是中国的推行民主政治还需要创造一些条件,另外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学习西方的民主也要中国化?

9 m7 F, y$ s: ]8 U

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慢了就会引起革命,快了就会引起混乱和政客的投机。真是不好办。

发表于 2010-11-30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0-11-30 13:22:00的发言:
  再介绍一篇文章,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 f; ^# b; [' U, z

 

2 i+ K' q( }' [ h" P$ `1 R: V0 R

 

! H4 L2 x# W. ?" g# N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0 X$ g0 N" l: c4 D2 t" D

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 H1 J$ t, h( C4 |2 e+ t

~~~~~德國的一張罰單~~~~~值得人深思

" S6 r; G$ m8 z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 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

7 o$ b' P6 |8 @* l8 f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

   老叟所介绍的这篇文章很有教育意义,我的感觉是一要学习人家爱管闲事,为维护公益事项敢于挺身而出,这种在饭店的饭桌剩菜剩饭在中国是普遍现象,没人想管,也没人敢管,谁要管了很可能要招来麻烦。二是学习人家执法人员认真及时履行职责,在中国执法人员会管这种事吗,再进一步说会这么及时处理这类事吗?三是学习人家以身在祖国放眼全球,来落实环保工作,来杜绝铺张浪费。
发表于 2010-11-30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0-11-30 11:25:00的发言:
' J4 G; W2 y. j/ J
R( Z4 K) D" ?# r/ ?. W) M

介绍一篇文章供大家一看

% U+ R* `" W8 S) B) c; B- b% i

 

% G0 [9 U4 A8 X/ f( y

                   当西方“民主”遇上中国“实事求是”(作者:张维为 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 l) V+ y% o' f3 `& h) o6 k

老叟广记博闻,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不是中国的推行民主政治还需要创造一些条件,另外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学习西方的民主也要中国化?

发表于 2010-11-30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某种程度上说革命党人是统治者制造的,有一个好的制度能使社会矛盾得到化解。摘录 

) S8 I: r5 l p8 c

                <列宁在瑞士>

$ j" G. S) H" a: ?2 j9 {6 b7 m. E) P

瑞士生活安定安逸,但革命者恰恰认为这是“充满小市民气息”,所以列宁在瑞士流亡多年,但“怎么也不能去掉这种被囚禁在小市民式的民主主义笼子里的感觉”。革命者向往的是那种革命斗争不断高涨、社会近于沸腾的生活,可景色如画、生活静如止水的瑞士,却使他们不能不发出“这一切却离我们很远”的感叹。

" d) R# x3 Z1 D

 

* `. C0 P9 j5 [: s- c* Q# Z, l

1917年3月下旬,列宁离开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却因此令他讨厌的瑞士,返回已经沸腾的俄国,几个月后就领导了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被视为“改变人类命运”、“开创人类新纪元”的伟大革命,列宁因此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导师”。然而,他在瑞士几经努力却无法使一个小小的工人组织“革命化”,甚至“一对一”地做工作都未能提高一个青年的“政治觉悟”、更不必说让其走向革命。一个穷人生病都能住进疗养院的社会,确难发生革命,确难产生大动荡,即便最伟大的革命者、最激进的造反者,都将一筹莫展。其实,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有“激进”者,但只要社会制度良好,并具自我改革、调节功能不断纾解社会矛盾,平民百姓自然安居乐业,所谓“激进”只能是少数人的信念,社会影响微乎其微。政治民主、清明,公民权利和社会福利都有保障,任何“激进”自然都没有市场,根本鼓动不起社会风潮,只能无奈地指责社会“充满小市民气息”。还是说过多次的老话,革命、动荡实非“激进”制造出来,而是统治者拒绝制度改革,种种社会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最后的总暴发。所以,若要真正“告别激进”、避免社会大动荡,对“激进主义”的分析批评固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吁请统治者正视现实、审时度势,主动进行制度变革。

发表于 2010-11-30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1-30 8:13:00的发言:
/ k5 M+ b2 p. i/ s2 l& [

 

5 o4 j" ?+ C$ F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南京》

3 M. g' u' y4 Q+ E5 E. K( s6 M

   默克尔这个故事我在那个报上曾经看到过,当时我就很是感叹,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坚持平民作风,不事铺张浪费摆阔气讲排场。发达国家高级官员这类故事并不鲜见,而高官因为在中国看来“鸡毛蒜皮”的事,诸如因为用公车出游、住了超标准的宾馆、安排自己孩子就业等被罢官、议会质询、辞职。这是为什么,一个是个人品格,一个是德国的政治制度保证了官员们循规蹈矩。

发表于 2010-11-30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1-30 18:52:00的发言:
0 d/ G4 P3 ?" m6 G/ F

某种程度上说革命党人是统治者制造的,有一个好的制度能使社会矛盾得到化解。摘录 

# M5 L) e" c/ `5 v3 s

       革命、动荡 实非“激进”制造出来,而是统治者拒绝制度改革,种种社会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最后的总暴发。所以,若要真正“告别激进”、避免社会大动荡,对“激进主义”的分析批评固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吁请统治者正视现实、审时度势,主动进行制度变革。

* _# Q4 P& q( A3 P0 i0 s2 H

前苏联、东欧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的覆灭就是例证。

发表于 2010-12-3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老师与原附小学生兴致勃勃地交谈。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12-3 13:36:00的发言:
我们的华秋岳老师,是校友们崇敬的老师之一。这里发一张65年华老师在第二届全运会大型团体操演出后在工人体育场的照片,多么的英俊自豪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992.jpg
& w+ }* ~6 ?4 ?5 s2 C: N

谢谢善兄,经常发些好片!这照片很难得啊!

' n/ H- ^; c* a" t) j n1 ~

华老师够精神!那时候人们都不胖,显得精干。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2-3 14:40:00的发言:
) |. p S9 E5 ]

西水车兄要讲讲利物浦的见闻吗?

: M' u8 ~1 P! \& z5 x2 p# n

能看出是有甲壳虫乐队,有黑人权利,有三K党(?),还有战争纪念碑,码头和海洋博物馆等等故事。从画面和洋文上看,大致是这些内容了。

发表于 2010-12-3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的陌生人,你的报道我很爱看,但是字的颜色太淡,读起来有些困难,请你把字的颜色写得深一些,或者字体大一些。谢谢!
发表于 2010-12-3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插曲

  0 ]8 A2 R+ \3 Y) A

     我是喜欢看热闹但不太懂体育的人,早上看到2018年足球世界杯花落俄罗斯,还附了“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苏黎世会展中心正式宣布了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的申办结果”的照片,就想起来我也有一张有意思的照片。

8 h# ^5 d* {, ^4 c5 B5 o

   

. O! J p" c2 [

    还是在莫斯科---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主办权的主会场。参加陈述的代表团和央视转播记者都在陈述会场忙着,难得有几个中国人挤进这个与陈述会场一墙之隔的准备大厅(从地铁开始有四道安检)。我们代表团的杨澜、袁伟民、蒋效愚、张艺谋入场时,还有李岚清副总理讲完话退场时都从这个大厅过,因此也只有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照了几张非专业的照片。我和其他各国记者一起直接在大厅屏幕上观看陈述和投票结果。

- ~9 K7 k0 d8 f

   

7 V9 @! [) s+ k( n e) U1 u @

    在这里等候的还有一个中国人,他是公安部十三处还是二处(记不清了)的处长,显然是有任务的。一会儿他走到我身边,说,有个大人物要从WC出来了,你肯定感兴趣,你去找他说话,我给你照相。我赶忙问清是什么大人物,原来就是FIFA的主席布拉特,这时已经有几个敏感的记者快速的架好“大炮”了,布拉特出来后,大家拥上前......没想到,他直朝我走来,轻轻俯身靠近我,兴奋之余我也不知道都跟他讲了些什么,只是他友好的态度让我和“处长”为中国能否申办到2008奥运会那颗悬着的心有了一丝丝舒适的凉意。

) O' x5 u( s3 n; l# W$ _& |

 

V) U" X4 A7 `9 a" f/ E

    这张照片从没有问世,一直留在我的个人相册中,今天是个巧合,权当个小插曲。

* X8 e1 f" X V% Q, F( M

   

6 Y# d$ D e4 c5 r+ y

    只是至今我也不太懂足球球坛上的“风云变换”和“世界杯还要多久才能来到中国?我们只能用后半生去等待。” (韩乔生语)赋予我们的人生意义。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6 00:01 , Processed in 1.22224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