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0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一天

  # r' J0 e/ I; K7 Z0 ?

上周G20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胡锦涛主席共同建议明年为庆祝”中俄友好协定”重新签署10周年做纪念活动。想起10 年前我的亲身经历,赶紧找出2年前我给《欧美同学会》投的一篇相关文章转载于此,题目是:《难忘的一天》

+ }$ J' A. J, z# d

 

$ }/ ?- l# k9 e& g6 I( U

2001年7月17日:

, ?* l6 {! m. d* l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


9 u6 D; U7 t! ?" x0 @% n8 Z

 江泽民主席昨天签署了中俄友好协定之后,今天要到莫斯科大学讲话。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是在莫大这个礼堂里讲了“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重要讲话,后来国际形势变化,六十年代中苏一度发生意识形态的分歧,八十年代协议到期,就再没有签过有关协议。20年后的2001年7月注定将载入史册,7月13日奥运会刚刚在莫斯科申办成功,15日中俄会签了友好协定,这标志着中国将以新的姿态矗立在世界面前,中俄关系将掀开新的一页。我能在莫斯科参加这样的盛会又是多么的巧合,多么的幸运啊。


9 L( J7 C, I) q9 i$ g9 V

 怕不让进(昨天打电话给周参赞他还模棱两可),今天早早地坐地铁到了莫斯科大学(МГУ)。七点到同学黄立茀的住处,八点我们就抢先进入了会场。啊!就是这个礼堂,我多次看到毛主席在这儿讲话的照片。礼堂已有士兵把守,前四排是留给贵宾的座位,我们坐在第五排正中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 E6 B b9 F/ v

 九点四十分,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步入主席台,这让我们万分激动。没想到普京能来,只在刚发下来的江主席讲话稿上看到抬头有普金总统的字样,并不以为他会亲自来。我们前面立刻增加了一排警卫。江主席讲话了,他完全用俄语讲稿子,我们都很注意的听,普京总统和几个副总理以及莫大校长坐在台上。连卢日科夫市长都没有地方在台上就座。普京很严肃,但眼神很温和。江主席讲话时他掏出笔写了几句讲稿。当江主席讲完话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卫兵一个没拦住,我们坐在前面的几个学生冲上主席台前,我马上可以伸手与江、普握手,但我没有做,这种冲动留给年轻人做吧。我不失时机地照了两张相,向普京总统点点头,确实对他的风度赞赏有加,我还冒出个可笑的想法,他和我同岁,他当总统可能也没什么的,只是把他抬到这个位置而已...


* N) u" j3 R) K5 J' u: P

 正在这时,我的相机不知怎么的开始自动倒卷,安静的大厅里只有我的相机嗡嗡嗡的响起来,卫兵(还有“克格勃”们)顿时紧张起来,毕竟我离主席台太近了……我也吓得屏住了呼吸。真没想到,这还是前两天庆祝奥运申办成功在使馆跟一个中国的助威者要的卷,才照了一半,怎么在这关口上出了岔子,我一动不动的捧着相机,我知道我要再有任何动作,不一定会发生什么…

1 X! `) L7 B- ~8 J+ Q6 E7 O

好在克格勃们的专业素质让他们及时分辨出是我的相机在倒卷,我们被拦回了座位上。我开始后悔没带新卷,着急时,只好向我旁边一个拿大长焦的俄罗斯人求助,我还没说话,他就明白了,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个新卷给了我,让我感动不已,匆忙之中,记下他的电话。普京讲话结束后,散场好像很快,我只来得及和民主党主席日尔诺夫斯基合影后就匆匆离开了МГУ(这张照片后来得到所有我的俄罗斯朋友的吹捧,并争相讨要,他们说这张照片可值钱了,因为日尔诺夫斯基人缘极好,是常青树----的确现在俄罗斯政坛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6 v; D9 z$ a" G: h

 今天太热了。33℃左右已经快一周了,有点像在北京,衣服都湿透了。我匆匆赶回校外办(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业大学),不知他们给我联系的去圣彼得堡全俄栽培研究所(ВИР)的事怎样了。还好外办主任说与研究所所长联系好了,7天之后去圣彼得堡,让我马上去开介绍信,这个玛格琳达(Марглита)老太太做事一丝不苟,她就像我们留学生的妈妈一样,虽然严厉,教条,但最终都能把事情办成。


8 }7 W9 a- A' n6 S, H

 之后我又从学校坐地铁到了共青团站(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买去圣彼得堡再到摩尔曼斯克(Мурманск)的火车票,昨天几个朋友都不让我出这个远门,跟我说这是个军港不对外国人开放,不卖票。还不错,我不动声色的买下了票,18日晚上182次,10日后返回莫斯科。


8 f& C! F- C; |- C7 G" W1 `6 E

 已经是晚上6点半了,我又乘地铁到Коньково,找到郑敏,跟她说好买一盘庆奥运在使馆活动的光盘,没花太多的钱(50卢布)买下了,里面还真有我一个镜头,真逗。


, T& }- i3 u/ d' o4 {" f" b

 晚上11点半返回学校。这真是我忙碌而又难忘的一天。


' t4 \( a3 L0 ]$ L" z' ^

(注:因为是日记体,所以写得很罗嗦,只有我自己看起来好像又回到了莫斯科的那一天)

. l T3 q" u, V/ N

 

: o1 _3 a+ r$ c3 _/ l$ ~

(这就是那张差点惹祸的照片,也是一张绝版的照片,因为当时没有任何记者或媒体能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两位领导人。)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8 R& a- n3 V! A

上周G20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胡锦涛主席共同建议明年为庆祝”中俄友好协定”重新签署10周年做纪念活动。想起10 年前我的亲身经历,赶紧找出2年前我给《欧美同学会》投的一篇相关文章转载于此,题目是:《难忘的一天》

9 }) h! i% [. G

 

& k7 I, M( N2 }8 B% n6 C

2001年7月17日:

, M$ m/ f# Q7 V, l# g$ h; h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


4 P" H* }# A8 i( L- A

江主席昨天签署了中俄友好协定之后,今天要到莫斯科大学讲话。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是在莫大这个礼堂里讲了“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重要讲话,后来国际形势变化,六十年代中苏一度发生意识形态的分歧,八十年代协议到期,就再没有签过有关协议。20年后的2001年7月注定将载入史册,7月13日奥运会刚刚在莫斯科申办成功,15日中俄会签了友好协定,这标志着中国将以新的姿态矗立在世界面前,中俄关系将掀开新的一页。我能在莫斯科参加这样的盛会又是多么的巧合,多么的幸运啊。


9 o, B; O) F) |8 F8 L

怕不让进(昨天打电话给周参赞他还模棱两可),今天早早地坐地铁到了莫斯科大学(МГУ)。七点到同学黄立茀的住处,八点我们就抢先进入了会场。啊!就是这个礼堂,我多次看到毛主席在这儿讲话的照片。礼堂已有士兵把守,前四排是留给贵宾的座位,我们坐在第五排正中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 ~; _* u# ~; |: w6 ]! [+ Z

九点四十分,江主席和普京总统步入主席台,这让我们万分激动。没想到普京能来,只在刚发下来的江主席讲话稿上看到抬头有普金总统的字样,并不以为他会亲自来。我们前面立刻增加了一排警卫。江主席讲话了,他完全用俄语讲稿子,我们都很注意的听,普京总统和几个副总理以及莫大校长坐在台上。连卢日科夫市长都没有地方在台上就座。普京很严肃,但眼神很温和。江主席讲话时他掏出笔写了几句讲稿。当江主席讲完话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卫兵一个没拦住,我们坐在前面的几个学生冲上主席台前,我马上可以伸手与江、普握手,但我没有做,这种冲动留给年轻人做吧。我不失时机地照了两张相,向普京总统点点头,确实对他的风度赞赏有加,我还冒出个可笑的想法,他和我同岁,他当总统可能也没什么的,只是把他抬到这个位置而已...


1 P6 E1 a, m; L9 i+ X

正在这时,我的相机不知怎么的开始自动倒卷,安静的大厅里只有我的相机嗡嗡嗡的响起来,卫兵(还有“克格勃”们)顿时紧张起来,毕竟我离主席台太近了……我也吓得屏住了呼吸。真没想到,这还是前两天庆祝奥运申办成功在使馆跟一个中国的助威者要的卷,才照了一半,怎么在这关口上出了岔子,我一动不动的捧着相机,我知道我要再有任何动作,不一定会发生什么…

# I4 Y5 j2 m) F2 Y5 g

好在克格勃们的专业素质让他们及时分辨出是我的相机在倒卷,我们被拦回了座位上。我开始后悔没带新卷,着急时,只好向我旁边一个拿大长焦的俄罗斯人求助,我还没说话,他就明白了,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个新卷给了我,让我感动不已,匆忙之中,记下他的电话。普京讲话结束后,散场好像很快,我只来得及和民主党主席日尔诺夫斯基合影后就匆匆离开了МГУ(这张照片后来得到所有我的俄罗斯朋友的吹捧,并争相讨要,他们说这张照片可值钱了,因为日尔诺夫斯基人缘极好,是常青树----的确现在俄罗斯政坛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0 B3 X2 {6 j. T" m% j4 o* V

今天太热了。33℃左右已经快一周了,有点像在北京,衣服都湿透了。我匆匆赶回校外办(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业大学),不知他们给我联系的去圣彼得堡全俄栽培研究所(ВИР)的事怎样了。还好外办主任说与研究所所长联系好了,7天之后去圣彼得堡,让我马上去开介绍信,这个玛格琳达(Марглита)老太太做事一丝不苟,她就像我们留学生的妈妈一样,虽然严厉,教条,但最终都能把事情办成。


. ?3 o/ V8 k3 O9 n$ Z5 M9 q

之后我又从学校坐地铁到了共青团站(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买去圣彼得堡再到摩尔曼斯克(Мурманск)的火车票,昨天几个朋友都不让我出这个远门,跟我说这是个军港不对外国人开放,不卖票。还不错,我不动声色的买下了票,18日晚上182次,10日后返回莫斯科。


" J1 }/ U& T. v# h# }

已经是晚上6点半了,我又乘地铁到Коньково,找到郑敏,跟她说好买一盘庆奥运在使馆活动的光盘,没花太多的钱(50卢布)买下了,里面还真有我一个镜头,真逗。


8 g8 U8 S4 O9 ]# g. Y# R

晚上11点半返回学校。这真是我忙碌而又难忘的一天。


1 t. K- N5 m1 @0 k9 ^7 B) R: d

(注:因为是日记体,所以写得很罗嗦,只有我自己看起来好像又回到了莫斯科的那一天)

& F. N2 ^; ]+ k! s; Y# [

 

1 T! |4 M+ d8 o0 K7 q `

(这就是那张差点惹祸的照片,也是一张绝版的照片,因为当时没有任何记者或媒体能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两位领导人。)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h6 i, J1 Z5 p

 

) U: m. ]! ?, M- m

http://www.ionly.com.cn/nbo/zhanlan/pic_71992.html

, f: ~/ U0 V+ x# O. }1 }

 

0 r1 ~/ W1 e. C2 s3 p8 E& {

西水车兄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那个老太太脸上好像挂的是京剧老生的髯口,不知道代表什么。老先生脸上和身上的斑块也许是表示光线的明暗吧!扇子上的字儿也看不懂。

' O( ~+ y- e9 M/ N$ a" G

 

! y3 y# ~7 H5 ]# p! \! F

也许美术作品不一定要讲得清楚,感觉是那个意思就行。

5 e' Q9 |' X; h$ F

 

/ S8 K. _' K- z! d7 C" h

 

NZPnh6sI.jpg
发表于 2010-11-24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论坛的贴子停下来了吧?人就是看看你们怎么回贴呢?我想:西水车学长早就看明白啦!还是考考我们论坛的高人----虫草学长吧,虫草学长就是孔明在世!您是明白人!谁让咱们在陕机院相处5年呢,随然当时不认识,现在认识啦,您给指点谜经吧!不是我把足球踢给您,是我实在没着啦。论坛公开的,咱莫论国事。俺改了又改,喝的有点多,让胡老师掂记!!!!!!不好意思!

0 J- A( J. Q0 y8 c6 ^

 

4 Z5 J/ A9 n6 r, \1 l

    再加一句:“撤退”虫草掩护.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1-23 10:26:00的发言:
. l: o, [/ |2 n+ x; |# L

    

6 b; \2 R& t4 N {* X

                                            胡 侃:“包办婚姻”之渊源……

" ^9 d" m) D3 k" `

 

5 M5 U' q# {( s+ [' |8 B3 c1 I* H

   西水车学长贴出的那几幅画,确实很值得玩味。我只是从个人对社会的感受和认识,撇点陋见。 见笑了。  

% N+ s1 H5 y4 l

胡涂人兄的这番高论,有道理。

! ~/ G0 _% c: F8 b

 

, |5 [# i* C+ J$ c

当年的革命队伍里,有所谓“二五八团”的规定。

发表于 2010-11-25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26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父母

发表于 2010-11-26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的心

遥祝胡老师全家感恩节快乐! 祝老师们、校友们感恩节快乐!健康!

/ k, F4 x! M6 H

 

发表于 2010-11-26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节快乐!

- G' A/ [0 w% O3 l* N/ M- s: s

        今天是美国的感恩节,为纪念这个大节日,美国要放全年最长的四天假期。所以我们全家聚在一起购物、聚餐、过节聊天,讲笑话、谈中美两国民情;看、听中国两位农民工反复多遍高唱《春天里》的镜头和歌声;听外孙冰冰弹钢琴《像这样的时刻》和几首世界名曲,非常优美,非常快乐。在这快乐的时刻,我没有忘记你们,祝你们各家,每个人感恩节快乐,全家幸福安康!

发表于 2010-11-25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1-25 11:50:00的发言:
) I: k1 M7 ?' p c2 U1 P

     【北魏:那个老太太脸上好像挂的是京剧老生的髯口……】

1 Z, g) t7 d5 `+ w

 

+ K$ Q( W, R" i# L

    北魏老弟这一句话给我提了个醒——既然是这样的“夫妻”,那么自然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不得不演戏似地做“夫妻”,一做就做了几十年……

& d+ N3 O: \& H+ |) R( r" k

  京剧老生、老旦常有的一句悲戚悠长苍凉的唱腔:“苦——哇!哇!哇——!!!”

" H, L2 ?) H/ x. a m

 

& W: N4 P x" c/ `( X N

  最近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一部电视连续剧《兵团往事》,描写北京知青在东北兵团的往事——不知各位同学留意否?看到这个“剧名”,我便一集不落地看到现在,已经播出30集左右……剧情动情处既让人潸然泪下,也让人啼笑皆非,悲喜交集——总之还是那句老生:“我们这一辈人,苦——哇!哇!哇——!”

3 e+ c0 S6 v8 H: [* m4 a

你侃的够神的,干嘛删去?

" }. F' m& c; H: B- p9 C5 H$ l

《兵团往事》我也看了,但是没有看完就不看了,觉得拖得太长,可能是没有兵团的感情。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体会。

发表于 2010-11-25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11-25 1:08:00的发言:
- f: S# \2 }2 i

也许美术作品不一定要讲得清楚,感觉是那个意思就行。

0 { Q! M. p" y" M

北魏高见,应该这样理解。

发表于 2010-11-27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11-26 15:00:00的发言:
5 c9 h5 w5 X/ ]" k# t& l: P" B

感恩节快乐!

) B. V. W: g2 f4 C" J

        今天是美国的感恩节,为纪念这个大节日,美国要放全年最长的四天假期。所以我们全家聚在一起购物、聚餐、过节聊天,讲笑话、谈中美两国民情;看、听中国两位农民工反复多遍高唱《春天里》的镜头和歌声;听外孙冰冰弹钢琴《像这样的时刻》和几首世界名曲,非常优美,非常快乐。在这快乐的时刻,我没有忘记你们,祝你们各家,每个人感恩节快乐,全家幸福安康!

2 I0 D# w \5 n) x4 O0 n# Y

胡老师在美国过感恩节,尽享全家欢度节日的快乐。此时胡老师还惦记远隔重洋的九洲赤子为母校师生发来节日的祝福,谢谢胡老师,祝你们全家感恩节快乐。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1-27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11-26 20:34:00的发言:
6 A9 m ~+ Q% m. P( h! F% ~

感恩是双向运行的情感交流

8 z$ A/ I: W7 A

   感恩情结既是儿女对父母,也是父母对儿女;既是学生对老师,又是老师对学生;既是病人对医生,还是医生对病人的双向运行的浓浓地情感交流……。

5 N( P: \% ~' Q! Y4 `

 

, a# ~0 Q% u: n: o$ K% n% g8 f

                      胡老师对感恩节的意义又作了更深的诠释,每一个人都要感谢众多的曾经帮助、关心、支持过自已的人,永存感恩之心,才会有一种对社会,对别人,对团体的给予奉献回报的责任感。胡老师与许多老师在培育学生倾注了全部心血,在欢度感恩节的时候,母校学子一定会向敬爱的老师再次表达对老师的深深感谢,并希望有机会回报老师与社会。师恩永存,师恩难忘!

E1mxy82g.jp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1-27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节源自美国,可能有人还不太了解,我以前把感恩节当成外国人的事,所以在感恩节期间都是淡然处之。今年感恩节到来之时,很多人都相互祝福,很多家庭团聚相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感恩节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转录一下感恩节的介绍。

, W/ z6 z1 E! V! U

 

7 X, I# e. |" Q# [3 M( e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是美国的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 d3 r+ \) k& H4 b% |

  

$ n# ]0 H# R3 G% M0 p) J9 M* g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American history)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the Mayflower)"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the pilgrims)102人到达美洲(America)。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settlers)只有50多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the Indians)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8 Y9 l. B5 N4 q( o' G

 

! F9 N- q- f1 i! p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第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 x2 U, u3 \/ F: C

 

' O& r+ P$ x1 n7 g/ E: L, e

   最初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感恩节才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1863年,林肯总统(President Lincoln)把感恩节定为法定假日。到1941年, 美国国会(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通过一项法令,把感恩节定在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church)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分开了一年的亲人们也会从天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品尝美味的感恩节火鸡。  感恩节的食品富有传统特色。其中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鸡(roast turkey)和南瓜馅饼(pumpkin pie)。

+ j) d0 A' i! P* }* E

 

$ x* f9 J: |6 d0 n

   烤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火鸡在烘烤时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从中流出来的美味汁液,但烹饪技艺常因家庭和地区的不同而各异,应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难求得一致。此外,人们在餐桌上还可以吃到苹果(apple)、桔子(orange)、栗子(chestnut)、胡桃(walnut)和葡萄(grape),以及碎肉馅饼(mince pie)、小红莓酱(cranberry sauce)等。 

- q' u8 t" T+ P; }4 c3 J4 L2 `

  

# v* U4 f. _; q6 T: \

   感恩节宴会(Thanksgiving dinner)后,人们有时会做些传统游戏,比如南瓜赛跑是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胜。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  多少年来,庆祝感恩节的习俗代代相传,无论在岩石嶙峋的西海岸(West Coast),还是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Hawaii),人们几乎在以同样的方式欢度感恩节,感恩节是不论何种信仰、何种民族的美国人都庆祝的传统节日。

发表于 2010-11-27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感恩节美国纽约按惯例,举行盛大欢庆游行。从下面照片可以看到在美国感恩节是个多么重要的节日。

! E$ e0 E2 S$ B

 

+ P/ R- z" A2 B8 `6 |% a2 B5 P9 W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O0 J m4 ~* k; M*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M0 {% m v8 W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V9 J0 ?. K* V! ^* V% K9 F5 q* D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t+ y" S! g+ B D D# 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 Y' w' J3 ]0 S+ z( Y9 a+ H* S/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u/ u% R) w) K7 R.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6 }# k. P3 {' g8 y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u& J2 r9 [- S7 D# u6 _$ I' 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q' j7 n4 E% q2 X4 g7 j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 O: P1 J& |' {+ {7 H8 R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偶然发现有这么一段广播录音。这段录音是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操编导者之一徐培文老师(时为31中体育教师)的回忆,是在2009年播出的,大约24分钟,由北京广播电台体育主持人梁言播讲。
 
参加过全运会团体操表演的老师校友可能有兴趣听听。
 
http://t8.rbc.cn/play/prev?id=96664

# @# H6 j7 {# s, G+ t( z1 B



 
还有一篇纪念文章《新中国体育运动会开幕式50年》
 
http://www.bjsports.gov.cn/share/NewsContent.jsp?docId=17490

+ j% B% \* k; ^! S

 

回首征程 续发余辉——我所经历的大型体育活动
 
(消息来源:《北京体育五十年》 文号: ) 2006/12/15 09:58 
 
徐培文


  大型体育活动是北京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多次大型体育活动的编排训练工作,从第一、二、三、四届全运会到亚运会、七运会、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及出国援外工作、国庆游行等,我尽我所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宣传了北京,扩大中国影响,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我在锻炼中受到了教育,现就所经历的一些活动回忆如下:
振奋民族精神的团体操表演
  团体操表演是运动会、重要比赛等重大体育活动开幕式上的重头戏。它是集体育、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通过成千上万人的团体表演,反映活动宗旨、表现民族特色的大型体育活动。形式新颖的团体操表演,将使运动会有个良好的开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团体操的表演不局限于开幕式现场的几万名观众,而是通过广播、电视传送给国内外亿万观众,因此团体操表演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会举办的成功与否。此外,团体操表演也可以振奋人心,凝聚力量,可以宣传中国,团结国际友人。
从老师到指挥
  五十年代,我在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任体育教师,学校每年都参加国庆游行。平时学校把队列训练划入体育课,全体学生都要求练习。临近游行前,同学们争相报名,学校再进行严格选拔,确定游行学生名单。有的落选后再次申请,要求充当替补,或为参加游行的同学做后勤服务,因为大家觉得能到天安门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无尚光荣。我们一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一边加强排练。在游行的当天,一再提醒大家:注意力要集中,动作要准确,节奏要清楚,还要注意排面整齐,前后距离一致等。每次游行都是上午10时开始,但我们都得5点起床,6点集合,直到中午12点多游行结束后才回到学校。返校后,才发觉噪子喊哑了,腿站酸了,衣服也湿了,但我们的心里无比高兴,因为我们出色完成了任务。1956年“五一”、“十一”游行时,都赶上下雨,我们全身上下都被淋透了,但我们照旧昂首阔步,精神抖擞地通过了天安门。
  后来学校成了参加体育大队的传统校。体育大队的指挥部多次借调我去组织工作,特别是在我参加全运会的团体操编训工作后,我被调入了市体委,组织训练体育大队的任务更是义不容辞。
第一次参与团体操编排
  第一届全运会团体操表演的编排工作是从1958年8月开始。当时,“团体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家只知道它是高水平的集体表演,但就如何编排,谁都没经验,心里全没底儿。
  为了设计出最好的团体操方案,1958年8月,在北京市体育学校(首都体育学院前身)专门召开了全国团体操工作会议,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10个省市派出了体操方面的专业人员参加,并带来了各自团体操设计方案。会议期间,国家体委主任贺龙鼓励大家:“谁的方案好,我就用谁的。如果是你广东的方案好,我就调100辆车皮,把你们所有参加表演人员都拉到北京来。”贺老总的话,令与会者激动不已,白天黑夜不停地讨论,会议开了整整半个月,最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于是,国家体委就从与会代表中挑选了13个人组成团体操编委会,专门负责第一届全运会团体操的编排。编委会的组长是东北师大的杨瑞雪,成员有上海体育学院的丁景清,南京工业学院的方新,中央体育学院的毛学信,还有魏庭陛、陆奂奂、杨惠恩、钟玉林、关怀秀、李连生等人,我也名列其中。
  我们一边设计,一边排样试验,一连改了5稿。在1959年1月召开的全国团体操讨论会上,代表们充分肯定了我们设计方案。5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军运动会上,团体操进行了试验性表演,获得初步成功。
  1959年9月13日,第一届会运会开幕式上的大型团体操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四位领导人亲自观礼,周总理、贺老总还专门为我们团体操表演颁发了表彰奖杯。我和关怀秀紧紧地握住总理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我们获得的最高荣誉和奖赏。如今回想起来,往事记忆犹新,场面历历在目。
  参加这次大型团体操表演的共8000余人,这在当时是一次规模最大的集体表演。表演以庆祝建国十周年的“全民同庆”为主题,分“幸福的儿童”、“青春的花朵”、“群英比武”、“健美的青春”和“祖国万岁”五场,表现了我国“力量、健美、气势”蓬勃发展的新体育时代,整场历时56分钟。表演者来自全市44所大、中、小学校的学生,经过自愿报名,层层选拔,最终选出了这八千余人,他们以高度责任心,在排练中十分刻苦认真。
  这次大型团体操表演是我国第一次组织的规模最大的有主题的体育表演活动,为以后运动会的团体操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在这次团体操表演的编排者和表演者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历届运动会团体操表演的编导或表演骨干。
珍贵的照片
  1965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从1964年开始,北京市体委召集了上届全运会的部分编导人员和外省市的几位工作人员,负责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创编和训练工作,历时一年半。
  第二届全运会的团体操名为《革命赞歌》,分7场18节,约16000名学生和战士参加表演。开幕式上,郭兰英的开场曲唱得麦浪滚滚闪金光,配合场内棉田,麦浪表演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一幅48米长、33米宽的巨幅国旗突然出现在场中央,随着庄严的国歌乐声,国旗迎风飘扬,万人组成的背景画面瞬间准确无误地变化着。此次表演形式新颖,个性突出,特别是加了背景画面,吸引了许多观众。在开幕式前进行的三次彩排,前两次观众都不少于五、六万人,最后一次观众爆满,近9万观众挤满了工体的看台,还有许多观众挤在了门外。为了满足观众要求,在开幕式后又专门加演,团体操场场都很精彩。
  开幕式的第二天首都的各大报纸都大量刊登图片和文章,称赞团体操的精彩和成功。《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指出:“《革命赞歌》的演出是体育工作者的一次重大成就,……不只是具有体操表演独特的风格,体现了运动员雄壮健美的体魄和高度的技巧水平,更重要的是给人以思想教育,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为了表彰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成功,国家体委决定授予团体操的主要编导包括音乐、美术、体育荣誉奖章。当时我们在主席台前和创世界纪录的世界冠军站在一起,站成了三排,第一排由西哈努克发奖,第二排由刘少奇发奖,第三排由周总理发奖。我和丁景清、魏庭陛、钟玉林、陆奂奂等站在第二排,杨瑞雪等几位站在第一排。颁完奖后,周总理还专门到前边和运动员、体育工作者握手祝贺。
  至今我还保留了刘少奇主席和我握手的珍贵照片,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和鼓励。 
 ……………………

发表于 2010-11-27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27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27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27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26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k( N- Y/ r7 R) Q3 w! E+ q

蔡定剑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政研究中心主任;兼北大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等,主要从事宪法、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的研究,有中国人大制度研究第一人之称,曾被评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 J. x% C4 p) R0 T+ ^& w5 K

去年6月,蔡定剑已被查出是癌症晚期。此后,他一直非常乐观,努力配合治疗。在癌细胞业已扩散至全身之后,他的家人表示,“能够坚持至今日已是奇迹”。

$ S- ]* F# q8 {* J! Q R% }2 q

据曾去医院看望蔡定剑教授的媒体人士转述,蔡定剑已是肝癌晚期,当时他“已是昏迷状态,但时不时可以睁眼说话,尽管吐字已然不清。临别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7 L. G1 H, v: a1 s/ d; M

今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在邮件中通报蔡定剑教授逝世消息,文称“蔡定剑教授英年早逝,无疑是中国宪政民主事业的重大损失。”

5 n9 V" X' h8 O9 P9 q

11月22日上午9点44分,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消息,沉痛悼念蔡定剑教授。

4 H- ]1 ?4 n; X; K, x

正义网的法律微博(http://t.jcrb.com/index.php?m=login)博友们在第一时间发表博文寄托哀思,自发悼念蔡定剑教授。这些博友们有来自法律界专家学者、司法工作人员、律师,也有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爱好者等。

9 q6 Y, N4 ^& R8 @" M7 V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谢晖教授在法律微博发文沉痛悼念:“一位为了宪政、为了学问、为了说话方便而放弃了高官厚禄的人,值得所有的人尊敬!”

. ?4 |8 T- t8 \$ A* m- _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华琳在博文中称,蔡定剑教授是一位宪政研究的理论家,宪政实践的推动者。当今社会需要蔡定剑教授这样有良知、有见地、有勇气的学者!

! Q0 M% D! r8 Q! I- o+ h, w, |

在海外留学的法学博士生吴锦宇闻知蔡定剑教授逝世消息,在法律微博留言“沉痛悼念蔡定剑教授,祝福蔡老师一路走好!”

/ Z. G9 ^5 x5 U+ I% N

署名“草原兄”的博友在博文中称,“与蔡老师有一面之缘,不曾想,今日竟然仙逝,真令人唏嘘感叹。谨记其临终遗言:‘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发表于 2010-11-26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是双向运行的情感交流

w" T' _+ [6 ^ p: _

   感恩情结既是儿女对父母,也是父母对儿女;既是学生对老师,又是老师对学生;既是病人对医生,还是医生对病人的双向运行的浓浓地情感交流……。

6 ^1 H$ S: t: _, w

   我的家庭是四代教师世家,这个家庭世代对我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对教师职业情有独钟,认为它是我毕生的天职,对学生的爱已经沁入我的骨髓。

3 }/ Y. O. E5 N+ A+ f

   老师们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超负荷地运转中度过的,但是我们无怨无悔,甚至下一辈子还要当老师,尤其是09年《4.11》等四次师生联谊活动以来,特别是在参与书写和阅读《附小新老论坛》以来,都深深地感受到附小学生们对学校、对老师教工的真挚情义就像一团熊熊地烈火燃烧、温暖、感动、激励、鞭策着老师们,一定要活好有限生命的每一天,让生命更加有意义。

. j, a5 K7 O$ c7 X# i

   对于老师们来说,我们都老了,生命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很有限的,说不定那一天就……,但是,老师们内心燃烧着的激情,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限的,我们要真情地感恩学生们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温暖和真诚鼓舞,在这一年一次的感恩节里,向你们表示感恩的诚挚谢意!我们决不会辜负你们对我们的爱和敬!让我们有限的生命过得更有新意!

发表于 2010-11-26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接到胡老师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让我又激动又感动。胡老师虽然身在万里之外,心里还时时牵挂着我们。望胡老师注意休息并保重身体!

9 H" O* l/ m+ l( z' H f

在此祝胡老师及全家感恩节快乐!祝全校老师及校友们感恩节快乐!

发表于 2010-11-28 0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你说的对,蔡先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2 P1 D; \( d2 O7 n7 ]+ V! L

蔡定剑教授英年早逝使我们有机会了解他,蔡先生多年前放弃了全国人大秘书局副局长的位置,回到母校(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成为一名有良知.热忱.执着的宪政学者.

2 Q+ s; f3 m: @; o( @- c

中国的变革很多是用鲜血换来的,大学生孙志刚的死使得城市强制收容政策废除,浙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周一超刺杀人事干部被判死刑,使得人大立法入学就业取消乙肝检查,小贩崔英杰刺杀城管李志强使得北京市城管暴力执法得到反思,唐福珍自焚使得国务院出台拆迁补偿条例,等等新政策的出台和反思都有蔡先生的身影。

: I7 P; p' Q0 x9 p) k9 I

蔡先生主持的中国宪政前景论坛已编成书《走向宪政》。蔡先生的临终遗言: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感觉这句话的分量不亚于那位绍兴侠女的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

发表于 2010-11-28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28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28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11-27 22:58:00的发言:
- r2 z7 t v4 W' r! \) p

最近偶然发现有这么一段广播录音。这段录音是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操编导者之一徐培文老师(时为31中体育教师)的回忆,是在2009年播出的,大约24分钟,由北京广播电台体育主持人梁言播讲。
 

/ }. l8 O6 d/ l3 N1 M% |

哈哈,beiwei老弟对第一届全运会的情结挥之不去,想当年不少母校的老师与校友都有幸参与了这场建国以来最大的体育盛会的团体操表演。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记得当年看过团体操表演的纪录片,看到从来没见过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一种为祖国感到无比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转录几幅照片,再次找回当年的记忆。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1-28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定剑教授的不幸早逝,引起失去记忆与糊涂人校友及社会各界人们对“民主宪政”改革的又一轮热议。转发一篇关于北欧国家这方面的文章,有兴趣可看看。

# r) V5 j5 b& I

 

" ? G9 E% j2 h' }. S9 v
- J p* T( J, G8 U 2 m9 B* ?/ c6 O% _0 e- D; U9 M2 f9 B+ x( _- b/ s3 f R& i& V9 j) ?) B5 _7 k; K& W3 {4 o5 v1 V0 ]$ M6 S3 L; E& E! d9 _& b, S% J, f. w& h; i: h9 `* g3 b3 x
- f) u* D: }& Q3 c7 z8 R

破解北欧国家廉政之谜

; @! o3 }4 `! q
% l: j. x: R6 }0 R: [2 n , \0 Z5 C& W7 T8 |) `6 t9 r7 M& s, U* q8 b9 d" |: f. f& K/ |) d- W$ D" s
& L1 D8 x) g) n9 j+ W

]0 H1 u6 q7 K# y; I" r P) l7 G

  北欧是世界上最廉政的地区之一,北欧五国在国际有关廉政评比中基本处于最廉政的十个国家之列。我曾有幸随团访问了北欧,对其廉政增加了一些亲身感受。

: d" E% Z9 s- K0 \: C3 h! |6 J2 e

  治理严重腐败,很多人会想到用重典,而全世界公认最廉政的北欧,却是对腐败处刑最轻的地方,如芬兰对腐败犯罪的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四年。在许多人看来,北欧的廉政建设成就简直是一个谜。是什么使北欧国家变得如此廉政呢?

$ u l, _0 d# J& S5 \2 Q& [

  社会福利优厚是基础

* y: k) Q5 g" _ b

  北欧国家一般人口较少,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大,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广泛,细致周到,居民从“摇篮”到“坟墓”都会得到国家的关照。尤其是在运用税收手段调节社会分配上,北欧国家做得较好,使国民认为,社会收入分配比较公平,因此相互攀比、心理失衡甚至社会不同阶层相对抗的现象很少发生。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客观上构成了廉政得以实现的社会基础。

$ x- G7 b5 ?+ `: H

  在北欧国家,公务员是很受欢迎的职业,其社会地位、工资水平较高,通常能过上当地中上水平的生活。公务员退休后的保障也很好,不需为日后生活操心。但是,公务员如果因腐败受贿被揭发,就会从整个工作、社会生活圈子中被剔除,代价高昂。因此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都比较珍惜,工作也很敬业。

9 B7 ~) ~+ q9 k: A% u+ x

  监督措施十分到位

, B9 I8 ~! ]* h+ F3 Y

  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是北欧廉政建设的保证。

; _8 J' |0 |8 c9 I% L' x

  议会监督。议会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十分严格,资金变通使用的弹性空间很小。政府的采购合同、工程合同都必须经过议会的批准。对腐败官员的弹劾、罢免一点也不含糊。

7 |! j: A& r+ H: [

  政党监督。由于普遍实行民主选举,各政党因政治利益的竞争,始终处于相互监督之中,尤其是在野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更加严格。

8 {4 f# r) N t& N% |' g9 o

  专门机构监督。除各国通行的监督机构外,北欧国家还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监察机构。瑞典在1809年就设立了议会监察专员。芬兰、丹麦、挪威随后也分别设立了议会监察专员或行政监察官。监察专员可以不受外界干扰依法行使职权。芬兰各政府机构都设有行政审查官,没有审查官签署的行政决策不受法律保护。芬兰的政府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国家和政府机构中的最高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主要工作是依据宪法监督总统、内阁成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是否依法履行职责。

# {* T2 k2 X# H

  舆论监督。在北欧,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十分重要。2002年5月芬兰《晚报》披露,文化部长苏维·林登利用职务之便批准向其拥有股份的一家高尔夫公司提供17万欧元的政府赞助,引起有关部门调查。一周之内,林登便被迫辞职。

" L$ p6 _- Y- J

  群众监督。在芬兰,政府档案馆以及公共部门的所有档案材料不仅对专家和研究人员开放,而且也对新闻界和公众开放。总统府门口没有警卫,只有一个秘书负责接待,总统可以随时应约与任何公民进行平等交谈。瑞典是最早开放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的国家,早在230多年前,瑞典公民就有权查看官员直至首相的财产及纳税清单,该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如果哪个官员账户上出现了不明进项或不正常消费,可能就要接受调查。

/ O r- G7 j9 X& Y& ]! W0 S t

  廉政文化深入人心

9 R6 E4 S6 i9 F5 {- X5 i x- o8 Z

  北欧国家通过长期的廉政教育,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崇廉文化氛围,使得贪污受贿、侵吞社会财富等行为如同偷盗抢劫一样,被视为卑鄙肮脏的不义之举,没有生存空间。公务员接受金钱、珠宝、家用电器、低利息贷款、免费旅行都可被视为接受贿赂,甚至接受荣誉头衔和有关部门的推荐也可能被视为受贿。

( T. V2 }8 i* a0 B4 b( d

  公务员被指控受贿,如罪名成立,将立即被免职。法律规定公务员不得接受价值较高(约20欧元)的礼品,超出标准部分即使是食品也要上缴。据说,我国驻芬兰大使馆某个新年前夕给芬方送了一瓶茅台酒、一瓶红酒和一筒茶叶,结果他们自己花钱买下了这些礼物。

& m& G; w% W7 l( W( _" K

  芬兰的官员们没有任何特权。总统平时骑自行车上下班。在请客吃饭上,政府以法规形式制定全国统一的招待标准,每顿饭一律为一菜一汤一饭,除此之外加菜或烟酒的费用,须通过电脑网络,接受主管部门和媒体的核查和监督。

! I' c7 g7 {" g

  瑞典是个非常平民化的国家。瑞典政府高官大多住普通住宅区,国家不提供公勤人员,家务自理,工作时可使用公车,下班后只能开私家车。经常可以看见首相在街上一人行走、购物,和一般百姓没什么两样。(陈文盛 )

发表于 2010-11-28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录几幅有关这方面的漫画请大家瞧瞧,也算与失去记忆和糊涂人的议论凑个热闹。

5 G* l/ k" v9 {









(待续)
发表于 2010-11-28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2 l- V& w9 U1 Q" s$ T1 c' q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2ZO8vf8J.jp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4 15:21 , Processed in 1.20051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