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A; Y* |- R! I, h1 Z
, b8 |4 A" I0 T' }$ [0 [
+ J" g; J0 Y, _3 e6 J) t1 A c大约1986年,她从西安调到“郑州钢管厂”
3 S# @4 u; i# ?' O5 j1 {& q女儿小名叫文文,儿子叫磊磊 & j% f+ L" x0 s: j/ r: \, m
西安市民焦聪玲昨日给本报发来邮件,讲述年过半百的她代10多名同学寻找30年未见的老师。他们当年都在西安黄河棉织厂子校中学上学,班主任是王淑荣老师。遗憾的是,王老师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随家人到郑州,就此失去了联系。 4 L% C% Z/ v! O) R. k6 Z; g4 l2 M
2 M# A( P" C& D2 |* ^& r ! `% k6 e6 a" K
本报和西安晚报跨省合作,希望能圆师生思念梦。晚报记者 董洪刚 实习生 李蕾/文 晚报记者 廖谦/图
8 E# v; c8 d! e- [# \& Z
* i7 q& S) L' m0 |! ] “我们年纪都大了,很想再见见王老师”
+ T9 t# s. M! H5 Y9 }/ d 分别30多年,西安学生寻找当年恩师 & v+ e/ V2 P: |
“如果当年没有王老师,我就不可能参加高考,更不会有今天的生活。”焦女士回想起当年的岁月有些哽咽。焦女士是1977届的高中毕业生,面对刚刚恢复的高考,她有些胆怯,曾经萌生了放弃考试的想法。王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单独给她“开小灶”补习功课,还经常找她谈心聊天,给她鼓励打气,有几次王老师还到她家中帮助她做家人的思想工作。
7 `9 W8 ^' t( m9 ~ v: [1 h1 R+ w 如今,焦女士已从西安某单位中层干部的位子上退休。每逢教师节来临之际,她都要给孩子讲当年给她莫大帮助的王老师。 : h; j0 q$ H4 B/ c B" e
“帮忙找找王老师吧,我们都很想她。”程先生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程先生告诉记者,当年他们几个男生特别调皮,但是王老师对他们并没有另眼相看,始终用自己慈母般的爱心呵护着他们,还经常给他们缝补穿破了的衣服。 7 j9 p* x6 E" S
现在,每年的同学聚会上,程先生和同学们经常谈起当时的感动。“现在我们年纪都大了,很想再见见王老师。”程先生激动地说。 6 Q. s* R& l3 z
延续师生情,本报记者多方查找“钢管厂”
3 D1 H1 ?+ n) E! ^# T/ I% p& ~6 H
& P' l& Z% P% X, D4 ]3 c
* t) Z6 |; n' |/ ~: q 如果您有王淑荣老师的信息
* X* C0 f- q7 e$ ]. E" |5 O 欢迎拨打本报热线67659999
# R3 l$ v* t4 c/ ~
' v- |( l3 j+ |+ k0 I, g" i& } 年过半百的学生在西安,他们朝思暮想的王淑荣老师可能在郑州,一段老师和学生的感人故事在两座古城之间传递着。昨天下午,记者接到了西安晚报记者的电话,协商一起努力将这段感人的师生故事延续下去。 . ^3 [) o9 d. q4 [4 y
记者开始寻找王淑荣。
0 F0 j0 n% ?7 L- ]6 D 记者拨打查询电话,找不到郑州钢管厂的电话,只有一些小钢管厂的电话。记者与其中6个小厂取得联系,询问这些厂家是否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郑州钢管厂,他们都说好像有,但具体位置和电话都没有。
- c0 k2 T' F' G# b8 v# ^ 随后,记者与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取得联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郑州有很多钢管厂,但是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钢管厂,有些详细资料需要查查。工作人员说,尽快协调有关科室,搜集这个厂的信息,争取找到相关资料信息。不过,即使有这个厂,也可能改制了。 , E3 q. K. R: h, q d* q- f2 m
如果您知道王淑荣老师的信息,欢迎拨打本报热线67659999。 6 V, u- W7 M* B5 [( O' f1 R! v
q) k7 G0 D- B+ v 焦聪玲发给郑州晚报的邮件
7 K/ Q1 L6 ]" ?. w0 K! U" s & @* g4 Y# q3 c) o7 x( k
你们好! ( a+ u/ Y: M$ _: r' J
我是西安一个退休人员,叫焦聪玲,今年50多岁了,上世纪70年代在西安黄河棉织厂子校高中上学,毕业这么多年了,非常想念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今给你们写信,想通过贵报寻找我的恩师。老师您在哪儿?分别30多年了,我非常非常思念您。 8 B7 x3 ? N b9 @' r$ j2 I8 H, ^
我的老师叫王淑荣(女),郑州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大概1974年至1977年在西安黄河棉织厂子校中学当老师,是我们1977级一班的班主任,教的是数学课,后来西安黄河棉织厂子校解散了,王老师调到厂里的教育科工作,后来听说1986年随爱人(爱人可能姓张)调回郑州,在郑州“马钢厂”或是郑州钢管厂工作,具体我不清楚。她调回郑州后就失去联系了,她一个女儿小名叫文文,现在应该有30多岁,儿子小名叫磊磊,估计老师现在年龄也有60多岁了吧。 $ P. n, W. F+ C5 M$ c5 `
王老师她很简朴……是我人生中遇到的好老师,是值得我们钦佩与尊敬的,(她)就像是阳光下的一片片绿叶,每时每刻都在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就像那风中的红烛流尽了最后的血和泪。现在西安的同学们每次聚会都会想起王老师,把寻找老师的任务交给我,多次托郑州的朋友打听老师的下落,都没有结果。希望通过贵报寻找我们一直想念的老师王淑荣,期盼着好消息传来。有哪位朋友知情,请告诉我她的近况,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 p; Q" _0 w* u I" f8 Y1 f9 ], O4 n - @7 d8 j: W7 U1 t" `6 Q/ i4 D
学生:马旭 程宏伟 周健 - c, J7 m0 E I2 v! C
王保珠 刘振钢 吴改兰 8 w# e# `/ b; h: r9 L* E% ^
张宏 王义英等
0 K4 f1 }! v+ m5 ^; W
1 I; [! L6 Q/ [# `: Y/ m, P
$ z$ k) K( k4 m4 |* H% r: ]% w* `' C 王老师和学生视频见面 8 G& P% ?( z2 `& N2 {* t9 d
9 u0 R, @. M; M) h+ q& n" H
近70岁的王淑荣专门吃了速效救心丸,“怕太激动” . P8 m+ B* l% |3 s
问候、唠家常,相约9月西安见
+ ^% c+ T5 }1 |, v2 | C" _
# T+ x! J" f3 v- d3 D 王女士来电:我就是晚报要找的王淑荣,我也着急想早点联系到学生……
" g' q( {! g4 _( A6 Y& C) q# b 3 k$ J4 Q! O" X
本报28日刊登《“王淑荣老师,我们好想你”》一文后,引起了很多市民关注,当天本报接到10多个电话,其中一个就是王淑荣老师。晚报记者董洪刚 实习生 李蕾/文 晚报记者 廖谦/图
3 H$ t; L. ]( @$ b q8 d “晚报的文章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想见见他们”王淑荣老师说,她当天收到四五个电话,说晚报上刊登了西安的学生找老师的报道,她赶快到报亭买了份《郑州晚报》。“我非常激动,我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的形象像是昨天刚刚见过一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她说,真没有想到,30多年过去了,失去联系的学生会再次联系上,而且是以这样的方式。
+ T4 Z+ ? g9 ?/ _7 R 翻出老照片,从相册里找到77级的学生照片,王老师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真想见见他们。” ! f, C7 R1 |" ?
王老师1983年随爱人调到郑州玛钢厂,做职工再教育工作,1986年调到郑州财税学校当老师,直到退休。 q/ E' j: I$ B6 y
“我是从河南农业学校(现在河南农大)毕业的,曾经梦想当一个园艺师,后来从事教育,而且爱上了教育。”她说,她深爱学生,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B6 y1 x- `1 K. B" i6 u
* h8 d! ~, z" }/ P6 g' e 本报与《西安晚报》牵线,两城视频聊天 - C3 T& g2 i9 ^# `
0 ~7 |! P: a& U* h- c+ B 本报记者与《西安晚报》记者约定在上周日下午3点,两城进行视频聊天,让年过半百的学生和近70岁的老师彼此看到对方,聊聊家常。
2 U! N; }" J! J" D8 y7 S9 x王老师和老伴早早来到报社,等待着与学生视频聊天。 7 @! H) J" `- X$ ]$ ~
“我很激动,来之前,我吃了速效救心丸,我怕我太激动了。”今年67岁的王淑荣说,她已经退休多年,身体不错,家庭也很幸福,时常会想起曾经教过的学生。离视频聊天还有20多分钟时间,王老师说起了她的学生,虽然已经过去30多年,“在我的脑子里,全都是他们充满朝气、充满憧憬的样子。” 5 r- z! F" d, o" N
30年后,老师和学生在视频里见面了视频时间到了,西安、郑州两地的两台电脑链接开始。
+ [$ S. F5 u7 h& L* \ 西安,在学生穆少春家里,7名学生有的坐在视频前,有的站在电脑前,有的弯着腰盯着视频。画面里,学生们都已经不再是老师描述的充满朝气的十七八岁的学生模样,人到中年的他们,争相要和老师说话。
/ s! C8 \3 s9 W8 @9 x2 O7 _& Z7 Q 郑州,在《郑州晚报》采访大厅,王淑荣老师和老伴有些紧张地看着视频,画面上不断出现一张张稍模糊的形象。“这是焦聪玲,这是张改兰……”看到30多年没见的学生,王淑荣很是激动。
^- M. p) f! m/ o 由于声频有些问题,着急的学生们开始拨打电话,看着视频,通着电话,一场特殊的老师和学生见面会开始了。这次见面会相隔30多年,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师已经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当年青涩的学生已经人到中年。激动、开心,学生们轮流和王淑荣老师聊天
4 [: D) W' {9 W" @ “焦聪玲……”王淑荣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音,看着画面里的焦聪玲,她说,“30多年没见了,我要是不见你,我脑子里还是你那时候的样子。”
; m P, [. Z- _( h视频里焦聪玲也非常激动。
8 Q& B. P/ P; s3 w. f“看到你们幸福,我为你们高兴,老师特别想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健健康康的。”王淑荣听到学生都好好的,她紧张的情绪放松了很多,谈话也家常起来。
5 W" Q* I4 f+ p# F6 { 随后,学生一个个轮流和王淑荣老师聊天,接电话的王老师和画面里的学生都非常开心,有的学生还和老师耍着调皮。 $ v% o& ~, m0 O$ I( C5 a% D2 t/ U! D
整个视频聊天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王老师有几句话让一旁的记者不得不记下来。“够吃够喝就好了,不要为了钱去卖命,身体健健康康才是关键。”“家庭和睦,孩子健康快乐,照顾好父母双亲,这就是幸福快乐。” ! ]5 m( H: `8 p5 `
“我会在9月到西安重游,我要见见你们” ) }* r/ C6 [6 s7 }' p! ~3 w
视频的最后环节,7名学生希望《西安晚报》的摄影记者能为他们提前拍张合影照:王淑荣端坐在电脑前,微笑着;学生们有坐着的,有站着的,围坐在电脑里的“王老师”身边。
* Q3 A% d; G) W3 S 王老师的学生说:“感谢《郑州晚报》,让我们找到了30多年未见面的老师,是你们的努力,实现了我们的愿望。”
: d/ t3 L/ e5 Y4 C7 b5 Q& c 王老师也给《西安晚报》记者留言:“感谢《西安晚报》记者,让我再次见到了我的学生,谢谢你们。” 1 f5 E4 _, }0 }) t$ P1 @
最后,王老师特别跟学生说:“我会在9月到西安重游,我要见见你们,我们在西安见!” 2 ?6 L3 c8 m3 V0 f, i1 j9 Z) c#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