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说
$ C: w0 n2 s% S6 [谨以拙文献给即将远行的人 - m. |! {) \% ~! W' M5 y
$ _! d0 |" r+ c# j- T1 J0 |( N2 l
拿什么奉献给您?fficeffice" />
$ r$ q. ]- @! C1 o
- B0 z6 |/ S) ?( {8 s6 m 《创世纪》中记载,由于上帝的失误,酿成天灾。诺亚造方舟,20年始成,于是在毁灭性的大洪水到来之时,诺亚驾方舟载着家人,以及全部的飞禽走兽,躲避灭顶之灾,保留了物种。
% p# N6 I/ z0 b: z. p- @+ S i
2 u( U6 u$ b0 r, |8 U, Z O$ } 胡老师和老伴,不顾年迈,体弱多病,怀着赤子之心,毅然决然地抢救我们附小论坛大厦,实在是功莫大焉。 - K. C6 S. j& B) L
/ g- I: K! t0 B p& U
如果说,挪亚方舟只是拯救了其家人和物种,那么胡老师和老伴的壮举,说居功至伟,有过之无不及,因为两位恩师给我们附小人抢救和保留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 r, O! u3 z0 C1 I+ L7 Z
~5 t% M# w( W
众所周知,胡老师是附小论坛的重要参与者,撰稿者,评论人,是附小论坛活动——411、130、425、911——的主持者,策划者,参与者,“四朝元老”,又是论坛文章,照片,绘画,全屏欣赏等附小版“四库全书”DVD光盘的总编纂者,更是附小人精神风貌的集大成者。
, {$ T' t5 C: p# J& a
8 a& U* y5 m7 Z* i8 r 《附小家园》论坛(一)已经抛锚停泊了相当长的时间。附小人都有一个共识——这853页12,784楼,722,050人次的点击率堪称附小人的血汗,附小人的无价之宝。与此同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她可能沉寂,可能消失,可能毁灭。说不准哪一天会销声匿迹,无影无踪。一旦损毁,则永远无法挽回,罪莫大焉。
; X% @' r$ a% Z u. F, ~
4 W) G1 l7 i1 }" ]5 @1 \8 d4 j2 M5 J 记得以前学过古文《求学》,说的是蜀国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 Q$ Z- O+ g o* e8 I ) p2 v8 f1 v2 ]* p4 e( t
我们实在有点像文中久欲买舟南下的那个富僧(和老师相比我们的确年富),空喊许久,却不见付诸行动,而胡老师就像恃“一瓶一钵”的贫僧,和老伴(师父)经过数夜的奋战,奉献出DVD光盘,以告我们,身为弟子的我辈,无不“有惭色”。 不止为我辈的懒惰而惭愧,更为缺乏责任心而惭愧。 # Z5 Y4 a( J7 k6 ?1 C7 \. W
" S4 u+ x! i/ G2 p4 S% [ 我现在所在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在外打拼经年,每到节假日,特别是教师节,常常在问候老师之后,很多人都动情地说,真想有朝一日再回母校,在那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在那绿茵茵的草地上坐一坐。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我们除了欣慰,却在心中更多的还有些许隐痛。他们实在比我们幸运,比我们心安,比我们欣慰。
+ h. S K+ ^5 r1 ~ ' F6 g. A% S7 S; o
这是因为我们附小人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校园,那教学楼,那教室,那礼堂兼饭堂,那操场,还有那独一无二的水磨石大滑梯,可谓流离失所。切肤之痛,深入骨髓。更难以释怀的是,我们附小人还永远失去了部分师生,数字是惊人的,有的则实属英年早逝,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 e3 F$ e+ M! _% Y1 h
E( l( D& ^0 r, ^ 也许正因为这个致命的缺憾,我们附小人,不论国内还是海外,不论天南海北,不论哪级哪届,不论师生员工还是亲属好友,都尽心呵护我们的附小论坛,为搭建附小大厦添砖加瓦。尽管有人会说,她是网络上虚拟的,可在我们看来她堪称我们的家园,我们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往,我们附小人在忆旧时,最先和最多谈论的一定是同班,同年级,至多是同校期间的六个年级,所认识的至多不过百八十,所熟识的不过二三十,而网坛使我们眼界大开,思路拓展,纵横阖捭,上溯创校的1955年起,15年间,在这块花苑,在园丁我们的恩师辛勤培育下,播种,发芽,成长,开花,结果。附小人可以说遍及海内外,被附小网坛几乎“一网打尽”。
" } Q* ^) q2 j* u% H
* p/ j- o" `9 U1 W 不久,胡老师和老伴就要远涉重洋了,按华夏的古老习俗,恩师上路,弟子应该“折柳送别”。然而,胡老师反而给我们刻录了光盘,内存附小论坛的全部网页,我们实在受之有愧,的确又却之不恭。更有甚者,在感慨之余,我们还要“得寸进尺”,再向胡老师讨要一物——一首诗。
& V4 L% I% S/ `& k5 { 5 J% M0 ^6 ^# e2 I
记得在古城长安425附小师生聚会上,胡老师即席致词,引用一首诗,并反复吟诵。由于当时环境和条件所限,我们未能记住全诗,更没有深刻领会其全部含义,而是按我们的水平理解其中“尺短寸长”的诗意,以为胡老师出于谦逊,感叹“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姑且说之。因而在拙作《古城西安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侧记》中,我并没有着重叙述胡老师引用的这首诗。而实际上,其含义远非如此。胡老师返京后,对此还有所牵挂。在一次通话中,特地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细心诠释。只可惜当时我出门在外,未备纸笔,又一次丧失良机。
+ ~( Z' {5 q5 c V% {0 X* Q
4 o, `# p7 v* }% S8 ~3 Y 胡老师曾深情地说,她对这首诗情有独钟,把它当做箴言,当做座右铭。同是附小人,我们当是心心相通的,那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奇文共欣赏”——我们有个不情之请,敬请胡老师在临行前,百忙之中,拨冗赐教。
, s3 Z( D5 a# D" }; T9 c- w0 `3 ]" \
. _- q# x$ f4 V$ ^6 G4 A* Y 此时,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这样的画面——胡老师重操旧业,再返讲台,驾轻就熟,主持附小网络讲坛,如同当年给我们讲课和开队会讲话一样;而我们这些当年的附小学生,会像当年一样,跑回到附小当年的教室,找到当年各自的座位,坐下来安静认真地听讲。。。。。。 " e+ n3 s" {7 \
" r2 J% Z6 m: g' r d& K" J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白云奉献给蓝天,森林奉献给大地,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们做弟子的,似乎不知“拿什么奉献给您”,我们的胡老师。思来想去,只有奉行“拿来主义”,借花献佛,把胡老师讲义的笔记再反献给胡老师,师生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