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27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9 L9 ^( \! T7 ~( Z' `* @5 w" {( i- \- r- b! F6 \( G" i$ M: [0 \0 g9 A; `8 K, P& W* S6 B) C# Q9 x7 C) c6 A& P* G4 T( u1 `. C6 P# H) R0 K8 T& ^. u5 Z. [ q; N2 j9 z
; z7 w* p d7 @7 e8 B" V2 u' G q2 y7 x0 X6 H* O. e7 r6 q8 S" B+ t% k0 O* s5 q# E+ _; l/ F
6 x c4 U/ `) I& i& P

在网上看到天津市老年人学习电脑知识有些触动,转录如下,不知对正在学习的人或正在犹豫是否学习的人会否有启发。不知什么原因,转录内容的版面我整不好,对不起大家了,只好将就看吧。

/ {: ?7 z4 d! I

  " y3 R9 v$ [" w( b# a

% B# a/ U6 q) u6 M- z0 @( y9 X8 n8 \# Y! z% z2 C8 M V- u+ h3 {* Q$ {/ a" w! s$ R, \8 F) T! v, f6 k4 E) r( `7 C5 ?0 h0 Z3 j/ z* l$ i9 b8 c+ f' ?3 l0 U/ n4 U1 h- l
6 }, o; }. Y T & ^/ _2 x( H; W! b( M, N( w& f& C* H1 e" R; c f+ {6 t5 g) i: }8 m, ]" c4 o* s5 J3 P1 b
在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电脑俱乐部,学习的动力一是乐趣,二是有用。学员已经不仅仅会打字,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炒股,图像处理、录像编辑、影视制作等专业技术才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紧跟时代,我是电脑高手

顾 均
# L& B) D& H4 M- P9 c! z, _( ~ ! m# M7 Q0 D M# i# |6 Y5 Y- b- [4 F% |5 E# v8 Y6 _& Q2 m5 ~6 h9 q5 Q
8 s9 v. I e2 p* _+ U
2 L3 r, |5 ?" y5 U- e

求学之路日益宽 再要提高有社团

7 F7 L+ ~) N8 e

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本是抱着丰富生活的单纯目的来到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电脑班的,不想这事情开了头便一发而不可收。学打字上网的又学了电脑基础;学动画制作的又学了数码摄像;学数码暗房的又学了录像编辑。基础班、中级班、提高班,上完一个再上一个,甚至同时上几个班,真的是如饥似渴,孜孜以求。

6 A; q Y/ V! }4 `) Q

所有的课程都学完了,可大家都不愿意散伙,不愿意离开老年人大学。怎么办?在学校的支持下,电脑俱乐部成立了。学校无偿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每年还给一点办公经费,个人再交一点点会费,就活动起来了。160位成员分成两个组,每星期活动一次。俱乐部的创始人王锦屏当了负责人,两个组的活动她都操持。每次活动主题是什么,由谁讲,讲什么内容,交流什么心得、经验,都提前发电子邮件通知大家,自愿参加。

. c( {& Y' D! E5 M0 A5 g8 t

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青年人也不敢说自己事事不落后。可这些老年人却顽强地紧跟时代的潮流。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经验、耐心、锲而不舍的精神,加上退休后相对充裕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个集体。群体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任何人发现了一种新软件,找到了一个新方法,掌握了一项新技巧,完成了一件新作品,都可以拿到俱乐部来,供大家学习、研究、交流、评判。学员也开始主攻图像处理、录像编辑、影视制作等这些带有一定专业技术性的领域,他们说:“要玩咱就玩高的。”

" B, c2 x9 P. \' _

不断进取成“专家” 生活获得高回报

/ M t2 T2 k8 n/ p( P9 D( k3 b

他们满腔热情地对待学习,学习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

! ], V( |, ?' n1 p" ?

王锦屏当初学电脑只是为和在国外的女儿网上联系。现在她早就会通过视频把国外女儿家看得一清二楚了,就跟女儿在身边也差不多。最初学电脑的目标,眼下看来实在是小菜一碟。现在她经常要给儿子、儿媳解决电脑软、硬件问题,求她修电脑的朋友也不在少数,在亲朋好友中间那叫一个牛。

2 f! Y1 N2 g& {

王增琦退休前在单位就是计算机应用部门的负责人,对电脑可称行家里手,但电脑技术发展太快,几年一过,感觉自己原来掌握的那些东西很明显是落后了。为再提高一下电脑水平,学点新东西,于是在2002年70岁时到老年人大学上了个电脑高级班,现在已经78岁了。孙子受爷爷潜移默化的影响,爱上了摄像编辑和动画制作,在高考时选择了此类专业,成为职业追求。

6 j/ \) H" V0 {9 t

何嘉骥退休后在家闲得难受。一晃4年过去了,忽然想起上中学时的一个爱好:在暗室里洗相片,可以对照片进行各式各样的加工处理。现在都用数码相机了,怎么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呢?于是在2005年上了电脑班,就是想掌握一下用电脑处理数码照片的技能。如今,何嘉骥制作电子相册、小视频早已不在话下,不过他的专长是使用PHOTOSHOP进行中国画的创作,这是用电脑进行图像处理的最新领域。学校安排他在假期的短期班中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大受好评,学员纷纷要求学校开设常规班,让他继续教下去,于是学校聘他为电脑部的教师。

_) Y1 W2 O9 x' K

陈宝龙7年前因患胃癌将胃全部切除,次年就办了病退。才51岁的人在家待着腻歪,到老年人大学学习电脑吧。如今给别人照像、摄像、制作影视光盘已经是陈宝龙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几年来,他频频参加各类摄影比赛,发表作品20多幅,获奖十几次,其中《建设者》获天津市第十四届摄影奖银奖,《山里娃》获上海国际摄影展优秀奖。不过这些令人羡慕的成绩对他而言却在其次,他现在最引以为豪的是背着十几斤重的摄影器材登山远行不在话下。他曾在友人的保护下前往西藏采风,结果友人因高山反应呕吐不止,无法前行,他反倒没事。

. F) E( L+ v, g7 ]

刁美芬因“文革”的耽搁,一直没拿下像样的学历,在2003年51岁时就提前内退了。她在老年人大学电脑班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虽然不算什么正式学历,但她学习认真刻苦,一年要上五六个班。由于能力突出,她最初是当辅导员,后来替老师代课,不久前被学校正式聘为教师。这位没有正式学历的人最终当上了老年大学的老师。不仅如此,还为老年大学编写了影视制作方面的最新教材《影视编辑基础——会声会影X2》。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在儿子结婚时,婚礼上播放的反映一对新人从小到大成长历程的视频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当知道这饱含深情的视频是出自新郎母亲之手时,来宾们无不动容。

2 D' a, [* Q9 B" k- V

紧跟时代人不老 人人争上学习班

; ^3 ?4 i* y* G, W! G" s! H( C9 V I

他们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市老年人大学电脑班越开越多,今年在校学员达到了1300多人,计算机教室也从1997年的一个开到目前的三个,仍“供不应求”。今年“图像处理”班计划招生40人,可是报名的老人竟有180人之多,最后大家不得不靠抓阄决定谁上。电脑俱乐部的一名会员说:“在老年大学,我一点都不落伍,我们是紧跟着时代的,我觉得自己还能继续发光发热!”

U% Z9 _: T3 j }1 y* m- C" r 6 t# Z9 Z; ~% J6 v6 k2 k3 O9 R5 ^3 X( o2 q! a, K9 P% n$ n- L9 h%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8 0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的心灵更美好

0 M5 L; j: j0 I* l2 ]( o

    熟悉的陌生人:你好啊!其实,我和郭惠荣、丁锡珉、唐玉梅、宁玉珍老师早就认出你来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网名。你是我们敬爱的王彦声老师的大女儿对不对?!从你第一次在《4.11师生联谊会》上,举着你妈妈的照片时,我们就把你认出来了;在大会录像光盘上,我们老师们多次看到了你和师生们高声同唱几首歌曲的时候,你那活泼可爱的身影充分体现你对附小的爱,你在附小集体里,有多么幸福,给我们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

/ g4 x! n7 }, I! W

   你太像你的妈妈了,不但模样像,性格、能力和举止都像,就像你妈妈的翻版。当你举起你妈妈的照片和大家照相时,又让我们记起你的那位好妈妈来,她的一生在工作中都是一个忠于职守,热爱教育事业,风风火火、认真负责的一位典型的好教师,她是我的好大姐,特别好心眼,总是爱热情帮助别人,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我们老师们的好榜样。 

3 b' ]( P; J; a7 \% c

   虽然我们都不知道“熟悉的陌生人”的网名就是你,但是你书写的文章和发在论坛上的许多好照片,早已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惊奇,很想和你呼应,但是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很少,不配和你呼应;看到鞠衍行学友和你的呼应,很有意思,难怪他把你当成学弟,只看网上你的文章和照片很容易把你当成男孩,你说你不是学弟而是学妹,看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我暗想,兴许我也会犯这个错误。后来在你最近期发来的两张照片里,才确认出,那位唯一的女学友肯定没跑——就是王彦声老师的大女儿你了!哈哈!这又找回家来一个出色的女儿了,真高兴啊!

2 a1 C& ?9 y0 V1 R: l: F

   你的文章和发来的照片,都很出众,文章和照片都别具风格,很有特色。我非常同意鞠衍行对你的评价,别误会,不是因为你是老师的女儿,而是真心话。我想其他学友和老师也会这样评价你!鞠衍行老学友是我们论坛的擎天柱,他有一颗智慧、公正、善良的心,慧眼识真金,你就不要客气了,以后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让我们师生两代人好好经营我们的这块‘绿色的家园’吧!这里面也有你妈妈的劳动成果啊!让这块绿色的家园,开出更多璀璨艳丽的花朵,结出更多的丰硕成果来,让我们的心灵,在这一片绿色的土地上,得到洗涤、净化得更加美好!

发表于 2010-10-27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虫草教授博学强记、情感真挚、文笔实在了不得!!
发表于 2010-10-27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0-26 19:45:00的发言:
! U+ F; L( E# T; O; m. a! O

多谢雨中漫步,我又学了一招。为表示感谢送你一首歌。点击放大看效果更好些。

+ X' H" O& J- @5 {, `" ]+ D/ u: Y

谢谢鞠大哥,您太客气了。

发表于 2010-10-26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ouyou在2010-10-25 9:09:00的发言:
  3 T3 S {8 B' s

今天(10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纪念日。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我报了个旅游团,到朝鲜去六日游,去感受一下朝鲜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平壤,我们参观了为缅怀志愿军烈士而修建的友谊塔,团员们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志愿军烈士敬献了鲜花,全体团员排队向烈士三鞠躬,导游给大家朗读了朝鲜字的碑文,然后进塔参观。塔内陈列了两本在朝鲜牺牲的志愿军人员名单,一本是团以上干部,一本是战斗英雄名册,在里面可以找到我们熟悉的战斗英雄。

" k3 \0 Z1 Y+ h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名册首页.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 h1 w% @. i# b ~" U) E

   对朝鲜50年代这场战争现在人们有不同认识,但是对于在战场上牺牲的志愿军官兵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对于在美韩战俘营中受尽非人摧残的志愿军回国后又受到不公正待遇,虽然后来对错误给予了纠正。对他们付出的惨重代价,我们也不能忘记。正确认识历史,才会理出国家民族未来正确的方向。youyou特意把牺牲的志愿军名册展示给我们,正说明我们的校友、我们的人民对他们的崇敬热爱,对他们曾经历经艰苦卓绝的战斗,英勇牺牲的精神为国家为民族赢得尊严和光荣永远铭记在心。

发表于 2010-10-27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10-25 15:58:00的发言:
/ H+ _! n1 v# \1 L% ` z0 g

我说——我说

C& h. L, L& O& m1 ?( A; t

谨以拙文献给即将远行的人 

( e4 J5 Y6 n4 ^/ h8 r- ?8 c* y

 

4 T$ |4 R' ?7 W) J- J; `) }

                              拿什么奉献给您?fficeffice" />

& g7 R: g) \( R6 r: s1 O

  

6 K) U1 e7 C2 k1 B" V! K5 a

      

, `* ^" v9 s& X8 ~# V5 I9 i3 B

  胡老师和老伴,不顾年迈,体弱多病,怀着赤子之心,毅然决然地抢救我们附小论坛大厦,实在是功莫大焉。

0 b3 R+ @* H9 Y' I, x4 r

 

9 b: e* W7 Y5 x

  如果说,挪亚方舟只是拯救了其家人和物种,那么胡老师和老伴的壮举,说居功至伟,有过之无不及,因为两位恩师给我们附小人抢救和保留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 d9 ]7 D7 t# Y7 z* A! ]

 

2 f, m' W. `' C5 b6 {5 |; L

  

+ w. P1 B3 l B5 w, Z. k( L

 这是因为我们附小人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校园,那教学楼,那教室,那礼堂兼饭堂,那操场,还有那独一无二的水磨石大滑梯,可谓流离失所。切肤之痛,深入骨髓。更难以释怀的是,我们附小人还永远失去了部分师生,数字是惊人的,有的则实属英年早逝,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 h/ a W1 O* {! g% ^/ Y

  

, q, h+ O! j; g- E" ?7 o

  也许正因为这个致命的缺憾,我们附小人,不论国内还是海外,不论天南海北,不论哪级哪届,不论师生员工还是亲属好友,都尽心呵护我们的附小论坛,为搭建附小大厦添砖加瓦。。。。。。而网坛使我们眼界大开,思路拓展,纵横阖捭,上溯创校的1955年起,15年间,在这块花苑,在园丁我们的恩师辛勤培育下,播种,发芽,成长,开花,结果。附小人可以说遍及海内外,被附小网坛几乎“一网打尽”。

; V& x, H: q; N

  

& s% D8 C5 K& u2 b3 `% k

   冬虫夏草的奇文十分感人,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是用最激昂的语言歌颂了胡老师对母校师生所作的巨大奉献。胡老师俩口力挽狂澜,不顾年迈体弱,把已经消失几十年母校的师生召唤到一起,让早已倾覆的母校站立起来,使母校曾经的师生至亲至爱的精神又得到发扬光大。用诺亚方舟挽救人类来比比喻胡老师对维护延续母校光辉的历史是再恰当不过了。二是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以及对母校那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绪。忘记不了师生过去相聚的日子,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诲,对老师别离是那样恋恋不舍,期望能再得到老师教诲的箴言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冬虫夏草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说出了大家想说却说不好的话,充分展示了我们冬虫夏草功底深厚的文彩。胡老师两口看到这篇美文一定会感到特别欣慰,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们的心愿在学生的心田正在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感谢冬虫夏草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表达了我们对胡老师两口的崇高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发表于 2010-10-27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27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10-25 18:05:00的发言:
* K' o! S/ [2 `#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y. y+ U% {4 ^8 k( }% |6 y* i

看到老两口这样幸福恩爱,我想众多校友的心会感到格外欣慰,格外放心,格外踏实。另外可能还一丝羡慕和妒忌?

发表于 2010-10-27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熟悉的陌生人在2010-10-26 20:13:00的发言:
3 l6 ]% \: Z/ Y1 i% |4 ^! g, @

   熟悉的陌生人客气得让我都不好意思了,看到你的网名,我就想起称你为学弟的尴尬和窘态。我可没过奖,一位年轻女士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又是到一个荒僻的冰冷世界,恐怕很多男士都不敢冒这个险,而你却敢作敢为,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的不凡。和俄罗斯人能那么友好相处,说明你善良而有学识。在这里大家都是网友,为回帖的事说“对不起”啊哈,我真承受不了。我还期待着能看到更多你的游记与照片,你的文章与照片都挺好的,很耐看,真的。

发表于 2010-10-26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10-25 9:23:00的发言:
9 {+ z+ U% c: C$ C2 f% P U/ ]

鞠大哥:下面是个如何上传视频文件的教程的网址,您可以试试看。

+ }; V3 v9 M5 w- p# 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0NjgxODA=.html

4 B% p. J/ R1 q! I/ E6 \

多谢雨中漫步,我又学了一招。为表示感谢送你一首歌。点击放大看效果更好些。

2 p4 r! W6 T+ W

 

% r! ^7 U( ]% g( }& B

发表于 2010-10-26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雨中漫步指点,用才学不久的法给胡老师老两口献上一首歌。这首歌配图是swf格式,我不会操作。才学效果可能差些,但是有表示没表示是立场问题,虽然水平差些,立场态度还是好的。哈哈。点击全屏欣赏效果会好些。 

" H9 E" Q. l4 a* ?+ z$ e, m7 R" q* G

 

/ w8 S: V) u* L2 i! D# I" j8 F- x

发表于 2010-10-26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下面再给校友们板门弄斧露一手。这首歌大家都熟悉,这幅歌配画本是老坛主古刹听松传到母校网上,以前总想再传来听听,可是总弄不成,有雨中漫步指点,这次虽然效果不理想,但总算搞到网上来了。这也需要点击全屏欣赏效果好些。

: E1 k5 `/ w s& ?

 

( c& P- `& \( Y$ l$ G

发表于 2010-10-26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laojy)以下是引用熟悉的陌生人在2010-10-24 ...

  ; i) _% [ Z9 n- D+ }* U" d5 ?

  

& j" g- o+ D* G3 i2 D

我感觉在论坛上帖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当你写下一段经历和感受以后,马上就有人呼应你,并且写上自己的评论、感受以及对该事件的背景作出描述,校友laojy就是这样做的,这真让我感动,原来我觉得自己的经历很平常,但laojy帖子上说“这不是平常人所容易得到的待遇”并“显示了中国人的良好风范”,这真是过奖了。但从中也使我增加了信心,我是不是应该把以前的事情想一想,整理一下,可能还真有一些“平常人没有的待遇”,在这里向校友laojy致敬,原谅我没有及时呼应你是因为这几天课多,研究生又开题,照片也没有准备好,所以拖了几天,感谢的心早就有了。fficeffice" />

5 L! p* a3 ?* f: W

 

发表于 2010-10-26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跟帖

QUOTE:
' t5 i2 }: V& a0 u

       熟悉的陌生人的摩尔曼斯克的游记让人领略了北极圈内最大城市的风光。一位女性单身独闯异国一个陌生的城市,这种勇气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熟悉的陌生人俄语一定很漂亮,与俄罗斯人相处得友善和谐。很可能是她的善良友好通过俄语的表述,赢得了俄罗斯人的信任与友谊,俄罗斯的娃娃排队向黑发黄皮肤的中国阿姨要玩具,俄国大婶倾心与她聊了一夜,俄罗斯海军军官分别时向她排队敬礼,这可不是平常人所容易得到的待遇。熟悉的陌生人显示了中国人的良好风范,赢得了友谊信任和尊严。期盼见到熟悉的陌生人摩尔曼斯克游记的更多照片。

! b9 b" M) N" R* B

我感觉在论坛上帖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当你写下一段经历和感受以后,马上就有人呼应你,并且写上自己的评论、感受以及对该事件的背景作出描述,校友laojy就是这样做的,这真让我感动,原来我觉得自己的经历很平常,但laojy帖子上说“这不是平常人所容易得到的待遇”并“显示了中国人的良好风范”,这真是过奖了。但从中也使我增加了信心,我是不是应该把以前的事情想一想,整理一下,可能还真有一些“平常人没有的待遇”,在这里向校友laojy致敬,原谅我没有及时呼应你是因为这几天课多,研究生又开题,照片也没有准备好,所以拖了几天,感谢的心早就有了。fficeffice" />

发表于 2010-10-26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处有感

6 V- N j8 K# O& i; W$ X

丁锡珉老师投稿

2 l4 ?$ X) z. `& |" ?5 ~/ i9 `. d6 R* k

      看了网上胡老师和学生的文章,我很激动,并有同感。特别是对胡老师和潘老师在《4.11》等活动当中的表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使我感动、敬佩和羡慕。胡老师的文才表现在《论坛》上她所发表的300多篇精湛的文章中,她的文章使师生深受教育和鼓励。

I' K5 y) i% Q |& {

      潘老师年过七十老当益壮,他自学成才,已经成为电脑高手,为《4.11》的系列师生活动,解决了实际问题,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

( j a1 i o+ s! t# d% ~5 ]& o0 p" ~

      他们最可贵的特点是,夫妻两人,有思想的一致,行动的统一,无私的行动,正如胡老师所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关怀,相互体贴,融为一体。虽然不分昼夜的工作,特别辛苦,但是在他们心里是一种乐趣和享受。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在《4.11》一系列的活动中,在网络论坛上,上面没有指示,下面没有要求,自觉自愿地,指挥着各路‘将领’,带领着全校师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师生联谊‘工程’,取得了难以预料的成果。

X1 |% {1 {" `, I$ m" a

      11月上旬他们就要去美国了,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儿女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改变一下环境,歇歇脚,喘喘气,在向他们祝贺的时候,虽然分别时间不长,却总有些恋恋不舍,因为近两年的时间,我们常常在一起不分时间的活动和交流,有时候开会到深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一下子离开,可能长时间不会习惯……。祝他们一路平安!期盼着明年回国再相聚!

发表于 2010-10-26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

: I" h' t' m9 R9 o; ?

丁锡珉老师投稿

: l7 X9 [% m. p

    当胡老师把冬虫夏草的帖子一字一句地读给我听了以后,很受感动。一个育人无方的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行动,竟让他放在心上四十多年,我惭愧得无地自容,实感愧疚和不安。我感觉到,作一个老师多么不易。每天面对着五十多个学生要说很多的话,对的错的都有,有的言语和做法对学生起到鼓励和定格的作用;有的也许给学生带来不安、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通过《4.11》一系列的活动,机院附小的学生对老师的不恰当的言语和行动,都能从老师好心的地方去理解,理解老师的苦心,因而学生爱校尊师,老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师生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才会有《4.11》一系列活动的惊人成果。

; i, e) t% E. T+ e/ c6 h! g

    感谢冬虫夏草和鞠衍行学友,我虽然没有教过他们,对于他们对我这样的评价和鼓励,实感惭愧。

" O" c P. D6 J4 V4 o. J

    多年来,总想找机会,对学生表示歉意!由于我的错误言行,对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今天在此向学生表示歉意:对不起,请谅解!

/ b0 g/ i- X/ m; z

    谢谢冬虫夏草和鞠衍行!谢谢全体同学对老师们的关爱和支持!祝你们健康!快乐!幸福!

发表于 2010-10-26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P* h8 D9 z/ v1 Y! r

 

发表于 2010-10-26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26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宁玉珍主任对学生的寄语

; r! X# n+ \* g

你们由于学生时代的勤奋学习,

0 R5 j$ s- D. |* D

工作中创造出各项成绩,

6 l' ^: I6 G# X

你们的优异业绩,显示出天才和努力。

; m* _% q; g2 s2 K c+ Y

望你们戒骄戒躁,努力再努力,取得更伟大的成绩。

6 M# ?7 l3 @$ U% w9 m- G2 ]

 

" H+ ]% F! x% e ^) c

   胡老师的文章我看过了,我同意。我也非常感谢胡老师夫妇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我真诚的祝他们身体健康,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敬礼!

' I6 ^8 i* \! {5 R* t7 F

                            宁玉珍2010年10月26日11:36

发表于 2010-10-25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虫夏草老弟写得好!既高度概括了胡老师夫妇对附小论坛的功劳(那是持久的付出),又多层次的诠释了学子们的心意。尤其那潘老师连续工作四日把附小(一)全部复制完毕,为附小人保留下珍贵的“文史”资料。

5 K$ F% Z0 S- C( R s' J

从09年的4.11前开始,多次接触潘老师,为我们的论坛与活动提出了许多建议,给胡老师坚定的支持。在此,向潘老师深深地鞠躬啦!

% C k( ], Z0 y! L7 k1 B

因有时与潘老师探讨摄影的技巧等,有机会欣赏到他们拍摄到的许多作品,并且拷备一些送给我学习与欣赏。谢谢潘老师!

* z) @4 ~* a6 i" o2 X1 v: m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潘老师与胡老师很会生活,像年轻人一样对多彩的生活充满乐趣。祝愿他们在国外开心愉快,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佳照!

/ h" @# q5 }; {2 L

以上照片均为潘老师拍摄并提供。 

发表于 2010-10-25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我说

2 G; q; w4 f5 @, X, p: ?

谨以拙文献给即将远行的人 

" I+ o2 Y7 w$ _, \# w; a. l9 a

 

9 ]: l; L8 M! C$ h g( q2 z- J

                              拿什么奉献给您?fficeffice" />

/ X3 f0 C+ x" r2 V, o+ {& h

  

7 v. t% O6 o7 C X3 w# R

     《创世纪》中记载,由于上帝的失误,酿成天灾。诺亚造方舟,20年始成,于是在毁灭性的大洪水到来之时,诺亚驾方舟载着家人,以及全部的飞禽走兽,躲避灭顶之灾,保留了物种。

3 s& w; E' G+ b5 ]% R' }' E

 

! L' @$ n1 \ K+ X9 I. R0 Y

  胡老师和老伴,不顾年迈,体弱多病,怀着赤子之心,毅然决然地抢救我们附小论坛大厦,实在是功莫大焉。

9 W$ v1 ^: ?& ?' j- l0 j: ^

 

+ g, w2 H0 _6 p

  如果说,挪亚方舟只是拯救了其家人和物种,那么胡老师和老伴的壮举,说居功至伟,有过之无不及,因为两位恩师给我们附小人抢救和保留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Q* B1 |" m a+ C/ U! B% N

 

. G- E3 f& s& a5 _7 o% I3 ]9 L' U5 f

  众所周知,胡老师是附小论坛的重要参与者,撰稿者,评论人,是附小论坛活动——411130425911——的主持者,策划者,参与者,“四朝元老”,又是论坛文章,照片,绘画,全屏欣赏等附小版“四库全书”DVD光盘的总编纂者,更是附小人精神风貌的集大成者。

. @+ C: W) e% u, S

 

: X! m/ `, k* c' r

  《附小家园》论坛(一)已经抛锚停泊了相当长的时间。附小人都有一个共识——这85312784楼,722,050人次的点击率堪称附小人的血汗,附小人的无价之宝。与此同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她可能沉寂,可能消失,可能毁灭。说不准哪一天会销声匿迹,无影无踪。一旦损毁,则永远无法挽回,罪莫大焉。

- r9 Q% M, H5 q: L' ?8 [

 

+ O% ?3 s$ r/ M0 k

  记得以前学过古文《求学》,说的是蜀国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 w0 ]3 u1 e- W

  

: i- W- k" H# f: W9 ?; a

  我们实在有点像文中久欲买舟南下的那个富僧(和老师相比我们的确年富),空喊许久,却不见付诸行动,而胡老师就像恃“一瓶一钵”的贫僧,和老伴(师父)经过数夜的奋战,奉献出DVD光盘,以告我们,身为弟子的我辈,无不“有惭色”。 不止为我辈的懒惰而惭愧,更为缺乏责任心而惭愧。

9 A5 k; J% y0 P# G" {- T& M+ t

  

0 `" H1 c a8 z/ v

  我现在所在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在外打拼经年,每到节假日,特别是教师节,常常在问候老师之后,很多人都动情地说,真想有朝一日再回母校,在那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在那绿茵茵的草地上坐一坐。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我们除了欣慰,却在心中更多的还有些许隐痛。他们实在比我们幸运,比我们心安,比我们欣慰。

, r; {7 C, N; C4 r: H2 ?+ C1 G% c l" N

  

; B' b. H' T6 b, k! A; {, P9 {

  这是因为我们附小人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校园,那教学楼,那教室,那礼堂兼饭堂,那操场,还有那独一无二的水磨石大滑梯,可谓流离失所。切肤之痛,深入骨髓。更难以释怀的是,我们附小人还永远失去了部分师生,数字是惊人的,有的则实属英年早逝,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n& F! }5 Q! G, S2 u4 T

  

6 @5 ?6 e3 E3 m( z6 a& q

  也许正因为这个致命的缺憾,我们附小人,不论国内还是海外,不论天南海北,不论哪级哪届,不论师生员工还是亲属好友,都尽心呵护我们的附小论坛,为搭建附小大厦添砖加瓦。尽管有人会说,她是网络上虚拟的,可在我们看来她堪称我们的家园,我们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往,我们附小人在忆旧时,最先和最多谈论的一定是同班,同年级,至多是同校期间的六个年级,所认识的至多不过百八十,所熟识的不过二三十,而网坛使我们眼界大开,思路拓展,纵横阖捭,上溯创校的1955年起,15年间,在这块花苑,在园丁我们的恩师辛勤培育下,播种,发芽,成长,开花,结果。附小人可以说遍及海内外,被附小网坛几乎“一网打尽”。

& I6 n1 I7 m( v0 @8 F) X

  

# Q+ L) G. V, V& H; Q

  不久,胡老师和老伴就要远涉重洋了,按华夏的古老习俗,恩师上路,弟子应该“折柳送别”。然而,胡老师反而给我们刻录了光盘,内存附小论坛的全部网页,我们实在受之有愧,的确又却之不恭。更有甚者,在感慨之余,我们还要“得寸进尺”,再向胡老师讨要一物——一首诗。

- V- d/ T0 \- R

  

+ I' Q) X% a l' t6 L$ @7 W: K* Z

  记得在古城长安425附小师生聚会上,胡老师即席致词,引用一首诗,并反复吟诵。由于当时环境和条件所限,我们未能记住全诗,更没有深刻领会其全部含义,而是按我们的水平理解其中“尺短寸长”的诗意,以为胡老师出于谦逊,感叹“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姑且说之。因而在拙作《古城西安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侧记》中,我并没有着重叙述胡老师引用的这首诗。而实际上,其含义远非如此。胡老师返京后,对此还有所牵挂。在一次通话中,特地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细心诠释。只可惜当时我出门在外,未备纸笔,又一次丧失良机。

' R/ L& {6 ~1 o; k1 Q: ]

  

- |- c7 k' B) H$ A2 I

  胡老师曾深情地说,她对这首诗情有独钟,把它当做箴言,当做座右铭。同是附小人,我们当是心心相通的,那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奇文共欣赏”——我们有个不情之请,敬请胡老师在临行前,百忙之中,拨冗赐教。

+ g4 Z" l" q5 H9 V3 h1 s7 D$ o) k

  

0 g1 @0 D8 a( ~ t8 Z, z

  此时,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这样的画面——胡老师重操旧业,再返讲台,驾轻就熟,主持附小网络讲坛,如同当年给我们讲课和开队会讲话一样;而我们这些当年的附小学生,会像当年一样,跑回到附小当年的教室,找到当年各自的座位,坐下来安静认真地听讲。。。。。。

/ z' W# S. E5 b7 Z* O* h$ I+ y

  

6 Q: K" e2 U2 z- {. P! Z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白云奉献给蓝天,森林奉献给大地,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们做弟子的,似乎不知“拿什么奉献给您”,我们的胡老师。思来想去,只有奉行“拿来主义”,借花献佛,把胡老师讲义的笔记再反献给胡老师,师生共勉。

发表于 2010-10-24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上的人物,妈能记得不少,说出来的时候都简略了,比如:车、虫、龙、山、水、糊涂、革命。。。”

- [; `3 t1 [' B) L; `

     

- H5 N5 }5 ~, Z) g7 D$ g

     老妈妈提到的  山  可能是我,谢谢老妈妈还记得我,我很开心!

2 n1 {" c+ h4 S6 x

     gui_my 学姐真是位孝顺的好女儿,您的老妈妈如此高寿,都是您和家人的功劳啊!

发表于 2010-10-24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10-23 15:43:00的发言:
1 s/ i5 w! ?( p% r7 P
laojy学长帖子收到。最近忙些事儿,待有时间一定写写。不知各位是否看过搜狐的机院附小博客上的“俄罗斯三乐手”?那是7月旅俄期间录制的,前一段时间贴上去了。
; \1 N1 L0 T: ]( [! {+ [
 
% M% x7 r5 s% z/ b& b: p% V+ W
三个乐器,从左至右:俄罗斯七弦琴--键盘式手风琴--巴拉莱卡(据说叫做俄罗斯三弦琴)
* C, Q4 v. ^2 ^
 
% E* @! E3 T3 h* H, |
( {* _8 o& X% w2 l8 C( r# Z' Z0 \

 

9 X$ t) A- B# \! o/ R( J+ X. G

谢谢beiwei,让大家欣赏到“俄罗斯三乐手”的精彩演奏。也看到了上面录制附小师生相聚的视频。如何把视频弄到网页上,技术复杂吗?

发表于 2010-10-24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熟悉的陌生人在2010-10-24 0:48:00的发言:
! m% I! N8 o5 J% d- j; w8 s
QUOTE: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晚报19版刊登“黑镜头---库尔斯克号沉没10周年”一下子惊醒了我。是的,10年前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108名官兵的生死存亡牵动亿万人民的心,。。。。。。 * c, Y( u6 E) y* G; V

       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我忘不了火车上我的那些忠实的小客人---那些军人的孩子在我的包厢外坐在地毯上排队进入我的包厢,就为了让我给他们叠一只小船,或是一个气球;我忘不了在摩尔曼斯特宾馆里一个从圣彼得堡赶来看望她当兵儿子的大婶,跟我絮絮叨叨说了一夜,反正天也不黑,谁也睡不着;我更忘不了返回时我跟2个舰长在车上有一次长谈,当他们下火车时,我站在车窗前,突然他们并排行着军礼从我面前走过,我的眼泪溢出。。。在巴伦支海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只是不经意间这已经过去十年了。

/ _7 S/ `& W) G% N" E* c y

 

- v. F' m' t+ `0 ]. ~7 W: J

       找了找照片,想起来了,那时还没有数码,都是胶片照片,不知放到哪里了,还需好好找找,先发一张,当时我就取名“北极的阳光”,胶片照片效果不好。

' e3 T I3 v5 g

       熟悉的陌生人的摩尔曼斯克的游记让人领略了北极圈内最大城市的风光。一位女性单身独闯异国一个陌生的城市,这种勇气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熟悉的陌生人俄语一定很漂亮,与俄罗斯人相处得友善和谐。很可能是她的善良友好通过俄语的表述,赢得了俄罗斯人的信任与友谊,俄罗斯的娃娃排队向黑发黄皮肤的中国阿姨要玩具,俄国大婶倾心与她聊了一夜,俄罗斯海军军官分别时向她排队敬礼,这可不是平常人所容易得到的待遇。熟悉的陌生人显示了中国人的良好风范,赢得了友谊信任和尊严。期盼见到熟悉的陌生人摩尔曼斯克游记的更多照片。

发表于 2010-10-24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的陌生人所说的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是令当时世界震动的悲剧。重温这次悲剧,会防止或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和重演。转录一些有关图文。

4 p+ z3 X) D" r( }4 O: l8 _( p

 

8 u+ \$ C" z1 K8 \2 p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0 p5 s- O% H" ]4 u1 w8 L" |

 

$ w1 [$ k1 C- k8 A3 G3 G

  2010年08月13日06:54新华网

" m$ D; t+ \* y0 x0 u

字号:T|T

# f3 [: i" M& d' k# z6 n& R

  昨天(12号)是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10周年的纪念日,俄罗斯各地举行仪式,悼念在10年前那场灾难中丧生的海军战士。

- y2 Z% ?" B6 y5 v) \3 I. L3 \0 d

  2000年8月12号,俄罗斯最为先进的核潜艇之一——库尔斯克号在巴伦支海执行巡逻时,发生两次爆炸后沉没,潜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昨天,2010年8月12号,也就是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10周年的日子,俄罗斯的一些城镇举行仪式,以纪念牺牲的水手们。而在互联网上,俄罗斯网民对于这一事件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目前俄罗斯大火的救灾情况。

1 \3 C2 j b+ y) E" }. @' U4 ~ ]

  由于大部分遇难船员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圣彼得堡,因此200名遇难海军家属当天在圣彼得堡的塞拉芬公墓举行了悼念活动。列宁格勒州州长马特维延科以及俄罗斯总统驻西北联邦区全权代表克列巴诺夫也参加了悼念活动。而在库尔斯克号曾驻留的北方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维蒂亚耶沃小城也举行了纪念仪式。12号当天俄罗斯海军各基地也都降半旗以表示哀悼。在距离圣彼得堡不远的一座名叫科尔图什的小镇,也树立起一座海军纪念碑,以纪念在灾难中丧生的118名海军战士。

4 w. o/ l0 y- I- W& `7 {

  根据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库尔斯克号的沉没是鱼雷仓内发生的爆炸以及爆炸引起的大火导致的。当时,鱼雷仓内一颗有问题的鱼雷泄漏出大量的过氧化氢,导致了爆炸。不过,对于为什么会出现问题鱼雷以及鱼雷为什么会泄漏出易爆物质等问题,委员会并没有做出回应,以至于到现在事故的原因仍然被外界所猜测。有俄罗斯媒体还评论到,即使10年过去了,海军和相关部门仍然应该为灾难的发生感到羞愧。

9 w- X Z; b; b9 J! ?, b" T q E

一些遇难者家属也对政府事后的一些做法表达了些许不满。比如,有的家属就透露,他们因事故获得的优惠政策最近就被无故取消了。遇难者亲属表示,他们其实不需要国家做什么,只是希望政府能记住他们的孩子,记住历史,不要让

( n1 B0 _7 j: ]& w0 _" f6 D4 |

这样的灾难再度发生。 (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燕玺)

5 {: V0 g5 c' ?8 [ G) z

 

; N0 x5 c5 O5 e9 |

 

2 e; b$ B( `. f& @& C

下面是纪念库斯克号沉没一周年时俄罗斯人悲痛悼念遇难者时的几幅照片,昭示世人悲剧不要再重演

4 u1 ]! D/ y; s* [3 p6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0-24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10-24 9:20:00的发言:
2 H! M+ V" | L

我因为常去胡老师家中,亲身感触到胡老师的爱人潘老师对附小论坛的热切关注与大力支持。。。。。。这是胡老师夫妻上次在国外拍的照片,发来让大家分享他们的快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善若水真是荣幸万分,能见到并将胡老师的家庭照上网让大家一睹这个幸福和睦家庭的风彩。羡慕,真是羡慕!
发表于 2010-10-24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幅风景照真漂亮,是潘老师照的吧?

" P- B2 U4 ~- E$ y0 A; G

 

8 W. i+ b2 u3 N) T# n% p


发表于 2010-10-24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0-24 13:17:00的发言:
  3 |- w. q6 b; V9 E

                    妈妈看附小论坛

5 C3 O% c" j- Q% J$ K; [( J

gui—my90岁的老妈妈还能兴趣盎然地观看附小网坛,真是不简单。看来母女志趣相投,是母亲教导了女儿,又是女儿感染了母亲。令人感动。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0-25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25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4 11:33 , Processed in 1.25532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