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6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车、糊涂人两位学弟最近都在网坛上转录了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也为了与两位逗逗乐,特作拙画一幅,两位有看法及时告知,我好及时删掉。

( U+ D% G# [- N; R

 

0 M- {$ O; m' R2 ]0 Q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0-6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玉龙小弟对酒高歌,禁不住就想给小弟来点幽默。觉得不合适,请说我及时删掉。

9 M% c& ]" C9 T }

 

8 I5 M& S0 Z! d

       鞠老学长:每每看到您的画都透着对校友的善意,我都喜欢!

) Q/ J; P' N; \7 y$ L Q

     今天这画要是把李白换成您,我就更高兴了!

发表于 2010-10-6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0-6 18:53:00的发言:
! O( h5 b% Y7 m$ ]! V

西水车、糊涂人两位学弟最近都在网坛上转录了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也为了与两位逗逗乐,特作拙画一幅,两位有看法及时告知,我好及时删掉。

, h: m( c7 z) g, h/ o) N2 h3 D

哈哈!我曾经多次在讲台上进行工程技术的交流,政论从来没有,老学长把我送上了政论的讲台,不胜荣幸。感谢老学长给了我这次机会。

发表于 2010-10-6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可见:此帖——我们的‘绿色家园’,人心所向,人情所聚,足见意义不凡!

( K$ N+ q- v# j5 ~1 Q

 

% m5 `: g7 c' J* J# L- `! _4 r

   胡老师真是有心人,您是附小论坛的掌柜的。有以您为代表的老师们掌舵,我们的论坛定会越来越兴旺!

发表于 2010-10-6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 i' M( C! G7 {; l9 l( d

 

- w3 K" j3 b' q6 N, H, Y# A' C

 

$ M5 f9 b8 U: {8 f

        今天朋友儿子结婚,我去帮忙服务,在婚礼上,主持人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把婚礼气氛一再的推向高潮,在场的亲朋好友无不感动的泪流满面......在吃饭的时候,主持人两次放下酒杯站起来为朋友们清唱《父亲》《母亲》

发表于 2010-10-7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读到白岩松的《你幸福了吗》中的一段小文,摘录其中有关校友聚会的议论,大家不会有百分之百的同感,因为他们是中年人,我们是老年人。但至少有一半的类似吧。

5 g0 m1 R/ h2 D: }6 P O) L

 

& i0 u2 X5 H" z& }/ G) |4 N+ P

人到中年,常听到旁边的同龄人自嘲:老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则是:过去的事情一清二楚,而今天上午做了什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 c/ z: y+ K& L8 s

不知什么原因,一种时尚正在快速地扩张,那就是同学聚会。儿子与同伴们十来岁已常有聚会,母亲七十多,一回老家,最盼的也是老同学聚会。而我,也经历过,昨晚刚和高中同学喝完大酒,今天上午十点,小学同学已经在家门口守候,中午喝之前,还要趁清醒提醒自己:晚上还有初中同学聚会,万万不可被酒冲昏了头脑,可酒杯一端,誓言烟消云散。

/ f( s- o: I9 ]1 k

一个班级,是否可以常常聚会,一来要看上学时期班级的气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二来要有几个热心张罗的人,用他们的辛苦与热情点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还留的同学,第三,还需要组织者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聚会的理由。比如我的高中班级,十年一大聚,五年一中聚,有同学从外地回了老家就是一小聚。而在北京的中学同学,在日常聚会之外,还开创了每年九月一日必聚的传统,因为“开学了”。

" @+ K8 [2 I7 n) V f# i% C

有一次在飞机上,看杂志上一篇对导演康洪雷的访问。他和我一样,也是内蒙人,每年,他都会回草原,和同学们在一起,不用说《士兵突击》,不用说《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就说过去,就是大口大口地喝酒。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没办法,感同身受。

) k$ y1 x" c0 R, L1 i. c

大学同学不在草原,不用拼喝酒,但也不少喝。我的一位天津同学如马三立般留下一个经典感慨:每次咱们班聚会,我都只记得前半截,后半截都是下次聚会时同学们讲给我听的。因为每次后半截,我都喝多不记事了。

& i0 K; j5 Q6 C3 U. n$ u' a

大学入学二十年,我们组织聚会,起名“至少还有你”,不管怎样世事无常,不管路途顺还是不顺,不管眼泪多于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你。在聚会前,我们收集了每个同学提供的校内旧照,稍加编辑,制作成一个大大的专辑。在聚会的开场,我们几十个中年男女,重新汇聚在校园内原来的教室里,老师们也都请了回来。一开始,就是老照片播放,“老泪长流”,师生都如此。这时,看着有人带来的孩子依然快乐地在课桌间游戏,突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错觉,这是过去,还是现在?二十年时光真的消失了吗?聚会固然好,然而副作用就是,聚会之后重新回到现实中难。并且岁数越大越是如此,甚至让你产生幻想:人世间,为什么不能一直上学到永远?

发表于 2010-10-7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7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8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数遍鞠兄六页画文并茂

1 L* r6 P+ ?5 w. s

   的铭言,节日些许不快顿时烟消云散!

2 F1 {. S1 X9 ~9 B+ r; i

        还得再看几遍,总之不能拿别人的错误

1 C" A4 B# C/ u ?+ }! }

                来惩罚自己!快乐每一天!有容乃大!

1 ^2 Y3 @4 H+ Y+ q

          心情好, 最重要!

发表于 2010-10-8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之客上帖:文革中,在大形势裹挟下,机院附小被迫(?)改名为三七小学(老人家有三七最高指示),一个时代结束了,机院附小被写进了历史,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机院附小我们六六届毕业生变为三七小学的首届毕业生,请看当时的毕业证书。

$ w: ? V l; i$ |

      鞠衍行上帖:阳光之客这幅毕业证照是珍贵的“文物”。是母校终结的历史见证,阳光之客将它完好保留至今,恐怕不但是因为这是小学学业结束的证明,而且是对母校的留恋,是对这段历史刻骨铭心的留念。

. @. M: b0 }1 G+ P1 ? j6 @, `

        胡世坚上帖:阳光之客是一位有心人,你上帖的有关后改名《三七小学》的六六年首届《毕业证》的三幅照片,非常珍贵。它是‘母校终结的历史见证’,是附小人既心痛又无限感慨的见证书。历史是无情的。极左思潮,把我们这所美好的天堂般的好小学污蔑为‘资产阶级的贵族学校,是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学校’,结论是:必须彻底烂!还要踏上千万只脚!从此我们学校惨遭灭顶之灾,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都糟严重破坏,目不忍睹……。从此这所小学就不复存在了,往事不堪回首……至此,学校原址及师生交给地区文教部门,将原校址改名为《三七小学》了,阳光之客这个班,就变成了该校的首届毕业生了。大家想想:这三张证物,是不是越显珍贵了?!

发表于 2010-10-8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0-8 16:38:00的发言:
7 c5 s! l" `6 w

   记得电影“不见不散”插曲有这样一句歌词:“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十一”长假期间我就领略了一把其中的含义。   

/ k. c! f! J7 g$ W/ ]2 [

      节日期间也不乏同学久别相逢的令人激动的场面,好啊,好啊!gui_my能否把喜相逢的动人时刻的照片也传上来,让大家一同高兴高兴。

发表于 2010-10-8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阳光之客在2010-10-8 17:49:00的发言:
文革中,在大形势裹挟下,机院附小被迫(?)改名为三七小学(老人家有三七最高指示),一个时代结束了,机院附小被写进了历史,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机院附小我们六六届毕业生变为三七小学的首届毕业生,请看当时的毕业证书。
+ j; Z5 x1 n: a/ F+ \

( g9 A0 ~( O( J3 q( l

 

, A& T% @: g4 r1 o

FHommikm.jpg
9fqKYG6c.jpg
y2CJ6pvo.jpg

# u# c) D9 |& `' V) j; h' d: Y

 

4 M2 C9 f. t4 j* T

阳光之客这幅毕业证照是珍贵的“文物”。是母校终结的历史见证,阳光之客将它完好保留至今,恐怕不但是因为这是小学学业结束的证明,而且是对母校的留恋,是对这段历史刻骨铭心的留念。

6 }+ L+ @8 l$ |# k$ w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9lpz6Dp5.jpg
2aA5kpd4.jpg
osGaJF8D.jpg
发表于 2010-10-8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中,在大形势裹挟下,机院附小被迫(?)改名为三七小学(老人家有三七最高指示),一个时代结束了,机院附小被写进了历史,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机院附小我们六六届毕业生变为三七小学的首届毕业生,请看当时的毕业证书。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0-8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转录来的文章对朋友、友谊作了一些诠释,感兴趣可以看看。

( O# [* q, N2 \6 n+ P0 ?2 D

 

5 Q! r U- C4 D3 p% I: p& h7 U

                           朋友是感激,是感动(转载)

1 W7 Z1 m$ \& k: F- R

 

3 s2 m5 M5 h ], }
$ Q, D b( _6 \ - w y6 d- p1 L+ K* d( F( C0 s7 Z0 E7 n% u3 g, ?$ h1 E+ E# q2 Q* ~
( c+ C; D6 o+ X+ B7 W1 a8 ? 7 @7 P2 d+ G/ G* I" x4 d; k; ?# F) y8 V, ]" R# `+ v1 Q% l) E+ u6 q- F' V, K/ w/ Q% M7 @
2 W/ U( q: ^* K

     

l7 J0 P9 e( I. ~8 N2 @4 Q0 c6 ?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人人都会有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要好的人。自古以来友情被认为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人人都离不开友情,你可以没有爱情,但是你绝不能没有友情。一旦没有了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就如死水一潭,友情无处不在,它伴随你左右,萦绕在你身边,和你共渡一生。

/ s3 t b0 w/ t$ X

 
     朋友是一种相遇,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在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够彼此遇到,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确实是一种缘份。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不相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海中,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说是一种幸运,缘份不是时刻都会有的,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缘。

3 ^% S: m. U/ ]- }. m

 
     朋友是一种相知,朋友相处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赏、相互感知的过程,对方的优点、长处,都会映在你脑海,尽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点点的可贵,也会成为你向上的能量,成为你终身受益的动力和源泉,朋友的智慧、知识、能力、激情,是吸引你,接近你的磁力和力量,同时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认识和感知你的过程。

1 H- B& f8 w& Q) r) \( L0 o

 

! V4 F8 @ M& m+ Y

     朋友是一种相契,朋友就是彼此间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能心领神会,不需要彼此的解释,不需要过多语言,不需要张扬,都会心心相印,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

1 T; k/ Y! F+ P( ^7 n( A" a


    朋友是一种相助,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为你解除痛苦和困难,朋友的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是你受伤时的一剂良药,是你口渴时的一碗白开水,是你过河时的一叶扁舟,是金钱买不来的,只有用真心才能换来的。

* v& x) W) O& c% j1 o

       朋友是一种相思,朋友是彼此的牵挂、彼此的思念、彼此的关心,思念就像是一条不尽的河流,像一朵幽香阵阵的花蕊,像一曲余音袅袅的洞箫,朋友有时也只是一种淡淡的回忆。

/ w' ?6 p% P" n. Y


       朋友是一种相辉,朋友就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辉、彼此鼓励、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镶嵌在默默的关爱中,不必虚意逢迎,点点头也许就会意了,有时候遥相晖映,不亦乐乎。

6 q, u, s% s' p# k d6 V. ~

 
        朋友就是要在漫漫人生路上彼此相扶、相辅相佐的人,在你烦闷时送上绵绵心语,在你寂寞时送上欢歌笑语,当你快乐时会让痛快淋漓,当得意时会让你锦上添花。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触中不断感激。

( D8 H) M6 E2 l3 j) w; q! T


       花落才有花开,有散才会有聚。倘若没了那一份无奈,又怎会懂得珍惜。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追求天长地久,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去留住那一个结果,却不知也有天老地荒的时候;这世界许多东西没有永恒,许多事情没有结果,然而美丽依旧美丽,辉煌照样辉煌,何必去斤斤计较时间的长短,又何必兜兜转转寻求因与果。离别时,如果我们可以执手相互道珍重,又何必一定要留在一起重复许多琐碎的岁月,分手时,我们可以轻轻松松挥挥手,又何必无所谓地去翻找昔日的海誓山盟。花儿落了,明日依然还会开;流星虽逝,美好的愿望却依旧在心底。

$ g8 H1 ~% k3 Z8 @4 x

发表于 2010-10-8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幅劝人时时保持好心情的图文也传来供有兴趣的来欣赏

; {' P; s6 C( X% H9 m$ v

 

5 J c! v V/ K8 v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8 b' L2 w1 U0 ]" b" @$ Q' u6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W8 e- H( L. v* e. n G% a9 C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E7 W6 ~' C8 z. H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K- f9 l/ W# j3 K8 u5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0 t* f# Y6 L4 C( o. C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0-8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电影“不见不散”插曲有这样一句歌词:“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十一”长假期间我就领略了一把其中的含义。

! z0 b# ^9 y1 N7 Y0 d8 U" u# K* M

   七号那天,我们班的同学一行八人到顺义东方太阳城去玩,这个小区占地234万平米,在潮白河边,周围是林地,空气新鲜,人也不多。小区里设施配套、宽松错落、排布有致,是居住休闲的好地方。我们一处一处饶有兴致的参观游览。当走到会所的时候,一进门看到宽敞的大厅里,长沙发上坐着一位男士,,隔着十几米远,相视了一会儿。我们班赵同学眼睛尖,认出是同学。叫了一声:二林子!那位坐在沙发上的男士,站起身,迎了过来,随即叫出了赵同学的名字。二林子原来是小学6.1班的同学!(我们是6.2班)。多年不见,彼此寒暄起来。其他同学见此情景,围拢过来,辨认片刻都认出了他。要在短时间里回忆40多年前的事情,让人激动、兴奋。面对一群都说认识他的老同学,二林子让大家报报姓名,说出姓名,再看看眼前的同学,一下子全想起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回忆道:二林子是小学足球队守门员,守门不错。我们这里有几位男同学与他曾是一个球队的,想起小时候一起踢球的情景,大家都兴高采烈。这意外的相遇,为我们此行增添了喜悦。

) ?7 t. Y T& p- W4 {# Y- v1 `

 小区景色

( |. U1 \1 u% ~ _" J1 [

VEoUySQ2.jpg

1 }4 R+ l' N. N" A2 O

小区景色
1tqboYyx.jpg

- U4 O! v6 X# H$ S

小区景色
82gvBvQ0.jpg

3cZtrW28.jpg
发表于 2010-10-8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车:没照片了,只有列宁墓外景一张,参观列宁墓不容许带相机。列宁墓后边除了斯大林,加里宁,基洛夫,还有高尔基,克鲁普斯卡娅,片山潜,加加林等十几人头像。在后边的红墙上还有一些前苏联领导人和劳模,士兵的骨灰墓穴。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0-8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8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7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则美国百姓反腐的故事,转录上来看看:

) t! N9 `) ]6 q, g) ]# X) U

 

- o- ~$ y% b! Q9 F

美国民众是这样反腐的

8 s- G& W9 U. B3 l

 

4 x: s9 O% A* H6 N, M

 

# T; `) t, L% v) y+ `3 G

★★還舊樓主2010年10月日覓自《华声论坛》★★★

' h% h' j( y- F5 \. o3 |

 

; p0 x! @% p! q* F6 q% ]' ]; W

 

8 I" f3 ]& X# {, d" w! G# P

先說說这件发生在今年7月份美国加州洛杉矶辖内的贝尔市(Bell)的怪事。

" Q; T* k! |! q4 e; l' j# Y5 q: V9 l


      今年53岁的简.艾丽斯是贝尔市的一位专拣废纸的贫民,某日,她在整理那些废纸的时候,发现了一张贝尔市官员们的工资单,上面清楚地写着包括市长赫尔南德.兹、警察局局长兰迪.亚当斯、助理执政官安吉拉.斯帕希等人的年薪记录。其中,赫尔南德.兹的年薪高达79万美元(美国总统奥巴马年薪40万美元)、兰迪.亚当斯年薪达46万美元(比洛杉矶市警察局局长年薪还多15万美元)、助理执政官安吉拉.斯帕希年薪为37.6万美元,市议会议员尽管是 非全职性的职位,其年薪也高达10万美元。而根据美国政府的标准,贝尔这类城市的市议会议员每月应该只是400美元薪水!

      贝尔市的人均收入只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一半,大多数居民都居住在简陋的平房中,4万美元的年薪在贝尔市已经属于高收入!艾丽斯虽为一个拾荒妇,但她还是清楚地知道 这些,她更知道贝尔市是美国洛杉矶最穷的小城之一,这里的居民多数是蓝领工人。艾丽斯看到这张工资单后,感到无比愤怒和厌恶,她怎么想也不明白,当贝尔市有许多人都像她一样苦苦挣扎求生之时,那些政府官员怎么能心安理得地拿着那么高的薪水!

      艾丽斯走上了街头,以演讲的方式宣传这件事:“美国总统都比贝尔市的那些官员要挣得少,我认为这足以表明贝尔市官员的薪水高得太过分,我们的贝尔市议会已经彻底背弃了对纳税人的责任!”艾丽斯的举动引起《洛杉矶时报》的关注,他们很快联合洛杉矶地方检察官对此进行调查,并确认了艾丽斯提供的信息准确,并随之在今年7月15日报道此事。结果,引发洛杉矶乃至全美的高度关注,群情愤慨。

       迫于民意,贝尔市政厅的官员和议员们召开了“反省会议”。会议有两百多市民参与旁听,当那些高薪官员和议员们出现在会场上时,市民们立即发出震耳欲聋的谴责声,还有人高喊“滚出去!”在这次会议上,政府审查机构的行政长官和助理行政长官、警察局长等4名高薪官员宣布辞职。同时议员们全票通过决议:包括市长赫尔南德.兹在内的所有政府高薪官员和议员,都自减薪水90%!赫尔南德.兹在会上向民众道歉:“作为市长,我优先考虑的事情应该是把贝尔变成一个市民们能骄傲地称之为家的城市。对于过去的高薪问题,我表示歉意!”他还表示在剩余任期内,他因为惭愧而不再领取薪水。

      事情在当天就引起了白宫的关注!当天晚上,白宫发言人托尼?斯诺代表奥巴马政府给艾丽斯打电话,为政府的管理不力和艾丽斯热心监督表示歉意和感谢,他们还为艾丽斯送上了200美元的补偿,因为这些天来耽误了艾丽斯的许多拾垃圾的时间,给她造成了不小损失。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正在考虑立法,以防止贝尔市的“薪水门”丑闻再度出现。

       艾丽斯很快成为了一位妇孺皆知的红人,甚至被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敬称为“最具政治影响力的拾荒妇”,他们还评论说,一个国家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让任何一位公民都具备这种“影响力”。

       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民众都对官员的不正常收入感到愤慨和深恶痛绝,两国在这一点上没有区别,所不同者,在于中国官员没有公开自己收入的法定义务,而美国官员必须公开自己的收入。文内的小镇官员显然企图隐瞒,但是一经被发现不正常,媒体协助民众去查,他们就隐瞒不住了,一旦被暴露在阳光下,就受到围攻,这也许是中国不敢公开官员收入的原因,此外,揭发者还往往受到打击报复。

0 g4 S; p& @. M) {, e

 

4 l" ?: T4 R0 [! I( M% k( r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_$ Z, n) X2 ~9 W( g8 n. z

 

# k" t) Y: ]1 A% W& C2 E/ X4 [1 p

参加官员“反省会”的市民在谴责官员为自已领高薪的行为

; C/ V- l: R' |2 J+ @6 {* Z

 

' l( J& t$ z0 t: c+ P3 w1 {/ d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c3 q0 |' v# D) j3 K K; j3 e

 

% k& m3 \$ x3 G9 G( e

市民举下面的标语牌(立即冻结下列贪官工资...)(贝尔市官员一年赚2百万美元?真是受够了!)(立即停止滥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抗议官员的行为

发表于 2010-10-10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d8 L3 n* Q# ]+ n) Z& o" r

  意思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是公正的。

, B- V& Q/ Q% g4 }. H" U" X, g) |

   

发表于 2010-10-10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0-10-10 9:58:00的发言:
4 m. ?. l: E) I) l8 u& d

! s# S& v& D/ [6 y! b

“我和中国人民都相信,中国将继续进步,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诉求是不可抗拒的。”

/ M5 e4 r, R' R( ^2 f' ?. |

 

5 ~5 ~$ L% k% y* {& U! c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 v) d: @* d4 O( P5 ?

不论有多大挫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发表于 2010-10-10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0-10-10 20:33:00的发言:
, w# O7 I, J+ ^- U }

    寿命长短由我们自己决定,经常生气、容易生气的人是短命的。

+ Z; b; E+ @% a X$ q* b

哈哈,托小弟的福,我还是真希望能当真人,活上100岁。最好能是个“老不死的”。不管是真是假,赚个好心情就好,哈哈。另外小弟这样深谙长寿之道,肯定也是会成为真人活上100岁呀,哈哈!

( f) c- p" [9 [. @/ O& A

 

4 Y( c) ^7 [. a. D

" e: T! M3 E* C; O1 |

 

% P" g1 z( u& p* K/ u

看看,玉龙雪山小弟成为真人寿星是啥模样。哈哈。

发表于 2010-10-10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 m1 E8 u" |! o; r% X

看看,玉龙雪山小弟成为真人寿星是啥模样。哈哈。
   哈哈哈哈哈.....祝愿天下好人都一生平安!长命百岁!

发表于 2010-10-10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0-10 20:56:00的发言:
2 {; G6 K2 E5 v2 S) {

                       天津之行

% A0 |* Y% @: S1 F* e. P

     

* P Y- a& j: P% U) S0 F

gui_my几次上帖都是述说与老师校友近期的故事,用事实说明了几十年前孩童的同学情意今天还在延续。这样的故事在母校网坛是最真挚的最宝贵最感人的故事,也是老师同学最希望在网坛上能经常看到的内容。几位同学远足天津看望吕同学令人感动,而吕同学数次从天津来北京看望同学也同样令人感动。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0-10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7 F- t/ [/ X# I# \

    “20多年来,冉广歧从不跟人提起“青龙奇迹”。即便在1996年,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前来考察“青龙奇迹”时,冉广歧也是一样的轻描淡写。然而,20多年之后,出于对历史的责任感,冉广歧不能沉默了。当被追问“您作为一把手发布临震预报,到底有啥压力”时,他的回答发人深思:“我也有老婆孩子,也有自己的事业。我心里头,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6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哪。不发警报而万一震了呢?我愧对这一方的百姓。”(广东南方网)'

9 s3 i4 i1 T. K9 N1 E3 E. d

 

" V3 g O$ V; d( O* C1 k' {/ R

    这才叫父母官!这才是共产党勤政爱民的好干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发表于 2010-10-10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10-10 21:36:00的发言:
" N+ B3 b9 T: V) J2 o- `

感动!新拍摄的秋菊送给gui_my等校友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89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u6 V3 b7 o+ m% k2 h

善若水送给同学的菊花象征同学间亲情的美好和圣洁。

发表于 2010-10-10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0-10 23:31:00的发言:
2 w5 f. a" |- x- `

善若水送给同学的菊花象征同学间亲情的美好和圣洁。

e3 @1 A6 b! N: x

 

' g4 Y" J$ L, i" m: z7 w. H; O

       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眼里看到的也全是美好!善若水兄就是这样一个人......

发表于 2010-10-10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新拍摄的秋菊送给gui_my等校友们!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0-10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电视先后报导山东省与广东省分别完成了毁于汶川大地震的北川县、汶川县两县县城的重建工作。在网上搜索却意外的发现当年唐山大地震还有一段我原先不知道的故事。我想可能除我之外,还有人不知道或不清楚的。所以转来看看。

" Q/ l: t& F* J& f

 

7 X5 w+ Y6 j( u- \; X( e

 

; c: v- U* N7 a0 z3 D8 M. e

                                                     感谢一下中国的良心吧--冉广歧

( C6 e3 H* c$ m7 f1 h4 x- E* ]

                                                               (2010-07-15 22:20:25)

; f1 A" c2 K+ b5 t( j* a

       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河北青龙县县城距唐山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被誉为世界防震减灾的奇迹。(北京科技报)

& W4 b6 Z0 p; v6 V

     《唐山警世录》一书作者张庆洲在其长达两年的采访调查中,所有的采访对象都承认,地震预报尤其是临震预报是人类尚难攻克的难题。但地震并非毫无预兆,即便被认为震前“高度平静”的唐山大地震,唐山不少地震监测站、台、点也发现了各种异常,并发出了较为准确的中长期甚至短期震前预报。
    

2 @6 o" F+ ~; r+ ?$ }

         最初发现异常的是唐山市地震办公室的实际负责人杨友宸,他在1976年的5月,出席了国家地震局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华北水化学地震会商会议,依据资料图表列举了唐山近期对水氡及其他水质化学成分的检测结果,详细分析指出了异常变化和发展征兆,向在场的所有人提出:唐山在近两三个月内有可能发生强烈的地震!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唐山人对这一消息并没能即时知道。(北京科技报)
    

B0 b" @: T2 W

 

) D C: c* q% `% e( I7 w. f

         时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的汪成民,在唐山地震前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这个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也正是这次“越轨”使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躲过了这场大祸。
    

9 v7 e5 r( `8 u9 ]9 X( L

        1976年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做震情发言。当当时主持会议的国家地震局领导没同意,只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于是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湖南红网)
    

7 f+ A. ?) r" i, f* V' Z8 ]" L1 f* N

         2、地震警告 宁可其信有不可其信无
    

# D( M) {# }- I3 E8 L! h& ]: ]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汪成民的震情通报后,感到事关重大,于是火速赶回县里。在青龙县档案馆保留的一份“1976年唐山地震期间青龙做的工作”材料中显示:“1976年7月21日,王春青从唐山参加地震工作会议回县,向科委汇报震情。”(北京科技报)
    

; x Y2 I! j2 _

        7月24日20时,青龙县委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常委会作出了三项决定:“一是加强各测报点工作,科委要有专人昼夜值班,二是加强地震知识宣传,三是在800人会议上布置防震工作。”经过几天的动员,青龙县进入了“临震”状态,学校全部搬到了操场上课,商店也搬到了防震棚里售货,机关单位改在了防震棚办公。县里的有线广播反复介绍着防震知识。青龙县零伤亡的奇迹由此创造。(广东金羊网)
    

/ d* r. t9 b I3 ]0 \% K

         3、县委书记豁出乌纱帽保住老百姓
    7月24日,青龙县“一把手”冉广歧顶着摘乌纱帽的风险拍了板,向全县预告灾情。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3 V- }; v1 J- k1 B& J

          冉广歧在帐篷里坐镇指挥,三天没敢合眼。7月28日地震。青龙房屋倒塌18万间。无人伤亡的青龙一度成为唐山的后方医院,还派了救援队,拉着食品拉着水赶赴唐山。
    

8 |/ ^2 C6 O6 a D/ e1 l, X: S

          20多年来,冉广歧从不跟人提起“青龙奇迹”。即便在1996年,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前来考察“青龙奇迹”时,冉广歧也是一样的轻描淡写。然而,20多年之后,出于对历史的责任感,冉广歧不能沉默了。当被追问“您作为一把手发布临震预报,到底有啥压力”时,他的回答发人深思:“我也有老婆孩子,也有自己的事业。我心里头,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6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哪。不发警报而万一震了呢?我愧对这一方的百姓。”(广东南方网)

8 A4 a; r* o& w/ {

 

; G; r `4 Y% S) H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A* ~, u" w& \0 ?4 {# H

图为冉广歧接受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代表联合国向其授予的有关地震工作奖项

5 W0 D! b: k Y+ r! l

 

( P& H3 U. ]8 r+ L) ^(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r. H: Z4 K' f+ E* O- a

 

) M! T( {3 F2 l0 o( ~/ I

以上四幅照片是当年唐山地震的惨状。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30 07:48 , Processed in 1.23557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