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4 0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一)

0 }$ p- P# F4 n- P# C" b

 

/ a$ H! I" {2 U& r" p" J0 H

      谢谢胡老师对我们姐弟俩的表扬!就像在课堂上作文点评时受到老师点评一样的心情,就像回到了少儿时代,恩师让我们远在外地的学生不孤单,就像在儿时校园一样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

( V) g: r- s; b% P+ J

       衷心的祝福老师们健康长寿!和您的学生们神交网络,共享亲情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0-3 23:18:00的发言:
0 T8 |4 w( l" D6 Z3 y4 Z

zhaonanfei是你们班的吧,找到他了吗?我正在找他

zhaonanfei是我们班的。我没有他的消息。你有什么线索吗?要是有,请发在我的短信箱里。谢了
发表于 2010-10-3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期间北京的天气真好,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今天路过天安门广场,又拍了些照片欣赏。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GgiH30CU.jpg
H7xWdnNV.jpg
p1Q7mcKE.jpg
GDoZo9W8.jpg
8jQYTHkK.jpg
gQLLzpKc.jpg
VFfjA2z4.jpg
HZqsAw4Y.jpg
ZvJbz3Ue.jpg
xBhLeLYZ.jpg
vh60ctoA.jpg
E9P2JHtO.jpg
V0yzr9kp.jpg
5qGSRwRj.jpg
ktLAHAdM.jpg
iyM9qtGQ.jpg
0O7uYgid.jpg
e9KwsdiV.jpg
MZU5X2mB.jp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xjsLWrLj.jpg
发表于 2010-10-3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10-3 10:17:00的发言:
  fficeffice" />  ) C! v8 o: F9 O$ c. e: n* q9 h4 N8 {

管理员看着流贩的篮子突然语塞,竟说不出话来。

2 Q" o. s0 j& A

——篮子里面插着几面小国旗!

8 F" T# l4 f8 d: ^5 x% q' G& J

这类故事发生的太多了,说不清看了是该笑还是该忧。

+ o% S- i6 ]' K. s& H! D

 

0 T' B; J6 Z( J2 J3 k* j4 r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0-3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一)

! X4 g, s: M! S: l% d

   赞美玉龙雪山:你用QQ截图方式转换成图片,再配上《沂蒙山好风光》的音乐,效果真的很不错,我听了不止十遍,选择此画面十分感人,音乐曲调婉转悠扬,动人心魄。在十余遍的音乐声中,让我回味了《沂蒙》连续剧中,让人刻骨铭心的许多镜头的动人情节,我被陶醉了,感慨不已……。雪山对《沂蒙》故事的评论,概括而深刻,让我又受到一次深刻地反日爱国的教育,谢了。

# b2 `* H! x+ b* N+ ~& Z

    赞美玉龙的姐姐--玲,你庆贺共和国建国61周年的四句七言诗入味感人。充分代表我们附小师生对共和国地赞美和祝愿的隆情,你若不教课,去干别的工作,它会耽误你文学潜能的挖掘,太可惜了。不过,事在人为,只要你能多阅读有关文学的书籍,深入生活、细致观察、多积累资料,多多进行有关内容的写作实践,多在论坛上发表一些大家关注的文章(这是一块众多学友检验文章的天地),实践证明:大家都已经认可你的文章写得好了,不要丢掉自己写作特长的发挥啊!

0 N. H; ?3 Y' T' w3 q+ ?

 

* U8 v8 [3 G8 U

 

发表于 2010-10-3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0-3 17:06:00的发言:
: T# c7 p, i0 o# D4 d7 |+ X+ v2 Z

你的眼力真好,认得都对!照片摄于北京市委党校院里,还有知道我们班同学的吗?大家在找他们!!

2 E4 Y3 |+ H6 K: {0 I* ]

zhaonanfei是你们班的吧,找到他了吗?我正在找他呢。

发表于 2010-10-4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10-4 5:17:00的发言:
+ j; D" {1 E- l O2 b/ \ B/ x

赞美那些值得赞美的附小人(二)

: o2 C$ y0 `/ X+ \- y, }5 _

   赞美善若水至始至终、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公而忘私地为附小师生的友情聚会热心服务的奉献精神!有了一批又一批他的这种自我牺牲品格的学友和老师们,我们附小人的友情是会源远流长,天长地久的。

& D J4 [1 y- M* N

胡老师给予热心于增强母校师生的团结友谊,参与巩固发展母校网坛的师生以极高的赞美和评价。更高的赞誉应该给予胡老师,我们这支失去了了学校的队伍,能够队伍不散,人心思聚,喜事频传,队伍还在发展,历史仍在延续,在短时间内关注我们网坛的就已达到28000人次。胡老师功不没。

发表于 2010-10-4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10-4 5:17:00的发言:
' K3 a: S1 ]( m l1 D9 h

赞美那些值得赞美的附小人(二)

/ \+ q- a0 w' w6 z" i( R

老师“表扬”学生就是最高的奖赏,用“赞美”之词可是受之不起。胡老师全家国庆愉快。

发表于 2010-10-4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0-4 10:01:00的发言:
% U0 ~& V& c- V q

某网有篇热帖转给大家一看,这是大家关注的人生大题。原文太长,只截片断。对经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读,此文把枯燥的经济问题,写得通俗易懂,有启发。

! |! u# y" N+ I& R H* k. w$ ^

房地产商如何绑架国家经济,文中那块“石头”就是房地产?!

% Z9 |; W5 P% U

房价将何去何从?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房市 作者:剪刀手爱德华(01926日)

% B' L6 v, N3 o5 ~/ @

转帖的这篇文章通俗易懂,击中要害。望多转帖该类文章。咱是“老北京论坛”,我也转帖一篇坛主掌柜发表在“城市保护-文保争鸣”版上的讨论争鸣稿。

; j" s7 o. K& A3 n3 @

 

: U0 u9 u# L1 X: q- t$ c5 k& n0 t; I* L

北京十大老北京人不去的地点:

- S9 W5 a, n6 h, P: R- U

一、天安门广场。理由:阴森恐怖,便衣林立。

) y; B, N* g4 Q, z6 e

二、大栅栏。理由:不管是买东西的还是卖东西的压根没有北京人,假冒伪劣横行,活脱外地的集贸市场。

3 p6 w5 X) ]# w: T

三、木樨园周边。理由:在那里,你是外地人。

% M, E7 ~$ d& X' h

四、鸟巢、水立方。理由:北京人没事去哪干啥,吃饱了撑的,北京人啥没见过,何况一个鸟窝。

L' S s5 p( _7 s! r

五、恭王府及花园。理由:北京人都知道恭亲王,外地人只知道和珅,好像游客都是奔着和珅去的。

, G a( G- u) E

六、国家大剧院。理由:是个北京人都觉得那个坟包晦气。

% r F+ s0 R9 z

七、北京市委市政府。理由:那里没有北京人选的政府官员,好像也没有北京人,口音南腔北调。去的北京人只有一个目的:上访!

7 e, G- { x6 @/ f! j$ \

八、中南海。理由:别看在皇城里面,在皇城根脚下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北京人都没去过,为啥,丫不让你进。

3 M) ^) @0 c/ C8 z$ b" e2 g

九、毛“主席”纪念堂。理由:就是丫把北京给毁了,还把中国给毁了!按照中国传统,人死属于入土为安,他这算暴尸谢罪!

7 U0 l. t$ B7 F! N0 X" z

十、二环以内。理由:政府都把老北京人轰五环外去了,现存仅有的侥幸分子也不会超过五年就都被轰走了。回到城里,伤心落泪呀!

: J2 q% s5 p3 C

 

$ u" t5 Y2 m" s {

开放版权,欢迎转帖到别处,请注明出自:老北京网

- @- T0 u% i/ ]8 T/ \

本贴无对外地人歧视之意,仅对北京文化现象点评。

发表于 2010-10-4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0-3 12:02:00的发言:
7 n! z! N, f$ p- V3 m2 {5 c/ h2 d

"是啊,"她笑道,"我们中国人发明了很多东西。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 
又来了!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说多少年以前的四大发明,好像自那以来再没发生过任何别的事情。

' F9 z3 Y( \( ^$ D

"我的中国史不太好,"我承认。"不过让我来猜猜--麻将和腐败可能是其中的两大发明;当然还有筷子;剩下的一个可能是制造假货?你认为呢?" 
但她听完似乎毫无反应。可能她也不太了解本国的历史。 

* u+ Q7 G# }5 K6 D+ N/ h: s! O

  ……

4 [) S. l* a: s0 f

其实“腐败”并不是什么发明,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关系。看看梁启超的一篇文章及其解读,可能还是有益的,并且“腐败是革命的催生剂”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 G5 ~( ^$ {# m) i# d# p

 

u9 V& U0 z( i6 a0 g

百年宪政梦:梁启超与晚清宪政史

- c. F5 ~- O; B/ ^1 t- i

“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也。”就清政府而言,“大小官僚以万数计,夙暮孳孳,他无所事,而惟以制造革命党为事。”“革命党何以生?生于政治腐败。政治腐败者,实制造革命党之主品也。” (梁启超:《现政府与革命党》)。 梁启超将腐败与革命等同,其实还是一种中国式的类比,算不上是科学严谨的逻辑推理。而腐败会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则是常识。
  我来解读一下梁启超原文的意思:大清官员贪污受贿,腐败无处不在。大家知道,晚清时代的腐败,已经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官员腐败了(这和现阶段社会事实何其象哟)。贪污腐败问题,几千年来,任何专制王朝从来就没有真正根治过。原因在于皇权无边,专制无度,正是这样的制度孳生了社会的黑暗,正是这们的制度必然会朽蚀其体制内的几乎所官员。原因非常简单,大面积的普遍的官员腐败后面,就是制度层面的政治腐败。因此,惩治官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只是治表,换制度才是关键点。(据我的观察,晚清的腐败程度绝对没有现在社会这样严重!不信你自己去读史料。)制度问题制度医,用宪政限制君权,以议会分解君权,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梁启超主张立宪,认为宪政才是解决中国社会几千年来贪污腐败、暴政专制最好的药方。
  在同一篇文章中,梁启超继续说:“夫革命党所持之主义,吾所极不表同情也,谓其主义之可以亡中国也。”面对不思改革反以压制言论、压制宪政改革为能事的清政府,梁启超痛陈“所以迷信此亡国之主义,有激而逼之者也。激而逼之者谁?政府也。”
  革命党的目标就是要推翻大清政权,公开的诉求就是武装暴力。梁启超其实能理解以暴制暴的合理性与必然性。(通中西文化两种资源的梁启超先生,肯定不只是读懂了先圣人的原典精神,也读懂了近现代宪政的法理基础。)梁启超是不支持暴力革命的,按当时的说法就是反革命分子。梁启超清楚的知道,暴力革命即使成功,国家还会陷入长期的内乱和和暴力。这就是梁启超反对暴力革命的关键原因。所以他主张君主立宪。
  以和平的方式,一步步改良实现君主宪政,是梁启超的梦想。当时梁启超面对的困境还不是革命党的革命与暗杀。梁启超要面对的真正困境其实是:大清朝不争气,大清朝庭自己在天天制造革命。
为劝进清政府,梁说“未当虮虱之方生,而沐浴更衣绝其源者,日本政府是也。当虮虱之既盛,而终日疲精神于扪虱者,俄罗斯政府也。”一百多年前,日俄在中国交战,君主立宪的日本虽小,战胜了君主专制的俄罗斯。梁启超希望大清能以立宪政治的“衣”,更其专制政治的“服”。
  梁启超的声音,革命党只当是放屁;大清政府还算明智,听了进去。1906年秋始行“预备立宪”。随后,咨议局在各省成立,朝廷也搞了个资政院。清政府终于开始与革命党的民族革命、共和宪政赛跑,君主立宪一再提速。可是,已经太晚了。武昌枪声终结了大清。革命党赢了。共和宪政在这国断断续续行了十七年,五色旗就倒了。代之而起的是军政训政,青天白日旗飘了二十一年,这社会又换成了五星红旗......与梁启超百年前的君主立宪梦相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发表于 2010-10-4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10-4 5:17:00的发言:
& s9 M. U+ Q6 w# S, J

赞美那些值得赞美的附小人(二)

! h: J* ?+ e" n

& ]7 X( h5 i$ S; n5 M

) c; I; J: Z8 ~0 a

赞美那些值得赞美的附小人,胡老师首当其冲,当仁不让!

1 \; J; |# A' P% f5 k" W& f4 y

鞭策应该鞭策之人,我辈自当奋蹄赶月追星!

发表于 2010-10-4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s S5 x, c0 T5 a$ r' g% V6 \

冬虫夏草:

C I/ r% ^ j6 z

     411的规模,130的氛围,425的声势,各有千秋,一脉相承。911当如何? 愿异峰突起,独树一帜,再造辉煌!

. s. }; O; r+ A9 d4 X7 j5 J

     赞美那些值得赞美的附小人,胡老师首当其冲,当仁不让!鞭策应该鞭策之人,我辈自当奋蹄赶月追星!

8 E7 R) h3 p- h9 b$ g$ c/ q0 k

 

/ |9 `5 p* k0 I! Z s7 R. W

 

0 V4 Q4 Y5 k# q8 {

希望拙图能对虫弟的话作以补充

2 A3 Y; u0 Z. t7 [0 O, d+ h$ R

 

' F- w, r7 i/ f9 y

  t4gGk2rA.gif

发表于 2010-10-6 0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惊人的数字
     今天我查阅了附小家园(一)和(二),惊异地发现以下数字的确惊人!为此,特记录於下:
1,第一次掌柜的‘锁帖’时间是:2010年8月22日20:22:00
2,被锁的‘楼’层有:12784楼(张贴子);
3,‘锁贴’时间提前10天。原定2010年9月1日,提前到8月22日20:22:00锁贴。提前原因是:因服务器压力太大。以后规定凡帖子够100页就锁贴,需另启新帖!
4,锁(一)帖那天,我们论坛的尾页数是:853页;
5,至锁帖那天共有722050人(次)关注过此帖,被人们称道,它是《北京网论坛》中,人气最旺、最火的一个论坛。
6,锁贴后,自2010年8月22日23:00附小新帖开始运作,新帖(二)至今10月5日止,时仅14天,不足半月:
(1),附小(二)帖已在附小人‘奋蹄赶月追星’的努力下,盖成
      了:525层楼!
(2),在新帖运作短时间内,共有:29121 人关注过此帖!
   由此可见:此帖——我们的‘绿色家园’,人心所向,人情所聚,足见意义不凡!

发表于 2010-10-6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6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5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5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5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5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5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沂蒙山好风光

9 a ]* r' `# ]7 b9 b! g, o" r

 

R# ?, c! E$ n0 V: ?* T

     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  豆花儿香  满担那个谷子哎  堆满仓......

1 E# z$ k5 j) [% D! d1 X4 n8 A/ b

 

; Z7 c) l4 |% }1 b0 I! C2 H

      几天来脑子里老响着粗旷的、豪放的歌声,歌声是一种心情的喧泄。今天俺喝了点酒,心里又唱起来了。

3 }& i' k& h9 V" d G0 ]

 

1 r- V. P# E. k4 S/ p

     不说了,咱老百姓的生活也就这点事儿.......啥不明白呀?

发表于 2010-10-5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0-5 9:22:00的发言:
; S, w6 ~3 b- `0 r. \, O

    西水车转帖:梁启超高论“腐败催生革命”……历史之必然。今天特别的对那些醉生梦死于“小康”的国民,需要思想启蒙。

4 f' c3 n7 X. E2 m

  西水车兄,掌柜的言论是否有点过激?有点当年“布拉格”的火药味啊?哈哈哈……     

3 ~' `1 ?; v! I

思想是自由的,社会就安定、和谐了。

. a& i3 j7 \& v% { L0 ?

老眼昏花,你把字搞得这么小干嘛?

发表于 2010-10-5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车学长说得对!糊涂人你把字搞大一点,不然想读,读起来却费劲!
发表于 2010-10-5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9 o# q1 x) v; E: T" L

      玉龙雪山上帖:几天来脑子里老响着粗旷的、豪放的歌声,歌声是一种心情的喧泄。今天俺喝了点酒,心里又唱起来了。下面是《沂蒙山上好风光》的三段歌词:

. P; R" h g) Z$ b; i e6 D k

      1,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 O1 k9 f" O, g% J( y

     2,  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

- K8 Y& H$ r& D2 P0 M

     3,  高梁那个红来哎  豆花儿香  满担那个谷子哎  堆满仓......

. c7 E$ e# s. G5 W

     玉龙雪山又一次上帖这首歌曲,并抄录了三段歌词,唱起来豪放、粗旷而神移,确实动人心魄。奇怪,这首歌曲恰是我们师生两代人所喜爱熟悉的歌曲,我想建议:等下一次我们附小再搞师生联谊聚会,我们可以将此首歌曲列入合唱或男女声领唱兼合唱;甚至男女声独唱表演之列,我想一定会激起附小师生的思乡爱国的浓情。

发表于 2010-10-7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所说的数字确实证明,母校师生情谊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再次印证了母校当年育人产生的久远的积极成果。也昭示了当今人们对爱的渴求和向往。很多人虽然不上帖,但是却很关注母校网坛,从这里得到老师同学的信息,听听师生亲切的话语,见见老师同学的容貌,勾起对过去那宝贵的记忆,享受精神上的美味佳肴。影响一些校友上帖的原因我想可能有这几条:.......

9 F1 h! W+ l/ E, I" Y7 H

 

g& |7 R3 B& d- {# `2 @% P7 _" E

      鞠老学长娓娓道来话家常,句句入情入理,都是大家心里所想的,读了很有共鸣.......

# V4 | M& t: L7 Z+ `- N

 

3 ]% Y" j( P$ \& L

      我每天不打开论坛几次心里憋的慌,我看了一下:从昨夜22:09到现在21:29不到24小时,本论坛点击率667人次。

5 b0 r- n) V# n" i4 ~& R6 J

    

# Z- ]+ o" G1 ] q) W* W

      校友们文化、阅历、职业、能力、性格、爱好.....等等不同,关键要相互尊重,不要有比试高低的思想意识。

, O7 @3 {5 Q4 A1 q

 

! S- M O! `6 o" h8 _( }( H

      随着时空的变化,网络信息太丰富了,时事、政治、历史、应有尽有,可以说,上了网知道的事太多了,可以说:比我们论坛上的更多、更多,看了做到心知肚明就行了,太敏感的话题只看不说......

3 g1 g* v" \( g7 I) Q. q- U

 

, F+ v2 ?( A( A

       我就聊这么几句吧,留些以后跟帖。

: K# F8 O* l/ X' l

 

6 f. p$ C3 N; [6 I: H

     

发表于 2010-10-7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0-7 9:39:00的发言:
) u H$ W3 M0 @, b& T

偶读到白岩松的《你幸福了吗》中的一段小文,摘录其中有关校友聚会的议论,大家不会有百分之百的同感,因为他们是中年人,我们是老年人。但至少有一半的类似吧。

& J* t' m/ Z' U2 k |

一个班级,是否可以常常聚会,一来要看上学时期班级的气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二来要有几个热心张罗的人,用他们的辛苦与热情点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还留的同学,第三,还需要组织者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聚会的理由。

( [3 j+ t' q5 @. U8 ~' V- r" P

 

. ?5 P9 k* I" t( G: G; _7 I0 c, Z

大学入学二十年,我们组织聚会,起名“至少还有你”,不管怎样世事无常,不管路途顺还是不顺,不管眼泪多于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你。

; o8 y6 K$ _; R

白岩松上面第一段话,是说成功的师生聚会的三条经验,结合我们母校师生聚会的情况,这三条经验还是很适用的。第二段话说得太好了,世事无常,但师生的情份是永恒不变最珍贵的。

9 h& V5 G" H$ q

 

发表于 2010-10-7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10-6 6:57:00的发言:
2 c; k9 ~, _9 R: }7 |( t+ B

                                惊人的数字
       由此可见:此帖——我们的‘绿色家园’,人心所向,人情所聚,足见意义不凡!

+ ]' H+ n' e/ |% U! ]% A0 [, n

        胡老师所说的数字确实证明,母校师生情谊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再次印证了母校当年育人产生的久远的积极成果。也昭示了当今人们对爱的渴求和向往。很多人虽然不上帖,但是却很关注母校网坛,从这里得到老师同学的信息,听听师生亲切的话语,见见老师同学的容貌,勾起对过去那宝贵的记忆,享受精神上的美味佳肴。影响一些校友上帖的原因我想可能有这几条:

0 E6 m2 }9 h: L& x

       

& f F9 A& s+ t! y) z$ M

        一是对学习操作电脑嫌麻烦,担心影响健康。比如最基本的输入文字可能有校友认为学起来麻烦,其实这就像手机打短信一样,只要会拼音,懂笔划就能输入字句,键盘不熟不能盲打,就一下一下来,练得多了就熟了。会输字就进入了电脑开拓的新世界,可以敞开和家人、亲戚、朋友、同事聊天,可以对家事、琐事、国事、世事发表看法,说说闲话。况且键盘输入可以脑想手动有利健康,预防老年迟呆,为防止眼睛疲劳,每次上网时间短些,多上几次。

; j7 ^7 B( y* G ?

      

4 w& z( h% d1 ~" \ C' w

       二是认为自己没有值得上帖的内容,不值得别人看,怕人笑话。特别是看了他人长篇大论,更感到自己组织不好文章,难以出手。上帖与往报纸、杂志投稿还不一样,遣词造句不那么讲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少则一两句问候、赞扬、玩笑。自己对写文章打怵,可以在网上找点认为不错的文章或图片传上来并不费事。生活中有意思的趣事、小事就如平时与人说话那样怎么想怎么说。如果真的闹了笑话,那不是也不输房子不输地,就算自娛自乐,给自家生活平添一份乐趣,就有校友对我说错了不用道歉,知错不改,更有另一番情趣,哈哈。

8 y% ^. R% ^6 X/ D+ F

 

' T" ^3 m5 e# }7 F1 J0 \1 X

       三是觉得年纪不小了,上个网,上个帖,忙活这玩艺有啥意思。其实正因为来日无多,更应该抓紧时间享受以前没体验过的,没享受过的乐趣。更应该抓紧时间与自己敬爱的老师,想念的同学通过电脑谈谈心,说说话,让生活平添一种难得的快乐和幸福。丢弃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岂不是吃亏吃大了。我忙于上网搞点小玩艺也都是退休后近几年现学现卖瞎摆弄的,把自已照的照片发上去,哈,没出过书,没办过影展,这回一上网,还真有点成就感。现在感到退休生活多了一份有意义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唉,说着说着就絮叨开了,犯老年人的老毛病了。说得不对的,大家就说说笑笑吧!

! N5 H4 L& L; A

 

$ A& e) _2 {2 e% E5 s6 k1 k, D3 E/ s

 

发表于 2010-10-7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多月没来,今日一看依然很热闹。糊涂谈到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到列宁墓的红墙下,正好我有一张7月底拍的照片,俄罗斯人还是较温和的。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0-7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0-7 12:40:00的发言:
* k7 P2 j3 j, A3 B6 h

半多月没来,今日一看依然很热闹。糊涂谈到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到列宁墓的红墙下,正好我有一张7月底拍的照片,俄罗斯人还是较温和的。

+ {4 S' g7 E' ?; y

还有吗?再贴得多一些。我很爱看。墙底都有谁的碑?照片中有斯大林、加里宁、左边的是基洛夫?

发表于 2010-10-6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

发表于 2010-10-6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0-10-5 13:40:00的发言:
: F% i9 Q8 d" g$ {9 @) q% g, V

% e6 }* F& g- A& C$ _

# G3 x% {$ L. Q' }2 s: L& Q7 L

 几天来脑子里老响着粗旷的、豪放的歌声,歌声是一种心情的喧泄。今天俺喝了点酒,心里又唱起来了。

. |7 p0 P' x' A- \1 ]+ c" p% b

 

. ]6 F. d2 H8 h. k$ ?$ Y

     不说了,咱老百姓的生活也就这点事儿.......啥不明白呀?

7 ~) O* n0 |& I( e* u0 V

看到玉龙小弟对酒高歌,禁不住就想给小弟来点幽默。觉得不合适,请说我及时删掉。

" v* j& |: V6 c# a* v

 

; m$ b4 a& S4 |, j: l2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05:36 , Processed in 1.27502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