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9-26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6 h$ i3 w2 J

我说——我说fficeffice" />

( r" r/ T/ `& F0 t5 T0 U

谨以拙文献给参加和关注911北海聚会的机院附小师生

* y S; ~% O7 R' |4 q

 

H3 P f) S) x1 N* {5 {- t

 

3 j) h# J" D& L& g0 Q1 L% g& r

                             (一)

' U+ B. S- G7 `; |* E

  

9 H+ C1 N# `7 F8 I/ @. b

911附小师生北海聚会,一定是歌声、笑声、掌声,声声入耳,阵阵如潮。网坛上传的照片和美文似金线穿珠,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给。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我却又心生莫名的小小妒意——假如抛却全部的不可为,不顾一切地“东归”,是否“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尚未可知。

7 D9 ^3 W% e& N. x" m8 d' P

  虽然,历史不相信假设,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想虚拟一把。

& v. Q7 ]. b h- I1 U

  假如911我去了北海,在云集的师生中,一开始我肯定认不出大殷阿姨。经人指点,我会缓步上前,向大殷阿姨问好,紧接着我要恳请她释疑——这是一个在我心中久藏了几十年的疑惑。而今终于找到当事人作“人证”。

3 Z' Q6 ^5 ^! {) |7 s+ ^

  按说我在附小时很是年少,和大殷阿姨沾不上边,有人为证:就连高我们若干届的胡涂和愚公学长,曾在大殷阿姨的呵护之下生活学习数年,也犹然没了印象,何况我等刚刚摘掉“小豆包”帽子时,大殷阿姨差不多也就离开了附小。再加上后来“走西口”,已经几十年未见了。大殷阿姨当然“一如既往”,绝对不会认识我,对我没有哪怕丝毫印象。

7 n4 B9 W7 m7 K* p) s/ o! |# _

  而大殷阿姨现在也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模样了。人记不住不要紧,可附小儿时的事却如金镂石刻,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记得当年的附小学生中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上世纪60年代,我解放军一举击落美制U2无人驾驶侦察机,举国欢腾。欣喜之余,小学生们似乎更关心解放军用什么武器将敌机打下来的?当然,这是国家机密,不可泄露。后来盛传当外国人问陈毅元帅,U2飞机是用什么武器打下来的?陈老总幽默了一把,说是“用竹竿捅下来的”。

' T$ G/ S @$ y" N ]9 {

  真是无独有偶,附小当时也曾热议此事。当附小学生问及究竟是怎样打下U2飞机时(现在我怎么私下认为一定是胡兄这样的学生问的,呵呵),据说大殷阿姨神秘地说,是用飞机jia大炮打下来的!作为一年级小豆包的我,始终不知道这个“jia”是“加”还是“架”!——即“飞机加大炮”还是“飞机架大炮”。

- }: r' G% H* t

  当然啦,我知道无结果就是问话的结果。这么多年,大殷阿姨一定早就不记得此事,更不会记得说过此类话。但这段轶闻我至今认为是真实的,可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正所谓“说话者无意,听话者有心。”

# `* J) ]6 A% F/ B! t& j! u

  大殷阿姨的回答是无心的玩笑还是善意的敷衍,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却从侧面反映出那年代的纯朴率真,举国上下,同甘共苦,同仇敌忾。开国元戎和普通百姓想的说的,竟如出一辙,异曲同工,所见略同!

1 k' K7 ~2 p0 ~%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对于今天感到生活在重重压力下的人或许有益,所以转录上来国。

0 Z. V' Q& I* q3 I2 F

 

|0 t6 l' I; ^( `- ]! u" P4 c$ O

 

' u/ W4 F: d& X& r

想透人生,你才能胸怀若谷(转载)

9 {' M: D/ t: R P

 

# }5 `% B: w1 {

近几年来,城里的人越来越多了,汽车也在飞速的增长,为了吸吸新鲜的空气,离开喧嚣的市区,我和几个好友每逢星期天,就去爬山,在山里待上八、九个小时,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纯朴。几年来,我们在山里陆续见过野鸡、野兔、野鸭、蛇、野猪等等,但是让我多次激动的,却是时常遇到巨石。这些石头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地壳变迁,地动山摇,经历了几亿个春、夏、秋、冬,风吹、雨打、日晒,但是它们还是那样巍然屹立,笑迎宾客!每当遇到这样的巨石,我都要仔细的观察,试图想在这些巨石上看到一些历史的痕迹;每逢遇到这些巨石我就会感慨不已、思绪万千。人与这些巨石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的一生五六十年,七八十年,与经历了几亿年的巨石相比是多么的暂短啊?不就是一瞬间吗?……

1 @* F5 i! E7 }

 

- K- K. o. @/ L; w, h1 v6 M8 n

    人到了四五十岁以后,就会有朋友、同学、亲戚的长辈们陆续辞世。近几年来,我每年都要去殡仪馆参加几次追悼会,见过许多不同的场面,每次去都会让人心情沉重,都会被那声嘶力竭的哭声、悲痛欲绝的呼喊所动容。来到这个地方火化的遗体:无论他(她)以前多么富有,还是非常贫穷;无论他(她)地位显赫、有权、有势,还是默默无闻、平淡一生,他(她)们却都会同归殊涂,经过4050分钟的火化,成为炭渣,完结一生。我与一位殡仪馆的工作人员闲聊时,他给我讲了一件事:有一位非常有钱的民营企业老板,40多岁,过春节的前一天,心肌梗塞突发去世,由于太突然了,火化的那天,家里人实在无法接受,想放十几万人民币与死者一起火化,但工作人员给他们反复做工作,并告知这样做是违法的行为,制止了他们的做法,他父亲哭着说:我儿子拼搏了十几年,吃了太多的苦,现在企业越来越好了,他还没有享什么福,就丢下我们先走了,儿子可怜啊!人走了,钱也不能带走一些,他到那边花什么呀?

& H+ D8 c( [! U, N

 

" X; Y" v! m1 o& i/ H

    我们如何理解人生,如何理解幸福,如何去生活?当我们在山里看看巨石,就知道我们的渺小,就知道人生的暂短,就应试着去联想,我们人生中的曲折与坎坷与巨石几亿年来遇到的山崩地裂、地壳变迁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当我们多次去殡仪馆送走亲朋,好友时,我们想没想过,其实人生中快乐和幸福是最重要的,而快乐和幸福是靠每个人自己去把握和理解的。你把人生看透了,人生就是一种过程,就是暂短的几十年,金钱、地位、权利、名誉等等,只是人生的辅料,这些辅料富足,你未必幸福;这些辅料贫乏,你未必不幸福,你认为你幸福你就幸福,你认为你不幸福,幸福就会远离你。戴安娜在英王室里生活,那里是无数人想往的地方,但她受不了种种的束缚,因为那里没有自由、没有真正的爱情,所以她感觉不到幸福;农村的老夫,在夏天的晚上半躺在自家的麦垛上、喝着粗茶、哼着小曲、看着天空的星星和月亮,过着最平淡的草根生活,但他的感觉却是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人,幸福、快乐、阳光的生活是一生;忧愁、苦闷、怨天尤人的生活也是一生。那么你为何不去看淡金钱、地位、权利、荣誉、坎坷、困难、矛盾、不公、寂寞,去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寻求快乐与幸福,保持阳光的心态,享受暂短而美好的人生呢?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最大的烦恼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能战胜自己、调整自己、把握自己、经营好自己,你的人生就会幸福,阳光和多彩!
    一个人,你只有想透了人生,才能够胸怀若谷!

发表于 2010-9-26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 U- r/ ^9 a2 g2 W, ?" ~

看到几幅图可能会让人轻松一些。

9 k/ ~4 j! B) P

 

% P6 B" }3 I" {8 M

LBzcKSPv.jpg

) d9 O( `; u5 z( c( Q

6rTTY5v7.jpg

7 A8 f2 u) y7 K! p

h4Kt9EN5.jpg

) A- `* N/ l6 Q4 c" L2 f

8CTiVo0T.jpg

- |- M1 [1 i3 W% ~

3OLR1gj1.bmp

. l( ?* r4 \% v

hjBbhXiQ.bmp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26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熟悉的陌生人在2010-9-26 8:17:00的发言:
9 R+ ?$ c v$ d# f; }. L* |

尊敬的laojy,不必删除你的鼓励帖子,特赠一张有意义的照片于你,其实“学妹”也很像“学弟”。这是在乌克兰СЕВАСТОПОЛЬ军港拍摄的俄罗斯黑海舰队的照片。虽不是军事禁区,但也很难得这么近距离拍到。看到你的摄影照片,我也很喜欢。谢谢鼓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68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X* h& S) P9 O% b

多谢熟悉的陌生人对我的原谅和送我的照片。在国外拍摄有关军事方面的照片,事先可要注意是否允许。不过乌克兰新政府对中国还是友好的,另外对俄罗斯的态度也比上届政府友好,接受俄罗斯海军继续留在塞港。不要再对我冠以“尊敬”,这样称呼显得太生分,咱们都是校友嘛。

发表于 2010-9-27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各位老师,校友天天开心,十一长假快乐!
0 a/ S, D. M: R5 ?
发表于 2010-9-27 0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几张北美风光照片与大家共享。美国纽约曼哈顿和自由女神,华盛顿国会山,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多仑多和安大略湖,渥太华,魁北克集景。








发表于 2010-9-26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必删除

尊敬的laojy,不必删除你的鼓励帖子,特赠一张有意义的照片于你,其实“学妹”也很像“学弟”。这是在乌克兰СЕВАСТОПОЛЬ军港拍摄的俄罗斯黑海舰队的照片。虽不是军事禁区,但也很难得这么近距离拍到。看到你的摄影照片,我也很喜欢。谢谢鼓励。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26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试试

再试试上次雅尔塔的照片。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25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熟悉的陌生人在2010-9-25 9:34:00的发言:
" T1 _8 H2 o& L6 Z% X* k

谢谢诸位的跟帖和鼓励,纠正一点,不是“学弟”,是“学妹”。

! P4 `' x' Y; c6 s1 Y% @6 ]

熟悉的陌生人:实在对不起,我已将帖子删掉。

发表于 2010-9-26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熟悉的陌生人在2010-9-26 8:17:00的发言:
" p$ m1 p3 H! X9 P) M

这是在乌克兰СЕВАСТОПОЛЬ军港拍摄的俄罗斯黑海舰队的照片。虽不是军事禁区,但也很难得这么近距离拍到。看到你的摄影照片,我也很喜欢。谢谢鼓励。

( v* \% j2 g- y+ o/ E$ M$ Q

乌克兰СЕВАСТОПОЛЬ军港翻译成中文是“塞瓦斯托波尔”。二战期间,该城市因发生保卫战而出名,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曾经有一部电影“山地大战”就是反映当时该城战争的。我很喜欢看。

发表于 2010-9-28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28 8:15:00的发言:
: R7 ?) t; N6 d0 R; ?

感谢老学长发来的精美风景图片,使人赏心悦目。能否告诉每张图片的出处吗?第一张梯田可能是湖南的冷水江处的秦梯田吧?

) ?2 ]( H0 @+ {7 S; V: ~

西水车老弟:这些图片都是我孩子从网上收集的,并不是我照的,我是拣现成的。哈哈。

发表于 2010-9-28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9-28 11:59:00的发言:
  * u& g0 N3 A9 V

鞠大哥不但完全正确地理解了拙文,而且拓展了拙文的内容,深化了含义。的确,“飞机加大炮”是一般人的猜测,不足为奇。但是,如果是“飞机架大炮”——把大炮架设在飞机上,那想象的空间则太大了!呵呵,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吗?!fficeffice" />

1 [% ^. }* l! x" m# m

 

3 y& j6 ~1 n- ]: |& J! R- y

冬虫夏草老弟,咱们就把飞机架大炮真刀真枪来一回,不过得请老弟亲自参与战斗了,哈哈。

4 S- |3 Y* p2 P1 y

 

& y2 ^% @0 V7 I# f2 g% R7 L


__嘿嘿,哪里跑,今天让你有来无回,嚐嚐咱的飞机架大炮!

% n2 Z* F' }8 x; A$ {0 l7 l

__哎呀,老天!这是那家的新式傢伙,从来没见过,我命休矣!

发表于 2010-9-28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9-28 22:56:00的发言:
5 G' v$ m, Q+ ^0 P

西水车老弟:这些图片都是我孩子从网上收集的,并不是我照的,我是拣现成的。哈哈。

$ O. h/ D) H* g

原来是这样,你孩子选的图都很美。说明他的欣赏水平不低。梯田的图比较眼熟,等有时间我找出几张贴出看看。

发表于 2010-9-29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9-28 23:03:00的发言:
' W$ Q( I# Y5 V

冬虫夏草老弟,咱们就把飞机架大炮真刀真枪来一回,不过得请老弟亲自参与战斗了,哈哈。

/ F1 }& K" I4 Y0 T, e2 ?

 

! J- {$ F1 v/ t9 B( c1 r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飞机架大炮1完成.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__嘿嘿,哪里跑,今天让你有来无回,嚐嚐咱的飞机架大炮!

$ G! J) A4 ~0 U* C+ ]9 a- W

__哎呀,老天!这是那家的新式傢伙,从来没见过,我命休矣!

" ]! v# p. {5 O9 v2 {! O7 v8 p" r* \

 

5 k6 a3 {6 _' l5 T4 ~

    “1962年9月9日,国民党空军U-2型高空侦察机1架,从福建平潭岛上空窜人大陆.....”

8 x% j% Q" ]! Q! u/ W% m" h

 

7 v& D' k9 `0 _/ o+ u. A7 {$ i

      俺看着不对头啊?飞机上咋成了小鬼子了?你看:还留着小仁丹胡呢.....

* E x" D1 w1 Z" a8 S: a/ ]* |

发表于 2010-9-29 0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插队第一天  : J6 @0 E4 u* h6 p

   四十二年前的今天(六八年九月二十八),在县党校呆了两天的我们被生产队的两辆马车接走(马车是都是四挂马车,搭着垮杆.一车拉人一车拉行理).我所在的集体户共十一人,男六五女.我记得是上午八点多上路,在马车上咣荡一天,趟过辽河翻过一个个沙丘.一路上看到不少大片成熟的庄稼,红头高梁,金黄色谷,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还有在农田里劳做的农民.晚五点多了才到生产小队所在的营子(村子).

* B* I4 S: s$ c9 y" _) U

   生产队很重视,杀了猪,宰了羊,炒了两桌菜,摆上大曲酒(后来才知到都是用我们的安家费开消的).生产队的有头有脸的全到齐,有政治队长也就是支书.生产队长,贫协主席,大队治保主任,生产队会记和保管.政治队长致词,讲了一些大道理,可我们坐了一天的马车各个晕头晕脑那还听得进去?队长到也知趣,很快就转到吃好喝好的程序,我们刚从北京出来几天,又在县里大吃了两天,肚子里有本,又在马车上颠簸一路跟本吃不下,一个个瞪大双眼看着桌上的情景:政治队长蹲在板凳上,肩上批着黑棠绒上衣和贫协主席划拳,手上不停的变化着手指,口中配合着大声喊五啊六啊.其他的人端着酒杯(是白瓷茶杯)说着喝着,当然还抽着,完全是百鸡宴的场景.这顿饭吃到九,十点钟.

8 k' G& r; `4 m! A8 g3 {

    第一天到生产队,头一次接近贫下中农,我就在心里偷偷的想:我就接受他们的再教育么?

发表于 2010-9-29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0-9-29 1:58:00的发言:
                                 农村插队第一天   + M' o: \2 k& p" f3 j0 L9 D, W0 J

生产队很重视,杀了猪,宰了羊,炒了两桌菜,摆上大曲酒(后来才知到都是用我们的安家费开消的).

) f9 f: G) ?' c; G3 q

头一次接近贫下中农,我就在心里偷偷的想:我就接受他们的再教育么?

5 {! e& {' C' L, B/ [$ i Z4 [( J

哈哈!那时就开始“公款消费”了。

# ?& ?. E9 z2 V: l% z& T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是接受贫穷文化的教育。我没有插队,去了工厂,接受了工人阶级再教育,同样有这一问题。

发表于 2010-9-28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

2 G4 x8 U" V& s

 

( G6 z2 P; Z2 x. f: \

只需在《老校友》子版面点击“2”(第2页),就能看到《有知道五六十年代北京一机部子弟学校的吗》,打开即可。

: F% C9 v. q; W0 S9 k, s

不过,鞠大哥不会是又要删掉以前的帖子吧?

发表于 2010-9-28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教,哪位校友指点一下,如何看以前被封的母校网坛的页子。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28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K7 H% E4 L' d# c& ^

      借着冬虫夏草的击落U2侦察机的话题,我把有关图文转录如下,有兴趣可以看看:

' y) G% e8 B) N1 B2 [

 

4 ]1 i4 w7 Z$ y5 N2 B

                                    机动设伏击落U—2 

" j) n/ V+ {& q* x, A) q

 

! o6 m! ~( a0 {$ L

     鞠老学长把击落U2侦察机的来龙去脉让我们了解的一清二楚,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

7 ?# ^; j) j( Y, n: K

     每当我们国家对外反击有了新的成绩的时候,国人都会为之欢欣鼓舞......

8 U9 q: O; n0 B- D( O1 M

 

& V$ @5 v! K0 h2 T( H+ X

     向老坛主古刹听松学长致意!

+ ~$ ~' {& V# m, d; m( O

 

* [6 a4 X s ?6 F/ R9 u

    喜欢冬虫夏草学长的趣闻话题。

发表于 2010-9-28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 Q4 g# `# A* f/ x

鞠大哥不但完全正确地理解了拙文,而且拓展了拙文的内容,深化了含义。的确,“飞机加大炮”是一般人的猜测,不足为奇。但是,如果是“飞机架大炮”——把大炮架设在飞机上,那想象的空间则太大了!呵呵,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吗?!fficeffice" />

G/ d) H! d% i% D& R( C

 

发表于 2010-9-28 0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着冬虫夏草的击落U2侦察机的话题,我把有关图文转录如下,有兴趣可以看看:

' r. c7 w; Q+ ~+ }% `; Y

 

7 q2 E/ @3 |4 i: P/ a/ ?8 y

                                                          机动设伏击落U—2   
  

P1 j- _: |) ^5 j

     U-2是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为美情报机关特制的高空侦察机,重量轻,滑翔性能好,飞行高度可达2万余米,续航时间可达八九个小时o 1960年,台湾当局从美国接收了U—2飞机,于 1962年1月13日起进人大陆侦察,活动范围除新疆、西藏外,遍及全国各地。经中央军委批准,空军决定使用保卫要地的几个地空导弹营,在敌机活动的航路上实行机动设伏。
  

. y7 U7 b! O0 l, r& U, [8 v

      1962年9月9日,国民党空军U-2型高空侦察机1架,从福建平潭岛上空窜人大陆,高度2万米,沿鹰厦铁路线北上,8时24分经江西九江上空左转,直窜南昌。8时32分,U-2型飞机进入空军在该地区机动设伏的地空导弹某营的火力范围。该营抓住战机,发射3枚地对空导弹,当即将其击落,敌机残骸坠于南昌东南 15公里的罗家集附近,敌飞行员中弹身亡。
  

) D: E) V" U( Z

      这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机动作战第一次击落U-2型高空侦 察机。周恩来总理鼓励部队说:“很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9月21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听取了岳振华营长对此次作战情况的汇报,并接见了作战有功人员。该营荣立集体一等功。

2 u) ?" a1 G* K6 S

 

" O9 u8 F7 g4 s% C& l. e9 x

     U-2型高空侦察机机上的电子预警设备,空军地空导弹部门提出,在地空导弹制导雷达上搞一个反电子预警设备,它可以跟踪敌机,但不能制导导弹,诱使敌机上的电子预警设备上当,迷惑敌设备,再出其不意发射导弹,等敌机上的预警系统有反应了,导弹已经尾随而上,敌机想跑也跑不了。这种反电子预警设备很快装备了部队。
  

; C* `8 I# _% N2 v& ^

     为了寻找新的战机,地空导弹某营于1964年5月15日到福建漳州机动设伏。7月7日12时25分,国民党空军1架U--2型高空侦察机在粤东汕头、南澳以南海上绕了半个圈后直飞漳州。 12时36分,敌机距导弹营阵地几十公里时开制导雷达天线和反电子预警设备,立即抓住了目标,3秒钟内完成了导弹发射前的操纵动作,连续发射3枚导弹,将U--2型飞机击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近快战法和反电子战又一次取得了胜利。战后,空军给中央军委写了份战斗报告。毛泽东主席批示:“此件看过,很好,向同志们致以祝贺!”
       

8 _! @0 P- G9 J( Z* n

 

8 v4 R, O: ^* b+ N

                                                                        夜战内蒙古   
  

: M" a' M0 P: u1 s5 J3 e8 N

       国民党空军先后被击落3架U-2型飞机后,美国在该机上又加装了一种能施放角度欺骗的回答式干扰,称为13系统。它能使我制导雷达追踪它施放的假信号,导致地空导弹无法命中目标。经过几次较量后,我空军又研制了新的反电子预警设备并很快装备了部队。
  

i! y; W" A$ R: H u* ?3 i' p( h8 i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台湾国民党空军为了窃取我核武器发展情况,频繁出动U—2型高空侦察机到我核试验基地和有关工厂进行侦察。为此,空军于同年10月将地空导弹某营部署在内蒙古萨拉齐地区设伏。
  

) h# Z8 N% P1 q1 q9 L9 _ L( \

       1965年1月10日夜,国民党空军1架加装了红外相机的U—2型高空侦察机,在山东海阳上空窜人大陆,高度2万米,经黄骅、大同飞向包头地区。隐蔽设伏在该地区的空军地空导弹某营,使用近快战法和“反电子预警2号”设备,在有效距离上打开制导雷达天线,并立即捕捉到目标,21时15分连续发射3枚导弹,敌 U-2型飞机未来得及使用预警装置和干扰系统即被击落。战后,国防部给该营记集体一等功。

/ R, B. U/ N- f% [. x0 K' \

 

( Q. d: K/ q7 t: u& f7 k

        1967年9月8日,台湾国民党空军起飞U—2型高空侦察机 1架,经东海北上,高度2万米,从江苏启东地区上空窜人大陆,经海门、常熟,绕过上海地区,抵浙江嘉兴实施侦察。空军地空导弹某营部署在嘉兴地区,这个营是1966年3月刚组建的一支新部队,1967年4月完成打靶任务,5月份开始担负战备,装备的是全套国产兵器,并加装了反电子干扰设备。当敌机发现我地空导弹部队制导雷达的信号后,施放了角度欺骗的回答式电子干扰。该营成功地反掉了敌机施放的电子干扰,一举击落敌机,残骸坠落在浙江海宁县西南5公里处,飞行员被击毙在座舱内。这是空军使用国产地空导弹首次击落敌机,也是我地空导弹部队击落的第5架U-2型高空侦察机。中央军委通令嘉奖空军地空导弹某营。空军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了这次战斗的成功经验,并对有功人员记功奖励。

I& E: E6 k( l( D: e

 

* b# o) O( O; }

WFuRHR6P.jpg

! E7 P' |2 F% b" t) B8 f/ J

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击落U--2侦察机有功人员合影

8 E) w5 b4 w: @

 

0 v. y/ Y; P! P) J

. `, V W/ O d9 E! d- I0 \3 L: G

, g% u* Z" w! s+ V

1Gv6BTdg.jpg

$ B; Q+ y& O9 L9 [

被击落的U_2侦察机残骸

mqnfDJSk.jpg
发表于 2010-9-28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10-9-27 0:38:00的发言:
 祝各位老师,校友天天开心,十一长假快乐!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9 Z& m* u5 O @! }/ N+ w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width="600" height="400">8 H. X/ c/ E* Z' I) u0 x- o; w: J! X http://cardimg.163.com/mcards/0/big/2980.swf
2 J/ N+ L2 W2 L" r" |: \

感谢老版主的画配乐,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那么平静和愉快。祝版主在异国他乡愉快、幸福。

发表于 2010-9-28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9-26 23:25:00的发言:
# D8 v( u% t+ F5 F7 y9 f. k9 W

 

) r/ ?+ |8 w" A

看到几幅图可能会让人轻松一些。

) n$ R" B' ]% k

感谢老学长发来的精美风景图片,使人赏心悦目。能否告诉每张图片的出处吗?第一张梯田可能是湖南的冷水江处的秦梯田吧?

发表于 2010-9-28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9-26 19:40:00的发言:
  % W2 ?" V' n* V+ q# }4 |, N8 D

我说——我说记得fficeffice" />

9 G: V! B8 |) _" O9 o! W' I

谨以拙文献给参加和关注911北海聚会的机院附小师生

5 o) P& K7 I& [0 G* B' u# n

 

& V8 Y0 Z# A. b

 

9 _, M x6 q2 j

                             (一)

7 j+ i( I- y& ~- X7 f& J2 [

d! N* _3 K! r

       冬虫夏草的文字,我不一定能正确理解。但有一点是没疑问的,那就是虽然分离多年,孩童变成韶华消退的大人,模样记不清,认不准,但是母校的人,母校的事总是萦绕心头不能忘怀。母校的老师同学那么多人,几十年记不住,认不准的情况都会有的。比如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在网上提到我,她对我的名字都记得十分清楚,而我对她名字模样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后来经她指点在照片上找到她,这才算是对上了号。我们班同学的名字我能记住只有20多位。至于老师只有教过自己的印象深刻,教其他年级的老师或阿姨、师傅除了因为有什么事引起注意可能会记住外,作为当时一个小学生几十年后很难把其他老师同学都记住的。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一旦知道都是母校的师生,一股温暖的亲情就会油然而生。

0 C# R; i4 l" b: c% A8 P2 o9 I/ e# Z

 

& t1 [( ?5 B' D! l

      说起当年用导弹打下U_2侦察机的事,我还记得比较清楚,U_2侦察机当时是比较尖端的武器,飞得很高,一般的高射炮根本奈何不得它。我军先后打下几架U_2侦察机,当时是举国欢庆。报纸电台都没说是用什么武器把这种尖端敌机打下来,而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还有导弹这种武器。国外的消息国人当时是根本听不到看不到的。陈毅说是用竹杆捅下来的,老百姓都猜想我们拥有了新式的神秘武器。说是飞机加大炮打下U_2当时也大有人在,不足为奇。

发表于 2010-9-27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我们老坛主古刹听松送来的节日祝福以及在美国、加拿大的风景照片。“每逢佳节倍思亲”远隔重洋,在节日期间还惦念着母校的老师和同学,这真是割舍不断的亲情再现。母校情结源源流长。特别是老坛主的归来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感受更多的情意。北美的风景照我们喜欢看,其他方面的照片和材料我们也喜欢看,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中国人可能会更客观全面地看看自己,认识自己。我们作为正在复兴的大国的中国人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才能正确应对世界不断变化的的形势,才能全面正确认识自己,特别是认识自已的不足,从而改造自已,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中国面临的繁多而复杂的问题,才能更稳地站立于世界之林。
发表于 2010-9-21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随后

对不起,照片总发不上去。明天再试吧。
发表于 2010-9-21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跟帖

这个地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去。这就是前苏联的雅尔塔,现在属乌克兰。今年6月去基辅,特地去了这个乌克兰最南部克里木岛的雅尔塔,照片就是著名的雅尔塔会议实景和外景,不远处的海是黑海。

# A& j f5 H! \- X

 

' W! _4 K% L: M. {/ h N

PS:我出差做交流都是去大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布达佩斯等,但总会给自己留下时间自由行,那就是去少有人去的地方,在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度一个人旅行,回忆历史的变迁,体会那种好像在天边的感觉,确是一种享受。将来这些都作为一种人生的回忆吧。

发表于 2010-9-21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跟帖

这个地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去。这就是前苏联的雅尔塔,现在属乌克兰。今年6月去基辅,特地去了这个乌克兰最南部克里木岛的雅尔塔,照片就是著名的雅尔塔会议实景和外景,不远处的海是黑海。

% M- }8 V% l. @8 p

 

+ J( B1 E1 n* g' H* c

PS:我出差做交流都是去大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布达佩斯等,但总会给自己留下时间自由行,都是去少有人去的名胜,在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度一个人旅行,体会那种好像在天边的感觉,确是一种享受。将来这些都作为一种回忆吧。

发表于 2010-9-21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节明天就要到了,祝老师校友中秋节快乐!

+ f9 k2 Y' S& W. M: r9 u

 

, D$ l, { i# G1 T7 u4 U. z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5 K3 Z1 b5 T2 r

XxPrA00F.jpg

2 S* y" C$ _+ R9 O, c' L- y0 z

EbTSwibs.jpg

发表于 2010-9-21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9-20 10:26:00的发言:
7 e/ w4 V, e$ O9 x- b8 ?( r: s# s

     胡老师拍的这两张老师的人物肖像照片,拍得如此传神啊!牛!

8 |3 l+ |7 X) X9 y; x

 

$ X! o0 Z# c) z* U( A

   姚成慧老师,1965年是我们六二班的班主任。遗憾,她身在西安,我们班的同学没有机会与相见。请漫步学妹代我们班的同学:刘小军、韩波、王利华、王大鹏、王林阳、周琦、代庆平、刘力群、崔安民、钟保家、胡迎新、曲民章等男生;丁莉、邢丽丽、沈光敏、常永翠、许淑庆、许铭、洪良琦、彭任荣、张暑等女生向姚老师问好,来日方长吧!(多写点同学,望漫步抄到纸上,姚老师不定还记得谁哪,费心!)

, y& z# t4 G' P1 t Q' r

这是慈眉善目的老师,叫什么?

! _6 N6 N- F( ?; K+ x! E @& l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哪位老师.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B$ S/ q0 a& d$ p! Y

没问题,我一定向姚老师转达你们的问候。这位老师是黄翔凤老师,是我们四年级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9 17:20 , Processed in 1.20845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