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9-16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老学长的生活主题很大程度是游览国内外风景名胜,令我等羡慕极了!

. A7 Z4 K* C8 E. d% W: D

 

3 _1 @) Z U) U+ c+ B$ P

     

- q S+ T* f% V# ]2 O

      “千秋雪3学姐的《又见恩师》,文短情长,令人感叹。更富于哲理,启迪人生,令人回味!”冬虫夏草学长所言极是!!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9-16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6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秋雪3在2010-9-10 22:23:00的发言:
  $ k) ~- Z( H: k/ o; R

又见恩师

$ Q* k+ S& D3 u& c/ g

 

0 k% @& v r) _" Q- i" S0 }( c

 

0 z4 d2 t4 w& ^' v0 S

......

: o8 ^9 D& D0 E" ~+ l6 }

 

9 U2 _% Q6 S/ z

我以为,天资和保养固然重要,但她们今日之美更在于她们的豁达之美。她们不仅自己快乐而且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这是她们的最美。

( W* ]+ r; a, `9 @/ \ H

......

8 U6 D& ]$ c, Q8 {


 

+ q3 h8 M( o4 ~. u! ?

千秋雪3学姐的《又见恩师》,文短情长,令人感叹。更富于哲理,启迪人生,令人回味!

4 q w( j0 E* K) @ D3 c

 

. e4 A7 h' d: O" Z! F3 A8 \5 H

【已在第一时间将美文收集到《老街坊 我说我说》(自办的“网上集萃苑”)中,以便更多读者享读。】

发表于 2010-9-15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9-14 10:44:00的发言:
7 G, A: Q0 D1 R) O: s* D

laojy学长不辞辛苦赶来聚会,之后又立刻写文作画,令人敬佩!也给您喝彩了!

" q5 L3 C( Y5 Y

哎呀,新坛主的表扬令为兄的羞愧之至啊!虽然能耐有限,但是不能鞠躬尽瘁,也要尽力而为,不但是为母校论坛兴旺奋斗,也是要以实际行动表示拥护支持坛主的“忠心”。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吗,“干好干孬是水平问题,干不干是态度问题”。坛主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我要“戒骄戒躁”“不断进步”。请看我的实际行动吧!我的那篇拙文因急着赶飞机匆促敷衍,很不像样。再次请大家原谅。

发表于 2010-9-15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坛主古刹听松,千呼万唤终于回家来看看了,真是让人高兴。看看你开创的事业兴旺发达,一定也很高兴吧。大家都很想念你,殷切希望有空常回来看看,以解老师校友想思之苦。

发表于 2010-9-15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昨天来到桂林,先发几幅照片,让大家换换脑筋,轻松轻松吧。

& M3 s6 ~' _$ l+ N1 }# X/ G

 

$ G- [1 I; ?' D9 x3 s8 x. K! P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k" j1 ?; N% }3 R3 [! [8 g7 C* z$ s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0 i- ]4 v; H$ q& A&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h! H" B. P. J, j, b' a: O

[upload=jpg 547.jpg]UploadFile/2010-9/201091522294038867.jpg[/upload]

9 ^, Y+ E/ p8 o$ b' X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f R- C; ^; R0 w% ]2 I" w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5 F$ l% {/ `( H( N7 h

 

& L% V" Q/ ~" j: h: l4 w/ H" k

(待续)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15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10-9-13 12:23:00的发言:
9 F# V) y& B( `8 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y$ G8 U- f( ^( Z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F7 o6 L8 V1 Z& R) I/ R2 _: y9 d

革命后代辛苦了,跑前跑后,照了这么多好照片,全方位的反映了北海师生欢聚的喜庆场面。我总感到我照的片子,色彩不理想,而你照片的色彩鲜亮,构图自然。有机会给我们这样的“半拉子工程”多指导指导。你给西水车与我所照的这两幅照片抓拍的就是好,把老校友见面激动而后亲热话语的情景生动表现再来了。我虽然没露面但比直接露面更能留给观者想像的空间。多谢多谢!另外再说句题外的玩笑话,看了你的照片我终于全面地认识了我自己,因为我从来这样真切地看到过我的背后是什么样子。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若水兄,您组织策划的这次庆祝教师节北海聚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召集了众多老师同学。真是辛苦了!这儿也给您喝彩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9-15 22:31:00的发言:
$ d) t+ M% _: M) Y# z

我是昨天来到桂林,先发几幅照片,让大家换换脑筋,轻松轻松吧。

# x% z3 Z) ]; ?+ W2 o6 H6 x8 R

 

" y* s J7 T% e, \

laojy学长江南塞北周游四方,速度快、覆盖面广,胜过当年的徐霞客。

发表于 2010-9-15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 Q6 f- D- n/ J+ A' u" w

 

. d' }0 R e+ g4 m$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 j* I5 a& `+ b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3 p' o- c. t! t: v) }- m, g+ |! C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z. L2 A; z! T! w7 k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9 U8 C5 f8 n6 p' w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V2 n/ E. d# x/ M! |& U2 |4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秋雪3在2010-9-10 22:23:00的发言:
  , ?, F+ b3 P; X& P5 B

又见恩师

) d4 F/ i: }* Q" P

…………

9 v0 v& t$ T$ X7 H y6 |1 ^9 |! b. X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从这篇文章中看出了两个工整的字:“真情”......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0-9-8 12:56:00的发言:
4 r' J3 F( {$ D9 m0 ?) _" l

…………
    休闲岛上岸收40元,正赶上民俗表演娶媳妇,娶媳妇的船队由左前方过来了,媒婆到观众席上征新郎,有个小子幸运的被披红戴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去了。

8 T) A U% E, t" J, C3 a8 u

………………

$ T6 A* t8 W# E" i7 Q2 t- j% y

玉龙雪山写的“白洋淀游记”很有意思!细节吸引人,这很重要。你观察得够细致!玉龙雪山羡慕乘车来玩的,我倒很羡慕你们骑车的!骑车进入大自然,一天行几十公里,实在是壮举! 

7 T& r2 B9 k* H4 P

 

8 |0 c( J; d; p

想起小时候读过孙犁写的《白洋淀纪事》,有两个印象,一是风光美,是朴实的冀中百姓的世外桃源,二是对敌斗争的根据地。男主人公的名字大概都是“芒种”或者是“水生”,女主角叫做“立春”或者“秋菊”等等,其它细节不记得了。

" W# J) c! r2 C$ S2 Y+ W4 A8 T9 v

 

' z& }) U5 O' D

今日之白洋淀,“再不是旧模样”,人妖献舞,洞房入赘,一阵阵歌声裹着贴饼子炖鱼的味道扑面而来,一双双鹰眼盯着游客的钱包……可想而知,呵呵! 

$ W* H8 m$ d) N1 o2 R" J; Z

那个“幸运”的小子也许不会太幸运,因为洞房里面一定埋伏着收彩礼的后续节目呢,哈哈哈!色即是空啊!

' i3 x) s3 I) |! @* \, C

 

9 n9 i* R& S8 L

前些天的关注点在北海,因此今天才得空对玉龙雪山的这篇游记补上几句话。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10-9-15 5:29:00的发言:
& Z- I A2 z( n


 

% |, V. I$ N2 G4 J8 W

我们的老师同学基本上来自北京机械学院,汽车局,百万庄(百万庄可再分为几个大院)甘家口,和平里等原机械部的院校,机关大院和一些军队大院,他们交流着各个大院和京城各个角落的文化气息,优秀的师资,朝夕相处的寄宿制生活,使我们学校形成为一个北京诸多多元大院文化交融的大集体,尽管学校早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们论坛经久不息的繁荣,一波又一波的师生重聚首,说到底,潜在的因素也来自我们永远挥之不去的大院生活的情结。

/ I) X2 \9 [1 z2 x

北魏推荐的《汽车局大院六十年的地理变迁》一文提到了我们学校,摘录如下:

, j' b4 a% \3 g& K1 ~8 F

。。。老机械部的人说起汽车局,心里都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五六十年代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说起汽车局,心中更难免有几分失落。已逝的过去在他们心中的记忆是断断续续的,忘记了,却还记得。苦过,却还是甜的。那是一个物质并不太宽裕的时代,可那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父辈们或许是来自硝烟刚散的战场,或许是来自天南地北的院校、工厂,怀揣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在这里施展着才华。孩子们打小就厮混在一个大院里,绿草如茵、花木葱茏的院子,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子弟小学住校的孩子们,更是一起吃、一起住,每周有班车接送。幼时培养起来的亲昵,远胜过胡同里的孩子。

! w6 s3 i2 o4 o2 @( S0 A; r3 }, b* e

该文章的最后,有北青报的一份征稿通知,特摘录如下:

- O3 y# g4 N) _; f$ }" r7 H1 o

 

7 Q* _; ^. }# _* J( u' A

征稿

  “大院文化”是相对于老北京原住民“胡同文化”而言。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党政机关、部委局办、科研院所和军队大院在京城西部区域兴建起来,并发展出北京独有的“大院文化”。这些大院通常分为两类:一是部队、部委,二是大学、科研院所。这些“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大院,到1980年末,已多达2.5万个,构成当时北京城市生活中的一道风景。

  本版诚恳邀请生活在大院或熟悉大院生活的您,给当今的读者们讲一讲大院地理,在当今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这也是对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一种追忆。

  投稿邮箱:xieyanchen@ynet.com

1 m6 Q4 a; b9 j5 C* [

 

发表于 2010-9-16 0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写的“白洋淀游记”很有意思!细节吸引人,这很重要。你观察得够细致!玉龙雪山羡慕乘车来玩的,我倒很羡慕你们骑车的!骑车进入大自然,一天行几十公里,实在是壮举! 

. x+ \. f/ m- a n$ Q

 

# C0 w8 o3 m: g) }7 B9 n. s$ L9 K

想起小时候读过孙犁写的《白洋淀纪事》,有两个印象,一是风光美,是朴实的冀中百姓的世外桃源,二是对敌斗争的根据地。男主人公的名字大概都是“芒种”或者是“水生”,女主角叫做“立春”或者“秋菊”等等,其它细节不记得了。

% [) K% {% u7 N& W* S7 \* z

 

4 E7 ~2 Q3 @# J7 `4 D/ u# d! g: l

今日之白洋淀,“再不是旧模样”,人妖献舞,洞房入赘,一阵阵歌声裹着贴饼子炖鱼的味道扑面而来,一双双鹰眼盯着游客的钱包……可想而知,呵呵! 

8 q# N( F& H9 I( X

那个“幸运”的小子也许不会太幸运,因为洞房里面一定埋伏着收彩礼的后续节目呢,哈哈哈!色即是空啊!

: I) V$ O* p0 [# [& g: ]& C- B

 

) k% x2 P4 ?. m, z# p. Y

前些天的关注点在北海,因此今天才得空对玉龙雪山的这篇游记补上几句话。”

+ H- O4 v4 i7 o( i

 

, A) b; B( o! C6 |1 V6 u+ A' |

       早晨打开论坛,看到北魏学长的互动,心里一阵欢喜!

0 Q+ x8 l$ K+ v: e4 L+ D

       那天往返15个小时,有10小时在自行车上,往返100公里,本来是想锻炼身体的,锻炼的有点过了,尤其是后6个小时,冒雨打伞摸黑回到家的,苦不堪言啊!

# \; F$ ` O; x l3 J" A1 Y# v; O

       那“幸运”的新郎交彩礼是肯定的了,本来媒婆是瞄准了我的,我摆出一付只顾拍照,规避媒婆圈套的架势,媒婆才转移了目标,呵呵......

7 G% I$ p0 ?7 m

       看到北魏学长的身子骨,一看就知道也是个注重体育锻炼的人,愿您再接再厉,到了八九十岁时 做个健硕的老头.........

发表于 2010-9-16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16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荷花淀

荷花淀

——白洋淀纪事之二

孙 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的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

  “你们干什么去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

  “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

  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浮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1945年于延安

  【编后按:孙梨的平淡与自然,令我们的中学课本添了几分雅致,仅仅因为这一点,我也要感谢这位作家。

  孙梨,原名孙树勋,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东村。1936年曾在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因此了解了白洋淀一带群众的生活,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1937年后他参与抗日革命工作,两年后到解放区做文艺宣传。1944年发表小说《荷花淀》、《芦花荡》等,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继赵树理之后又一位重要的解放区作家。孙梨的小说,着重挖掘农民,尤其是农村女子的灵魂美和人情美,人物朴实生动,夹在当时解放区较为古板的创作作风之间,显得别致生动
发表于 2010-9-16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雁翎队纪念馆---塑像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16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o5 Q; j$ g: S7 Z7 ]$ k/ ~

在附小上学时,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常说“一肚子墨水”,若贬斥某人,则说“一肚子坏水”fficeffice" />

0 |, r. Q6 B' x7 ?: T8 q( E& u0 {

。而我们的胡兄硬是另辟蹊径——是否当年灌了一肚子的北海绿水,才造就了附小不可多得的奇才怪才。“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要是有朝一日立传,这一笔要大书特书的呦。

7 G- E5 L) ]8 a( p1 I+ j

冒昧改写当年的一首颂歌:

% q2 q! l4 ]3 A' N8 U* T

 

% V3 ?7 P' _, _

五湖的碧波四海的水,比不上北海的绿水美,

6 ~6 [* X; `9 D! i6 B

胡兄就是那饮水人,喝得鱼漂花枯叶也瘁!

( O3 X t/ o8 R: C0 E! G5 l- l

 

( ]4 _# |$ w) U& ]0 } y

 

+ [1 ^: B7 b- U+ t

言语不恭,胡兄勿恼,也不可恼——俺是领了“铁券丹书”的,享受豁免权。哈哈

发表于 2010-9-16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的《自驾游》如春风送爽——炎热的秋老虎中习习凉风。清新,自然,质朴,流畅,有趣。

, ?9 K8 q+ r( t

原本等候之二,之三。。。。不料北海浪潮后来居上,热闹一时。

# i8 ?5 P! d8 R* C7 {7 \% [

 

% ^. p, M; W2 K. ?! R

原打算将美文转集到《老街坊 我说我说》,不巧字数出格,一时转载不成,很是遗憾。

发表于 2010-9-16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16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六届六二班五位同学911-横渡北海“让我们荡起双桨”,当全校聚会时迟到,没喊“报告”就入场,悄悄溜进会场站在最后面校旗旁。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19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西水车

看了西水车的回帖,很高兴。原只想发几张风景照片,还没想到东欧国家的政治和发展问题,我倒希望大家能多发一些我们所到国家的照片,以对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意下如何?

$ Z3 u' M: H' y) r* i

 

! ?# C4 G0 P* U2 F8 p: s

 

发表于 2010-9-19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泉水叮当在2010-9-18 14:56:00的发言:
6 x) Z; T e5 F2 a& ]: y5 a4 {* `/ N6 v

 

3 U' j7 ?: L7 b

开明大哥
 

\7 @6 `9 {1 f& [9 m9 [* d

   开明大哥,请接受我的祝福,也请接受机院附小校友对你的祝福,愿你多多保重,幸福安康!

* \7 z( m9 j7 _

  

泉水叮当学妹的文章感人至深,与开明家几十年在风风雨雨中结下的交情难能可贵。也让我们同学更多的了解了离开小学以后开明的工作、生活轨迹。
发表于 2010-9-19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9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9-18 7:26:00的发言:
9 K8 e& D& H# S! f1 `

laojy学长游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怎么没有把“九马画山”发来让大家数数能看出几匹马?漓江风景照片很清晰,又随您的镜头看美景啦!

. }' `8 g; I7 A2 k- `# j; ?

游览过几次漓江,用135相机拍过九马画山的照片,找到后再发来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 I0 i/ o' y0 J

 

& F# L! e+ c1 P3 ~- i8 |2 c2 I

 

$ s% x" [' B: g

哈哈,善老弟,虽然去过几次桂林,怎么会没认出我发的九马画山呢?下面这幅照片是我上次发过的,是不是九马画山?经你一说,我对自己的记忆力也有怀疑了. 

) P5 g$ G3 m) a# v8 s2 c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19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之客与泉水叮当所发的北海泛舟的照片真是太好了,这些照片弥补了师生北海欢聚图库中或缺的部分,没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我还以为当天参与划船的校友没带相机,或是当天只有坐渡船的,没有划船的.真希望看到阳光之客与泉水叮当更多的照片给母校论坛增添光彩,给老师校友多留想头.

发表于 2010-9-19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9-18 0:28:00的发言:
2 B j! w, i" Y' |- _5 n* [

现发上17张2010年《附小师生庆祝教师节北海聚会》的照片

" B9 i4 T. y/ F0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 15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母校网坛喜事多,我们胡老师现在也连幅不断地向网上发送照片.真愿更多地看到胡老师发送来的丰富多采的照片.

发表于 2010-9-19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18 10:51:00的发言:
7 F- G6 A- x9 m' X

我在1967年8月到11月,全国武斗盛行期间,我做起了“逍遥派”时,正在桂林度过,确实有你说的舢板。那时我天天去漓江边游泳,也划过舢板,从七星桥下划到象鼻山,从象鼻孔穿过。也没有觉得害怕。

8 }( O( Z" q; W2 L1 c: ^

糊涂人与西水车所说的漓江上的那种舢舨.我在漓江上没有见到,更多是单人所撑的竹筏,而且竹筏中不少都是机器驱动,载上三 两人来往呼叫着狂奔.加上一艘接着一艘的大型游船,漓江已找不到以前那种恬静悠然的情趣了.桂林对漓江的管理不敢恭维,特别是市内的河滩上杂乱无章.不过像西水车热衷于游泳的大有人在,河中泳者不少.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漓江水质还是很好的,清沏见底.钓鱼的很多,更说明河水水质是不错的.西车水再游漓江时再展优美泳姿是没问题的.

发表于 2010-9-20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传旧照片

去年到新西伯利亚和伊尔库茨克的贝加尔湖游览,印象颇深,传两张照片分享。主要是想加入一点咱们校友的生活信息,如大家不接受,我就删掉。没关系。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20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衍行说起我发照片的事情来,真是惭愧。善若水至少教过我三回,当时听明白了,过两天又不知所以然了,脑子里一片迷茫,后来他干脆把帖照片的程序一条条地写在一张大纸上,趁热打铁,偶尔发上一张就非常紧张,但是发照片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因为我家的相机,我和我老伴在国内外都照了不少,有些很好,想发给大家分享,就是笨呀!记性不好,动作又慢,很费劲啊!《9.11》我是下决心了,一定要把一些照片发给大家,我是笨点,可我老伴很聪明,拉着他,又找出善若水给我写的程序,反反复复,好几次才把共计18张照片发到网上,和你们不能比呀!这就是我发照片的真实过程。

; ^% c9 N& j3 r* x$ k$ @6 y5 H( b

   我想:人苯点、年龄老点不要紧,只要有一颗求上进的心,只要有一颗爱附小的心,肯学、肯实践就行。现在发照片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这也是向学友们学习的结果啊!。

AqqFYnwY.jpg
T4X6OZL8.jpg
yfuysMQw.jpg
hfHo44ki.jpg
Csh0jO6R.jpg
4URestL7.jpg
LS7zeUQH.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9 21:24 , Processed in 1.22173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