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寻得的安内二条法明寺
2 H; b: [2 V$ y4 k+ i0 @8 X( z 该寺明代与牛街寺、东四寺、锦什坊街清真寺并称为京师“四大官寺”。所谓官寺,即拥有礼部所发札副、冠带,从而掌教者冠带荣身、住持是寺,以领众焚修、祝延圣寿,享有一切差徭概在蠲免之列特权的清真寺。其中一部分系奉敕修建重修或由皇上题名。北京一城同时有4座属于官寺,并由皇帝分别题名为法明(安内二条法明寺)、清真(东四清真寺)、礼拜(牛街礼拜寺)、普寿(锦什坊街普寿寺)。(另据河南沁阳水南关寺明掌教札副题刻,大兴县亦有官寺。)据该寺明万历八年碑记“寺成,蒙恩赐额曰法明寺。盖经始于正统十二年二月十九日,落成于明年五月五日”句,可知此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敕名。 . D, _8 J% w! G) Q- R* P
历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这四大官寺如今尚余三座,但也早已面目全非。而安内二条的法明寺,则彻底的消失了,仅留下一件石碑,和诺大一个被中学、医院分割占据的院落,证明着它的古老和恢宏。 . t0 \' ^9 u9 \+ @& Y8 J, _! I- S
那块石碑如今就安放在东四清真寺大殿廊庑之下,不足一米之高,却弥足珍贵。这就是明北京安内二条敕赐法明寺圣赞碑记(万历七年)。其上的《清真法明百字圣号》,与署明洪武元年《御制至圣百字赞》大体相仿,可能是前者仿后者而作。据民国著名回教学者金吉堂先生在《敕赐清真寺的五百年》一文中也说:此碑“原为敕赐法明寺物(敕赐法明寺在北平安定门内二条胡同,为北平回回四大官寺之一)。清初法明寺不戒于火,故物唯此碑与另一圆形石刻保存,其后移碑存于本寺。”而写有《北京伊斯兰教研究》的李兴华先生称,他在交道口中学未能将原安内二条法明寺明万历八年碑记寻得,大概正是此因。
! T; \, _& p3 b2 i& b 另外,在《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中,也提及此寺,鉴于作者的生活背景,应是反映了老北京回民的一些记忆吧。原文如下:“吃过早饭,吐罗耶定便带着易卜拉欣出门了,首先要去牛街清真寺凭吊祖上的遗迹,然后还要去瞻仰、参拜东四牌楼清真寺、锦什坊街普寿寺和二条胡同的法明寺,北京这“四大名寺”,至少都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吐罗耶定仰慕已久了。”
* W+ G5 \" o) w& G' q! a
0 X% ] [# V* r: S另附敕赐法明寺圣赞碑记如下: 清真法明百字圣号 乾坤初判。天籍注名。西域传法教主。至德大圣仁慈。正烈行政天经。众圣之宗。七天游奕。协助天运。护佑国王。公直无私。白帝真君。普度群迷。五朝祈天。默助太平。阐教祖师。灵明洪枯。救苦拯难。明冥超拔。脱离罪愆。降服诸邪归正。清真法明大道。穆含默德圣人。 本教经中译述圣赞 至圣默德。清教祖师。生自西方。出于唐时。母受胎先。光显父额。正离母身。异香不绝。右手蒙眼。左手下遮。脐肠自断。生成受戒。额广准隆。两眉相接。凤目须稀。分明威烈。口动馨香。汗浸过民毫光满面。群他工列。背生肉印。受天封册。生知颖异。凝一精白。蝇不落身。白云拥遮。飞仙洗濯。七情净洁。天仙赞讳。竹笔莹裂。默祝穹苍。指分圆月。国人进瓜。味苦不说。作保放獐。毒羊具白。德量宽宏。经旨赞德。孔雀飞翔。口衔赞帖。升霄下世。神明通彻。接受天经。三十部册。立教化人。事凭经折。独敬天主。诸像不设。竭尽忠孝。众善成德。济度众生。明冥救厄。每七礼拜。兢兢业业。五明朝礼。感天恩泽。道德无穷。万世正烈。 供奉源流谨题二首 无始无极真天主。至人至教大圣人。一理相敷弘化育。清真万古秉和纯。 至人施教出天方。善德遗风被远荒。真节有灵穿玉石。志诚无怠达穷苍。星前斋沐充清静。道上资谈识本常。五礼七瞻俱戒谨。无疆熙化祝吾皇。 赞曰 天气禀革 圣智生成 道传万代 教授真经 万历七年岁次己卯仲春上瀚之吉古燕教人薰沐述□捐俸镌 碑侧:山东都司都指挥金事思德尤铠相俸。 碑阴:[上部为阿拉伯文“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下部为汉文“理本无极”]。
. B8 W8 f7 Q) yhttp://baike.baidu.com/view/2657233.htm , n8 `, `6 [# z$ m& ?) ^
) T" y2 N/ C1 l/ ~
这是百字赞的详细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