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北京,喜欢她的广博,喜欢她方正的布局,简单明了,不易迷路。
/ B" J' R4 B; R0 W6 f4 c共去北京三次[em55] ; S$ D" m6 f2 Y, n) w9 E
# B# x" [& A A" d
第一次,1990年技校毕业时候,和两个同学去的,临行前一个同学的家长找的鞍山钢管厂的熟人,北京有他们厂子的联络处(厂子不大,不该叫驻京办吧),是在崇文门附近,一个院子内,不像是四合院,很简单的,因为是熟人介绍的,宿费每天仅2.5元。
. F& M) z; {0 v3 q# |# n去了几个地方,好像没去长城,那时要开亚运会,去了亚运村,记得有五洲大酒店。 1 W4 H ?% w% o5 e
那时的北京,还是比较紧张的,特殊时期,说话都很小心。
0 W) |+ |0 i3 Q( e拍了些照片,同学借的相机,在换新交卷时,我把以前的旧胶卷又装了进去,出了特殊效果,郁闷。相机频频出毛病。 . w' R; M: U: Q; y5 S9 C$ w
去了王府井小吃,那时都在路边吧,那是真正的北京人做的,味道很好,不像现在,都是杂牌部队,参差不齐。
; G, c3 f: m, u% l5 {8 o8 h( k) }6 R, k那时只带了500多块钱,玩得挺开心,还买了许多东西。
; g$ m2 g5 C. A# v' e- U# }" C# i$ Z回来买袋瓜子,磕了一道,牙不舒服。
( N, v2 X* h+ K# y; ]3 v第二次是1998年结婚和媳妇去的,借的相机,拍了许多照片,这回住的是鞍山北京胜利宾馆,每天150元,在东四9条吧,北京胡同挺有意思,头条一直到十条,很好记。走道头条右拐就是正建的东方广场,那时王府井很热闹,比现在强。那时爱进各大商场购物,现在一家也没进,因为,哪里都一样,没有特色。第二天,做了发黑广告的旅游车(10元车费5个景点,真便宜呀),早晨来个出租车,接我们去看升旗,去了恭王府花园。在车上看介绍有的景点不像正规的老北京景点,应是后建的,心里犯疑,再加上旅游车老坏,决定下车离开,趁着司机和卖票的去远处借工具的时候,我和媳妇下车走了,当然,不欠他的车费,因为车费已交了。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8 B9 f+ q$ o: {同媳妇在前门做的公家的旅游车去的长城,司机很敬业,兼职导游,向我们介绍一些景致,两处长城,居庸关八达岭,八达岭好些,居庸关都是后来修的,整新不如旧,还很陡,令人讨厌。不知是哪个长城,有个老建筑,像个垛口,周围围的栏杆。后来司机说是“云台”,那是真正的“文物",可惜错过了。
9 I' Z1 w2 E0 L% [7 H在北京买了许多东西,后来才发现,带的钱不多了。
: ^) P' U6 M* x3 x: K5 s$ H那时的北京,还是变化不大,没有讨厌的”拆“字。 7 ~+ C2 P/ R, O8 S
今年7月,和孩子来北京,事先在网上预定了景山东街宾馆,有了网络,事事便捷。坐动车4个多小时就到了,高效率。 ) r5 V; a# w" h& ^* e- l S
领孩子和侄子去天安门广场,向他们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他们总是心不在焉,到了天安门广场,他们也不兴奋,我也习以为常了,这次来,觉得纪念碑不想以前那么高大了,纪念碑前面的电子屏幕很煞风景,广场周围的“蒙古包”,原来是安检用的。 1 |, O; U, H B/ x f5 S+ h
头两天道不熟,领俩孩子围着故宫转圈,后来是旅店的小妹妹提醒我们坐101路公交车........这才结束了“步行北京的苦头”,因为旅店路口就是景山公园东门,我去了两次景山,公园里的老人真的是“鹤发童颜”满面红光,这可能也是北京的水土好吧,看他们的身板,我非常羡慕。
( O6 B5 y/ [. L# [. }* r& K这次大感受是,天热,北京餐饮业被外地打工的“承包了”,北京人比以往两次热情了。
- m L' z l) t6 G. p$ f) p! Z拍了许多照片,数码相机,真的很便捷,可以“随拍”。 # m& j; @, D, K" R4 d, x
去了北大沙滩“红楼",感受些历史的积淀吧。 % E; Q& R T8 F. n
喜欢中山公园的静。讨厌故宫的乱,熙熙攘攘的游人,没法体验故宫的大气,这次是从神武门进去的,参观效果不理想,到了太和殿,那种兴奋的感觉一点也没有。
$ x+ @4 Q L; o6 w# I7 V去全聚德前门总店吃了烤鸭,服务很好,烤鸭味道不记得了。满足了孩子吃烤鸭的心愿。
, e: R6 S% O) q* z3 Q5 I: A2 j去烤肉季,失望,不喜欢铁板烤肉,喜欢家里那种用篦子烤肉的味道。 5 w' Y* m. q+ Z3 O+ p/ b0 z
什刹海的景色不错,只是周围被有钱的吃客包围了,咱百姓没法进去。再来北京,一定去什刹海多玩玩。 }* u, j3 o& W1 }: c9 r
离回家前一天,去了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它的周围都拆迁了,偏地瓦砾,观复孤独的耸立着,博物馆很精致,藏品体现了马先生的执着。此行不虚,很值,比故宫珍宝馆强百倍。 9 x5 A- d) G2 d+ T3 u V: f
这几次去北京,头两次变化不大,这次去,感觉北京正在试图把自己融入到大都市中去(其实北京已经是大都市了这种感觉就像脱贫了的已经是大户的人家,怕被别人说他老而旧的过去一样),试图摆脱那些老的东西,比如胡同和那些老的建筑,殊不知,北京就是靠着这些老的建筑维系着,高大的混凝土垃圾,我们看腻了,北京还有啥可看的?故宫而已,我们想看中南海,可那是不可能的。那些好看的四合院,门口都是武警站岗,里面住的都是达官贵人,看看百姓的四合院,那是大杂院。喜旧厌新,反映的是文明的退化。
2 @% d, J, `7 t) P回来在老北京论坛注册了,随时体验老北京的方方面面。三次进京城,感受到了变化,但是更多的感受,还是浮躁,举国上下,都是浮躁,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生活的节奏,270万的北京房价,这是我们的“特色”?累的年代。 $ |( P; |# |( q/ W# J ~ X4 ]
2 G |1 r' O- S( i
/ u4 O7 e `: z; k1 n+ ]. S( r! E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