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01|回复: 3

[原创] 留住大连(修订版)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8-6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Z C, d; ^7 k7 Z' A

    2003年,我作为游子漫步在青岛老街,一霎那间,我忽然发现就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一本《青岛老街》伴着我走遍了老街老巷。青岛与大连,无论是文化地理还是市容市貌乃至城市历史都极为近似,以青岛作对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城市。我甚至想多年以后,自己也要完成《大连老街故事》。

+ W, i0 _0 Z# V% R- T

    2005年,我回到了故乡。亲切的街道上随意便可以看到这样一句广告语“我爱大连,从未离开!”这八个字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对于我们,大连不仅仅是浪漫的,任何一个城市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这个城市所独有的城市文化,大连也是一样。

& |+ u, s9 V* f5 k

    一、和风槐香,凤鸣梧桐

5 H% q+ @# o h. ^3 V1 m' K

    慢慢地解读大连,你便可以发现大连浓浓的清韵。在大连有一条叫做高尔基路的百年老街,虽然它名字是源自1946年6月1日。现在,高尔基路已是一个包括凤鸣街、新华街等在内的区域概念。高尔基路最具特色的就是和风欧式的老房子和那参天法国梧桐。这里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条主干道的老建筑存留区,古老的法国梧桐矗立道路两边极具风韵,历史的厚重感可以让你感觉到她的灵魂与生息。高尔基路在游人和大连市民心目中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

. D! M( Y% J4 Q- N* w: p

    就是这样一条老街区,10年间历经沉浮。面对房地产的狂潮,大连很多老房子被碾碎了,从十多年前的7000余座到如今的700余座,想起来都是满眼眼泪。2009年末,又有不少大连人来此拍摄,因为已经有人漏话,这里马上就会被推平。他们不能改变什么,仅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2010年1月16日,恰逢大连的两会期间,这些人又来到了这里。80多个人一起高举着“保护大连历史街区,留下城市文化遗产” 的大条幅站在了老街上。在他们走过的时候,汽车也让开了道路。

) I9 z$ u* u3 Y6 X4 f% x

    大连的城市历史并不长,只有110年。不过这110年的脉络都清清楚楚地铭刻在老街上了。1903年时,大连便已建设成一个4.2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但那时《大连地图》上还没有所谓的高尔基路街区。1909年,老电车通到了高尔基路口。第二年9月,伏见台市区规划出台,市区迅速推进到这里。

! Y8 P" Y# ]. Z( [9 Z6 o

    这里的地名也煞是富有田园诗意,皆与花草有关。从花园町开始往东,水仙町、菫町(菫指紫丁花)、山吹町、菖蒲町、桔梗町、白菊町、千草町、早苗町、若菜町、芝生町(芝生是绿草坪的意思)、芙蓉町、蔦町(蔦是指爬山虎的红叶)、薄町等。也许这里当初就种植着这些美丽的花草,以致这里至今依是清新葱郁。20年代末期,国际建筑风格开始流行,这里也形成了一个特殊建筑风格区域。大连民间把这里的建筑叫做日本房子,实际上它们属于既不东洋也不西洋的混血。大连光复后,很多带有殖民烙印的地名被更改,这条路则因为中苏友好的原因被叫做高尔基路。

3 r1 w, f$ p. `0 A) h

    每条老街都有故事,高尔基路也是一样。高尔基路193/195号那座普通洋楼分别是郭沫若夫人郭安娜和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居。郭安娜搬来不久,刘长春也住进了这座小楼。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两家人处得非常好。郭安娜虽很少与外界接触,却经常和刘长春的夫人姜秀珍在一起聊天,她讲的最多的话题便是自己的儿子郭和夫。郭和夫的容貌酷似郭沫若,为人传统,温和孝顺,对母亲总是百依百顺,凡事都让母亲高兴。郭和夫很喜欢钓鱼,每当钓到黄鱼和梭鱼的时候,郭安娜都让他给刘长春家送去几条。郭安娜喜欢吃饺子,每当姜秀珍包了饺子的时候,也会送些过来。刘长春和郭安娜,一个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一个是有着两个祖国的人,这种安排实在是上天的刻意。1978年8月,刘长春的小孙女出生,起名为刘樱。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个名字是希望世人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 T; F# v7 x* w4 E* q/ C3 `# n

    一位老住户还告诉我们,旁边的191号是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原型李诚的旧居。如今这些风华轶事,都已记录在《大连老街故事》里。

" _1 M* u. C: o& }

    二、日落南山,月照东关

4 T2 h6 i9 Z/ X6 _% ~# `# I

    在大连曾有好多所谓的日本房,其中最好的一片是在南山。孙传芳和张作霖的官邸也都在这个区域里。大连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即二等鬼子住凤鸣(高尔基路),一等鬼子住南山。当年策划炸死张作霖的河本大作的旧居就在这里。

4 z6 [" w- y; E$ o; G5 G

    南山的洋房始建于1905年,原本这里住的多是中国人,而当年大连的人口也仅有1.8万左右。同年9月-11月间,日本殖民者以“下层中国人的一般杂居,在卫生风纪方面有值得忧虑之处”为借口,将这里的1.4万中国人强行迁到了所谓的“支那人居住区”(东关街一带,旧称小岗子)。从此,南山成了日本人的家园。大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南山完成了主要建设,住的多是日本高层、富商及外国领事馆人员。

) j0 O7 e9 _; F. G6 W

   当年,日本人还在这里种植了很多洋槐,每年夏日倾城槐香,所以至今大连仍被世人誉为“东方槐城”。清冈卓行的《洋槐下的大连》便曾多次提到这里。散文家陈从周的《十里飘香过大连》所描述的也是这里的风景。南山历来也是大连文人骚客汇聚之地,画家谢廷麟就掩藏于此。据《东北人物志》记载:“谢廷麒字泗泉,大连寿民药房主人,住大连市柳町四七。”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被无缘无故的拆迁。非常不解的是这里并不是要建造高楼,而是重新建造新的洋楼。我们已看不到老房子了,或许连照片也再难见到,但是我们可以铭记这样的广告语:南山1910,飘逝岁月,重现眼前。再见到原来的南山,只能看照片或者在梦中了,拆掉的永远消失了,无论对与错。

' T8 U( t2 L8 E( p# _6 o

    七七街60号据说是奥地利领事馆。这座建筑曾有6户人家,都是当年团市委分的房子,住的都是文革前13级以上的干部。房子很高,构造独特,左右对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当年肯定是公建,而不是单纯的住宅。因为拆迁的缘故,已经稍有破坏,只剩一户人家居住。这家姓纪,是1965年搬进来的。据他讲,当时房子很气派,前院的小花园种满了蔷薇,房子侧面是松树和芙蓉,蔚然成荫。院子里还有一个小鱼池,里面都是鹅卵石。旧时,这座建筑还曾有外国兵把守,房顶还悬挂着一个“大鹰”造像。“大鹰”造像文革时被红卫兵摘走。

% N9 k) t9 T. q

    如今,院子里散落着很多破碎的瓦片,还透着当年的绿色,隐约能看到历史的气息。人说“红瓦青岛,绿瓦大连”,这不是虚言,只可惜“红瓦青岛”还在,“绿瓦大连”逐渐被遗忘。

% S$ R7 W r U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东关街,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就曾在这里拍摄。每次走过东关街,我便异常激动。大连文化不是东北文化,这并不需要我们去辩驳,只要在大连街上走一走,你便可以发现。表述这些是要说,这座城市是以海南丢为主体的大连人建成的。海南丢便是老大连人的故称,东关街便是海南丢最后的遗迹。我也是海南丢的后代,我的祖父1916年便来到大连,从此再未回到故乡。21年后,他花费半生的积蓄-100块大洋买了五间草屋。又过了71年,那份写着“昭和十一年”字样的老房契传到了我的手中。这也是我一直追寻和保护老街的动力。

9 n+ [! r! q- E! W4 N, X& ~

    日本殖民者在强迫南山区域中国人迁走以前,也采取了怀柔政策,于1905年8月开始发放小岗子街基,并准许大连人在那里盖房子与经商。华商因此组织起来,并于第二年5月成立“小岗子公议处(后改小岗子公议会)”。也正是这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不经意间推动了西大连的发展。1905年末,这里的街区便已形成。

+ P. g0 {5 Q$ y4 h

    在这里,我找到了当年地下党的联络站-益记笔店,那也是大连市内最后一个真实的红色遗迹。在一个夜晚,我遇到了一个老海南丢。言谈之间无比的亲切,他的手一指西岗街31-34号:“那就是华春照相馆!”他又一指脚下的地,“这里可是大连当年最繁华的地方,并不是这里的房子不行了,就是不管理。”我无言以对,默默地看着老街,我知道,一定有一栋房子是我祖父亲自建造的。

- d- z/ J$ }1 B4 i2 W4 s

    2009年,妈祖信仰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而2006年11月拆掉的“东关大庙”便是大连的天后宫。天后宫乃至中国街都是在刘肇亿的主持完成的,他来自烟台,到老也回了烟台,而在大连留下的齐鲁文化永远留在了大连。齐鲁文化是近代大连文化的根,其他文化如日本文明、俄罗斯文明则是大连文化的流。

! X/ J; K6 [5 |

    三、城市的起点

; S0 x! [+ X% q7 Y" |

    俄罗斯街区位于胜利桥北,这个区域也是由刘肇亿的建筑公司施工建造的。如果你看过老电影《虎穴追踪》,便能看到五十多年前的胜利桥,它是一座百年老桥。1909年建成时,曾有一位名人从这桥上走过,但他不是活着走过去的;他就是当时日本的“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多年后,又有一位名人从这桥上走过,他却是活着从这走过的;他就是当时的末代皇帝溥仪。

9 K% ~$ ^; f: t4 e( i7 X2 i! j

    2006年,我亦从这桥上跑过。当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消息:“达里尼市政厅”被破坏。看到这座建筑时,我的眼里全是眼泪。这座建筑还是全国重点保护建筑呢!很快,破坏被勒令停止了。这一带的房子多与城市同龄,我把它叫做城市的起点。1.7亿打造的俄罗斯风情街多是拆了真洋楼建造的假洋楼,正宗的欧式洋楼多掩藏在烟台街与海洋街里。这些建筑最初是达里尼市政厅官员和东省铁路职员的府邸,是大连最早的一处居民区。

5 A0 w% r# V0 f2 U, f0 ?* L: L4 d3 ~

    俄罗斯风情街口最耀眼的建筑便是“东清轮船会社”旧址。这座洋楼并不是1902年的原装,而是1996年由大连市政府拨巨款原样重建的。据说,只有那个木制结构的房顶是最初的原件,因为我们自己根本就做不出来。说来很有意思,日本北九州门司港的海边还有座“东清轮船会社”旧址的复制品“大连文化角”。“大连文化角”即北九州市立国际友好纪念图书馆,门匾由时任大连市长薄熙来亲笔题写的。它的一楼是一家中国菜馆,名字叫做“大连槐花”。日本著名文学家清冈卓行就出生在大连,他的散文《アカシアの大連》(《洋槐下的大连》)在1970年时荣获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奖”。因此,爱好文学的日本人一提到大连就会想到槐花。

8 q. q+ _4 ^8 ~- X" X: N

    团结街1号则是满铁总裁的官邸。满铁的第二任总裁中村是公便在这里接待过他的老同学日本著名文豪夏目涑石。夏木涑石是在1909年9月6日来到了这条街上。他一下子就被这里的宏伟所折服,并写下如此的惊叹:“当我们一行人到达下榻的日本桥(即胜利桥)大和旅馆时,远远看见那些由露西亚人设计建造的三角屋顶的各式洋馆,蓦然发现日本桥虽名为日本桥,实为西洋风景之所在。曾在内地听参战兵士说,攻占达里尼时,对露国(俄罗斯)经营的达里尼街区很是惊叹,其面貌连东京最繁华的银座也无法比拟。”

j; E; B% e' v- h: f7 Q+ |

    如今这里到处都是垃圾和破烂儿,污水横流。这种历史的反差,不仅市民不满意,就连当地的老住户也不满意。这也成了改造这里的一个借口,改造是一个模糊的字样,在多数情况下就是破坏。2010年1月3日,我发起和组织大连城市记忆拍摄队来这里拍摄。那天虽然天气很冷,还飘着雪。

) {0 D8 o, K9 j

    建筑是最真实的历史记录,历史沉淀是文化最真实的印证。她们不是殖民的象征,她们和我们一样有生存的尊严。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以任何方式抹杀城市的遗迹,它属于我们全体大连人!


7 O7 j( S% V- f0 f" R

后记:2010年6月12日,大连电视台报道,烟台街和胜利桥将整体申报国家重点保护建筑。

/ A$ `, Y% d2 o9 T" ?' _

感谢孟令骞

+ W9 b1 C7 C. {# @; l/ ?

感谢葛运福

/ t0 p9 f( g9 b5 N3 A' {8 M, a

感谢大连城市记忆拍摄队

. r; ~. B) D! N& h

中国《城市地理》约稿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悼念我的大黄狗!

! c$ ~1 ], C8 ~0 w; W1 O* ^3 d

留住“绿瓦大连”

2 \: w# V7 W& E% ]% B$ g1 U0 y" J
: \6 R: s; u& [! P) l! }* ] , J, w% D* O2 _. v8 s! h. b9 l% j# g/ i! I/ [1 c7 s6 ?" C. t" [, m- {0 i$ ]
: N, G M3 m+ |( m6 E( P' A8 G

人说“红瓦青岛,绿瓦大连”,只可惜“红瓦青岛”还在,“绿瓦大连”正逐渐被人遗忘。
这座城市主要由海南丢建成,东关街就是海南丢最后的遗迹;胜利桥北的俄罗斯街区一带,房子多与城市同龄,它是城市的起点。
    大连民间有一个说法:二等鬼子住凤鸣(高尔基路),一等鬼子住南山。所以大连最好的一片日本房,就在南山;而高尔基路的日本房子,实际上属于既不东洋也不西洋的混血。

                           留住“绿瓦大连”
          文+海南丢 图+隋生 特别鸣谢+大连城市记忆拍摄队

    2003年,一本《青岛老街》伴我走遍了青岛的老街旧巷。漫步街头的霎那间,作为游子的我忽然感觉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青岛与大连,无论是文化地理还是市容市貌,乃至城市历史都极为近似。以青岛作为对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故乡。我甚至想多年以后,自己也要完成一本《大连老街故事》。
    2005年,我回到了大连。亲切的街道上时常可见“我爱大连,从未离开”的广告语,这8个字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对于我们,大连不仅仅是浪漫的,它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独有的城市文化。

    高尔基路:和风槐香,凤鸣梧桐
    大连的城市历史并不长,只有110年。不过这110年的脉络都清清楚楚地铭刻在那些老街上,比如高尔基路。早在1903年,大连便已建设成一个4.2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但那时还没有所谓的高尔基路。1909年,老电车通到了高尔基路口。翌年9月,伏见台市区规划出台,市区迅速推进至此。
    现在,高尔基路已是一个包括凤鸣街、新华街等在内的区域概念。它是目前国内惟一一条地处主干道的老建筑存留区,和风欧式的老房子、参天的法国梧桐,历史的厚重感让你感受到它的灵魂与生息。大连民间称这里的建筑为日本房子,实际上它们属于既不东洋也不西洋的混血,源于1920年代末国际建筑风格的流行。
    这里的地名也颇富有田园诗意,皆与花草有关。从花园町往东,水仙町、菫町(菫指紫丁花)、山吹町、菖蒲町、桔梗町、白菊町、千草町、早苗町、若菜町、芝生町(芝生指绿草坪)、芙蓉町、蔦町(蔦指爬山虎的红叶)、薄町……大连光复后,很多带有殖民烙印的地名被更改,1946年6月1日,这条路因中苏友好被叫做高尔基路。
    高尔基路193/195号那座普通洋楼曾分别是郭沫若夫人郭安娜和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居。郭安娜搬来不久,刘长春也住了进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两家人处得非常好。郭安娜虽很少与外界接触,却常和刘长春的夫人姜秀珍聊天,她讲得最多的话题便是儿子郭和夫。郭和夫的容貌酷似郭沫若,为人传统,温和孝顺,对母亲总是百依百顺。他很喜欢钓鱼,每当钓到黄鱼和梭鱼,郭安娜都让他给刘家送去几条。郭安娜喜欢吃饺子,每当姜秀珍包饺子,也会送些过来。1978年8月,刘长春的小孙女出生,起名刘樱,寓意中日人民世代友好。
    就是这样一条老街区,10年间历经沉浮。在房地产开发狂潮中,大连很多老房子都被碾碎了,从10多年前的7000余座到如今的700余座,回想起来,觉得甚是可惜。

    南山:“绿瓦大连”的凭证大连民间有一个说法:二等鬼子住凤鸣(高尔基路),一等鬼子住南山。所以大连最好的一片日本房,就在南山。
    南山的洋房始建于1905年,原本住的多是中国人。后来,日本殖民者以“下层中国人的一般杂居,在卫生风纪方面有值得忧虑之处”为借口,将这里的1.4万中国人强行迁到了所谓的“支那人居住区”(东关街一带,旧称小岗子)。从此,南山成了日本人的家园。大致在上世纪20年代,南山完成了主要建设,住的多是日本高层、富商及外国领事馆人员。
    日本人曾在这里种植了很多洋槐,每年夏日倾城槐香,大连至今仍被世人誉为“东方槐城”。南山历来是大连文人骚客汇聚之地,画家谢廷麟就掩藏于此。日本著名文学家清冈卓行的《洋槐下的大连》曾多次提到这里,散文家陈从周的《十里飘香过大连》也描述过这里的风景。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却被无缘无故拆迁。让人不解的是,这里并不是要建造高楼,而是重建新的洋楼。老房子不见了,出现这样的广告语:南山1910,飘逝岁月,重现眼前。拆掉的永远消失了,无论对与错。原来的南山,只能在梦中相见。
    七七街60号据说是奥地利领事馆。这里曾有6户人家,都是当年团市委分的房子,住的都是“文革”前13级以上的干部。房子很高,构造独特,左右对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当年肯定是公建,而不是单纯的住宅。因为拆迁的缘故,已经稍有破坏,只剩一户人家居住。这家姓纪,是1965年搬进来的。据他讲,当时房子很气派,前院的小花园种满了蔷薇,房子侧面是松树和芙蓉,蔚然成荫。院子里还有一个小鱼池,里面都是鹅卵石。曾经,这里还有外国兵把守,而房顶悬挂的“大鹰”造像于“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摘走。
    如今,院子里散落着很多破碎的瓦片,还透着当年的绿色,隐约能嗅到历史的气息。人说“红瓦青岛,绿瓦大连”,只可惜“红瓦青岛”还在,“绿瓦大连”正逐渐被人遗忘。

    东关街:海南丢最后的遗迹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东关街,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就曾在此拍摄。每次走过东关街,我便异常激动。这座城市主要由海南丢(老大连人的故称)建成,东关街就是海南丢最后的遗迹。我也是海南丢的后代,我的祖父1916年来到大连,从此再未回到故乡。21年后,他花费半生的积蓄100块大洋买了5间草屋。又过了71年,那份写着“昭和十一年”字样的老房契传到了我的手中。这也是我一直追寻和保护大连老街的动力。
    日本殖民者强迫南山区域的中国人迁走以前,采取了怀柔政策,于1905年8月开始发放小岗子街基,准许大连人在那里盖房子与经商。华商因此组织起来,成立“小岗子公议处(后改小岗子公议会)”。也正是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不经意间推动了西大连的发展。1905年末,东关街便已形成。
    在这里,我找到了当年地下党的联络站——益记笔店,它是大连市内最后一个红色遗迹。某个夜晚,我遇到了一个老海南丢,言谈之间无比亲切。他的手一指西岗街31-34号,“那就是华春照相馆!”他又一指脚下的地,“这里可是当年大连最繁华的地方,现在,并不是这里的房子不行了,而是不管理。”我无言以对,默默地看着老街,我知道,一定有一栋房子是我祖父亲自建造的。

    俄罗斯街:大连的起点
    如果你看过老电影《虎穴追踪》,便知道大连有座胜利桥。1909年建成时,曾有一位名人从桥上走过,但他不是活着走过去的,他就是日本“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多年后,又有一位名人从桥上走过,他却是活着走过去的,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2006年,我亦从桥上跑过。当时报纸上一则消息令我震惊:全国重点保护建筑达里尼市政厅被破坏。胜利桥北的俄罗斯街区一带,房子多与城市同龄,我把它叫做城市的起点。这里的建筑最初是达里尼市政厅官员和东省铁路职员的府邸,可谓大连最早的一处居民区。然而,花1.7亿打造的俄罗斯风情街多是拆了真洋楼建起假洋楼,而正宗的欧式洋楼则掩藏在烟台街与海洋街。
    俄罗斯风情街口最耀眼的建筑便是“东清轮船会社”旧址。这座洋楼并不是1902年的原装,而是1996年由大连市政府拨巨款按原样重建的。据说,只有那个木制结构的房顶是原件,因为我们自己根本就做不出来。说来很有意思,日本北九州门司港的海边还有座“东清轮船会社”的复制品——“大连文化角”,即北九州市立国际友好纪念图书馆。它一楼有家中国菜馆,名字叫做“大连槐花”。清冈卓行就出生在大连,他的散文《洋槐下的大连》于1970年荣获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奖”。因此,爱好文学的日本人一提到大连就会想到槐花。
    团结街1号是满铁总裁的官邸。满铁第二任总裁中村是公便在这里接待过他的老同学——日本文豪夏目漱石。1909年9月6日,夏目漱石来到俄罗斯街,遂被其宏伟所折服,于是如此惊叹:“当我们一行人到达下榻的日本桥(即胜利桥)大和旅馆时,远远看见那些由露西亚人(俄罗斯人)设计建造的三角屋顶的各式洋馆,蓦然发现日本桥虽名为日本桥,实为西洋风景之所在。曾在内地听参战兵士说,攻占达里尼时,对露国(俄罗斯)经营的达里尼街区很是惊叹,其面貌连东京最繁华的银座也无法比拟。”
    如今,这里污水横流,到处都是垃圾和破烂儿。对于历史的反差,不仅市民不满意,就连当地的老住户也不满意,这便成了改造的一个借口。改造是一个模糊的字眼,多数情况下其实就是破坏。2010年1月3日,我发起和组织大连城市记忆拍摄队来此拍摄。记得那天天气很冷,还飘着雪。
    大连的老房子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历史记录,而非殖民的象征,它们和我们一样有生存的权利。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以任何方式抹杀城市的遗迹,它们属于我们全体大连人!

" B6 L$ C# x) b# a

   中国《城市地理》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54 , Processed in 1.15497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