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8|回复: 7

[原创][ 有关北京的书[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8-4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欢北京,从书本上了解北京。

* L; Q" p" W; e P0 B, B. e

 

0 b. G/ Q, @4 k) D& ^2 x

[原创][ 有关北京的书

[原创][ 有关北京的书

+ o4 t x! u5 T2 r7 c- ^


[原创][ 有关北京的书

[原创][ 有关北京的书

. j7 y; |( g" g2 ]


[原创][ 有关北京的书

[原创][ 有关北京的书

: ?# E4 m# f7 t2 B1 l% M4 d


[原创][ 有关北京的书

[原创][ 有关北京的书

) U; o9 S& r; i/ D, s2 ]4 c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正因为这些东西少了,甚至是不见了,才值得看啊,鸟巢水立方分,一时半时还不能拆吧,就是拆了,不看也罢,在电视里看了几回,至于车流,更是不爱看,喜欢静的东西,车流滚滚,太闹,北京的车,够多的了。

发表于 2010-8-4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是爱老北京的,不过真来北京还是去看鸟巢,水立方,晚上登国二招看西直门车流。这些您书本里看的老的东西,基本看不到了,所以还是甭看了。
发表于 2010-8-4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头两本我有
发表于 2010-8-5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四合院分了》也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10-8-7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士元 单老的 《故宫史话》和《我在故宫七十年》 都是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鸣的《天公不语对枯棋》,写得非常好,对北京的老建筑及其典故介绍得很详尽。

) s, B7 B% X8 I

 

' J0 L' ?$ u. X* X

) g! e% h2 R; Y& S, R: n( g

4 L* Q4 }$ u% E: l8 |2 x2 o4 @; U/ o1 i+ V7 q" e, g; }- l& ?! Z5 m7 h, q' D4 T4 k l+ Y; G5 E% E/ }; d- a+ M& X: L7 }( [( C! Q* _: d; j( D. C" v$ P( u; M2 i1 f' O& b% r. r4 Z0 O. G9 U' R/ W4 C' G4 Q2 `* k) F5 I8 Z, C$ p0 x1 d( S1 O+ G8 t/ N6 r0 c0 T! J) H5 |9 v) p, D0 T8 u$ d0 }6 F$ _, G6 K0 Z9 a' e1 z: H2 u; x& C6 C$ s( n" c0 ^# y ^3 Y8 S. x6 ?& Q# D. q8 x9 n! J9 v0 v: b8 I F, [. o. d9 K1 _& o, y1 `. p" T; Z6 o8 o% F4 E) J9 Y- ^ C# {! F0 j% L6 ~( e2 k* C1 e" w; V- ~ o5 C. W( {$ o) |9 M L8 [0 |. t5 e7 E. _' Z' g" ~* i/ m* W1 c0 m( J9 P* D, I$ ]% N9 l& u# ^( R- V' w% a# d q7 k d2 |4 \2 H5 K8 m$ [8 G0 R4 _; g1 b1 F- \0 ]- R6 I; p* Q: u. ?) ` v+ ~; ]; B1 {. D5 p& Y# K' o- R A% Y7 W, A, e) s. T/ y1 }; w# M& q6 W3 i# G. m/ i, `% n9 q' E, s0 P# X( h0 @/ a" S/ ^3 A; ^) G! _, E) h2 L7 }9 y( [9 z4 _4 h" z) M% q' t
( z4 ~; ^8 C, k5 V

读姜鸣的《天公无语对枯棋》

4 ^9 y3 e& Z; R. Q4 z1 b! o

日期:2006-02-27 作者:宋路霞 来源:新民晚报

    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奇怪,离得太近了容易犯晕,看不大清楚,离得稍远一些,反而看得客观。所以上海人,常常要外地人来解读,而北京的故事,上海人似乎看得更真切些。

    姜鸣是个地道的上海人,10岁就开始读北京这本大书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小学生变成了一家证券公司的高管,《天公无语对枯棋》是他的一本很有特色的、集数十年功夫雕就的、对近代故都的百年感悟;是他细心采撷的精美微妙的历史碎片。

    尽管他不是北京人,经管他在北京每次逗留的时间都不长,但从小产生的北京情结,还是不断驱使他挤出时间,作全城的漫游。去翻检那些与晚清历史有瓜葛的胡同旮旯,去探访那些酿就了某种必然和偶然的故人遗迹,去驻足倾听那里残存的呼吸。足迹所到之处,趣味与常人大异。所以,他那细腻而沉稳的笔,就总是触到了北京的痛处,那是中国不能忘却之痛。

    历史,是要用心倾听的。姜鸣就听到了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

    最能令笔者久久不能释怀的,是书中《祈天忧人——关于“丁戊奇荒”》那篇。姜鸣格外关注北京的大高殿。尽管大高殿没有珍妃井和菜市口那样的鲜血淋漓,没有军机处和松筠庵那样的刀光剑影,却是一个与王朝祸福交关的晴雨表,也是皇帝在灾荒之年向老天爷祈祷减灾的地方,这在过去,未必有很多人知道。可贵在于,姜鸣从大高殿联想到了那些恐怖的荒时惨境。清朝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是在1877-1878年,1878年4月11日上海《申报》上载文说:“屯留县城外七村,饿死一万一千八百人,全县饿死六百二十六家。王家庄一人杀吃人肉,人见之将他拉入社内,口袋里查出死人两手”。据记载,那场灾荒所波及的居民达一亿六千万,直接死于灾荒和瘟疫的至少在一千万人。

    于是慈禧和慈安拉着才六岁的小皇帝,一次次地登上大高殿,一跪几个小时,望望天空,还是星光灿烂,毫无云影,相顾只有抱头痛哭……

    姜鸣从大高殿引导读者触摸到历史这样一些细节,辉煌的大殿就变得格外灰色。这样的负重感,使他的思考更为深沉。

    这就是《天公无语对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向我们展示的,中国的一切的一切,千百年来,都能在北京的断垣残瓦中找到记忆。从治学的方法来说,这本书所反映的严谨、负责的精神也是近些年来不常见的。在人家一惊一咋地浮光掠影的时候,姜鸣却在作艰苦的历史细节“对接”。他花费四年工夫对晚清户部尚书潘祖荫的旧藏、天下闻名的大克鼎的出土时间的纠正,就是一个实例。 

发表于 2010-8-8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都已经是奥运会开幕两周年了,鸟巢还没去看过,主要是觉得没什么可看的,还不和电视上一样?要不还不如电视上看的角度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4 15:45 , Processed in 1.13472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