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31|回复: 14

[原创]渔家傲 哀故园之零落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30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曉露沾花庭院寂 _# o% ?/ i! d. U
斜陽淺照紗窗底 . o: }0 Q1 |0 T l, U0 i
巷繞九曲情不已 ( }! h4 W8 O3 e, P. y. ~
休提起 # e3 R. d* a/ @/ H$ ?. F
回首故園煙塵里          : j( I M ~! r k$ _& S* Y9 F
  3 D4 z1 c6 U5 A ^# o
二十年來風景異 H4 [5 z7 ?: K: f6 S
黃粱不醒真旖旎 7 d. A7 a1 I& q; Z( N8 {* t$ I, i
欲遣相思無憑寄 8 O; u( t& z9 x- v) L/ N
人空憶 6 G- u5 d5 u' d/ ~3 d3 h
一杯濁酒愁無匹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版主先生:

2 X C+ M! {6 W/ m# d9 S

 
一 关于格律问题

2 z" I# `# ?# n% ?4 A3 G) y3 P

版主先生不也写了一段古文吗。那么我是否也可以说,这段古文其实设置了很多镣铐,文绉绉的,让人看的似懂非懂的。咱不如随便插入几句白话吧,或者中间再插入几个英文单词,比如oh yeah 之类的增加语气,或者再加入几个表情符增加喜剧效果。不要在乎形式,把意思表达清楚就成,而且能让更多的人看懂,还能活跃气氛,多好啊。不知道我要是这么说,您作何感想。
认为古诗词是带着镣铐跳舞,此说由来久矣。不好意思,我个人的观点,这种说法纯属浅妄之见。不是针对您,而是针对这种流行的看法。 一个人可以不喜欢古诗词,没人强迫他喜欢,他可以看喜欢的杂文散文小说,也可以用这些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他的自由,没人干涉他。但是,如果他反过来对古诗词的固定规则妄加指责,那就有点添乱,或者说露怯了。古诗词讲究格律和韵脚那是必须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古诗词。这就好比一个人想要下象棋,却说马走日象走田是束缚手脚一样可笑,又好比去踢足球,却质问裁判为什么会有越位会有手球一样荒唐。

3 `& Z3 R. U! |% h# d$ t) D( J0 \

别觉得这是个单独的事件,其实我们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经常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打比方说,好多人非要往京戏里掺乎交响乐、现代舞,您说您要不好这口儿,您换点别的成不成,没人拦着您。可是不介,人家偏对自己不喜欢又看不太明白的东西上心,还美其名曰改良、与时俱进,这哪是改良啊,纯粹是糟改。

3 e j+ g; D) S8 |, S' t3 C

再比如说,这里比较爱讨论的胡同、四合院的形制,大家一看到那些被“改良”和“美化”的面目全非的街巷门墩,立即群情激奋,这说明懂行的人都是要注重传统文化固有形制的。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r9 `0 |: m! ?/ F- m! A

假设,一个人看到一对门墩被改得不伦不类,因而嘲笑房子主人没文化,同时他又在说,古诗讲不讲格律都无所谓,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已经自相矛盾了。或者只能说,他对传统文化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
得,您还没就此问题发专文,我先罗里吧嗦说一大堆,期待您的高论。

- w. V% v0 k& l; l0 T. b0 T8 j

二 关于发帖

% W$ b6 ?5 a! D& {

我不太懂,为什么要把我发的三个诗词帖子合在一个帖子里,难道就因为它们的形式都是诗歌?那所有发杂文发散文的帖子是不是也该因为形式相同都各自合并呢?

( ~2 C0 U, s/ \0 q& h# W

哦,是占用版面?不对啊,我总共才在论坛才发了十个帖子,其中有三个是彼此主题毫无关联的主帖,也不知道它们占用了多少版面。那要是我发一个帖子问卤煮是不是好吃,再发一个问炒肝是不是好吃,再发一个问炖吊子是不是好吃,这是不是就不算占用版面。如果再多发一些照片,那肯定就更不是占用版面了,不管照片内容是什么,只要不是反动黄色,那都应该属于为论坛做贡献吧。总之,潜水十年,冒出来发了十个帖子,但是占用版面了。

. W( g5 @4 H7 [

哦,是发帖太频繁了?也不对啊,再怎么频繁,也才十帖啊。而且是在好几天里发的。

/ ^2 _; ?9 }% C5 p% O$ C

不过我注意到,在这几天里,这个版面很少有新帖,冷清的跟这个季节不大协调。所以咱这几个帖子自然就“频繁”了。可别人发帖少,跟我无关啊,我又没恶意灌水。没错,咱这帖子发的可能是勤了点儿,可谁让我就这两天有兴致呢。

3 f! R- e7 A+ ]& B- i8 ^

我想您是版主,您的担忧肯定是有您的道理,万一我这样的古诗词帖子疯狂屠版,咱这文学版变成诗词版可怎么办呐。杜渐防萌,所以赶紧站出来说两句。理解,理解。

6 m6 e: Y1 r1 T* b0 `# j/ V/ v4 R

那我也给您支几招供您选择:

$ y+ w" Q, H1 K

第一,本版禁止发古诗词帖子,发古诗词帖者删无赦。第二,同一作者所发诗词帖子吗,无论内容是否相关,必须在同一主帖内,不得单开新帖。第三,想法让其他文学形式的帖子大增,让寥寥几个古诗词帖子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第四,单设一诗词版块。

/ D4 I! K$ N- b7 Z* Z$ f

如果这几招您都不采纳,那没辙了,我还是会继续发我的帖子的。我觉得我还是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 G2 q7 S# N& ?* z, b2 o$ i7 a

您如果看着不顺眼删掉或者合并,那是您版主的权力,我也拦不住。我和这里其他很多网友一样,是因为热爱老北京文化,热爱传统文化,才来到这里发帖。发帖的目的是为了跟同好学习、交流、娱乐。

7 h6 e7 m/ H( ^( C' p


最后给您也进一言,作为版主,特别是文学版的版主,应尽可能地摒弃个人好恶和门户之见,广开言路,只要不违反国家法规和论坛规定,符合论坛基本走向的帖子,就应该兼容并蓄,而且还要想法鼓励网友多发帖发好帖。

# m( U) ?$ }, j! X

忌,不要把一个版块,搞成拉拢同好,排除异己,甚至是自己舞文弄墨,独自表演的狭小舞台。 

; W( e; v1 K% e- A8 p% S- k* x ^: I

咱不会拐弯抹角,说话比较直,对事不对人,我也给您一揖到地了,天热,恭祝夏安了! 

发表于 2010-7-30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弱弱的给先生提个小建议,不知道是否恰当:倘您喜欢用诗词表述您对生活的感受,挺好的,您汇总一个帖子。这样做有两点好处,其一方便同好者阅读学习,其一不会太占用版面。咱这里不是诗词论坛,一整版全是诗词,势必会形成屏障,有“隔”不但对诗词不好,对这个版块也不大好,您说是不是!?

# J" O' l( x6 K8 T" T7 s

2:两分着看这件事,古体诗词不是不好,可有格律的“镣铐”拘着,不戴不合规矩,戴上了总有不自由之虞,当今的古体诗词再发展我觉着也属“曲馀”范畴——因她失去了整体的 坚实的传统文化柱础,可,传统诗词选词炼句功夫是当今写作者缺乏的必修,有个引领确实很好,可不是主流。

3 H. u, E6 Q* u0 ?1 r8 [

     这样说可能令先生产生误解,认为在下有些“功利”,其实不然。这是个层次比较深的问题,抽空儿我想写篇文字阐述我的观点。

B+ X# r( T0 L) ^! a) n% r1 X2 G

3:金圣叹在给《西厢记》写批语顺兴写下了三十三个不亦快哉,其中并没有涉及更多友人事。在下轻狂时候,曾尝试续之。

    其一云:或云或雨,或风或雪,或晨或暮,友来,吾持酒作画继续饮酒,击节放歌继续放歌,撒米饲鸡继续撒米,浣衫撩水继续撩水,莳土弄草继续莳土。案上有酒橱中有肉壁上有画箧中有书全凭自取,或坐而谈或仰而饮或默而对,雨晴则抖笠,雪霁则拭氅,天地非我独有,陋室因友不空,不亦快哉!

\ G! Y0 ^/ d7 c

 

" }) E" Y! }) P9 { q* u

-------------------------------------

% v4 [: Q: v( i* h# Z4 |- i3 ?

    欢迎您来,一揖到地!!

/ x# B3 f2 J8 _! C

    笑~~~

) s6 j7 P+ g" k$ a, \

 

发表于 2010-7-31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说几句直话。

1 t1 T$ V. N/ {% m+ G9 E3 e- s

------------------------

& d G9 u1 h2 j4 V

1:在下贴一段往年游戏文字只是为了表示诚心,表示晚辈不排斥旧学,出于礼貌,明心而已。

) r7 p" V/ ]! S- H" P

    倘引起先生发任意一段感慨,某之罪也。

b8 ^; L% {' O# p

 

. P! v; ]! R% e

2:喜好北京文化的整体人群并不是很多,在这人群里再筛,旧体诗词门前雀都不落。自斟自赏诚可贵,花因风重蕊难伸。

5 S# h' B5 v' e j: }8 g7 a

    您说的不错,这个版块就是一个独立舞台,谁想上台唱几句都行,可,有一样——文字说话。

8 G& H1 U3 w$ ?8 c7 }

    摒弃浮华追求实感是我所追求。

4 c6 Y3 V% h7 h1 r0 H8 G& i& ~

    旧语有云:入乡问俗谓之礼,贵者不傲贱!想必熟读诗书的您一定理解的比一介草莽的小子深透。

. m. r# R% r; n1 D2 x

   

4 y" V$ U8 q0 K% J

3:诚如您在本版发第一帖时所言,瞧了一年,再不发点字觉着不大好,您发了,也有网友给您提了点小意见,对不对的吧,大伙儿都是善意。既然您敢挂“律”的招牌,大约堆房不小,否则如何大吉鸣鞭呢,是不是!?

+ p5 G+ \- W+ W; Q) z; X

    所以在下对您的教诲思之晨暮。

. v; @# f x: F z9 U; k- E& l

    我不敢说在下暂管的这个版块有什么什么规矩,来的都是客,全凭文字说话。这“文字”俩字可就深奥了,个人理解不同,可无论有什么不同理解,去伪存真漂去浮华留存善美或许是个追求的大概方向。

" s; _- g3 W3 f9 O: e

 

3 e( j# y' t# W6 S: n8 \2 v2 n

4:诗者,心之声也。不是内心里发出的声音,仅仅小猫被烫了尾巴似的喵喵叫几声,听着凄厉也怪动人,细品起来,嚼前人余唾——恐怕也是您不喜欢的——从您严谨的文字判断。

( X9 s3 X0 h& c; Q3 C: t7 {1 t

    我不乐意把这里弄成病梅馆,宁可全是票友自拉自唱我认了,水平有高低,咱就这个水平可有什么办法,您说是不是?

" w2 L$ _) l( n) O% d4 c

    兼容并蓄是个不错的主意,国学网倒是兼容并蓄,可是泥沙俱下五味杂陈吵成了烂泥坑——还是冒泡儿的!

' [, n7 F. k! z6 _0 B7 a, O2 ~

    虚妄、浮华、刻意深沉,对真实的生活来说全是假招子,蒙一些掌声谋一时“娱乐”而已。

9 [( t& i: B. D. h: K

 

2 d+ n A3 R( b' Q

5:谁来我都持良善的欢迎态度。抬杠呢,我没那么大的气力。所以呢,遇到该扛一把的时候我尽可能绕着走。

2 O9 \ S( U" F3 g+ d- ]

    一个厨子——还得是好厨子,天生来的大概只能做几道拿手菜,倘厨子哪天高兴,非要顶门口的食客一踉跄到对面的桅厂做一道“拿手材”您说可够多么滑稽。

1 I0 c( ^8 @6 M! M" l( g

    我就是一食客,并且运气好,最近这几日的单子归我给下。好吃不好吃您还得多包涵,因我总得要考虑大家伙的感受,不能单单因为几张嘴砸了大师傅的炒锅。

. Y; ^0 v7 C1 a/ e, z

 

f) ^' y5 g! J4 U( F% \3 f

6:昔日袁子才诗话中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言诗,他说,酒菜百货都在市场上,主人一旦请客,不是去市场,而是跟厨子商量。为何?因为只有厨师知道做什么样子的菜。现在有些人作诗,喜欢堆砌知识而不进行锤炼提取其中真味,这跟用市场上的物品来招待宾朋没有什么区别。

2 _: `: @% u: X a

    我还要弱弱地跟一句:跟厨子、食材较劲的主人尚属明主,跟一个管市场的较劲也是明主之属嘛?

& s: O' {8 D- i! L" C& }- M% T5 a

 

% d+ V" c5 g9 e D* R+ c

7:《儒林外史》里有一句话:士先器识而后辞章。

% _! U# X0 @: |9 m3 t) z

    我没有那么大的气量,所以写不出好文章,期待先生的好文章!!

4 k/ X" }0 H' O3 W+ f

    问候,一笑!!

Y9 A. O4 m. l M* ]' j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詩是最凝煉的表達 是漢字語言的最高境界 在傳統文化被全方位剿滅和篡改的今天 有識者更應該好好學習 繼承

0 A, I5 N; V2 J; {/ a2 T: C5 V/ J

與此同理的是 真正的老北京文化日漸凋零 小眾化 但是也有愛好者堅守此陣地 以自身微薄的力量 正本清源 去偽存真

3 F0 g" W. N' c& k3 i

 

& L- v, N ?' } l/ S" Q$ T' q

學習古詩詞時

7 K1 S- [& K. b" S! Y* N

一應慎言創新二字 一知半解甚至還滿不懂的時候 就想創新 純屬胡來

4 B" N( t0 [1 G! o/ P# Q1 e1 C, Y

傳統文化是有其完整血脈的 能繼承好就是創新

% _! ?' C4 q* C1 Y0 D* k

二應慎言迎合二字 文化從來就不該屈尊俯就于所謂大眾 更不應該迎合所謂市場

3 }3 [( n1 p8 [! z& e

因門可羅雀 就把人參當萝卜賣 一個詞兒 掉價兒

) y# t! _- u, h) }7 y& o* G

迎合大眾口味的東西也從來就不是真文化 此點毋庸多言 今日黃鐘盡毀 瓦缶雷鳴之亂象 已是明證  

# P' s' |* O0 ~- l

我輩不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恐怕連過去上私塾的小學生都比不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輩只能徹底與古詩詞說再見 也不意味著就不能嘗試去寫一寫 再拿出來交流一下

2 y8 L9 ^7 r% o/ L4 B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不斷學習而有所提高

P4 O7 `, w2 p& D' t6 U; P- a

也不說非要學成個什麽樣子 提升自身修養 自娛娛人 還是可以做到的 

?9 ] s' a' @; b! e+ F

至於本人來此發帖的目的 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學習 交流 娛樂  

0 q* V; U8 X. u

其中學習是第一位的

F5 e z4 D* @& P' V |

如文字實在太差 不知所雲 形如病梅 聲似病貓  或者錯字連篇 實在無法卒讀 爛泥貼不上墻  觀者可以一笑 版主亦可刪之了事

+ R3 N5 ?- f) K" L \

既然版主大人提到發文 恰好在下有一文是寫對古詩詞看法的 

" ? G0 v C" P- I

文字隨意寫成 肯定不屬於在老北京網上能蓋紅戳兒的那種好文章 且與老北京文化關係不大

, b, p8 v7 C6 e: [. R; \4 E

爲了不佔用版面 發在回帖里 蓋紅戳兒或者蓋藍戳兒都沒關係 呵呵

& d# I6 u0 s/ P' n

問候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K( A* s$ f X0 S& p. U; \

什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價值的事物

# ^: ?, |6 s0 r5 ~

什麽是中國五千年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 j( {. y* g/ v$ a

也許有人會說 不是四大發明么

1 a2 j8 I1 i* _1 f0 t

嘿嘿 大錯特錯

8 q' k# Z# @$ a* w% q; G

所謂四大發明 只不過是西方人對中國文明成就的一個評價
可至今國人中還有人為此沾沾自喜 成天掛在嘴邊上 生怕自己或別人給忘了
每當別人質疑 說四大發明不一定起源于中國的時候

9 n! R& P% `0 I: @- v' `- m# A6 E

自豪的國人們一定會旁徵博引給予強烈的反駁 以捍衛我們對四大發明的擁有權

6 q) [* @/ K0 D# W% B

可爲什麽從來就不想一想

# i0 R$ p, p8 S: ?& o# m' u8 Z

你不能把外人所評價的你 當成真正的你

6 j1 Z! @- O* T% S

無論那些評價是褒獎你還是貶低你

w+ \$ L* b1 \) A" W6 n& O& p

 

8 M8 z$ P6 e- h# U& n( \+ y

真正的中國文化 對所謂的四大發明根本毫不關注

$ i6 r* t0 b* e- f. `

因為中國文化根本就不是一種重視器物的文化

5 i$ U1 o, l% Q! Q& j- F

孔子曰 君子不器
對這句話 有很多種不同的解釋

: ~* c+ H+ Q0 O' o3 J3 r$ I! L$ D

我的理解即是 是君子就應該達到不注重不拘泥于器物的境界
而莊子也有和孔子類似的思想 其中講到一個故事 有個老人 寧可挑水喝 也不用轆轆

: H- p% `3 ?; W7 Y* M

這在別人看來非常愚蠢的舉動  卻是莊子所推崇的一種玄妙的境界

2 w7 J Z( s, Z6 s( M' J0 H

與重視器物 重視實證的西方文明相比

$ }: O2 q6 V+ B

中國文化更為重視的乃是 空靈的精神境界

& X1 j1 @. v& p# j

 

# K9 T3 u7 d5 o4 J2 \, e& F) u" |' W- U

四大發明對中國傳統文化來說重要嗎

+ b; O4 l$ F( C* t

我的回答是  一點都不重要  

$ q5 T4 I0 p# Z, Q' }7 e9 Z

那麼 到底什麽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 O" L2 e1 j$ v, q9 O. E

也許答案又會出來很多

8 n4 A& K A( q- N5 K

在趨近于正確的答案之中 

2 U) \# i% ~, {1 {

有一個答案是 詩歌

8 z" g7 P! D# I/ @) S7 k

有人說中國是詩的國度

i Z3 Q, a4 o$ y6 W; R

一本書上說 自古至民國時代中國的詩人們留下了一千多萬首詩

1 p( C8 T2 `/ C8 L, }

9 o' ~; a+ e6 }) G

才真正稱得上是中國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3 T+ a" O8 o( t6 ~8 ]0 ^; y. q6 `$ Y

 

. T3 s* F, J1 \! D( Y

祖先們更看重的是精神的傳承 而不是物質的繼承

# c' `- W" l- E. _0 L% h

因為物質永遠是精神創造的 

& |/ j3 B+ ?' m! C* N* P, E U

沒有了優美的心靈 無論物欲是否能夠得到滿足

+ g ~) i) y" S/ M

人都將生活在一個空虛乏味絕望的世界之中 

4 v" ~9 B; r1 c1 g

胡同的門聯上不是寫得挺明白嘛

% {7 G- b: T: I; p

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

3 |1 r2 ~ z4 s

 

1 K/ y1 r, j4 f5 n2 `/ f4 N$ K

不過呢

% r. }6 M, s- @! @7 Q

真正意義的傳統詩歌 已經被當代所謂主流文化拋得遠遠的了

7 T, J, d: d; a6 P4 z

人們越來越欣賞更直白 更熱鬧的文字

* [( I6 Q0 @. v A) U

話說回來

8 X9 J% S: H. n' H

其實這樣對古詩詞也好

' V# c: \. ` M$ l! ?! C9 f8 b

能圖個清靜

发表于 2010-8-3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关注。

) w, d8 T' C4 ^9 R1 x. j# @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组成部分,文学的主流与诗词的关系可能是二位讨论的一个话题。

6 D" S1 S. H7 V ?

我喜欢平仄的抑扬顿挫的音律感,但想真正抒发自己的感受,看来这辈子的希望是不大了。

) o/ A' i2 ^2 m" q2 \2 d

其实,有些争论,尤其是学术上的争论,在文学这个话题上,已经被人淡漠了,因为它太不值得功利了。

/ C/ W# t A J3 _9 m

稍微静一静,喝口茶,毕竟友人来和,总比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让人感到这个世界还有一些事情值得回味,值得驻足。

2 i9 D1 J( i, k2 s! n. p) c

继续关注!

发表于 2010-8-3 0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很高兴您不再在发帖子这等小事上纠结开始跟在下谈论文化,虽然我是一只夏天的虫子根本没见到过冰,可并不妨碍小子说说我对冰的认识。

( r( ] x3 G/ Y. E: C

 

7 X# q5 c' W" t6 q9 V. _$ H

2:什么物件也有生老病死,好就一味总好,没一丁点毛病,或有毛病为了夸大其好而闭上眼睛假装看不见,那都是不客观的。词是诗余,曲是词余,这在理论界早有定论。何谓“余”?甘蔗梢子上没嚼尽的一丝甜滋味而已。诗、词、曲在文学上从来没占过主流,只是某时候文学形式流行之一态而已,更多时候只是附庸。后辈人站在自己角度上看,觉着满眼都是(诗、词、曲),那是因为厅堂下全是仆人忙乎遮住了观察者的眼目,观察者沾沾自喜于自身一孔之见一芥之得,眼光不到,瞅不见正座上坐着主人的缘故啊!

1 B" G; O+ k( G5 V9 N

 

" b0 e& i2 N# w

3:拿您贴的这首词说说。词是有一定曲牌的歌词,曲牌是固定的,词因人、境、遇的不同而可以变化,这是一种规束下的自由。为何强调字的平仄、句式的长短?是为了歌唱时候音调、气韵的顺畅和审美之要求。后人只知天下有格律,不计词之唱的存在,是谓刻意强调辘轳下所悬打水桶的模样制式而忽略了“打水”这个实用,愈走道路越偏,思想越狭隘,她不死谁死?

9 R4 K7 t$ G/ t4 W. C

 

2 I: J. a# h, i0 A+ I1 q/ Q4 `/ Q

4:胡适辈们所进行白话文运动,所解决的是经年形成的 语 文不同步影响文化浸润大众这一屏障。

# X: p- k/ [7 w* V; Y5 o; b# T* Y

    那一辈人有着深厚的旧学功底,深知诸如“平仄”之危害深苦,所以要振臂一呼。

7 |" }8 V* \! x# N' O

 

) t" I5 e1 t& H' K* c

5:从《诗经》发端,到《古诗十九首》经唐逾宋跨元至明清,诗歌的存在只不过是文学大衫上的纽襻而已,倘强调其重要的话,最多也只能上升到文化的纽襻。大褂没了,再追求纽襻的盘结方法,只够一点不及其余是不是好我说不准,脱不了一个“迂”字。

* |' ^& \1 c: d& Q5 j

 

% A' n9 {8 l5 [& T2 B

6:读书不多的缘故,我理解起先生的观点有些偏颇。说句糙话,一个人也好,一个文化也好,光挂个纽襻大街上行走愣冠自己以文化守夜人的爵位,倘不是陈子昂摔琴另类推销的“卖”以求众目的话,只能说滑稽,连幽默的边儿都够不着。

& p: g" y7 G# K/ { @( A$ ]

 

8 v0 _4 L, C* C& m$ o0 ]& L6 W' R

7:看得出来您是一个直爽人,所以在下捅开天窗说亮话,可能窟窿大了点儿,先生担待!

3 ?4 ^5 }0 a0 I( ~* _9 x! s: n, N

    握手!

发表于 2010-8-6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 F1 L* M$ _/ \

 

# p$ I1 O; S1 |/ T1 V# j2 I

1:很高兴继续聆听您的教诲。

8 Y3 c4 W6 a4 @( J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始于学诗以求知,学礼以求立身社会,习乐以求学诗、学礼之有成和完满。这是不是一种递进关系呢?

" A& ^& ~) d# }7 z0 b; T% I6 r

     学诗是登上文学殿堂的起始,何谓起始?台阶也。只知天下有台阶,不知台阶上有殿堂,是谓小蚂蚁长征——满眼皆是石阶般的浪漫。

4 W: X5 S/ o `" s2 s- K6 J7 o4 `' h) w

     司马迁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唱完歌儿以后的孔子是“车轱辘歌”接着唱,还是起身去做点什么?

- M' M# A( `7 V9 \

     董仲舒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为何得此判断?是不是告诉世人“为文”有好远的路要走,诗 是起始。抱残守缺不行,一味钻在追求“一致”的死心眼子里不成。

: O, ?0 u' G5 h2 ^

 

: j2 f8 c, k- X/ h6 m' i

2:诗教兴国 任何东西成了 教 就是迷信,就要盖庙,塑金身,养大和尚,祈盼香火盛多得几文,那是什么?买卖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 Y9 s( U- B* ?5 m& l

 

/ M% K( |: @. q n7 k8 `; s

3:“《禮記》說 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 {! u, u4 u& N1 _# f

    儘管這裡的《詩》指的詩經 但今天我們也可以把它延伸來看 看成是講究格律 韻律的詩歌體裁”

0 Q$ g8 R* g ~. y

    您这种做法属于 偷换概念 的常例。

1 h0 Y, _4 q' o8 }& s

 

) g% V* S& c, n! Q5 y: ` ~1 f

4:在下以为天底下的好东西多了,认准一个仔细咂摸力求通透,好,好在哪儿,不好,不好在哪儿,是执著,倘高举膜拜神圣化,不允许质疑甚至出现质疑者就用眼神盯死他,弄不弄慰问人家亲属还,下作耳!

' N9 p& b7 c2 I+ v( z' @) `! g

    

1 N$ [1 s4 O/ c) i7 J; k: A

 

) @) `" g: C: s( s# q0 M8 I5 y0 n

5:跟您讨论是一个学习过程,真的很愉快。

z/ G* O# G. q6 W* E% y$ s

    我耍个无赖成嘛?既然诗有千般好,希望您接下来的发言全是 诗式叙述 可以不? 我期待着。

" l" U! N! c, s& [+ h1 a

 

/ u8 [- K9 K0 {) c

 

6 T* T6 P4 b: \0 m$ M& i

6:《颜氏家训》中说:博士买驴,书券三张,未有驴字。我的见识窄浅,言深文沉的边儿都挨不上,可我知道:养实者不育华,调行者不饰辞。

5 R) O* y) {4 B; P

     冒犯之处请您担待!

2 o4 j( i) b! R2 s V

     问候您!

发表于 2010-8-6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敦厚,风人之旨。作诗、论诗、讨论诗。别离开这个旨。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南小糊涂在2010-8-5 15:34:00的发言:
, l E' h! G X$ a

最近看一本從地攤上淘換來的  名為《詩詞合璧》的舊書

- T# \6 A$ l$ v" B, V

 

& @3 Z8 l& ?# [

 

I4 H f9 r- J

——诗韵合璧

: m1 h8 I n1 Y* X4 ] {2 S

一時筆誤 謝先生指正

发表于 2010-8-5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一本從地攤上淘換來的  名為《詩詞合璧》的舊書

6 [2 ] @1 _. u) o

 

7 n9 m0 R) p6 H

 

0 I: D* K3 P1 R9 q6 N8 R& b/ k7 V

——诗韵合璧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附上以前寫的一小文

1 y) t o3 \# Q, ]

 

) g/ h$ ]' y# k+ H9 K' D) A" c

古人學作詩的真正價值

3 f1 Z0 P4 B& g2 j: s

我發現  古代讀書人從小學習寫詩  其作用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  僅僅是陶冶情操  提高文學修養 抑或是無聊時排遣興致 吟風弄月

* ^$ p5 n+ l4 r. _9 }

寫詩  最重要的一個作用   是讓孩童通過學習詩詞   增長各種知識

+ R& w- J& `3 p9 t4 {% y; J

學詩的基礎就是要學習漢字  要掌握大量的字和詞匯   直至了然于胸   信口道來

+ m0 J3 u0 }* ?1 F" u

而這正是在讓孩子們不知不覺間學習一本百科全書  要學習植物  器皿  人名  典故  等等各種知識和概念

9 T; R' D8 [1 I' F+ u

 學詩詞是對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延伸   同時又要增強對音樂的理解   直至增強各種修養    觸類旁通  通感移覺 真可謂一舉多得之妙法

, b3 N6 j" a$ o2 O" c

 

/ Q8 B/ T" n7 ]. H$ H* P

最近看一本從地攤上淘換來的  名為《詩詞合璧》的舊書   書中每頁分上下兩部分  上部分講詩詞的典故  各類知識  下部分專門講各個韻部的詞匯組合  看了這書  上面的那些想法  就更加清晰了

. C. f( g1 p6 P* v

 

$ r4 E" S9 w! Q& p6 S8 ]

後來又發現其實這通感慨發的有點多餘

! h; n5 v% y7 g' ~( k, Q

孔子早就對學詩一事就有了結語

4 L: L. o" y9 j" t/ O

 

! ~+ }0 f# o( j% q, ^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詩 詩 可以興 可以觀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 遠之事君 多識夫草木鳥獸之名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庆陵排水涵洞与后半截内景探秘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0-8-3 7:29:00的发言:
) L3 c! z' [% Z% T; f4 j/ [# ?

1:很高兴您不再在发帖子这等小事上纠结开始跟在下谈论文化,…… 

! j% q) A! X, L8 N* ~+ u

 

$ K' c7 J* `: n! J5 Z! `7 Z

看著稍微有點累 試著歸納梳理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t* T, n- j8 R) H n: i

 

; k7 n, _% `6 z4 R$ R

詩詞曲在文學上沒占過主流

. o4 A- h8 e* J" q! @

高論  佩服

4 f; ^' s$ q$ m3 U8 i

奇怪 詩書禮樂易春秋 排不上文學主流的詩經居然混入了六經之中

) i5 Q3 ~. C" p4 K; ?

孔子所謂興于詩 立于禮 成于樂和所謂的不學詩 無以言

; G. e) K: a" P+ u6 i' x

難道是謬論

; F7 p. ?: c5 D! i" Y

漢書中說的國子者(即士大夫的子弟) 皆歌九德 誦六詩 習六舞 五聲 八音之和

& z% f0 g/ \. s# f4 m

難道是胡說

, }4 u E* G# j* p

 

3 O$ m8 b% A- N; a( L$ g' v4 T1 |" B# ?

與這個觀點恰恰相反

( g& c+ S3 B6 r1 J* X- N7 y, N. s

詩 不但是文學的主流 而且是文學中的最高表達形式 返璞歸真 大道至簡 簡潔 凝練的文字永遠是最極致的

9 r0 r C5 W/ h, }3 I( Y

古代中國是一個以詩教興國的國度(不是科教興國哦)

: {" ~# ^# w! ^- R( |# w% B

《禮記》說 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 S$ @5 V& @' W

儘管這裡的《詩》指的詩經 但今天我們也可以把它延伸來看 看成是講究格律 韻律的詩歌體裁

2 g/ H+ ~) _& p

 

& _6 F0 F3 r+ j5 x. R) y) e7 ]


$ f) G1 Z& D) W$ Y: J5 B

詞是詩余 曲是詞余 這已經是定論

9 s$ `" ^# K. C8 E8 n

定論二字未免太托大了 一家之言還差不多

; g; v( v1 r! M

如果按照此邏輯 那么雜文 小品文 小說是不是就是曲余了呢

' ~1 L) E8 n, p

其他姑且不論 僅詞不如詩一說  就是廣為流傳的妄說之一

' s% Y' x [0 o

宋人【乐府指迷】一書開篇中即說 詞難於詩

7 H& t* _ I3 r

暇日相與倡酬,率多填詞,因講論作詞之法。然後知詞之作難於詩。蓋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思此,則知所以爲難

3 W& N4 b$ Q( k' h


8 T1 C+ R) o/ w1 v$ M

學習詩詞因為古代相關樂曲的遺失而沒有意義 該滅亡的就讓她滅亡吧 想當文化守夜人的主沒必要楞裝大個兒的 裸奔作秀

, P6 D* T, T% u% n6 h

真奇怪 人們常常會在滅絕傳統文化這個事兒上扮演雙重角色

7 Z3 `* K8 T3 z$ k% ]$ b) f% p+ f

一個角色是受害者 另一個角色是施暴者

) P1 N- ?8 _( c C

二者寓於自己一身 卻從來沒有感覺到有任何不妥

9 h$ x4 q% l% X9 ?! r

一塊完整金磚它就是碎了 每一個碎塊就算它再小 它也是金子 誰見了都會往家里搬 哪個人要是因為金磚不完整了 把碎磚搬廁所墊腳用 那這人一定得看醫生了

& b8 F/ S, ]+ M' w

詩詞曲調的遺失已經殊為遺憾 不說盡力去挽救沒有丟失的東西 而是破罐破摔 自暴自棄 甚至是落井下石 竊以為 這種認識水平有待提高

5 r2 n3 T- u& U


5 E5 e# p1 x% M/ L6 K

格律 詞牌等等限制了對特定情境的表達

" s. p9 W9 B' Y" ?. g% ?' G

那可不一定

4 o1 k9 h5 |7 J# w% r! h8 z& h6 D

詞牌多了去 韻腳也多了去了 只要知道的多 可以撒開了花的選

0 e, Y8 J, a, ]% p

我想 恐怕不是限制 而是豐富了表達

4 i; u" b4 q, _

再者 選取最合適的一種格律和韻腳 或者一種詞牌 描寫某一特定情境 恰恰是古詩詞的高妙之處

7 ]! u- r1 I* g: y ~

還是那句話

% }- O& @: C+ ~. B. o& H* N. {' l: t

如果想任意狂歌 一抒胸臆 從來就沒人攔著 抒發的好 還會博得掌聲

, S+ f, i- c9 ~/ p7 T

但是 請不要歪曲或者排斥古詩詞 僅此而已

& y$ |: y, X' ` B b

足球場上每個隊員都發一足球 那不叫足球 當用古詩詞表達的時候 在它限定的規矩之內 照樣有無限的空間可以施展

8 B$ d, R" G% w1 d

 

3 M$ }- H! h' U& I

注:

5 ]* |8 n+ i! L8 ^

本人不想跟誰爭論 抬杠 也不想說服某一個人

0 T) r$ r6 p4 U5 j5 o

成年人的思維都已定型 爭論 特別是網上的爭論 直到互相問候了對方的親屬 也不會有什麽結果出來

/ b& ~1 H ~3 j" H- I

只是想借用這種討論的形式 把自己的觀點傳遞出來而已

, S) b) M" d, Z. c

估計版主先生的用意也在於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19:36 , Processed in 1.16972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