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03|回复: 7

玉器我的最爱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6-7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m01]我是新来的,对老玉件情有独钟,自己也有一些微薄的收藏,希望能和各位聊玉品玉,还请各位多多指教![em07]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6-8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爱好古玉呀!

现在正在研究汉代古玉。自己收藏红山古玉、汉代古玉还有一些明清的件。

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共赏。

有时间发些照片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真是高手阿,希望今后多指教喽,只可惜我现在发不了图,不知妙小姐丰富的收藏能否容大伙饱饱眼瘾阿?

[em02][em02]
发表于 2006-9-22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收藏了点小东西~
发表于 2006-9-23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器断代四要点


  对于任何一件古玩来说,鉴定是收藏的前提。收藏玉器就要懂得玉器的断代。玉器的断代有以下几个要点:
  1、从时代造型上分析。这需要收藏者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下限。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意识形态的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的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商晚期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这时的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可见,随着时代风格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2、从工艺上着眼。雕工与工具、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在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人们往往用金属、金刚砂(又名解玉砂)等工具将玉器穿孔、镂雕,在古代还使用牛筋等工具。玉上的孔和线条往往留下历史上制作的痕迹。比如孔,春秋战国以前由于转孔工具较软,所以往往是进口大腹身小的喇叭孔,且时代越早喇叭孔越明显,这一点,现代仿的与原始工艺的痕迹(效果)是不一样的。战国以后的玉器一般只见直径相同的垂直孔。至于线条,良渚玉器上面的线条往往是用硬物刮出来的,比较细,沟底有小道;而红山玉器的线条很可能是用牛筋带砂去蹭,线条比较粗;夏朝开始,人们采用金属砣子去磨,线条沟底平滑有弧度,两端细、浅,中段粗、深,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长线条并不直,中间有用砣衔接的痕迹。


  3、用其它艺术资料比较。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门类,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比如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型、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


  4、从细部特征上分析。这需要收藏者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型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然后,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往往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有些玉器作伪仿古,也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来甄别。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

发表于 2006-9-24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些照片上来共赏
发表于 2007-1-20 0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还不能发图。在此学习了

发表于 2014-2-13 20: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功夫得很深。
4 p# r' E7 H+ f学费得交但不应白交。. X& }: h- K; ]
先得读史书晓古事知古人。
& P* E; S! X2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3 19:12 , Processed in 1.17278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