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15|回复: 13

残缺了一段的太庙内垣墙[含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24 0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庙的中垣墙内还有一道内垣墙。

8 z3 n+ H5 g& M- F+ \

 

2 s" n+ J# j" G

这道内垣墙将太庙的三大殿封闭起来。

- |9 v5 s$ P7 y9 S6 k# a- Y. I

 

# O1 {4 Z8 R; B! h0 {0 y; q; M

这在清《乾隆京城全图》上标得很清楚:

/ X7 O. K6 i- P ]& q; u6 ?

 

& q: ~3 v [0 ]+ U! f

开放了的内垣墙

开放了的内垣墙

4 \) _* T0 \ [3 h+ N t0 T

 

! L" e1 k) K# y8 A

海达-莫里逊所拍的照片还可以看到内垣的北墙:

5 x, o2 h+ z$ {) ?

 

4 {8 [% R' X& w; f

 

- G" x$ V2 G. E% q, o3 }& d

开放了的内垣墙

开放了的内垣墙

: o. Q( ?. n* L0 F

 

7 e/ ?# a. \0 s% r) @8 v. |9 `

 

" O! s0 k1 n5 O

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一段内垣墙的北段(图101.红圈内)不见了:

0 Y5 W$ j% V* L) I U+ Q# w

 

- W; ^) _0 ~" n; G2 Z$ G: W! x1 {

 

& A; q! b! P' w* |7 f3 q

开放了的内垣墙

开放了的内垣墙

开放了的内垣墙

开放了的内垣墙

1 d# ~& S' G8 Z9 g0 V. W

 

" U0 L2 U- J: a* V h9 P: w

 

& E# Z4 D3 C& N* {# f4 o

 

- k7 A! d9 A x4 Q* i5 r- h

东西两侧的内垣墙与中垣的北墙奇怪地连在一起:

, O y7 Z& f h0 ]& o


 

! o' U& a0 ^/ l Y7 {4 \" Y

开放了的内垣墙

开放了的内垣墙

7 I0 g( ?4 Y: Q

 

! O& X+ V: _& @

这一段内垣墙的北段只在祧庙月台的东西两侧(图106.右下角)还留有遗痕:

" S# {: d, ~# \4 F& a8 k


 

开放了的内垣墙

开放了的内垣墙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7-24 0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认知如下图表示:
红线:外垣,黄线:内垣,绿线:中垣.
我的认知和乾隆京城全图中内垣墙画得不太一样.多指教!

开放了的内垣墙

开放了的内垣墙

发表于 2010-7-24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没注意过,又长知识了。我思忖可能是后来国朝建劳动人民文化宫,这墙不利于穿行,就给拆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成在2010-7-24 7:18:00的发言:
6 h9 q3 h; N& x/ o
我的认知如下图表示:
" k, W2 N7 y E3 y
红线:外垣,黄线:内垣,绿线:中垣.
: g* ~+ y( s+ ^9 g
我的认知和乾隆京城全图中内垣墙画得不太一样.多指教!
8 K7 n* c9 B5 M! U- m: p Q- M

: l, Z5 L$ j/ n' ^1 o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j/ q) o# }, m4 @

 

! Q, W2 B) D" Z: |, P

您所画的红线在本帖中暂称为太庙的中垣。

2 D" C3 g z& r w

 

# U' R8 i% e7 }

太庙的参观简介如是写的。

# J/ k d+ g: [2 Y$ _. y

 

D) u% a) L6 I% S. i

 

( d! a' {/ M. i z

[转帖]:

4 G. S( e4 G9 q% r% _

 

: Q# f7 d4 Q/ m* g3 m

 

* o( ^4 Z8 a$ X# T; C

太庙琉璃门嵌于太庙中垣庙墙南面正中,始建于明代。

4 w, N" \5 L1 G" [2 b

 

; F8 I# T0 y M& |, j6 J

琉璃门形制为三间七楼牌坊式,正楼三间,下为拱门三道。

. U, j( }# j j/ d" j

 

& ?& r! [: Q* c$ I! w# p

 

' N6 L0 ^6 z5 [' Z( U+ H

p24o5Jc8.jpg

; ~. z& I+ d! m0 r

 

5 ?# V) _# q1 l9 @

参观简介说这道高墙叫太庙的中垣:

+ c p8 C# e2 {1 G2 A


wCAKs3xj.jpg

3 A. J q! }& g0 `0 U8 t* o

 

, n& A- K. Q* N+ `5 b/ D

 

- L- f7 ]' Y" h9 _3 t

 

8 s% S7 s* `/ ?- t

太庙的中垣之北墙的中段也设有琉璃门:
 

+ ?# E* F% w+ G

Zsgzlkwu.jpg
8Jif3d9F.jpg

2 X4 C7 I2 o! Q4 G

 

* R2 e$ q4 g2 S; v( x

 

* s$ B0 n: G3 J2 j

太庙的内垣指的是中垣墙以内,始于大戟门两侧的那道将三大殿封闭成矩型院落的墙。

. r- y W0 Z9 T' c

 

* t8 ~9 n" G& K5 T

(太庙的内垣即下图中红线所标注):

) P$ m- @5 l z% I/ f5 Y

 

9 ~8 M- H4 W5 p/ ^' i5 `


uDXdFtHb.jpg

6 r0 m' D+ m" \9 a- M( S. W' v

 

0 Q# Z% F1 O ]# p; `! }

 

$ o0 A" Z9 K; G% I! @

您原图所标注的绿线中间东西方向的墙,(我在图001.中用绿线标注)不是内垣墙,它是后来增建的祧庙的南院墙。

: @% G1 O1 E) `$ ~

 

0 I$ X; P/ Q- u0 h, \2 W

 

" {: Q. T4 |2 r, D

[转帖]:

" ?0 o4 ?* P8 P! k4 ? K

 

7 G' _6 K9 w2 m. [9 v: q2 B

太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改建。

, _8 @" x0 S4 k

 

& {; q& N" U4 p$ ], _ @

太庙祧殿是存放先祖牌位的地方。

! j% o+ E' H* X" [: J! s' a

 

1 B3 [9 A# ?& n8 @5 D

太庙祧殿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

. Y$ g# r6 [+ l1 |6 t4 ?. _3 D( i

 

: D& v2 @. ~& e* f' B% v' v

W1ywhLHO.jpg
BMCi8ilU.jpg

: W( D% v, F% r7 n# {/ G0 L, W

 

0 v+ g) y1 v4 D; d0 ~

 

5 A6 c/ Q4 d' b" L

由图片看,祧庙的南院墙较太庙的内垣墙还要更低一点。

+ ?$ P8 x3 \( ]& D


 

! s* q6 p3 a2 _ R3 z

海达-莫里逊的图片看得更清楚一点:

7 \0 Y8 J* r7 g. e2 o5 K+ D

 

elY7OD7D.jpg
发表于 2010-7-24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指导,等于我去了一趟太庙.
发表于 2010-7-24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太庙外垣墙是哪个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24 12:18:00 [只看该作者]

) E/ b+ D# [6 S. Q

) O4 Q6 o* b7 z7 V6 @8 v4 F5 S8 [: F$ h1 v f& q6 O/ W" m% ]- L! d6 ~ F* V2 B
0 g& a7 _/ }& r1 X6 N
那太庙外垣墙是哪个呢?

* ^8 x% ?/ E6 z0 B8 |+ P

 

% G; M) g6 A X9 M- W8 _

 

1 R% @ ?4 o/ o$ _

 

; G) u# T) G! J9 x) `5 h" \

 

. Y `" j8 R( ]* S, |& o* u4 e

大众的说法是,太庙的古柏林四周曾围有一道太庙的外垣墙。

; d( \' j3 Q. Y5 g( i

 

. q* z& J2 ]; H4 X' g

我不赞同这种说法。

* B8 {: |0 H1 C8 e B Y1 n

 

9 |# E/ {: l0 \3 \% }

所谓外垣,其内应形成封闭的院落。

. r5 i! ]5 q9 y& B

 

0 @9 l; j" T% Y$ \

在老地图上看不到所谓“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的外垣墙。

q8 T$ U. A* V4 X% P* ]4 _+ d

 

0 L: b( I9 l( F7 z: e

 

, I4 D/ `2 p7 Y, c/ e! K

在老地图上仅见到有一道院墙象外城墙包内城墙一样,围砌在太庙中垣的南面:

' B; X( {1 i4 N0 P. z3 B+ b: X

 

: |* b$ P! `. d8 g/ h3 U7 u0 H

(图内标红线处)

" O, w. l4 {' Y8 N- E5 ^3 l

 

5 h/ X x1 @4 Z# u+ R

 

/ j4 h* R5 u3 E5 B

QYzduo7e.jpg

$ ]! H1 f+ _4 M% l" _

z6Vz3RCe.jpg

9 w" X% u( n z8 a

Ekv3Mxz2.jpg

/ L/ z& E/ A+ ?# U

 

r. s& {: M# U2 x0 K) N

 

; I8 E# B$ Q7 `8 O8 K, G

其大致的位置标注在今太庙游览图上:

# }0 x7 x; M6 k$ u


 

" U0 `; N1 D* E' q; y- _

IQZJrRiq.jpg

0 V$ Q6 J0 \3 p

 

& W$ o0 Z& D+ c; y) ?) t- t

外垣墙的北墙在今端门城台南侧向东的延长线位置。

) r+ G$ `- H; t

 

, \; a! N& ^0 l+ ^* A! P: k

外垣墙的西墙以天安门内的东侧廊庑为主体,中间向西设太庙街门。

; Z9 y) _9 i9 a1 \7 U

 

/ U' L$ |: ?1 j8 L1 M) `5 n

太庙街门的两侧与南北廊庑相接的短墙就是标准的太庙外垣墙西墙。

) ~- @& ?( s1 v0 Z$ l/ J

 

& r: J0 A$ l% p3 o0 p* W

外垣墙的南墙即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两侧的红墙:

6 K. Y$ A n; f7 E% z5 U

 

+ V f% `7 r/ X8 _ o

c2aSAfjq.jpg

$ a0 f1 L& m; E/ ~( e

 

% B3 L+ J3 E( f/ e0 b' O

外垣墙的东墙在老地图内小河西侧。

2 s9 }( m* ?0 o% L, P$ ?% m

 

2 Q( i, F8 N- O! ]. v5 Y, o. ~

下图可见外垣南院墙和东院墙南侧的一段:

# S& s" Z6 o; T% ^- @0 I+ p


 

& v& V9 v4 ~) v3 f n# F2 N$ f

x7OkK7JI.jpg

% A: c2 E8 k# d& _' I0 G, S6 O

 

. p) ~( ?6 Q& Z% K0 G9 O

 

, x! b0 N; Q: m+ [! O' d5 D

 

& t1 T- h1 o+ f: x

 

+ m8 K$ g! t' A& e! h4 W7 R2 ?) B. K% \

另外:

5 H: `/ [) ^, s7 Q4 Q: m1 y

 

8 o! F, K. j) e1 |. n2 b. m7 b. F

依椐大众的说法,在海达.莫理循所摄的太庙老照片里真的有一道北墙:

4 T' L" r2 Z4 N' {( Q+ r) x; I3 k9 c


xTvfLVRm.jpg

H/ y* a7 J3 e( P0 [( N

 

. Q b1 H! I' o3 x) |% `

只是太矮小了。

/ h+ B* m4 |6 |, O- N

 

. ^2 O) v' D1 W

与前述的东墙规制不附。

发表于 2010-7-25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搂主的帖子都觉得头大,方不方便先用文字阐述清楚你的疑问的前因,然后提出怀疑,再求证;最后引用重点图片

, P E8 c) ]! H: R6 y" C

 

( v1 ]/ z7 H5 l$ `+ M, P B5 I

你引用一大堆无关的图片搞的看不明白你想说明什么

发表于 2010-7-26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7-24 7:39:00的发言:
# ^- D1 x4 s& _# J$ O2 M @ & N$ o- d4 F1 C# Y0 Z 真没注意过,又长知识了。我思忖可能是后来国朝建劳动人民文化宫,这墙不利于穿行,就给拆了吧。 + H* }5 a7 O/ u* M) S6 R- g7 t& C , u9 h$ M, k. H: W8 f: E9 D6 N

; e/ V, P+ W/ E" S, L( m- ?6 V& O9 f+ l( m- M5 G! A& r3 o9 X 子曰:"入太庙,每事问",我看拆墙此事,孔子得问老盘子.
发表于 2010-7-26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国家!太庙还在!
发表于 2010-7-26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又用心看了一半楼主的帖子,总算明白了大概;

! |" @- y" C8 D! X( V5 C0 k

 

+ [. l# _4 }: h. ?# Y3 N F8 z

观察1905年的北京地图局部放大,发现太庙规制和乾隆图是一样的

$ u( ]9 h* K& Q, @$ F$ d, i$ b0 p4 a; u

观察卫星图,发现太庙中轴两侧都是办公用房,

) @' d# m; n$ |" Z# p

就是说你描述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但我很难把这个当作一个要去考证的问题;

" s; w* H. c0 J c6 |4 ^" L

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不过可以用逻辑判断一下

+ f- F" h& ^1 {/ D9 j5 u

 

Y: b$ |) G7 D0 |' H. o

太庙未被大范围占用过,只有解放后改做劳动文化宫;

, p$ N5 u+ @" Z( u0 E0 \2 o

所以怀疑是在解放后太庙功能更改后,为了增加办公用房的面积且不破坏文物的整体氛围

. L, D# P( S+ F. l" Q

做的小小改动。

4 U' ]1 @9 M% m1 T# @

 

6 B: ?3 I: A6 m8 d( B

 

! b1 a5 y, B6 F8 g5 \. G

 

54auHd7M.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0-7-25 16:47:00的发言:
' l# R! Y* h8 g* b* r; Q" j0 b* E

每次看搂主的帖子都觉得头大,方不方便先用文字阐述清楚你的疑问的前因,然后提出怀疑,再求证;最后引用重点图片

{- N6 @% M7 m, T1 k* Z: y

 

0 r& y; T8 f& V" z( R7 A

你引用一大堆无关的图片搞的看不明白你想说明什么

: L/ P2 x/ u3 K- z# h T

我发的7楼帖是回复6楼的。

; a0 l3 j5 t4 |* {* n

 

! ^9 B, f! k' P, `* @7 H

忘了标注了,致欠。

. R5 u9 ]+ @) S1 O7 ]' Y3 d8 k

 

" Z7 [* j9 S; m$ X7 f. [

 

3 F) O+ K) R. w( f$ ?

我发的7楼帖与我发的1楼帖的原题目无关。

' e2 P6 E3 E* v; A+ w6 l1 u- H& }

 

7 C4 n& @/ L& f: c; Z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0-7-26 16:45:00的发言:
; g# K; E; ~! M) x

今天又用心看了一半楼主的帖子,

* n: R9 D' m" y

 

5 c4 \+ e' A. K! `5 G; q! A/ n& E

 

0 c; E' z( [, u4 Y

谢谢版主的耐心观看!

" Z# Y4 |" i/ h% ]/ H& ?

 

; k$ \% F% Q O7 Q7 v* [) q! G4 h% b

我最近看了掌柜所发的【老照片一组】海达-莫里逊--太庙

. u* m( C0 \: E/ u/ i7 j% H% N

 

. n& ]# }1 Q# \- S: h1 i

其中的一张(728.-太庙):

+ e+ r' o) \5 G) y0 L/ e

  

" t4 O8 \" g3 I P- @2 r0 C

PqClC0VE.jpg

! D) C1 X6 ^6 L: t: f

 

( Y6 {$ `7 M" Z) X

图片里祧庙东配殿北面那道墙令我很困惑。

% R6 t% A5 j( {0 t; j

 

3 Q5 ^# X( X8 S6 }" g* i

印象里,游览祧庙时我没有见过这道墙。

! Y1 H. K' A) N3 B

 

, O9 l4 W0 \) Z# l9 c

 

. f& u5 f3 q3 Q( x% b- B

 

B: _2 Q9 u6 S: b: q6 ~+ K

通过您的确认,此墙是存在过的。

. d J0 a' m0 H7 N4 Y

 

8 F5 V9 S1 D; }+ v

谢谢!

+ G8 E+ I8 G, d! f

 

- a" g S ^" w1 W+ {% w7 ^8 V" n

 

+ O) p* `- D4 o% i

 

+ v% U3 a; u3 Z; Q- T z! f

 

. h- ?3 P& M5 |

现在太庙中垣内办公用房较多。

% B8 Z+ p) y* T* }, ~. C

 

9 |3 G i7 v# E; E! v1 j

而太庙内垣内大概仅祧庙后的较小的两处吧?

6 k5 {# g, u% b; K7 U% E$ k6 l

 

% d0 B7 }+ |9 @7 T6 Y8 M o/ F

 

6 a$ c% k+ J! m, n, H

 

1 p2 _5 _; n: ~7 Q

近几年太庙经过了较大的修缮。

( U l3 L. I/ P8 T$ s

 

* c) H5 J Q8 j k2 N4 K, H& ?

为何没有恢复太庙内垣北墙的原状?

. D v1 b& G3 S! d8 C" J

 

5 A1 t8 {" L/ a- A0 y$ q- {$ d7 H

不会是遗忘了吧?

发表于 2010-7-30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这张是筒子河的河墙吧

# O) Z2 P8 D& E

 

( {1 |3 }( u9 O' U- N, u, ?

YJ9UocY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8 04:42 , Processed in 1.17119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