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11|回复: 14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含9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22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 r8 E9 V8 q5 s9 e" o+ T& ]3 V

 

6 d6 d1 R$ j. j, z$ c1 L V

 一层

+ ~8 j8 w, e$ S, R: y' A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 f, {$ d; o" b. o7 G1 a6 V9 t) M

 

, p l) P4 e6 O1 c( V

二层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6 |) |1 [8 P' F4 O7 ]# g

 

; t! T, i2 p) S% f: O# P& I: c, I

三层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7 Z: C& I8 t3 L! W9 Q

 

/ `# i# h; |) c3 r g( X% W3 D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格格0409在2010-7-22 13:49:00的发言:

又見大汗~~
8 s5 w, m5 B+ Y$ j1 z1 z* g) _

你也来玩啦

发表于 2010-7-22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轱辘八十年代拍《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中昆腔戏“安天会”的时候还用过

. V* _7 N! s+ z( x% O

 

3 g8 `( i& d- z8 v

 

发表于 2010-7-22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又見大汗~~
发表于 2010-7-22 0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比较强!
发表于 2010-7-22 0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仙女、神仙下凡靠得就是这玩意儿-辘轳配滑轮.(说得不对还请赐教).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浥蕖軒在2010-7-22 21:11:00的发言:
5 v" b0 N1 n6 e3 D$ s

那轱辘八十年代拍《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中昆腔戏“安天会”的时候还用过

7 a# O3 B& E& ^# Z1 L4 e

 

" k/ }$ f& B* B

 

3 B( Y: H, Y: b

多谢指教

发表于 2010-7-28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成在2010-7-22 5:54:00的发言:
原来仙女、神仙下凡靠得就是这玩意儿-辘轳配滑轮.(说得不对还请赐教). * J# Z1 L/ b+ R9 k2 t1 v9 e9 K

8 F, Z. g# E)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a1 n/ Y' Z0 Y# E9 Z! F2 {

 

& K. _7 `% U% F) C

有很多神佛戏神仙也是常规的从上场门出场的,所以不绝对

发表于 2010-7-28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吊威亚。
发表于 2010-11-7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浥蕖軒在2010-11-7 11:35:00的发言:
8 H( K& k6 g `# X

这类大戏台除了专为演出以神佛祝颂为内容的短剧,摆摆场面之外,就再也没什么用处了。

/ N( _3 F8 W7 B: s% d9 u" a* i9 b+ w

 

8 E. @) [/ m4 a' W) r

   摆花架子,劳民伤财,古而有之。

1 T+ `3 X: z# j* V

  谢谢浥蕖軒朋友转来的好文。

6 o; y+ b0 i& U: G! G+ {' h+ t

 

发表于 2010-11-7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bj2010在2010-11-7 10:17:00的发言:
5 w$ @: h7 l: L, f5 R7 b! f$ c- c

楼主的图真不错,为何一些地方楼主可以进去,而我们就不行呢

?, h* Q8 c5 l( V1 w

 

. n7 l: P+ }0 J) A

楼外面很光鲜,里面这么脏,怎么不打扫一下。

- H' O) y' `8 n$ M0 Z# ~- B9 J

 

# [% | O. Y! ~8 E r- C' V

古代建筑太费木头了,看着都心疼。

4 l7 q5 Q; }" ^# d$ O

 

9 A& C' H1 a2 c" q

演员要是没绑好从上面掉下去就惨了。1层地上还有个井,可以演入地的戏吧。

' G" o: ]) W: ?& T& \9 |2 n) ]

 

' m- T" q0 T8 M. J- t- N. [

去参观时导游说明着看是3层,其实一共是4层,那一暗层在哪呢。

/ a @: X3 @/ D/ ]: H

 

; Q' [( W4 Z+ O9 J, y, q# W, R

佛香阁好像也有一暗层

7 x0 L x3 E# K2 b5 r+ u2 b1 M% L

 

( [2 g* B7 n* d7 }/ t

内部不开放,自然打扫不勤了,故宫里面不开放且内部原状还存在的宫殿,哪个不是满屋子尘土,破破烂烂的。就是那些开放的,家具陈设上也是一层灰,管理上和日韩、欧洲的宫殿存在着差距。

发表于 2010-11-7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有关人士”有此殊荣。

" x- o9 D! K+ A, ~! A/ z1 v

各种机关一目了然。

8 A- l; r' v" V% Z' f

收藏了。谢谢!

: E3 C! P8 f* B

是否有台底下的照片?

9 P5 ~6 G8 M& R* w$ p

能否见到德和园楼上和台底的照片?

g: H. g7 [8 L

 

6 o, p9 F$ d7 Q$ Y5 y+ S

提供明晚期徽剧戏台照片一张:

: W+ X9 L& E# `# o9 W

 

. A/ J q1 X* X% {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贴图]畅音阁内景大揭秘

+ {/ {$ m" Z) |# }

 

/ p- ^7 u: F1 o" v8 N

戏台下空,置沿外敞水缸,唱戏时缸内放水,

4 Z: ]. t9 s( U& R, _7 z* I* C+ \

缸内盛水多少视五音唱腔而定,有关角色唱念时,

$ f' l9 \) Q6 }: u; J" Q

站在定音缸的上方,起着更好的扩音作用。

! d' R: ^" r% ~- V7 i" p$ T0 X' P

德和园和畅音阁台底的水井设置也许部分受此功能影响。

2 ~% r0 ?$ I1 h) s- c) w

685

发表于 2010-11-7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家溍先生《清代内廷演剧情况杂谈》节选:

0 g( _! R: N( ^, `! F

 

& \1 [: ~, a8 W! I8 q* a, E" z( h, @( a2 q



清代宫中和园囿中供演出的戏台很多。宫中的戏台至今保存完整的有:宁寿宫阅是楼院里的畅音阁大戏台,倦勤斋室内的小戏台.重华宫漱芳斋院中的戏台和窜内的“风雅存”小戏台,都是乾隆时建的。此外,原在寿安宫院中的三层大戏台(乾隆时建,嘉庆四年拆除),长春宫、怡情书史室内小戏台,储秀宫的丽景轩室内小戏台(光绪时改建长春、储秀两宫时添设的),在故宫博物院成立前已不存在。

园囿中的戏台,至今还保存完整的,有西苑(即今北海、中南海)漪澜堂东侧晴栏花韵院中的戏台,纯一斋水池中的戏台,前者的匾额是乾隆写的,后者是康熙写的,这也就大体上说明了这两个戏台的年代。在颐和园内有:听鹂馆院中戏台,是乾隆时清漪园旧有的;德和园的三层大戏台,是光绪十七年扩建的。在承德避暑山庄中有个残存的如意洲一片云戏台。现在已不存在的戏台还有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圆明园中同乐园的清音阁,都是乾隆年间建造的三层大戏台。

这些戏台,除几个室内小台只供说唱一类用途以外,其余无论院中的戏台,还是池中的戏台,尽管它的聚音作用良好,结构装饰美观,但基本上只是一座台面,有上下场门、台柱、天井,和民间戏台构造一样。只有宁寿宫的畅音阁、颐和园的德和园、圆明园的同乐园、避暑山庄的清音阁,这四座大戏台是特殊的,即所谓“崇台三层”的大戏台。

就戏台建筑本身来看,畅音阁三层戏台属于一种特殊的变格,不论当时或以后,因为缺少普遍性的使用价值,因而从不曾被推广采用过。但也决不能因此而减低它在宁寿宫这个古建筑群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宁寿宫所占面积南北一百二十丈,东西仅三十六丈。在这个范围内,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和乐寿堂等等这一系列居于中路的殿宇、院落,因体制所关,占去很大的面积。因此,东西两侧只剩下狭窄的一个长条,而宫外红墙的高度,也由于体制的规定,都不能减低。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如何设计建筑是很难讨好的,而我们前辈优秀的工匠在院落西侧北端和东侧南部分别安排了符望阁和畅音阁。这样,在宁寿宫这个高墙窄院的东南角和西北角出现的这两座崇楼杰阁,便能遥相呼应,在东西两侧窄院的格局中点缀出巍峨峥嵘的气象,显示出参差而整齐的章法。

这种三层大戏台,最下一层的台面四边共十二柱,大小相当于九个普通的台面。第二层略小。第三层更小。每层各有本层的上下场门。第二层的表演部位只占台的前半部分。第三层的表演部位则只能在前檐下,原因是观者视线所及,不过是前面一小部分,还要留出天井的部位,所以二、三层的上、下场门就尽可能往前安装了。

据升平署剧本附属的“串头本”和“排场本”( “串头本”记录台上的动作;“排场本”记录演员的位置和出入)记载,这三层戏台的最上层叫福台,中层叫禄台,下层叫寿台。寿台是使用率最大的一层,尤其是民间流行的传统昆、弋、乱弹单出戏,根本用不着福台和禄台。寿台天花板上有三个天井,在个别戏中的个别场,可从天井口辘轳架系下一些东西到寿台上。寿台台板有五个地井,井口盖板可以掀开,下去都可以通往后台,实际是地下室,并非五口真的水井。地下室内地面上还有一口真的水井,上面也盖着板,是为了扩大共鸣作用的。地下室内有绞盘,有些戏的个别场子,角色或物可从五个地井口升上寿台。寿台的上、下场门和普通戏台一样,但齐着上、下场门的上面有一层隔板,隔板上叫做仙楼。从仙楼到寿台,有四座木阶梯,叫做搭垛。从仙楼上、下场门出入的人物,可由搭垛下到寿台,也可经搭垛从寿台上仙楼。在仙楼两端,也各有一座搭垛,可通二层禄台。每层均有较宽敞的后台,各在东西两侧设有较宽的楼梯,供演出人员上下出入。

这种三层大戏台和它的天井、地井在演出时怎么使用?自故宫和颐和园开放以来,在观众中有过各种说法。有说演员要从三层台上翻筋斗下到一层的,也有说凡是扮神仙的都要从天井下来,扮妖魔鬼怪的都要从地井爬上台,而寿台上的上、下场门只是专门留给扮演人的角色出入的。

是否如此?45年前,我还是青年时,曾向杨小楼先生请教。他曾于光绪末年在畅音阁和颐和园的德和园演过几年戏。我把这些议论告诉他,他听了哈哈大笑,说:“没这回事!翻筋斗下来更是胡说。我的戏在这两个大戏台都唱过,就拿我常唱的戏来说,《红梅山》的金钱豹,《莲花寺》的蜈蚣精,《水帘洞》《安天会》的孙悟空,都是妖精,我从来也没从地井爬出来过,还是上场门出来,下场门进去。《三进碧游宫》的广成子,《蟠桃会》的二郎神,《莲花塘》的小龙,《混元盒》的昴日星君,这都是神仙,也没从天井把我系下来,还是跟在戏馆子里一样,由上、下场门出进。如果照他们这么瞎说,那人家唱武旦的常常演闹妖的戏,就永远得从井里爬出爬进了。其实,旧戏台天花板中间都有天井,那是为聚音的。在很少的戏里,也有从天井下来一些什么的,譬如《六月雪》《走雪山》,从天井洒一些白纸碎片,当作降雪。《乾元山》太乙真人收伏石矶娘娘,从天井下来一个九龙神火罩。我唱《三进碧游宫》的广成子,跟龟灵圣母对剑的一场,末了从天井下来一个翻天印。这些都是轻易不演的场子。从宫里三层台天井系下一个云兜,上坐一个神仙,这在开场承应戏里也偶然有过,可是,承应戏里神仙菩萨出场还是从上场门出来的居多。总而言之,不能说是凡扮神仙的都从天井下来,那是胡说。至于五个地井,我也没见过从井口出妖,我只见过五个井El出菩萨。有一出戏叫《地涌金莲》,是南府的群戏,昆腔,挺热闹,末了从五个井口慢慢升上五朵大莲花座,上坐五尊菩萨。每一个莲花瓣里都有灯。莲花座是井下有人推磨给托上来的,此外我再没见过从井下出什么东西。我赶上个末脚子年,也许早先还有什么玩意,我就不知道了。”

1950年,文化部召开全国戏曲工作者会议期问,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过戏曲史料展览,在故宫博物院举办过清代宫廷戏曲史料展览,包括南府、升平署的剧本、曲谱、档案、戏衣、道具等。当时,还曾邀请载涛先生作顾问,由曾在宁寿宫当太监的耿进喜协助,布置过畅音阁戏台演出时的台面,在展出期间供人参观。当时的中国戏校校长王瑶卿先生,是光绪末年升平署的民籍学生,他也曾来参观。他们三人补充说:曾见过《罗汉渡海》的演出,有很多水族的“形”,还从天井系下来海市蜃楼,是一出灯彩切末的昆腔戏。开头,福台、禄台都有人,后来都归到寿台上。有个一丈来长的大鳌鱼切末,鱼肚子下有小轮,里面藏了人推着走,到台口由鱼嘴往外喷水(里面有水箱和唧筒)。唱完这场戏,院子里已汪起水,好在听戏的都在屋里。

从现存光绪末年的戏单来看,这一时期演戏只在开场演一出承应戏,以及大节日照例点缀一出宴戏,因而升平署节令大戏准备的剧目也日见减少,所以这几位在光绪末年能看到的使用天井、地井的戏也只有《地涌金莲》和《罗汉渡海》罢了。



宁寿宫畅音阁和颐和园内这类戏台上、中、下三层台的相互关系,天井、地井的用途,还可以根据剧本台词,参考“串头本”“排场本”同时进行研究,对这种三层大戏台在演出时的运用,就会更清楚了。

凡属于群仙神道添筹锡禧,所谓九九大庆这类以宗教内容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戏,是使用三层台以及天井、地井最多的戏。现在以《宝塔庄严》这出戏为例来作些说明。这出戏是一套仙吕调,共六支曲子:“忆帝京”“大安乐”“聚八仙”“千年调”“香山会”“献天寿”,末尾还有一支“庆余”(即“尾声”)。第一场八天王、三十:二揭谛持幢旖引众扮十八罗汉、二十四菩萨、八部天龙,从寿台上场门出场,唱“忆帝京”,绕着“圆场”,唱到末一句时“冲开”,站成一个簸箕形的行列。每个菩萨通名,念白,唱“大安乐”,由天王领起“圆场”。唱完,从寿台下场门进去,奏乐。众扮四大金刚、十六揭谛、十六菩萨,阿难、迦叶、韦驮引净扮如来佛从禄台出场。杂扮大鹏金翅鸟形从福台出场由天井降禄台。如来佛唱“聚八仙”。唱完,奏乐归座,念白。天王、菩萨、罗汉等又从寿台上场门出场,“挖门”(即走S形的行列),唱“千年调”,朝里归一排参见。阿难念白,如来念偈祝寿。后台作钟鼓声,五地井同时升上五座宝塔,同念偈。众扮四十供养菩萨,手持八宝,从仙楼(即隔板上)的上下两场门出场,陆续从搭垛走到寿台。四十菩萨手举小宝塔,唱“香山会”,左右走“十字靠”(即两线相交,对顶角的活动行列)。曲唱完,围绕着五塔,盘膝坐下。如来佛念白祝颂,供养菩萨归前一排,天王、菩萨等归后一排,唱“献天寿”。一齐向看戏的皇帝下跪,三叩头,吹号,五塔落下,唱“庆余”(即“尾声”)。禄台、寿台,所有角色各从自己所在台的下场门进去。这出戏里,福台、禄台、寿台、仙楼、天井、地井都有活动。这种所谓九九大庆的戏,只举这一例就可以想见其他戏了。

下面再举大本戏《升平宝筏》的例子。

《升平宝筏》甲第十二出:“诣绛阙交进弹章”。这一出是龙王因孙悟空向龙宫索兵器,于是上天告状,请求天兵剿除妖猴。杂扮十六天将从仙楼门上寿台分侍。杂扮四天官,戴朝冠,穿蟒束带执笏,杂扮四星官、四昭容、四宫官、金童玉女从福台上。杂扮千里眼、顺风耳、马赵温关四元帅、六丁、六甲从禄台上,同唱“点绛唇”。杂扮龙王,戴龙王冠,穿蟒束带执笏,从寿台门上,唱“又一体”。这一场是三台同时都有活动的例子。

甲第十四出:“兵统貔貅披雁甲”。这一场,巨灵神、众神将、哪吒、托塔天王从禄台门上,同唱“八声甘州”,从禄台下。悟空及众猴从寿台门上,同唱“又一体”。众天将引托塔天王、哪吒从寿台仙楼门上,立于仙楼。巨灵与悟空对打,哪吒从仙楼下至寿台接战。金星捧玉旨从禄台下至仙楼,唱“风入松”。

戊第十四出:“法侣遭魔堕深堑”。这一出是唐僧取经,路过通天河。鱼精把河面冻住,骗唐僧走冰过河,冰裂落水。唐僧、悟空、悟能、悟净同从寿台上场门上。唐僧唱[仙吕胜葫芦]:“金乌返照晚霞升,媛气又熏蒸,雨后天高景色明。”冰裂声,唐僧唱:“猛听得冰裂声崩,水响潺谖,使我顿心惊。”唐僧从地井下。悟能、悟净白:“不好了,师父掉下水去了。怎么处?”净扮鱼精,戴鱼精盔扎靠,持莲花锤从地井内上,作与悟空、悟能、悟净对敌科。这一场是以寿台作为冰上,所以唐僧从地井下,就作为掉进冰里,鱼精从井内上,就作为从冰下出来。这是地井的用途中又一方式。可以说,在特定的条件下,妖精从地井出来也是不排除的。那种凡是神仙都是从天井下来,妖魔鬼怪都从地下出来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从升平署的史料可以看出,宫中演戏,还是以演明清以来外面流行的本戏和单出戏为多数。这类戏用不着三层大戏台,宫中戏台也是以漱芳斋、纯一斋、晴栏花韵、听鹂馆等一层戏台使用率大。而三层大戏台则专为演出承应大戏,所谓法宫雅奏、九九大庆、万寿节令前后演奏的神佛颂祝戏文时用。这一类戏和三层大台是乾隆时代各方面踵事增华的倾向中出现的事物。

在绘画领域内,原有一部分以宗教故事为题材,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到乾隆时代则更为明显。在北京雍和宫,热河的普陀宗乘和须弥福寿等大喇嘛庙内都有大幅刻丝的佛像画,画中心主要人物即乾隆自己。把宗教所信仰的神,置于皇帝之下,皇帝对于神可以给加封号,如同给他的功臣升官晋爵一样,这是中国皇帝利用宗教为统治阶级服务手段的特点之一,在宗教画中多体现这种特点。为三层大戏台编演的几十出所谓九九大庆一类承应大戏中,数以百计的神佛角色出现在福、禄、寿三层台上,等于大幅立体的、活动的、有声的“朝元图”“群仙祝寿图”“极乐世界图”。这些神佛在每出戏中都有集体向皇帝叩头祝颂的表演。例《地涌金莲》,在几支曲唱完,已经涌出莲花以后,如来佛的台词:“恭逢圣主万寿圣诞,庆洽天人,今日来临,献此《地涌金莲》以庆帝道遐昌,皇图永固,众菩萨就此叩贺(众作叩头科)。这类承应大戏,在三层大戏台上表演,当然相得益彰,因为这类戏不过几场,摆摆样子就结束,剧情没有发展,戏和台不致产生矛盾。但是《劝善金科》《升平宝筏》一类的戏就不同了,它的故事情节曲折,有发展,每出都很长,在三层台演出时,不仅使用天井、地井有很大的不便,而且剧情在上、中、下三层台不断变换,也使人觉得画蛇添足。因为中国戏曲的剧本结构和舞台调度都要求集中,有些传统的表现手法非常紧凑,有时甚至在一个舞台面上表现出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剧情,而三层大戏台在表演上却不易收到紧凑的效果。因此,这类大戏台除了专为演出以神佛祝颂为内容的短剧,摆摆场面之外,就再也没什么用处了。

发表于 2010-11-7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图真不错,为何一些地方楼主可以进去,而我们就不行呢

$ _; ]% R' n$ t: \

 

) z2 O% m0 F( H) R

楼外面很光鲜,里面这么脏,怎么不打扫一下。

/ f) v p8 ? v2 T5 a

 

4 O+ `: n4 a9 f0 h

古代建筑太费木头了,看着都心疼。

0 y9 E' G- N# u: g: O! l( X7 X$ d2 a

 

# p/ ^1 \+ K3 A$ u6 w8 p0 q" `; R

演员要是没绑好从上面掉下去就惨了。1层地上还有个井,可以演入地的戏吧。

: v$ a M5 u8 r! w: I4 \ j/ R6 |

 

$ [. ^$ [0 W% ~$ I

去参观时导游说明着看是3层,其实一共是4层,那一暗层在哪呢。

" p0 d( T5 B. a+ p' p

 

8 ]$ T2 q+ v2 a7 c/ F

佛香阁好像也有一暗层

发表于 2010-11-11 0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看到畅音阁内部照片,难得!

2 {- U5 b: ~+ s5 f( ~

 

5 k# k7 L. [ U" A0 y& d" `$ z% {

为保护文物,就一关了之——我们的手法,是否太低级了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18:54 , Processed in 1.15268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