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盘子

电视剧《茶馆》观后感[含1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25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真佩服樓主心細功夫

: Z" X0 p# I, _8 G

以後看電視劇的時候 歡迎大家來找碴 (狼煙北平 也 挺好看的..不知有沒有誤人子弟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7-25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天那个证件,右边“报效”上边的光子里边的军礼服人像是谁?孙?还是蒋?无论如何,1928年以前,孙、蒋的头像到不了北京的证件上边。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6集,刘麻子给俩逃兵买媳妇,被宋吴二人抓住。正好大令过来,宋吴二人掏出证件给军官看。证件上有两行字:报效党国,保卫首都。这两行字,有点乾坤颠倒,让人糊涂了。党国一词应是1924年国民党提出训政时候开始出现。1924年到1928年之前,北京还叫北京,还是北洋政府管辖。党国二字是不可能出现在北京的军警人员证件上的。如果是1928年之后,报效党国倒可能出现了,但首都南迁,北京已经改北平了。何谈保卫首都?

: S3 p6 _' ]' [4 P8 H

4xJeklA1.jpg

发表于 2010-7-25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8集,二丫头出嫁门口贴着红的双喜,应该是姑娘出门贴单喜,男方家贴双喜
发表于 2010-7-25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0-7-25 15:44:00的发言:
7 F4 T9 j/ \. v) S

引用:“我参照北京卫视2007年7月24日的《这里是北京》栏目,电视上说的该是真的吧!”

! n- |2 j* Q9 |4 C

 

; y/ y/ A7 C: `

你上当啦。

& c) X8 ^ L* z

 

6 ]7 D" _5 P" Z8 `4 e+ V

例如我在录制《桂公府探秘》节目时,详细讲解了桂公府滚墩石上的八种动物的名称和寓意,可是阿龙到了节目播出时却说,“第八个奇怪的动物谁也不认识,欢迎广大观众朋友们,有知道的请拨打电话告诉我们”。

. O8 o" @ b8 P7 p. H, f

 

. U- d5 \! M8 Q- R( v, c

你拨打电话了吗?

6 f0 f5 v( W% u7 c' S- `0 J) y3 q

 

6 j# Y% H1 i8 e+ K& `

 

) y) N/ N/ ^! w C

留个利儿上的小友谊扣儿~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集后又出现了一些。大部分是因对该时期历史不熟悉,道具里出的错。

/ ]' I4 M/ _1 g- H) a7 f- ^0 P+ Y. u7 [

 

6 g4 Y( ^. F" B P9 B

23集,王掌柜去警察局要二栓子,被轰了出来,警察局门口挂着牌子:北平市巡警厅。历史上并没有这么样的称呼。巡警是清代首先建立的。

# W3 r8 n0 ~$ i2 K& ?

1906年清政府设立内外城巡警总厅。

+ B* ]/ ]$ D# i. u

1913年北洋政府改革警制,将巡警总厅改为京师警察厅。

2 F# T- N7 u { ^: W; X; n

1928年6月北洋政府垮台,首都南迁,北平特别市政府成立,将原北洋政府京师警察厅改组为北平特别市公安局。

) N: M" ?1 m9 b

1931年4月,更名为北平市公安局。

/ n4 L2 _3 i6 }) Q& R

1937年2月,改称北平市警察局。

1 @* r+ {' V2 e/ g

日据时期,1938年1月改名为北京特别市警察局。

! d/ s6 I# M. F4 u1 K; f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恢复北平市的名称。警察局随之改称北平市警察局。

4 c6 w3 z- t& K5 m

 

psft7vwG.jpg
发表于 2010-7-24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群导演、编剧一个个和领导一个脾气。挑错误就是你较真,指出问题就是你不了解我的创作意图,拍板砖就是中国体制不好,最后来一句:无论如何,我们挑战了经典。
发表于 2010-7-27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抓共党好象不是宪兵队的差使,那是保密局(军统)和党通局(中统)的差使,宪兵队只管军内的事呀!太不和逻辑了,如果有军人违纪,宪兵队肯定当仁不让呀!

发表于 2010-7-27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利民让松二爷闺女替他送情报,属于不符合当时的地下党组织纪律。像秦利民这种身份肯定中共有专门的交通线去送情报,而不可能用感情因素送情报的。
发表于 2010-7-27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7-28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中轴线在2010-7-17 11:30:00的发言:
<<茶馆>>的确不适合拍成电视剧,只有话剧才能将语言的艺术渲染出来.
8 N" b1 x8 ?6 k4 j3 Q

话剧的台词是高度凝练的语言,一旦改变成影视剧,难度极大,滥加台词或者无根据胡编都会穿帮。兑水是肯定的,明智的编导者就不应该重排。

发表于 2010-7-28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掌柜在2010-7-27 21:03:00的发言:
( ]' h) @% J: y/ T" ?

抓共党好象不是宪兵队的差使,那是保密局(军统)和党通局(中统)的差使,宪兵队只管军内的事呀!太不和逻辑了,如果有军人违纪,宪兵队肯定当仁不让呀!

7 @# x/ v- Y6 n! s W( V- w5 j

那时节,军警宪特齐上阵。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中,描写30年代的北平,抓共党镇压学运的主要是蒋介石的侄孙蒋孝先的宪兵三团。倒是军统,本来应该管军纪的,却有点越俎代庖,狗拿耗子了。宪兵 military police的中文意思就是“军事警察”,以我个人浅见,如果说宪兵是军队中公开的警察的话,那么,军统就是秘密警察。30年代如此,40年代会更变本加厉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这几集,也还有点,不大明显。老说这个都没意思了。全看完再说吧

发表于 2010-7-27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是否找民俗专家把把关,家人说怎么看怎么不如于是之....

发表于 2010-7-28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这几集拍的太刻意了。原著是通过茶馆反映时代,电视剧成了倒霉的一家子了。

发表于 2010-7-28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种糟蹋经典的玩意儿还是不看为好!
发表于 2010-7-28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说37集太侮辱国军将士了,当时的军纪相当严明,基本是在社会上执行战场纪律,像士兵欺负老百姓的被宪兵抓到肯定会被当街枪毙的,所以当时的社会治安相当的好,这是一些说实话的老专家告诉我的,对导演很失望,太不尊重历史了,会被后人骂的,这个版的茶馆这辈子及下辈子也成不了经典!

发表于 2010-7-28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7集的历史背景应该不是47年而是57年,小刘麻子都能代表政府来谈公私合营啦,哈哈
发表于 2010-7-28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看不下去了,36集里秦利民给了二栓子一盒火柴,说是破坏古都的计划,天哪,还有天理吗?傅作义将军在九泉下不会瞑目的呀~!
发表于 2010-7-28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7-16 21:15:00的发言:
4 q+ @+ E1 i" t( P# C: l8 O- W


 

+ p2 h1 R& }$ X: `& K j7 h

八:十五集,刘麻子去庞太监家,请安迈右腿,打千伸右胳膊。

( F1 ^5 a1 T$ Q1 ~5 z3 c

 

5 }& e5 _# Y- l# h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请安.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G" w/ U+ a: L7 j0 m

 

2 a- ]7 H, s a

 

0 K3 s% G# |: n8 K" |8 z

这个场景里除了动作有错误,衣服也不对,注意有俩人穿便服的大褂,另一人穿着官衣的袍褂靴帽,在那个社会,穿衣戴帽大有讲究,私下里的拜会,要穿袍褂(官衣),一律都是袍褂,要穿大褂(便服),一律都是大褂,不可能有的穿大褂有的穿袍褂。如果一个九品官穿着袍褂去一个一品上司家拜会,上司也都得同样专门换身袍褂来接见,这就是规矩。

发表于 2010-7-29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N# H; i* K) v s* y9 ^/ o

 

% Q& h$ l- U( w

 

6 p, h x3 ]0 q9 b

编剧的水平太差,可以叫 《戏说茶馆》,编那么多注水故事,和原著《茶馆》一点关系都没有……

发表于 2010-7-29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7年,我可怜的德胜门瓮城又穿越了一次.........
发表于 2010-7-28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电视剧,背景在民国三十年左右的,服化道能做到不硬伤累累那就不错了
发表于 2010-8-2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各抒己见,反正没法和于是之、林连昆、刘麻子他们那版比。
发表于 2010-7-31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宝国在电视剧小井胡同里演的可比王掌柜强多了。

5 j1 D, K9 K" q% p' n6 {

 

, o: x& t; X3 e; G( ^/ U

演庞太监的张惠中记得早年经常在一些喜剧片里面演配角,90年代葛优谢园梁天他们主演的喜剧片里,经常有他。

发表于 2010-7-30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电视剧前面还行,无论是演员,还是剧本,越往后越乱七八糟,革命后代、特务接头全出来了!39集明显过多,15--20集即可。小刘麻子、小吴祥子、小宋恩子……这些演员都怎么选的?实在是差劲。

6 [& T; [8 H& c

 

0 Y* D+ U" d8 G# b9 J

个人感觉演员中表现不错的是演庞太监的张惠中,演宋恩子的梁天。松二爷、秦二爷、常四爷等中规中矩,陈宝国演王利发,可能是太想学于是之了,反而显得有点别扭了。演刘麻子的崔杰尽管是北方人,但长期在上海,感觉演这类戏就缺乏感觉了,加上英若诚先生这座高峰,确实是太难逾越了。

: ^& c' Y) Q" m* y& _

 

' V- b4 r/ \) \2 x9 J3 D: C6 l# q

这个电视剧是首播,早拍完了,积压了两年才播,原因就是他很不河蟹,看着看着就容易让人引发官方不喜欢的联想,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不去这挨骂的活。
发表于 2010-7-31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着细看第二遍,把诸位说的瞅仔细了,再来发言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堂主意见。后面几集,同样原因的错误还继续存在,原因一样,就不多说了。编剧掺入的一些情节是不错的,另一些就有点扯。这电视剧要是拍成9集应该比较精到。为了拍成39集,无论编剧还是拍摄的镜头,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演员方面,庞太监演的最出色。
发表于 2010-7-31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老盘子去给京味儿戏做民俗指导吧。* A4 Z  l, w- {+ ^8 X) \
# U! A3 Y! Z# a! g+ t- S* t
现在能演京味儿戏的演员太少了,南腔北调的冒充老北京。新茶馆我没看,陈宝国版王利发吗,倒是我喜欢的一个演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7 07:50 , Processed in 1.19163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