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F ^/ c+ L4 ~ 南局春秋(电信局)
( F& M' H8 \8 L+ e, |8 v从琉璃厂中国书店旁的“四宝堂”东侧胡同向北走约100米,再往东拐;或者沿新华街路东中国书店北边的小胡同进去100米左右,路南,会看到一个有着四层楼房的院落。院子的大门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三区分公司厂甸分局”,另一块是“北京市电信设计院有限公司”。像这样的院落,像这样的单位,在北京比比皆是,丝毫也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殊不知,在大栅栏地区,在北京,这个地方记录了中国通信发展史上整整一百年的足迹。
6 \! b( a9 y7 J* L% ^3 N在人类通信史上,人们会谈及传书的鱼雁、驿站的奔马,边塞的狼烟,战场的金鼓,也会谈及登高而呼,举火为号等等。人们也应该记得:1844年5月24日美国人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嘀嘀嗒嗒声响起,他的电文即时通过电线准确无误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1875年6月2日英国人贝尔用电磁开关的脉冲信号和金属片的震动发明了电话,并于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当时,封建古老的中国面对西方的“奇技淫巧”不得不重新加以认识。就在贝尔发明了电话的第二年10月16日,清朝第一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受邀请,参观刚发明不久的电话,郭嵩焘与他的随从张德彝亲自尝试使电话,郭问张:“汝听闻乎?”张答:“听闻。”再问:“知觉乎?”答:“ 知觉。”随后,郭令张:“请数数目字。”张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他们就成了中国使用电话的第一人。 4 A2 I! `/ ]# ^/ M1 w
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即公元1899年11月19日,时任督办铁路大臣、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向光绪皇帝提交了有488字的奏折,提请开办电话业务。“电报公司拟添设德律风,杜外人觊觎之谋,保电局已就之利。”皇帝慨然“允之”。经庚子乱后,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即公元1904年1月2日,北京试办的第一个官办电话局于东单二条胡同开通,安装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100门。在此之前,前门大栅栏地区就已经有民间电话运营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这里的广和园、三庆园、庆乐园等大戏院都安装了电话。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在李铁拐斜街的电话南分局也有磁石式交换机300门。宣统元年四月三十日(1909年6月17日),清政府负责电报电话业务的邮传部又以北京电话用户剧增和设备容量太小为由,提交两封奏折恳请朝廷恩准,一折曰“改良电话购换新机”,一折曰“请拨给琉璃厂废窑余地一隅,俾得建立电话局(南局)”。当日,两封奏折“均着依议”获准。当时和平门尚未打开,厂甸琉璃厂属于废窑空地,第二年八月二十日(1910年9月25日) 南局竣工,其行政效率和建设速度不可谓不快也。当时的南局,就规划了主楼座北朝南的位置,是双层木顶框架结构。时至今日,整整百年。
$ O7 K0 c% l% r! ~; P& L; W8 W百年间,中国之变化,天翻地覆。通信业发展也日新月异。 # c" N. E. ^0 t) u( n
宣统三年三月三日(1911年4月1日),北京电话总局由东城灯市口迁至南局。当时电话用户主要是富人权贵,南城不乏巨商官僚南局,南局话务量始终占据京城首位。三十年代,南局又开设公用电话,分别在南局门外、前门西站站台、达智桥邮电支局和骡马市大街邮电支局。公用电话设在木制盒内,每通话一次,三分钟内收取小铜元20枚。当时报装一部电话需付押金30个铜元,装设费10个铜元。月租费根据单位性质不同,分别是7、8、9个铜元。1939年8月,日伪“华北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在厂甸电话局院内新建了一座三层的长话市话合用的通信机房楼。南局改为北平市电话三局。1941年,南局市话自动交换机房初装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6100门,原人工电话撤销。北平解放后,市话三局改为三分局,总容量增至6500门。1954年,三分局增装步进制交换机2000门,总容量达8500门。1963年,北京电话号码升6位,三局改为33分局,并作为3字头汇接。1966年,33局增装至8700门。从1941年起,三局就开始使用免人工接转的自动交换设备,而同时期二局的规模不仅小于三局,设备方面也因为还在使用人工接转电话而落后于三局。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南局成为全国第一个电话“万门局”,1987年,南局开始安装数字程控交换机,1992年春,南局的33局作为北京最大一个步进制交换机局向数字程控交换割接,这在当年曾是轰动一时的重大新闻。 南局虽名为为南,实际在北京除宣武区而外,它的管辖范围还包括西起宣武门内大街,东到中山公园,北至北海正门,府右街、南北长安街、西华门包括中南海等地,呈“刀把”状。该区域一直都是国家政府机关、政府首脑的办公和居住所在地,通话内容较为重要,保密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此重担一直交给南局承担。且建于1911年的查号台工作1987年以前,一直由南局经营管理。难怪在老北京人心目中,南局一直是北京市电话中心。 $ A" F+ m% h6 p2 P: c2 _; z
1958年9月21日,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一座宏伟的苏式建筑——北京电报大楼拔地而起,新建的电报大楼建筑面积20100平方米,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连同中央塔钟部分总高度73.37米,主楼东西长101.3米,南北宽18.1米,连同平台女儿墙高35.75米;大楼主体7层,俯视呈“山”字形,中间部分6层以上为钟楼,装有四面塔钟。远远望去大楼立面平稳简洁,雄伟高大,色调和谐明快。北京电报大楼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邮电建设的大型综合通信枢纽工程,作为全国电信网中心和全国电报网路主要汇接局,北京电报大楼与全国所有省会、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工商业大城市和重要海港、边防要塞等均设有直达报路;与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有国际直达报路。大楼电报大楼启用时,当时的邮电部长朱学范亲临剪裁。新电报大楼被评为新北京十大建筑之一。时至今日,每天清晨,北京电报大楼都会发出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声,这乐曲声又伴随北京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 I- J6 {% G0 \- D- B7 |似乎,从北京电报大楼建成五十多年间,人们逐渐淡忘了居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琉璃厂的北京电话局南局。如今,偏居北京城南的南局,就像隐藏在不显山露水的幽居辟地,告别了往日的喧闹繁华,略显得有些清静冷漠。不过,它依然在发光发热,为南城百姓服务,为北京服务,为中央服务,为通信事业服务。 + ~4 Y! r, P) U' q
今天,仅北京南城宣武,就有11个电话分局,交换机总容量超过十万门。另外,据2006年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33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0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近80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近100户/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