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Y# W6 u+ [! T% s5 X9 s" H( @0 U
曲解《三国》人物姓名 : Q( s- k) z @4 i. H7 U* \4 X! |
前几天,观看了新版电视剧《三国》,陈建斌那个活土匪饰演的曹操我觉得很像曹操。刘备的心路历程和形象举止我也认可。大乔、小乔惨不忍睹。陈红饰演的貂蝉,就像一个貂。陆毅饰演的诸葛亮,满口上海话,他说:
A8 U4 V3 q c! i! X6 l) @“将军”成了“将坰”(“窘”的一声),
. I- p( L! E& ]% U/ g2 C7 [7 o“新野”成了“星野”,
4 H. r0 g$ T, O4 Q“相信”成了“相性”, ; [( S+ ~" J; @# Y
“心情”成了“星勤”。 , a0 ?) {9 P$ [$ P3 R
三国人物全都有名有字,例如曹操,名操,字孟德。 / X) e9 r3 o" d- T$ Q- F5 a, N
古人的名,是自称时候用的。字,是供别人叫的。别人叫他的字,是不肯直呼其名,是表示尊敬,是敬称。所以,古人从来不会自称自己的字。例如曹操,他不可能自称孟德,那就成了自己敬称自己了,古代没有这样干的。
4 m( a- I1 h) \古人自称名,是表示谦恭,是对于对方的尊敬。因此,汉献帝被迫赐予曹操“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待遇,其中就包括了“不名”的待遇。
+ L- P4 n( @1 t) w4 p( m“剑履上殿”:官员上殿,先要解除佩剑,并且脱鞋。因为房屋里边,地上铺着席子,供人坐下的位置,还铺着小块的席子,叫作“席位”,上座,就是“主席”。 ( x; H" n0 p# }$ W6 W! g# O M7 ]
这和现在精装修的人家,请来客换上拖鞋,或者皮鞋套上塑料鞋套是一个意思。日本人进屋脱鞋,符合中国古代的规矩,所以孔子说“礼失,求诸野”,野,就是城外、郊野、远方。日本人地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垫子,叫作“榻榻米”,垫子上边再铺着席子。看过日本电影《望乡》吗?女记者给阿琪婆买了新的席子。 2 z5 f4 t( Z0 }( h( t! L f
汉献帝说,丞相,您上殿的时候,不用解除佩剑了,也不用脱鞋啦。省省吧,直接进来吧,免礼脱俗,不要耽误您的宝贵时间啦,以免弄坏您的心情,别再打我一顿。 4 T. }6 A, _1 t4 | v" U
“赞拜不名”:拜,就是跪拜磕头。赞,就是嘴里要说“报告词”,
" R* G0 m( @. Y/ b) _; c例如《军队条令》规定的报告词是:“报告师长,第3团团长陈建斌奉命来到,请你指示”。
& x o. p7 [( M. \3 M! Y仪仗队队长的报告词是:“总统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集合完毕,请你检阅”,然后行一个剽悍潇洒的“甩刀礼”,这时当然就不能解除佩剑啦。附带说明,“剽悍”,读为“票悍”,不是“彪悍”。电视剧一律读为“彪悍”,方言说sb才是“彪子”呢,当然,更不可以读为“婊汉”,那是成了一对流氓啦。 ( E, u$ [) W" {4 I
曹操的报告词应该是“臣曹操,拜见皇上”,然后磕头,这就叫“赞拜”。
0 U4 r+ P9 ] q( J1 H“赞拜不名”,就是不必自称名了,因为称名表示谦恭嘛,朕不敢叫你谦恭。但是“赞拜”还是要的,应该是“臣,拜见皇上”。
+ q+ S2 P+ Z/ u现在,老百姓说话,有时候也会挑礼的。例如,一个人说,“来啦”。对方就会挑礼说“谁来啦,连个称呼也没有”。 $ F8 h- g* ^) n" y9 i P1 Y
叫别人的名,不叫他的字,而是直呼其名,那是长辈和长官可以而且正常应该做的。以上待下,如果客气地称字,反而不正常,有谄媚之嫌,不符合礼节。
2 c7 r6 _( x& G" [+ \(吃饭去,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