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w, j+ M4 R" e, {3 U0 G% u; V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之后,仪仗队随之解散,钟鼓楼上不再用钟鼓报时。此后,北京市政当局改为每天中午在宣武门城墙上鸣放大炮报时,称为“午炮”。
, r3 H/ m( h1 I. e- a S! U/ s) s利玛窦成为钟表祖师 & w) V( _ y/ k# F+ e! V* ]& J+ R
乾清宫设有自鸣钟处 ) [9 {6 @" b9 r# M- r, M+ Z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北京,他向明朝万历皇帝赠送了一大一小两座自鸣钟,大钟每小时自鸣1次,小钟每小时自鸣4次。首次进入中国宫廷的西洋自鸣钟令万历皇帝爱不释手,他担心洋钟一旦损坏无人能修,遂挽留利玛窦定居京城,并赐给宣武门内住宅一所,即天主教南堂的前身。有趣的是,后来北京的钟表修理业竟将利玛窦尊为行业祖师爷。
8 y, z5 |9 C# l: x) b* n清朝与西洋人的交往更加频繁,西洋自鸣钟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宫廷。这些自鸣钟均用黄金、宝石等名贵材料装饰,设有发条驱动的人物、鸟兽、花卉,不仅能自动报时,还能奏乐。清帝非常喜爱精美奇妙的自鸣钟,不但命令海关官员大量向外国采购,还让内务府成立了做钟处,进行仿制。 ; ^( j, l/ o! A# ^( m7 |
在皇宫乾清宫的东庑房内,还设有自鸣钟处,派专人负责钟表的收藏、保管和上弦。自鸣钟处挂着乾隆皇帝题写的对联: 6 i7 p A [$ _3 G# L2 w$ f$ ^
“帘萦香篆斋心久,座殷钟声问夜遥”。 8 }5 n2 b T% E9 D0 x1 u
乾隆说过,天朝什么都不缺,只有洋钟和洋枪还是西洋人造得最好。乾隆在《咏自鸣钟》诗中写道: 1 w7 `; K) |4 C0 x# g
“天工诚巧夺,时次以音传。 ( @9 G$ j* ]7 J& q; S
针指弗差舛,轮推互转旋…… 7 u. d& }6 f8 ~9 @/ q% m: P
钟鸣别体备,乐律异方宣。
. x1 J; @) e; P" [% U* B/ s欲得寂无事,须教莫上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