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35|回复: 1

报人忆旧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17 0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3 [! I' _ j8 n. v. f5 f, H/ @

报人忆旧

9 V9 B, C5 p7 B4 B# \3 O

——关于北平《益世报》

6 N& g) _# k% X9 G- k- Y

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不仅是北京近代商业集中荟萃之地,也是北京乃至中国近代报业集中荟萃之地。明清以来,最早发行《邸报》(后改《京报》)的报房,就在前门外。今铁树斜街、琉璃厂、大小沙土园、南新华街等街巷胡同里,民国期间各报社杂志社麕集,仅铁树斜街不足千米的小巷中先后就有旧《京报》、《北京日报》、《中华报》、《京话日报》、《刍言报》等十七八家报社。抗战时期,北平沦陷,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在日本华北军报道部控制下,除《新民报》外,其它主要报纸也都在大栅栏地区,如《晨报》、《时报》、《新北平报》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许多喉舌也一下子在这一地区纷纷建立起来。

; q$ K* c& u6 i+ G' B8 f

旧时的这些报社都是怎么开办?如何活动的呢?可能不少人有兴趣,本人与原北平《益世报》在抗战后复刊时的主要负责人,主编刘毓煊老师熟稔。刘毓煊先生1923年生,原籍河北省沧县集北头村(今属南皮县),后《北京科技报》创始人。记得刘先生向我介绍过一些,现整理如下,其中有错讹,当属笔者责任。1939年冬季,刘先生十六岁的来到北京,插班考入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即今北京第十三中),以后主要就生活在北京。通过他的介绍不仅使我们对旧时的报业情况,也对旧北京当时整个社会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 T- J# `/ }4 W

《益世报》是1915年10月10日在天津创刊的。由当时罗马天主教廷指派的天津教区副主教雷鸣远,会同天主教徒刘守荣、杜竹萱等创办。民国时期,作为北方著名大报之一,一度附和帝制,遭到读者反对,爱国人士英敛之也是《益世报》发起人,曾经写信给《益世报》,对该报的拥袁(世凯)言论进行指责,英称“惟念我亦天主教分子,今见此玷辱圣教道德,败坏圣教名誉之事,倘缄默不言,天良何在”。以后,《益世报》倾向进步,发行量大增,分别在重庆、西安、北平也出刊地方版《益世报》。抗日战争期间,天津、北平《益世报》不得不停刊了。

7 |& z$ P8 i' \: q- L

抗战期间,一日,重庆方面派人来京,在北京西四丁字街路南一饭馆接待北京学界代表,当时,英千里先生(英若诚之父、英达祖父)代表大学教授,英千里先生的弟弟英纯良先生代表中学老师,刘毓煊先生代表北京学生,一行三人和重庆来京人员会面。实际上,英氏兄弟与刘都是华北文教协会成员,华北文教协会是抗战开始后,由沈兼士先生与同人英千里先生、张怀先生等一些教授们组织的地下抗日组织,其前身为“炎社”。刘毓煊先生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英纯良先生任初三年级语文老师,英先生对刘先生十分喜爱,经常让刘先生帮助批改同学作文,刘先生也积极开展学生会工作,并利用一切机会为抗日斗争做出贡献。很快他就秘密参加了华北文教协会,任宣传干事。重庆国民政府来人答应给华北文教协会一定经费并告之在当时情况下仍需注意保密及保密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项。

9 L% h4 L) x: H X$ W2 R

1945年8月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的北平波诡云谲,市面上,民众欢喜若狂,大有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受;在暗中,各派政治势力积极筹备进行着最后的对决。国民党各路接收大员纷纷赶到华北抢夺好处,其中有一位名叫刘漫天的“接收大员”坐飞机来北平,不仅抢财而且抢色,与言慧珠不知怎么搞的闹得满城风雨。随刘漫天来北平有一人,名叫马在天,他是国民党西安《益世报》的社长,马来京后住在北京饭店,他的身份不仅是西安《益世报》老板,又兼国民党北平地区地下工作人员登记处处长,所有北平地下抗日组织成员只有经过登记才能被民国政府承认。

6 J$ S0 t9 I8 H6 i

一天,英纯良先生带刘毓煊先生前往北京饭店去登记,在马在天那里,他们将华北文教协会情况一一说明,登记完了,马在天就说起他有个心愿,要在北京恢复《益世报》,英纯良先生指着刘毓煊先生说:“毓煊他就是学新闻的,不妨让他去筹划。”原来刘毓煊先生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同时考入中国大学文学系(在北京西城区二龙路郑王府)和日伪新闻学院,中国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的,当时是由何思源先生负责,刘先生很想去那里,可是学费较高,而日伪新闻学院刚刚创办,管翼贤是教务长,日本同盟通信社北京分社长左左木见儿是校长,不收学费。华北文教协会也认为刘先生去日伪新闻学院可以获得有关日本方面情况,所以英先生说刘毓煊先生是学新闻的。马在天看看刘,只是说:“好吧,你考虑考虑怎么办,明天设计个版面给我看看。”刘先生赶忙到东单文具店买了几份报纸作为参考资料,当天设计了四开的报纸版样,马在天看后十分满意,当下从自己的皮包里拿出一个纸包,打开后递给刘先生,刘先生接过来一看,原来就是原北平《益世报》铜锌版刊头。马在天又从自己的抽屉里取出十万元官金,五万元给了英纯良先生,五万元给了刘毓煊先生,他交待说:“这是报馆的开办费,纯良兄任经理,毓煊老弟就担任社长和总编吧。”于是北平《益世报》复刊,编辑主任于芝云,编辑郭思勤,采访主任宋少白,记者冯仲,总务主任由辅仁大学化学系助教张英担任。

- G. D9 Z- C2 L) D: P* Y# L, p1 K

报馆地址设在在琉璃厂西南园,那里原来有一家朝鲜人开的印刷所,小四合院,在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对面往南的一个拐弯抹角的胡同里,日本投降后,原房主朝鲜人急于回国,一时间又办不了手续,英纯良和华北文教协会商议,通过英纯良的叔叔英四爷(英敛之)的关系,给那朝鲜人办好手续,让他得以回国,那朝鲜人就把整个小院半送半卖给了报馆。英四爷是老印刷人了,在他指导下,按办报的常规,招兵买马,设置分工,征集稿件,做铅字字架、解决排版印刷问题……那时办报,有了开办费就可以连续运转起来,开办费也无需太多,最多的花销还是请客吃饭,纸张、员工工资都是后付,报纸一出,立刻就源源不断进钱。北平《益世报》是1945年9月18日复刊的,可以说速度非常之快,一切具体工作基本落在刘毓煊先生一人身上,特别是每期的社论都是刘先生亲自主笔,他把五万官金一分不剩地交给柜上,自己依然天天骑着自行车奔跑。马在天和英纯良很少到报社来,尤其马在天整天花天酒地,吃喝应酬。作为报社,新闻的获得是头等重要大事,报社没有更多的记者,很多新闻就靠晚上收听美联社、路透社新闻,在国内要闻报道上,国民党政府新闻审查部门管得很严,要闻按重庆方面口径报导,报业内有一条潜规则,不能说老头子,即蒋介石的坏话,不仅要提防他给你报馆封了,也要提防遭到暗杀。其他国民党官员则采用是小骂、大骂,小帮忙、大帮忙的比例程度掌握。

. B% G2 m6 Q8 H6 I. S, |

外地报社同仁来京都要到北平《益世报》拜望,一次,上海摄影记者来京,刘毓煊先生陪同在丰泽园吃饭,席间,那人说蒋介石当天要在怀仁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应该想办法去采访,照张照片。于是刘毓煊先生与那摄影记者立刻换上体面衣裳,赶到前门,租了一辆高级卧车直奔中南海,进中南海南门时警卫问:“是哪的?”,刘先生说:“市党部的。”警卫看车上俩人,衣着光鲜,水獭皮帽子,狐狸领大衣,立刻行礼,并告之曰不在怀仁堂,是东面居仁堂,到居仁堂一问还是在怀仁堂,匆忙赶到,进门只见怀仁堂四合院内整个天井有天棚封闭,宛然就是一个大厅,中间是会场,北平军政要员和不少社会名流,学界、新闻界代表坐得满满的。有一长桌在进门处,是签到处,东厢房是蒋介石的警卫,西南角可能是蓝衣社的人,北屋像是主客厅,围绕的其他房间大家或站或坐,摆有一些小点心之类。北平警备司令侯镜如正招待来宾,说话间蒋介石携宋美龄至,恰好从刘先生身边经过,刘先生趁机将北平《益世报》送给了宋美龄,她稍一点头接过。蒋落座后即开始讲话,给刘先生感觉最突出是蒋的眼睛和脑袋,后来刘先生对我说,蒋介石的眼睛有神,是上下翻飞的;蒋介石的脑袋奇怪,是七楞八块的。蒋介石讲话操着浓重的浙江味,别人听没听懂不知道,刘先生是满听不懂,蒋讲话后去北屋了。刘先生回报馆,照片有了,内容呢?晚上听重庆电台的吧,结果连标题都一样:《扰民败行者杀无赦》。

# m! t1 d/ f, L

报社每天上午没人上班,主要工作时间在下午和晚上,定稿后就发排,直接印刷了。处在前门大栅栏一带,报社头头脑脑们最多的消遣就是吃,也有时逛逛八大胡同,因为在前门吃饭出来回报社就经过那里。文人嘛,一般不情愿到低等下处嫖妓,而是去清音小班,胡同里有的院落门口有一精致铜牌,上写某某寓,皆四合院两层。进去后有老鸨招待,老鸨穿香云纱衣服,让客人进北屋,屋内一色硬木家具,洋式沙发,问:“有熟识姑娘吗?”答曰:“没有。”“都见一见吧。”一声招呼,一个个妓女自行走来,到了屋前靠门框一站,摆个姿势亮相,如现在模特走T台到尽头处。老鸨分别介绍“这是春兰”,“这是秋菊”云云,看了十数个,问客人选择,客人选定之后上楼,楼上房间有内室外厅,硬木家具,有圆桌,大理石面摆着干鲜果品,老炮台烟一般摆有四桶。客人坐椅子上,女的搬个绣墩坐客人身边,聊上十几分钟就该走了,临走时要付给盘钱,按现在币值要有六七百元,一般男士选定的妓女是不能改换的,一切应酬都可邀该妓女陪伴,遇有年节也要有所表示,妓女只有感觉男士出手阔绰,风度潇洒,懂得外局的情况下,再遇阴天下雨才能留客。如果没到那样深度,男方要贸然提出特殊服务,人家自有推词不会接受的。

4 [ P8 p9 f/ t; o9 k- p, N

刘先生当时属于勤奋敬业的青年,虽有见闻,却始终坚持自己操守。在关于报纸宣传内容上,刘毓煊先生和马在天也多有矛盾,本来《益世报》和天主教有千丝万缕联系,后来红衣主教于斌想利用《益世报》搞报业托拉斯,准备在天津、北平、南京、上海、西安、重庆6个城市设立《益世报》网,并筹组天主教广播电台,在南京办鸣远新闻专科学校。苦于没钱,就找了四川富豪刘半省,据说其私人财富可占四川全省财政之半,得到资助后,马在天与英千里争抢北平《益世报》,毕竟马有报人的名号,于斌主教将十八万美元给了马。当时英千里是北平教育局长,他知道马不会继续用刘毓煊先生。一日,英千里先生找到刘毓煊先生,提出让刘先生作他的秘书,刘先生不同意。没过多久,马在天在西单租了房子,报馆迁移到西单,一天,马托人给刘毓煊先生一封信,信中说:“昨日报纸标题,中央之央,错为中共之共,我看你太疲劳了,该休息休息了。”刘毓煊先生自此离开了北平《益世报》。

- J1 Z. y. |9 h P2 F, `; j9 U

北平解放前夕,《益世报》在1948年圣诞节夜晚停刊,马在天本想把报社印刷厂机器设备卖给《人民日报》,遭到拒绝,用他自己的话说,“被扫地出门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 \: d) g; Z1 {# _6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7:25 , Processed in 1.11577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