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石钵的来历: ) K+ G& M; b* p/ U/ p, S4 F
元世祖忽必烈取得天下以后,为了犒赏诸位爱将,命令能工巧匠把一大块世间罕有的墨玉,雕琢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黑色钵盂。钵盂重达3500斤,下配汉白玉莲花底座;钵身海涛翻腾,鱼跃龙舞,气韵飞动,煞是精美。世祖非常喜欢,为其取名“渎山大玉海”,将其安置在广寒殿中。每逢宴饮,就将大玉海内注满好酒,君臣共饮,酒香四溢。 到了清朝时,由于世事变迁,不知怎么地,这尊瑰宝竟然流落到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成为庙中道士腌咸菜的坛子。乾隆皇帝闻知此事,十分惊异,急速派人将大玉海买下,运到北海团城,赐名“玉瓮”,并专门在承光殿前修建了一座亭子,命名为“玉瓮亭”。 ! F4 ?2 i" s' m" z4 @! G
但是身为一国之君,掠取民间的宝物有失体统,于是乾隆帝又命工匠选料,精心仿制了一尊与原来一样的大石钵。只是那么大的墨玉石料一时难以找到,于是就使用了上等的汉白玉代替。玉钵雕好以后,乾隆帝又把它赐给了真武庙,从此以后,真武庙就被老百姓喊成“玉钵庵”了。当时拉墨玉大玉海的时候,乾隆皇帝没有要那个汉白玉底座,他为大玉海重新配制了一个墨玉底座,把那个汉白玉底座留在了真武庙。如今又仿制了一个与原来的大玉海尺寸一样的汉白玉石钵,这两件东西虽然新旧不同,但是材质一样,尺寸又吻合,因此倒也配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 o7 @; k0 v4 V) v* N
至1979年重修法源寺时,它就从玉钵庵来到法源寺,带着清朝的钵身、元朝的底座,成为法源寺内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 5 m# l, C- p) w2 C7 c8 Q
法源寺石钵
法源寺石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