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36|回复: 15

[转帖]崇祯到底死于何处?北京景山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7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崇祯自缢于景山,遗址至今犹存,且有石碑为证,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已是常识。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 K4 z, |" |! ~; U

1644年,李自成兵临城下,一场突发的瘟疫严重削弱了守城明军的战斗力,据史料记载,20万大军能登城的不过6000,且多为羸弱之卒。明北京内城墙12公里,外城墙14公里,就算皇城不布防,每名士兵平均也要守50米左右,绝无坚持的可能。

' z1 c# u9 q4 N+ t0 u6 ~

3月18日夜,农民军攻破外城,崇祯带十几名太监逃离皇宫,到齐化门,守军不认识他,以为有诈,将其射回,转安定门,没想到门闩沉重,太监们无法抬起,正是这根沉重的门闩,彻底改变了明朝历史。

5 _9 D( g1 u3 ^# b

19日,农民军入城,遍搜皇宫无果,直到22日才在煤山(即景山)发现一具尸体,左手写“天子”二字,经太监辨认,系崇祯无疑。然而,对此说法,史家一直有争议,比如黄云眉先生认为崇祯自缢于北海公园,俞平伯先生则认为崇祯死于管园人的小屋。

3 M# d0 z- D+ h3 f p1 ~, p

“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这是清人哀悼崇祯的诗作,其中透露了两点疑问,首先,北海公园琼岛上也有一座“万岁山”,第二,自缢遗址,当时的人已经“不知处”。

6 n' Q7 X7 z5 u! z2 [: ^& ]& w" s

至于“找到”自缢遗址,并“指出”究竟是哪棵树,甚至绘声绘色地称这棵树为“罪槐”,这是清政府为笼络人心干的事。清军以“为崇祯报仇”的名义入关,当然要做做样子,但并没有勒石立碑。

$ S+ i" X& t* ]) R) r7 ], F6 G

1931年,故宫博物院始立“明思宗殉国处”碑,沈尹默先生题写碑文,正值抗战前夜,故将“明”左半边故意写成“目”,以示对“日”不屑。此碑“文革”时被砸成两段,拉到原北京少年宫当井盖,北京少年宫即原景山寿皇殿,也有说法崇祯自缢于此。2003年,此碑回到原地。

. I5 Y8 R9 |# X1 @7 e$ i! A

1931年时“罪槐”已非原树,此时距崇祯自杀已280多年,从照片上看,那棵槐树胸径不过一尺,怎可能生长得如此缓慢?60年代中期,“罪槐”枯死,1971年伐去,1981年,栽了一棵小树,1996年,为渲染气氛,公园找了一棵树龄150年的歪脖老树,移栽于此,原本是建国门一带的道边树,就此成了“罪槐”。

' h9 j' i9 o6 v

1944年,甲申三百年祭,此处又立一碑,傅增湘撰文。傅是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北洋政府时出任教育总长,在他的维护下,蔡元培得以施展“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蔡元培辞职后,他也辞职了。1938年,傅参加日本人操纵的东亚文化协议会,并任会长等职,为时人所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派陈毅持亲笔函,专程拜访。陈毅未到,傅已抱憾长逝。傅增湘撰文的石碑曾于1955年被移走,后又在原地复立。

9 ~4 n5 N. y# T$ ~7 i. s

总之,“崇祯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以表达后人对历史的一份敬畏而已,如果信以为真,未免贻笑大方。

$ R8 R7 o4 _6 S: m9 F& k' T+ X H* c

本文资料引自《北京志·故宫志》等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崇祯能逃走就好了,到了山海关也许就能改变中国历史
发表于 2010-6-7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像未清之时,百姓在此处凭吊不为过的。

[转帖]崇祯到底死于何处?北京景山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

[转帖]崇祯到底死于何处?北京景山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

发表于 2010-6-7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死于管园人的小屋,不知为啥要移尸在景山?
发表于 2010-6-7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碑文

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碑文

* \( O. ~9 E) k0 E" R: D

 

2 S3 ? ~5 g0 e! ?, e( s

 

. Q6 W/ D' g+ [ X4 w" X7 X3 z

余尝综观史籍,三代以下得天下之正者,莫过于有明。及其亡也,义烈之声震铄天地,亦为历朝所未有。盖太祖以布衣起兵,驱蒙兀、扫群雄、光复神州,创业同乎汉高;迄于思宗,运丁阳九,毅然舍身殉国,且遗书为万民请命,其悲壮之怀,沦浃于人人心腑者,历千龄万祀而未沫。故明社久墟,而意慨英风,未尝随破碎山河以俱逝。此人心天理之公,固后世所宜崇敬者也。况碧血遗痕,长留禁苑,吾人沭目恫心,宁不眷念徘徊而思,所以播扬休烈也乎!
  
夫明自万历以后,纲纪颓弛,神宗晏居深宫二十年,君臣否隔,政事丛脞;继以光宗之短祚,熹宗之庸懦,妇寺弄权,忠良荼毒,内忧外侮交乘,而至民心离散,国之不亡亦仅矣。思宗嗣统,手除巨憨,召用旧人,奋然欲大有为。无如元气椓丧,大势已倾,朝庭方急于门户之争,边事则已无保障之固,加以饥馑荐臻,税敛横急,民不堪命,流寇四起,遂酿成滔天之祸!嗟乎!以勤俭爱民之主,十七年宵旰忧劳,无终无救于危亡。卒至以万乘之君,毕命于三尺之组,其事可哀,而其志弥烈矣!
  
观夫甲申之岁,灵武、大同相继沦陷,李建泰疏请南迁。帝召示群臣曰:“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知死国之志,固已早决,及垂绝题襟有“任贼分裂,无伤及百姓”之语。揆之孟子民贵君轻之旨,大义凛然,昭示千古;是帝之一死,可以振一时忠义之气,更足以激励万世不死之人心!故当时上自缙绅,下逮佣保,既多慷慨赴义之徒;而至今登万岁之山,抚前朝之树者,亦未尝不感旧伤怀,欲叩九阍,而一抒其悲愤也!
  
今岁纪甲申,夏历之三月十九日,距帝殉国时正三百年矣。燕京旧俗:是日恒有火星之祭。相传为前代遗民故老托此以私祀旧君者,馨香于今不绝。兹者,故都人士,睠怀先烈,雅具同心。幸逢十世之期,永作千秋之鉴。爱以 殉国之日,定为纪念之辰,翕集群伦,虔申祷拜,博徴遗事,用示表彰。督余为文,将谋勒石。余乃缅溯明祖开国之功,并阐思宗救民之旨,粗陈梗概,敬告国人。幽光尽发,藉抒耆旧之怀思;盛会长存,俟补春明之掌故。意所未罄,系之以铭。铭曰:
  
天厌明德,末运不昌。踵祻袭孽,以速乱亡。赫赫思宗,实为英主。沉机锄奸,膏我齐斧。厉政勤民,日不遑暇。求鸾得枭,心劳力寡。外侮日殷,内讧莫戟。豺虎纵横,凭陵京邑。大命俄倾,宸衷自谴。身殉社稷,被发覆面。朕躬可裂,朕民勿伤。数行血诏,哀动昊苍。龙驭莫攀,如丧考妣。都人幕思,瞻日曷已。陵谷贸迁,历年三百。峨峨景山,苍苍松柏。杜鹃啼血,凄绝春城。望帝不归,庶感精诚。此山不骞,此石不涅。煌煌三光,昭兹遗烈。
  
  
江安 傅增湘 撰文
易水 陈云诰 书丹
濡阳 潘龄皋 篆额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三月十九日立

发表于 2010-6-9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真凭实据,不过是一种想法,而且还是俞平伯的,不是作者本人,应做周密论证再公之于众。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北京晨报>.
发表于 2010-6-11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31年,故宫博物院始立“明思宗殉国处”碑,沈尹默先生题写碑文,正值抗战前夜,故将“明”左半边故意写成“目”,以示对“日”不屑。”

1 B6 S$ @4 J- Y% @. p5 l: q

 

& r G) q/ u) x

有点说过了,属于牵强附会了,书法上“明”的左边自古就是写成“目”的,写成“日”反而少见。沈尹默是书法大家,不可能写成“日字边”,和反日没什么关系。

7 H8 y5 Q$ A% H, z

 

3 p8 Q$ [/ j: p: ^; P+ s3 I+ |+ b- g

现在经常看到一些文章,拿文字做游戏,都是胡说八道,因为今天的人都不懂书法了,看见过去的人写的字和今天的不一样,就变的花样的胡说。无奈。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版主说得是!我转发此稿就是想请高人论证一下,以求究竟.
发表于 2010-6-13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10-6-11 22:15:00的发言:
+ J- |, _/ e4 ]

“1931年,故宫博物院始立“明思宗殉国处”碑,沈尹默先生题写碑文,正值抗战前夜,故将“明”左半边故意写成“目”,以示对“日”不屑。”

: z u# R) ~) @0 d7 S

 

! h- t# g; ^/ [ g3 \

有点说过了,属于牵强附会了,书法上“明”的左边自古就是写成“目”的,写成“日”反而少见。沈尹默是书法大家,不可能写成“日字边”,和反日没什么关系。

/ s& p' q! d3 c# A- ^

 

6 f3 n7 ]9 S4 M8 N* @' U

现在经常看到一些文章,拿文字做游戏,都是胡说八道,因为今天的人都不懂书法了,看见过去的人写的字和今天的不一样,就变的花样的胡说。无奈。

6 C' G+ D$ F* W! x: G9 {& Y: ^6 g

 

5 g1 ?5 m. U, | ? G' e

导游们的最爱

发表于 2011-3-23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一张发表于1730年至1753年之间的铜版画:

( s5 c& N0 m$ W

 1644年明末中国皇帝之死。

. m) C! D: E' x" u2 T$ `# N

  

[转帖]崇祯到底死于何处?北京景山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

[转帖]崇祯到底死于何处?北京景山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

发表于 2011-3-23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转的贴内容更不可信!!!
发表于 2011-3-23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他说,公说婆说。不管谁说,都来说说。
发表于 2011-3-23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父亲领我到景山游玩,门票三分钱。小孩子要大人领着不收票。那棵歪脖老槐还在。时间大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但是,景山公园让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进门后左行有一个儿童运动场。运动场里有一个很高的“天梯”。当时太小,不敢上。几年后,销大点了,常去玩。
发表于 2011-3-29 0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棵树不是早被红卫兵砍了么
发表于 2011-3-31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嘉平在2010-6-7 10:48:00的发言:
% X0 V; ?& D+ t' h: n

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碑文

- p( A4 V3 K% {: F, y2 Y


  
  
江安 傅增湘 撰文
易水 陈云诰 书丹
濡阳 潘龄皋 篆额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三月十九日立

& R' ^; y! s7 z8 m2 }1 ~

 

- B1 p9 T3 K( K+ [$ G* z# q

这个潘龄皋的弟弟潘逊皋,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当时很有名的学者,经常被邀请到北大讲课。

3 p5 d' X/ S%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9 04:19 , Processed in 1.37438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