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39|回复: 48

佛门净地老家贼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2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法源寺拍元代石瓮,一只老家贼(麻雀、家巧)前来石瓮饮水,回想起58年“除四害”,老家贼被家家敲响的锅碗瓢盆吓得累死不少,那个年代人死了都没人管更不要说小动物了。现在小麻雀多数人对之都有了爱护之心,所以麻雀也不是特别害怕人类了。这个小家伙离我很近就不怕我,所以有机会将其摄入镜中。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6-2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伙脖子够黑的~~~~
发表于 2010-6-2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张俺在北海拍的雪中麻雀~~~~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品种不同?您这张的麻雀脑壳够黑的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来关爱小动物吧!
发表于 2010-6-2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清楚!
发表于 2010-6-2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兄拍的生动,专业顶级机就是不同凡响~
发表于 2010-6-3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源寺的僧人天天在寺庙的地上洒些粮食,每天都会招徕了不少鸟来觅食.
发表于 2010-6-3 0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照的都真好!
发表于 2010-6-7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棕颈雪雀






棕颈雪雀,雀形目,麻雀科,雪雀属。拉丁名Montifringilla ruficollis  Blanford。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15厘米)的褐色雪雀。体形稍小于白雪雀,具贯眼黑纹,喉部具两条分开的黑纹,上体暗灰褐色,枕部及颈侧具明显的棕色;初级飞羽及次级飞内具有不同大小的次端白斑;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亦具灰白色次端斑,下体白色。成鸟眼先黑色,具明显的贯眼黑纹;耳羽棕黑色;额灰白色,中央较深;头顶暗灰褐色,枕部及后颈棕褐色,颈侧棕色延至前胸两侧;背部暗褐,具较明显的黑褐色羽干纹;尾上覆羽褐色,除中央一对尾羽黑褐色外,其余尾羽黑褐色并具灰白色的次端斑;小覆羽和初级覆羽黑褐具白灰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褐,羽缘沾棕;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各羽外具白色羽缘并沾棕,内具不同大波折次端白斑;腋羽白色,颊、喉亦白,后者具2条分开的黑褐色纵纹;胸和腹部灰白色,两胁沾棕;尾下覆,羽端沾棕。虹膜黑褐;嘴、脚黑色。幼鸟个淡黄褐色的眉纹,上体和翼黄褐色,羽干纹不明显,翼上初级和次级飞羽外边缘淡褐;颊、喉部及腰部白色沾黄,下嘴及跗躔色较淡。
分布范围
  分布于青藏高原及中国西北部。指名亚种栖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北部、青海东南部及四川西部。迷鸟有一次至辽宁。亚种isabellina于昆仑山东部、阿尔金山至祁连山西部。   青海有2个亚种:1)青海亚种 Montifringilla ruficollis isabellina(Stegmann)分布于青海祁连山西段党河南山。2)指名亚种 Montifringilla r.ruficollis Blanford分布于青海祁连山东部,青海湖以南山脉,柴达木盆地南缘都兰Ji,以至青海南部杂多和玉树。省外见于四川、西藏等地。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2500-4000多米的高山、草原、荒漠、裸岩。分布较广,数量颇多。夏季和繁殖季节多成对活动,冬季常集小群活动,且随季节的弯化,亦可作不大的垂直迁徙。飞行距离不远,约5-50米左右,飞行高度离地面约5-20米,喜站在较高的地方鸣叫、叫声尖细,似“Jie Jie Jie”声。甚不惧人。飞行弱且低。冬季与其他雪雀混群。夏季及繁殖季节多以昆虫为食,所食昆虫大部为为草原害虫,如蝗虫等,是一种草原益鸟。
生长繁殖
  5月初开始营巢,巢多筑在墙洞、土岩、或鼠兔废弃的洞内,雌雄鸟都担任作巢工作。巢外层为干草,里层有羊毛、羽毛。称量卵重2.5克,大小21*16毫米,卵纯白色,较白斑翅雪雀的卵小。


图五就是有趣的鸟鼠(鼠兔)同穴现象的瞬间图!
发表于 2010-6-7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棕背雪雀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1 ?, \# k" z8 ? l

棕背雪雀

/ \ [# \( q; t& e. v

  棕背雪雀 Plain-backed Snowfinch   雀形目 > 麻雀科 > 雪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yrgilauda blandfordi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褐色雪雀。头部具特别的黑白色图案。雄雌同色。成鸟具黑色的眼先、颏、胸兜斑块、额中心纹及上扬至眼上后方的特征性短"角"。下体偏白。幼鸟色暗且淡而少黑色,但比棕颈雪雀脸白。亚种barbata上体灰色较浓,无姜黄色调;亚种ventorum色更淡,颈背两侧略沾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成鸟),或皮黄(幼鸟);脚-黑色。   叫声:甚安静无声。在地面或于飞行时发出快速的联络唧叫声。   分布范围:青藏高原至中国西部及西北部。   分布状况:分布零散,但地方性常见于海拔4200~5000米。指名亚种见于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及西昆仑山、青海南部、西藏南部;barbata见于青海湖南祁连山及大通山; ventorum见于新疆东南部至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西部。   习性:栖于干旱多石而矮草丛生的平原地带。与鼠兔繁群共处。冬季与其他雪雀结成大群。炫耀飞行时翼半僵举并在空中振翼。甚不惧人。于地面奔跑似鼠。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发表于 2010-6-7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网的好友们当你们看完以上的资料我可以高兴的说你们看完中国的所有麻雀了(麻雀亚科所有的种)要想都拍下来,不是我夸口,很多资深老鸟友多少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动物植物都摄到了,可真的千里迢迢来到边境还就老是碰不到,只能拍点别的,观鸟和拍鸟很多情况是可遇不可求的,谁都不能确定今天会看到啥鸟,所以一定要想得开些呀!

6 A& k9 a7 T/ Z3 A/ P9 Y* g

 

7 x, t) m& Y) b% a1 X7 K3 O$ }$ H

 

: l. O& Y1 A: J! [1 u

 

) \ j, W( {. P* D9 ?

图五就是有趣的鸟鼠(鼠兔)同穴现象的瞬间图!雪雀和鼠兔真的就是一个共生关系,高原上植物稀疏找巢不易,很多鼠兔就和雪雀共住一个巢,雪雀就是哨兵报警,鼠兔就是一个房虫,互不伤害,都是吃草和昆虫,很多网友拍到了比这图还有趣的镜头,不同种类的两个小东西出洞的一瞬间!

发表于 2010-6-7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褐翅雪雀







  褐翅雪雀 Tibetan Snowfinch   雀形目 > 麻雀科 > 雪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Montifringilla adamsi   描述:体大(17厘米)的壮实而形长的雪雀。雄雌同色。甚似白斑翅雪雀但头及上体褐色较重,飞行及休息时两翼可见的白色较少。翼肩具近黑色的小点斑。   虹膜-褐色;嘴-黑(繁殖期)或黄而端黑;脚-黑色。   叫声:偏高的pink pink及较轻柔的咪声。群鸟啾啾叫。鸣声为单调的单音重复,由栖处或于空中振翼飞行时鸣唱。   分布范围: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及中国西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海拔3500~5200米。指名亚种见于西藏西部、南部及东部,青海南部及东部和四川西部,并可能于云南西北部。亚种xerophila见于新疆东南部、青海北部及东部的阿尔金山系、柴达木盆地及祁连山。   习性:求偶时炫耀飞行似蝴蝶。于地面取食,常至村庄附近的耕地。冬季结成大群。

发表于 2010-6-7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腰雪雀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 v3 Q" G* h. ~0 U

白腰雪雀
形目 > 麻雀科 > 雪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yrgilauda taczanowskii

7 t- V1 }9 e4 @* X/ L

描述:体型略大(17厘米)的灰色雪雀。上背具浓密的杂斑,眼先黑色。雄雌同色。成鸟较其他雪雀色淡,腰具特征性的白色大块斑。幼鸟多沙褐色,腰无白色。
虹膜-褐色;嘴-角质色或黄色,嘴端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高而洪亮的duid duid声。鸣声为短促响亮的duid ai duid, duid。
分布范围:青藏高原及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海拔3800~4900米。留鸟于西藏、青海东部及甘肃西南部祁连山及阿尼玛卿山并四川的北部及西部岷山。
习性:栖于多裸岩的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及沼泽边缘。炫耀飞行似百灵,以及在地面作"敲击"求偶炫耀。结小群栖于鼠兔群集处,栖息、营巢均使用鼠兔洞。冬季成大群。着陆时尾摇摆不停。甚惧生。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发表于 2010-6-7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距离看麻雀,觉得非常可爱。如果它们的体型大十倍,那该多漂亮。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没想到小小麻雀品种如此之多!
发表于 2010-6-7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喉雪雀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黑喉雪雀 Small Snowfinch   雀形目 > 麻雀科 > 雪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yrgilauda davidiana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皮黄褐色雪雀。额、眼先、颏及喉纯黑色。初级覆羽基部白色,外侧尾羽偏白。幼鸟较成鸟色淡且脸上无黑色。与棕背雪雀及棕颈雪雀的幼鸟的区别为无眉纹或无白色的脸部。亚种potanini较指名亚种色淡且纵纹较少。   虹膜-褐色;嘴-皮黄,嘴端黑色;脚-黑色。   叫声:尚无记录。   分布范围:俄罗斯的阿尔泰山至蒙古及中国北方。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海拔1000~3000米。亚种davidiana于青海东部的祁连山、甘肃、宁夏(贺兰山)、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湖区。   习性:栖居多石的山区及有疏草的半荒漠,通常于近水处。与鼠兔繁群相关联。冬季成大群,甚不惧人地进入农庄及村庄。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发表于 2010-6-7 1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树麻雀



. i1 y+ [3 ^* Q- A* s4 u

树麻雀

: x9 {$ w0 H+ ~

  树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也通称麻雀,是雀科、麻雀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3-15cm。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目。背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颏、喉黑色,其余下体污灰白色微沾褐色。相似种家麻雀以及其他麻雀颊部均无黑斑,野外不难区别。食性较杂,主要以谷粒、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特别是雏鸟,几全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一般均为地方性留鸟,在当地繁殖。世界分布很广泛,遍及中国各省区。
中文学名: 树麻雀
拉丁学名: Passer montanus
别称: 麻雀、霍雀、瓦雀、嘉宾、硫雀、家雀、老家贼、只只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雀科
属: 麻雀属
亚种: 10种
命名时间: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 Tree Sparrow
英文名称: Eurasian Tree Sparrow 
 

8 C2 @# L* o' m* N+ Q1 {


外形特征
  树麻雀(图2)树麻雀的雄鸟从额至后颈纯肝褐色;上体砂棕褐色,具黑色条纹;翅上有两道显著的近白色横斑纹;颏和喉黑;雌鸟似雄体,但色彩较淡或暗,额和颊羽具暗色先端,嘴基带黄色。   成鸟:从额至后颈张肝褐色;上体砂褐色,背部具黑色纵纹,并缀以棕褐色;尾暗褐色,羽缘较浅淡;翅小覆羽栗色,中覆羽的基部呈灰黑色,具白色沾黄的羽端,大覆羽大都黑褐色,外翈具棕褐色边缘,外树麻雀(图3)侧初级飞羽的缘纹,除第一枚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内侧次级飞羽的羽缘较阔,棕色亦较浓着;眼的下缘、眼的下缘、眼先、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颊、耳羽和颈侧概白,耳羽后各具一黑色块斑;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色,两胁转为淡黄褐色,尾下覆羽与之相同,但色更淡,各羽具宽的较深色的轴纹,腋羽色同胁部。   幼鸟(7-10月间):羽色较成鸟苍淡。头顶中部砂褐,两侧和颈肝褐色较浓;背部黑纹比成鸟少;翅上的横斑不显;眼先、颏和喉暗灰或灰黑;颊与喉侧均灰白,耳羽后部的黑斑比成鸟浅淡;胸灰沾棕;树麻雀(图4)腹污白;两胁和尾下覆羽渲染灰棕色。   虹膜暗红褐色;嘴一般为黑色,但冬季有的呈角褐;下嘴呈黄色,特别是基部;脚和趾等均污黄褐色。   体重♂16-24g,♀17-23.7g;体长♂115-150mm,♀116-147mm;嘴峰♂9.5-11.8mm,♀9-12mm;翅♂60-78mm,♀61-70mm;尾♂44-66mm,♀44-66mm;跗蹠♂17-20mm,♀17-20mm(指名亚种)。[1][2]   (注:雄性—♂;雌性—♀)

7 s+ y1 M/ t) N% C


0 w. }* s9 d7 S' }& Q

分布范围
  树麻雀(分布图)世界分布很广泛,从澳大利亚向北沿海至欧洲东部鄂霍次克海地区,向西遍及整个欧洲。亚洲从日本,朝鲜经中国向西,通过南亚,西南亚,一直到大西洋沿海岸诸国及其附近岛附近岛屿均有分布。遍及中国各省区。[2]
生活环境
  树麻雀(图5)树麻雀是世界分布广、数量多和最为常见的一种小鸟,主要栖息在人类居住环境,无论山地、平原、丘陵、树麻雀(图6)草原、沼泽和农田,还是城镇和乡村,在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多有分布。栖息地海拔高度300-2500m,在西藏地区甚至可达4500m。麻雀栖息环境很杂,但一般总是多栖息在居民点或其附近的田野。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觅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动的范围大都在2-3km之内,晚上匿藏于屋檐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岩穴内以及村旁的树林中。[1][2]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树麻雀(图7)性喜成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有时集群多达数百只,甚至上千只。一般在房舍及其周围地区,尤其喜欢在房檐、屋顶、以及房前屋后的小树和灌丛上,有时也到邻近的农田地上活动和觅食。每个栖息地都有较为固定的觅食场所如场院、猪圈、牲口棚和邻近的农田地区,活动范围多在1-2km内。在屋檐洞穴或瓦片下的缝隙中过夜,也有在房舍或村旁附近的岩穴、土洞和树上过夜和休息的。性活泼,频繁的在地上奔跑,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显得较为嘈杂。若有惊扰,立刻成群飞至房顶或树上,一般飞行树麻雀(图8)不远,也不高飞。飞行时两翅扇动有力,速度甚快,大群飞行时常常发出较大的声响。性大胆,不甚怕人,也很机警,在地上发现食物时,常常先向四周观看,无危险,才跑去啄食,或先去几只试探,然后才有更多的鸟陆续飞去,稍有声响,立刻成群惊飞。   麻雀的两翅与其身体相比较,相当短小,故不能远飞,往往仅在短距离间活动。飞行时速度每秒种不超过8-10m,高度一般在10-20m,而且飞行不能持续到4分钟。   树麻雀(图9)麻雀找食时很机警,如地上撒有粮食,它总是先向四周巡视后,觉得安全,或见有几只在吸食是,更多的鸟才敢飞去,而任何一个突然的声响,都会毫不例外地全被惊飞。   虽一年四季均为集群活动,显有不同,春季繁殖期间,雌雄主要成对活动,共同营巢、孵卵、喂养幼鸟,幼鸟长大习飞离巢,先随老鸟一起活动,而后老鸟进行第二次繁殖,幼鸟才自相结群活动。秋后,所有成鸟与当年的幼鸟合群,其数量可达数百以至上千只在田野或仓库等地探食谷物。冬季,仍结群觅食,不过群集变小,活动范围也由散布在田野的情况,渐缩到房院周围,至春初渐分散为更小的群,并开始自相配对。在西北地区,由于季节气候变化剧烈,秋末冬初尚可见到垂直迁移现象。像青海湟水河谷的树麻雀,寒冬到来时,逐渐从海拔较高的上海拔较高的上游地区迁移到较暖的下游地区去过冬。   树麻雀(图10)食性较杂,主要以谷粒、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特别是雏鸟,几全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据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国各地学者对麻雀食性的大量研究,树麻雀的食物主要以各种农作物种子为食。如在河北地区全年剖检的800余只鸟胃,各种农作物占全年食量的52.22%,其余全为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种子,其中农作物种子主要为谷粒、麦粒、稻谷、糜子等;雏鸟则几全以昆虫为食,尤以甲虫等鞘翅目昆虫居多,其次为鳞翅目和同翅目昆虫。   鸣声极噪杂,略似“zek-zek-chi,chi,zek,zek,”平时总是三五只或更多的群集,叽叽喳喳叫得不休,特别是集大群时,百米以内均可听到。[1][2]





发表于 2010-6-7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麻雀



' i) W8 _# c4 f9 y! \# o

    山麻雀属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虫为食。在中国分布比较广。 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的 1种(见图)。因平时栖息于山地而得名。又名红雀,赭麻雀,黄雀,山只只。分布于东南亚。中国见于秦岭以南地区。在分布区北部山地繁殖,秋季南迁越冬。体形近似麻雀。体长约140毫米。中国鹀类中的三道眉草鹀,也常被称为“山麻雀”,其实该鸟属于雀科。

6 a2 f) l# ^3 x) f


中 文 名:山麻雀   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   拉 丁 名:Passer rutilans  英 文 名:Cinnamon Sparrow   属中文名:麻雀属   体 型: 体重♂15-21g,♀16-29g;体长♂120-140mm,♀113-138mm;嘴峰♂10.4-12mm,♀10.2-12.8mm;翅♂68-73mm,♀62-72.3mm;尾♂47-54mm,♀42-52mm;跗蹠♂15.6-19mm,♀15.4-19mm(指名亚种)。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长江流域等地,北达黄河下游、山东半岛、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秦岭、宁夏径源和甘肃南部,西至青海东部、四川和西藏东部,南至云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和台湾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北部和越南北部、朝鲜、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及日本北部。
生活习性
  迁 徙: 留鸟,部分迁徙   生 境: 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各类森林和灌丛中,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地区,也见于海拔2000-3500m的各林带间。多活动于林缘疏林、灌丛和草丛中,不山麻雀喜欢茂密的大森林,有时也到村镇和居民点附近的农田、河谷、果园、岩石草坡、房前屋后和路边树上活动和觅食。   食 性: 山麻雀属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虫为食。所吃动物性食物主要为昆虫,其中较常见的有金花甲、金龟甲、叩头甲、蜷象、蜻蜓幼虫、鳞翅目幼虫、象鼻虫、瓢虫、蚂蚁、蝉、蚊、铜绿金龟甲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半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有麦、稻谷、荞麦、小麦、玉米以及禾本科和莎草科等野生植物果实和种子。   习 性: 性喜结群,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呈小群,在树枝或灌丛间飞来飞去或飞上飞下,飞行力较其他麻雀强,活动范围亦较其他麻雀大。冬季常随气候变化移至山麓草坡、耕地和村寨附近活动。
物种繁殖
  繁 殖: 繁殖期4-8月。营巢于山坡岩壁天然洞穴中,也筑巢在堤坝、桥梁洞穴或房檐下和墙壁洞穴中,也有报告在树枝上营巢和利用啄木鸟与燕的旧巢。巢主要用枯草叶、草茎和细枝构成,内垫有棕丝,羊毛、羽毛等,雌雄鸟共同参与营巢活动。巢的大小在四川马边崖壁天然洞穴中找得的2巢测量,外径分别为6.4cm×8.8cm和9cm×13cm,内径5.2cm×6.1cm和7cm×9cm,高9.7和6cm,深2.8和2.5cm。每窝产卵4-6枚,1年繁殖2-3窝。卵白色或浅灰色、被有茶褐色或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在钝端形成圈状,卵的大小为17-21.1mm×13.0-14.8mm,卵重7.9-8g。
形态描述
  雄鸟上体从额、头顶、后颈一直到背和腰概为栗红色,上背内翈具黑色条纹,背、腰外翈具窄的土黄色羽缘和羽端。尾上覆羽黄褐色,尾暗褐色或褐色亦具土黄色羽缘,中央尾羽边缘稍红。两翅暗褐色,外翈羽缘棕白色,翅上小覆羽栗红色,中覆羽黑栗色,每片羽毛中央有一楔状栗色斑,两侧黑栗色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大覆羽黑栗色具宽阔的栗红色至栗黄色羽缘,小翼羽和初级覆山麻雀羽黑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色,具宽阔的栗黄色羽缘,初级飞羽外翈基部有二道棕白色横斑。眼先和眼后黑色,颊、耳羽、头侧白色或淡灰白色。颏和喉部中央黑色,喉侧、颈侧和其余下体灰白色有时微沾黄色,覆腿羽栗色。腋羽灰白色沾黄。雌鸟上体橄榄褐色或沙褐色,上背满杂以棕褐与黑色斑纹,腰栗红色,眼先和贯眼纹褐色,一直向后延伸至颈侧。眉纹皮黄白色或土黄色、长而宽阔。颊、头侧、颏、喉皮黄色或皮黄白色,其余下体淡灰棕色,腹部中央白色,两翅和尾颜色同雄鸟。虹膜红栗褐色或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黄褐色。   鉴别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3-15cm。雄鸟上体栗红色,背中央具黑色纵纹,头狈怕色或淡灰白色,颏、喉黑色,其余下体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黄。雌鸟上体褐色具宽阔的皮黄白色眉纹,颏、喉无黑色。相似种树麻雀耳羽处有黑斑,而本种无黑斑;黑胸麻雀耳羽虽无黑斑,但颏、喉黑色延伸到整个胸,两胁亦有黑色纵纹,背具粗著的黑色纵纹。区别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种群保护
  山麻雀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
发表于 2010-6-7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顶麻雀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黑顶麻雀
北京理论没有分布,在西北照到也不太容易,大家摄时留意吧,可以炫耀的资本之一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黑顶麻雀
北京理论没有分布
  鸟 种:黑顶麻雀 Saxaul Sparrow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麻雀。繁殖期雄鸟头顶有黑色的冠顶纹至颈背,眼纹及颏黑,眉纹及枕侧棕褐,脸颊浅灰。上体褐色而密布黑色纵纹。雌鸟色暗但上背的偏黑色纵纹以及中覆羽和大覆羽的浅色羽端明显。亚种nigricans的雄鸟上背及背部纵纹较黑。亚种stoliczkae的背、头侧及颈背黄褐色较重。 虹膜-深褐;嘴-雄鸟黑色,雌鸟黄色,嘴端黑色;脚-粉褐。 叫声:圆润的啾啾声及短促哨音。 分布范围:中亚至中国西北及蒙古。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亚种nigricans于新疆极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至马纳斯河);亚种stoliczkae于天山、喀什、昆仑山至内蒙古西部及宁夏。 习性:栖于沙漠绿洲、河床及贫瘠山麓地带等生有节节木 (Arthrophytum haloxylon)的地方。甚惧生。冬季常与黑胸麻雀混群。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发表于 2010-6-7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胸麻雀

2 @4 h- I0 C& ~4 E3 D+ J

 




; I; T4 p. t) t9 K8 @


  黑胸麻雀

# K4 l. j. T; n. @' @$ q

  黑胸麻雀 Spanish Sparrow   雀形目 > 麻雀科 > 麻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asser hispaniolensis   描述:中等体型(15.5厘米)的粗壮麻雀。嘴厚。成年雄鸟头顶及颈背栗色,脸颊白,上背及两胁密布黑色纵纹,颏及上胸黑色。雌鸟较为单色,似家麻雀雌鸟但嘴较大且眉纹较长,上背两侧色浅,胸及两胁具浅色纵纹。   虹膜-深褐;嘴-雄鸟黑色,雌鸟黄色,嘴端黑色;脚-粉褐。   叫声:鸣声似家麻雀但较有韵律。叫声似家麻雀但音调较高。吱叫声较深沉。   分布范围:佛得角群岛、南欧、北非、中东、中亚和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transcapicus为地方性常见留鸟,见于新疆西北部喀什、天山及昆仑山地区的较低海拔处。   习性:栖于旷野及有树的田地。在城镇栖于家麻雀不出现的栖息生境。

发表于 2010-6-7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麻雀

可惜北京没有它分布

8 O- s# s& M |, v3 S1 U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鸟种:家麻雀   学名:Passer domesticus  英文名:House Sparrow   分类:雀形目、麻雀科、麻雀属   简介:亦称英格兰麻雀(English sparrow)。人们最熟悉的一种小鸟,学名为Passer domesticus,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小鸟。有时归入雀形目(Passeriformes)织布鸟科(Ploceidae),或分立为麻雀科(Passeridae)。城乡都有,由欧洲人把它从原产地(欧亚大陆的大部和北非)带到世界各地。1852年引进到北美的布鲁克林,在一个世纪内扩展到整个美洲大陆。体长14公分(5.5吋),淡黄褐色,雄鸟有黑色围涎。温暖地区几乎全年繁殖。巢在屋檐下,垫有杂乱的(通常很脏的)稻草和羽毛,每窝4~9个卵,雌雄一起营巢。
形体特征与习性
  形体特征:中等体型(15厘米)的麻雀。雄鸟与[树]麻雀的区别在顶冠及尾上覆羽灰色,耳无黑色斑块,且喉及上胸的黑色较多。雌鸟色淡,具浅色眉纹。较山麻雀雌鸟色彩淡,翼斑不如黑顶麻雀的雌鸟明显,且尾无叉,胸色较淡。上背两侧具皮黄色纵纹,胸侧具近黑色纵纹。亚种partini及bactrianus的脸颊及下体较白,体型比指名亚种小。亚种partini胸部黑色较多。   虹膜-褐色;嘴-黑色(繁殖期雄鸟)或草黄色,嘴端深色;脚-粉褐。   习性:喜群栖。掠食谷物也食昆虫及一些树叶。通常与人类有共同的栖息生境。
叫声
  单调的啾啾声。兴奋时发出卷舌音chur--r-rit-it-it-it叫声,告警时作尖声的chree。鸣声为单调的一连串啾啾叫声。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分布范围
  世界范围:古北界及东半球;引种至北美洲及南美洲,西非、中非及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及许多小群岛。在亚洲分布于亚洲中南部、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蒙古、中国北方、阿富汗、印度、泰国(除南部)、老挝北部及南部;引种至新加坡。   中国范围:地方性常见于中国极西部及东北的城镇及村庄,于贫瘠地区沙漠绿洲及边缘地带。亚种domesticus见于内蒙古东北部;bactrianus于新疆西北部(包括阿尔泰山及天山地区)东至马纳斯河,南至喀什,最近于青海西部有记录;亚种partini为留鸟于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西南部高可至海拔4600米;partini及bactrianus冬季迁徙至印度北部。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发表于 2010-6-7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雀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中文名称:石雀   拉丁学名: Petronia petronia   英文名称:Rock Sparrow   科属分类:雀形目 > 麻雀科 > 石雀属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15厘米)的矮扁形麻雀。具深色的侧冠纹,眉纹色浅,眼后有深色条纹。雄雌同色。头部图纹甚为特别。飞行时比家麻雀显得尾短而翼基部较宽。亚种brevirostris体型较小,头部图纹不甚清楚且嘴短而厚。   虹膜-深褐;嘴-灰色,下嘴基黄色;脚-粉褐。
鸣叫声音
  喧闹吵嚷,发出似家麻雀的唧唧叫及金属音的vi-veep和偏高的cheeooee声,飞行时作较轻柔的sup声。鸣声为重复的选择性叫声。
分布范围
  古北界南部至中东、中亚和中国北方及蒙古。  分布状况:常见。亚种intermedia为留鸟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及喀什地区; brevirostris在青海东部、甘肃、四川北部,东至北京及内蒙古东部呼伦池地区。
生活习性
  栖于荒芜山丘及多岩的沟壑深谷,高可至海拔3000米。结大群栖居且常与家麻雀在一起。于地面奔跑及并足跳动,飞行力强。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佛门净地老家贼

石雀

石雀

发表于 2010-6-7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斑翅雪雀




  白斑翅雪雀 White-winged Snowfinch   雀形目 > 麻雀科 > 雪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Montifringillla nivalis   描述:体型略大(17厘米)的壮实且修长的雪雀。翼及凹形尾多白色。成鸟头灰,上体褐色而具纵纹,腹部皮黄色。喉黑,尤其是繁殖期的雄鸟。幼鸟似成鸟但头部皮黄褐色,白色部位沾沙色。亚种alpicola及kwenlunensis的头及上体灰褐,色较深的亚种henrici腹部灰色较重而两胁近褐。与有相似图纹的雪鹀 Plectophenax nivalis相比,分布在较高海拔区。   虹膜-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黄色(繁殖期),或黄色而端黑(非繁殖期);脚-黑色。   叫声:群鸟飞行时的叫声包括偏高的鼻音pschieu,也有tsee声及较轻柔的pruuk声,或于告警时发较沙哑的pchurrt声。鸣声为单调重复的sitticher-sitticher,从栖处或于盘旋飞行时发出。   分布范围:西班牙、地中海地区至中东、中亚及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三亚种均甚常见--alpicola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及喀什地区;kwenlunensis于新疆南部昆仑山;henrici于青海及西藏的中部和东部。   习性:栖于甚高海拔的冰川及融雪间的多岩山坡。繁殖期外结成大群,与其他雪雀及岭雀混群。甚不惧生。


发表于 2010-6-7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了一下,吴老拍到的还是北京最常见的树麻雀。想看它俯身喝水的镜头,吴老有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4:09 , Processed in 1.21101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