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树人版主,这个鸟到底是杜鹃还是布谷鸟,在网上看到大家叫它杜鹃,但我在拍摄时确实听到它的叫声是:布-谷、布-谷, 哈哈,每次都是连着两声。
" y5 ~2 N$ d- _ 好友布谷鸟其实就是杜鹃中的大杜鹃我这就把相关的资料给好友们看,它叫起来就是很清晰的布谷两声叫法
1 Z A, r0 p( [3 ^
大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别名郭公、布谷、鸠、喀咕。分布于北极圈以外的欧洲、非洲、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的中国等地,多栖息于山地及平原的树上以及居民点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 a8 `6 s, Z# O0 ^/ c
( |" g% I: j9 a0 [+ }. E4 S 中文俗名: 喀咕 、布谷、郭公、获谷 名 称:大杜鹃 中文俗名:喀咕、布谷、郭公、获谷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鹃形目 Cuculiformes 科: 杜鹃科 Cuculidae 属: 杜鹃属 Cuculus 种: 大杜鹃 C. canorus 种属及分布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cuckoo)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1种。又名郭公,布谷。分布于非洲、欧亚大陆到东南亚。中国除台湾省外,国内各地均有分布。 形态 大杜鹃体长约3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雄鸟上体纯暗灰色;两翅暗褐,翅缘白而杂以褐斑;尾黑,先端缀白;中央尾羽沿着羽干的两侧有白色细点;颏、喉、上胸及头和颈等的两侧均浅灰色,下体余部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鸟上体灰色沾褐,胸呈棕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阔林地,特别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间鸣叫,每分钟24~26次,连续鸣叫半小时方稍停息。性大杜鹃懦怯,常隐伏在树叶间。平时仅听到鸣声,很少见到。飞行急速,循直线前进,在停落前,常滑翔一段距离。取食鳞翅目幼虫、甲虫、蜘蛛、螺类等。食量大,对消除害虫起相当作用。 大杜鹃性孤独,繁殖期亦不成对生活。雌雄交配杂乱,不自营巢,而把卵置于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灰喜鹊、燕尾、伯劳、云雀、鹡鸰等)的巢内。所产的卵有与寄主卵相似的现象。卵大小约23.6×18.1毫米,外壳粗厚。孵化期为12~14天。嗜食其他鸟所不敢啄食的毛虫,如松尺蠖、松毛虫等。 大杜鹃,就是农村家喻户晓的“布谷鸟”,关于它,还有一个凄婉的故事。据说,古代蜀地有一位名叫杜宇的国君,在位期间,教民务农,很得人心。后来被害死,冤魂化为杜鹃。每当春末夏初的清晨,它就会提醒人们:“布谷”、“布谷”。而其鸣声,似有诉不尽的哀怨,引来多少骚人墨客的愁思。 13天左右,小杜鹃就会破壳而出。这时的小杜鹃,闭着两眼,光着身子,全靠“义亲”喂养。10多天后,羽毛丰满的小杜鹃已经比喂养它的鸟大了;20天后,原来的巢中已容不下它,但它还会停在巢旁的树枝上,“义亲”仍不辞辛苦的尽力啄虫来喂养它;30天后,小杜鹃就会被在附近活动的“生母”引走了,全不顾“义亲”辛勤哺育之情。忙乎了一个月的“义亲”,到头来还是“为谁辛苦为谁忙”。更为残酷的是,这小东西刚出生就会把同巢中的其它鸟卵和幼雏挤出巢外。杜鹃真是自私自利、忘恩负义的家伙! 【动植物资源分布】:栖居在开阔的林地,常停止在多叶的树上不断鸣叫。 【拉丁名】: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aeus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亚种 大杜鹃华西亚种(学名:Cuculus canorus bakeri)。分布于印度、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大杜鹃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Assam。 大杜鹃指名亚种(学名:Cuculus canorus canorus)。分布于繁殖在北从北欧、西伯利亚至勘察加、向东经朝鲜至日本、西抵亚洲、冬时南迁至非洲、阿拉伯半岛、中国南邻国家以至马来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东北至河北、上述以南地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大杜鹃华东亚种(学名:Cuculus canorus fallax)。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我国东部自河北至陕西以南大陆及香港、澳门一带、西抵贵州、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西瑶山。 大杜鹃新疆亚种(学名:Cuculus canorus subtelephonus)。分布于前苏联、西至里海、非洲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内蒙古、西藏以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前苏联土耳其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