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Y3 F6 w& n8 X3 h 关于明代琉璃彩画(河豚毒)
/ R) E# U f% f2 b 很多朋友对琉璃彩画纹样非常感兴趣,河豚毒也不例外,尤其是明代琉璃这方面。其实琉璃彩画构件也是属于易损坏、易被更换的。明代琉璃时代久远,历朝历代都可能修缮过,很多琉璃彩画在大面积或者局部进行过更换,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是始建于明代的建筑就说是明代的琉璃彩画,必须客观科学的分析。一些建筑上,琉璃彩画甚至可能出现胡拼乱凑的现象,根本不按照规矩的样式摆放,产生的原因不可而知,也可能是近代修缮的,也有可能是清代修缮的,如下面的皇宫内某处的琉璃彩画,左右不分,显然没理解纹饰就胡乱拼接上了,宫内这样,更何况宫外的建筑了。
关于明代琉璃彩画(河豚毒)
6 P7 M) w7 l) ]8 j3 w
还有一些琉璃彩画,如明十三陵的建筑,大部分在清代被浩劫过,河豚毒未亲自去现场拍照,因此没有过多的发言权,但估计部分的琉璃彩画是否为明代的,还是有待商榷的。 : |+ Y5 e* |! u* a3 Y! T3 j
以前去过东岳庙,对庙内的建筑彩画印象较为深刻,但对于其前的琉璃牌坊没有欣赏过。前段时间偶然路过,在那里仔细看了一下这个始建于万历35年(1607年)的牌坊,结果看的本人很是诧异,于是带着相机又去了一次,记录了些照片回来思考。给河豚毒的感觉是,此牌坊整体风格是明代彩画风格,但是有些彩画拼凑的非常不合理,不知道是什么时期造成这样的结果。牌坊最后一次修缮应该是朝阳区文物管理所立石的1990年,清代肯定也不止一次的修缮过。
关于明代琉璃彩画(河豚毒)
: b: H. g3 R$ ]+ u! w% Z: T: T 6 q1 |% K1 G) N+ I( Z' P' ]
琉璃彩画是把烧制好的琉璃,按一定纹路拼接出来的,就像我们玩的智力拼图一样,如果拼错,纹饰就会不完整、不连续。每块琉璃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在两边位置的不可能放在中间,而且拼出来的纹饰,理论上应该是严丝合缝的。下面是河豚毒怀疑的一些拼接有问题的琉璃。 8 V1 X- ~3 S+ ?, M) R" Z
第一张,南、北面东间最上面的额枋彩画(如下图) 0 X y! R% D u Z" ~
这张图片中东间的彩画,在找头部位的两块琉璃显然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纹样,右边这块线条略微简单的纹饰一般出现在建筑上长高的比值较小的构件上,即长度较短的构件,如建筑的稍间、或者山面的次间。而且此找头与西间对称位置的纹样不一样,西间找头部位的两块琉璃是同一种类型的纹样,(如图片中下面的彩画)。东间的右边这块琉璃与其右边方心那块纹饰有错位现象,其左下角和左上角是四分之一个柿蒂纹,这样的纹饰一般出现在箍头或者副箍头的外侧,如其左边那块琉璃的左下角、左上角的四合云宝珠的位置。综上所述,这块琉璃极有可能是一个错活,但什么时候错成这样的,就不可而知了。
$ U: s; F) s% N/ K 图中下面西间照片的方心部位也是有问题的,方心外有两道线,1处为楞线,2处为岔口线。有的琉璃牌坊有两道线,而有的只有楞线,没有岔口线。我们看西间照片右上角画圆圈的两块琉璃,仔细看两个圆圈内的纹饰是一样的,都是45度的波浪线后面接直线段,这种接法只可能出现在方心的位置,其后面应该延续接直线段。而图中做法是直线段后又接了一道波浪线,变成了45度波浪线接直线段再接45度波浪线,无论是本琉璃牌坊或者明清做法,都没有这样的,显然是个拼接的错活。这样的错误,直接导致多出了一道岔口线,即图中数字2的位置。 ! b, a! {* |% e6 ]1 |5 }
关于明代琉璃彩画(河豚毒)
; d: x, s. z1 y& J& V
& J" P6 |2 u: H4 }8 j
第二张,北面明间最上面的额枋彩画 7 o. ]4 V( q* \. I
这张彩画,如图照片北面明间最上面的额枋彩画,在方心外面有三道线,第一道为楞线,其特点是上下交圈;第二道是岔口线,不交圈,上面提到了有的琉璃有岔口线,有的没有。这张彩画在岔口线外又多出一道线,在清代琉璃彩画中有这样的做法,但是在此图中,显然楞线1所在的那块琉璃是后补上去的,它与左右两边的纹饰有错位,而且其琉璃长度尺寸明显短于两边的琉璃。南面相对称的位置是两道线,比北面少一道,所以北面这个地方也应该是一个错活,同样什么时候错成这样的,就不可而知了。
关于明代琉璃彩画(河豚毒)
* M3 `3 A6 x' o' @5 z
1 e3 M6 E1 K( ^6 z! ~8 \! z/ B: C% N 第三张,山面彩画
) |3 ]% X4 j$ z) s. e' _; @. l 我们看下面图片,东岳庙牌坊东山面的大额枋彩画比小额枋多出道楞线1,大额枋的方心短于小额枋的,即方心头尺寸往回收了。琉璃彩画有的有楞线,如图中太庙的,而有的建筑没有。西山的大小额枋都没有楞线,而且下图中画圆圈内右边那块琉璃波浪线是45度接45度再接平直线段,这个平直线是方心线,说明此处应该没有楞线。所以东山面的大额枋琉璃有可能是个错活,不过西山面大额枋的拼接也存在错位问题、不完美,疑是后来草草修补的结果。 # @3 f" S5 V5 ^9 f
关于明代琉璃彩画(河豚毒)
" g6 m5 E7 @! U. P' q0 K 第四张,柱子上方的图案
: q l. B; A: r) _. { 河豚毒知道的类似样式的明代琉璃牌坊的实例有限,没有过多的资料可参考,只好拿十三陵嘉靖时期的石牌坊和北京市内清代琉璃牌坊的做法,对比牌坊彩画纹饰的设计思路,对东岳庙的牌坊局部纹饰提出一些质疑。
' Y4 D5 u; Z# K. c+ F% v我们在做牌坊彩画设计的时候,遇到这种不是冲天柱子的,一般会在柱子的上面,正对着柱子设计一个图案,宽度和柱子一致,高度和额枋一致,和柱子相对齐,如下面照片中画圆圈的部分。这个图案的两侧各有一道条状的带子,我们称之为“箍头”。在这个图案和右边的柱子之间根据空当的大小,补充宽窄不一的“盒子”,纹饰对称是“盒子”图案的特点
4 {, A# L2 H4 w# i8 E( \ 如下图中清代的那两个琉璃牌坊,这样的设计做法非常明显。其实清代也有个别的木牌坊彩画,出现上面的图案不与柱子对齐的现象,但算少数,而且是否为修缮过的错活,没有考证不得而知。由于手头没有明代琉璃牌坊的实例,我们只能看看下图中嘉靖石牌坊的做法。其柱子上面的图案属于额枋“找头”彩画的一部分,没有图案与柱子刻意的对齐。而且“盒子”的图案并不是为了填补空当,仅是作为额枋彩画的一部分而已。作为十三陵牌坊的彩画做法,肯定是官式做法无疑,可以证明明代牌坊未必非要有和柱子相对齐的图案。
+ h! q& c* q, g0 V: P 回过头来看看图中东岳庙的照片,其左边“找头”部位的琉璃纹饰已经顶到了柱子的边上,而其他牌坊“找头”的琉璃与柱子之间还留有“箍头”的距离。从“找头”纹饰看,在设计时出于某种原因,是没有考虑特意安排个纹饰图案与柱子相对齐的。柱头上面圆圈内的纹饰,左边缺“箍头”线,右边多出一道,成双“箍头”线。从各种遗迹上看,彩画的“找头”与“盒子”之间是要有“箍头”相隔的,但两个“盒子”之间可以没有箍头,而这个琉璃彩画违反了这样的“规矩”,所以很可能有问题。
/ N$ D0 d; F' _! k8 O 双箍头线的做法在彩画中存在,但是这张图片存在错活的可能,因为盒子图案存在对称性,施工安放时,为了追求这个“盒子”图案与柱子对齐,故意如此安放,因此把琉璃掉转了180度的可能性较大,但实际上结果也还是不可能对齐的,就变成了一边该有“箍头”但是没有,另一边多余“箍头”的尴尬情况。 ) S9 k: f9 _6 {& w5 m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圆圈内的“盒子”并不存在,是为了按照清代做法的特点,对齐而后加上去的。原状有可能是左边的“找头”那块琉璃直接接右边“盒子”那块琉璃。不过这个假设仅是猜测而已,缺乏依据,个人感觉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7 Q. Q+ u0 e( U+ U! Y% y6 c+ G, N
关于明代琉璃彩画(河豚毒)
$ _8 |' z$ n* u n i 其他问题,诸如平板枋上的彩画拼接问题更多了,因为平板枋上降魔云纹饰相近,琉璃尺寸小,块数多,所以出现错活的概率更高。 我们在研究琉璃纹饰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不能因为是明代建筑就说是明代琉璃,必须科学的、客观的分析,对比纹饰、构图比例、构件尺寸、拼接特点等,做全面细致的剖析,才可能初步了解某琉璃彩画的现状。而且得到的结果并非一定全是该建筑始建时期的琉璃彩画特点,不能盲目的下一些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