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25|回复: 13

东便门城墙遗址和京奉铁路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17 0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P9 y5 c1 n7 j

东便门城墙遗址和京奉铁路


# Q8 c: r) i# Z

记得前几年有一位德国历史学家看到中国文物古迹遭破坏的状况时,曾发出忠告:“我们现在有的(现代化),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丰富的历史遗产),我们永远也不会有。”事情的确如是:有些东西,往往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根本不重视它,甚至嫌它碍事,随意去破坏它,毁灭它,可是等到我们突然有一天发现这种东西几乎快没有了,于是乎众口一词惊呼起来:抢救呀,保护呀,弥足珍贵呀等等,又要花大价钱去修葺保护甚至去复制。如今到上海旅游,去周庄是很时尚的,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各个乡镇都争先恐后追求现代化意识,办企业,搞开发,修公路,建高楼,十几年,二十几年过去了,广袤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原来人们心目中的江南水乡都面目皆非了。惟独周庄,在遭受众多非议中,保留着依然故我的风貌,以至后来随着陈逸飞的油画传遍今日的世界,顿时声名鹊起,人们纷至沓来,趋之若骛,为的是领略历史上“天堂”的苏州。

5 [& S6 s5 h( `; T5 s1 l: l

同样情形不仅发生在乡间,不仅发生在一般的市镇,就是被称之为祖国的心脏,人文汇粹的首都不是也反复上演着一面制造人为浩劫,一面又追寻劫后余生的戏剧吗?

Z, Y/ |: t4 D

最近听说北京东南角楼和古城墙遗址公园开放了,我特意利用一个星期天绕到了东便门。一下车,就看到高大的东便门角楼,据说它是我国最大的一座角楼,有31米高,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在此与清军交战,最后以清军失败,角楼失陷而告终,我不禁想:曾经为清初上三旗的正蓝旗驻军是不是因为深深眷恋着汉族儒家文化而缺少了战斗力呢?要说角楼风风雨雨六百多年至今巍然屹立实属难得,除了它的建筑施工质量上乘以外,还得益于它处在一个很不碍事的地方。它不在通衢大道上,对于铁路和公路它都揖手相让,自觉靠边“稍息”。不信请看,附近处在大路上的东便门早就无影无踪了;南面的蟠桃宫,五十年代以前,每届农历三月三,从初一到初五开庙五日,游人如织,远近闻名,1985年吧,只因妨碍了东南二环的施工,瞬间一片荡然,只在原处剩下孑然一碑罢了。

+ C( w3 q* Z8 ~9 P$ T' k& @

现在最为“起眼”,当初最为不“起眼”的当数由东便门到崇文门这段城墙了,当在人们千百次经过东便门到崇文门之间时,有谁发现这里的城墙了?倒应该感谢北京东站,北京东站1958年1月开始施工,其位置占据整个北京内城东南一隅,他的后面(南面)即是东便门到崇文门这段城墙,说得更直白些,北京东站就是借这段城墙成为它的后院墙的。墙外呢?是鳞次栉比的棚户区(住户绝大多数为铁路职工及家属),要没有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作用,想保留到今天真是势比登天;还要念北京东站占地面积较大的好处,否则这段城墙也不会保留如此之长。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明代城墙啊,距今已有560年历史了,据说;老北京城墙全长近40公里,解放初,梁思成先生提出保护旧城的建议,可惜没被采纳,现今遗留下来的也就是这段城墙可观了,此段城墙全长1500米,老人们常说北京城“门见门三里”,意思是说,老北京城门与城门间的距离大约是3华里,恰恰是1500米。不能不提的是城外现在的二环路,原来是“护城河”,所谓“深沟高垒”是也。记得1957年,北京市政府考虑利用河道水面美化环境和航运的作用,全面整治河道,把河道加宽、加深,想恢复通惠河昔日“舳舻蔽水”的幻想,可能是为了修地铁吧,1965年又把这条河修成了“暗沟”在上面铺成了二环路,现在一个美丽的理想被穿梭往来的车流所淹没。

, l% b H0 o2 |. \1 F

文物工作者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历史遗迹(并非后人复制的)往往存在共生现象。不同时期历史文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岁月的划痕。东便门古城墙下还留下近代京奉铁路的实物。最为引人注目是京奉铁路第一信号站。这是一座砖木混合的日式建筑,二层楼与单层平房连体,金属瓦坡顶,有木制封檐板,我大致测量了一下,东西长约13.9米,南北宽约4.7米,高约5.7米,据附近上了年纪的老铁路工人讲,这个信号所一直到解放后的1959年还一直被使用着,1959年北京东站建成,它才正式退役。我隔着窗玻璃往里看,里面住着值班民工,我搭讪着进去,看到平房屋内大约有25平米的样子,屋内地面比外面略低些,似乎原来就如此,要不,何以在外墙能看到完整的水泥裙呢?更何况从东间的二层楼一层来看,也有点半地下的味道,且南面两个窗户离地面也不是很高,二层楼上层开东门,门外是木栏杆和外挂楼梯,我仔细地观看门窗材料及小五金件,岁月的雕琢只是将木质部分啮蚀得没了棱角,但丝毫不能掩饰当年工艺上的精巧。

6 [3 Q+ w; W+ K4 |* l7 [

我询问信号所的作用,老铁路工给我详细介绍了有关铁路知识,他说,信号所主要作用是发信号,换“路签”。据说当年的铁路信号装置主要是臂板式信号,也叫“洋旗”,是在高柱上方有一长方形铁板,根据信号指令(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遮断等),信号工进行操作。简单讲,板作横状,不能通行;板作下斜状,可以通行。路签呢也叫路牌,是火车司机获许通行的凭证,不同号签票或不同形状的牌子置于一个大铁环下端皮盒内,交接时要由站所人员举起,路过司机探出身来以手臂勾住,俗称“抄牌”。后来呢,都使用色灯信号机了。其实火车从前门站发出,第一站就是东便门火车站,东便门火车站是很小的站,只有慢车才停。信号所在两站间,保证往来车辆调度。我注意了信号所旁边的说明,上面介绍京奉铁路原名叫做关内外铁路,1907年时改称京奉铁路。北京的正阳门车站是起点,终点是奉天城(沈阳)车站。干线全长842公里。19世纪末,英、俄曾为这条铁路修建的贷款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最终,英国在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了借款合同,进而控制了该路的路权。1912年,京奉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说明中声称信号所是由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设计建造的。至于英国工程师设计的建筑,为什么是日式建筑就不得而知了。说明中还提到信号所是1901年与前门火车站同年建造的,我知道前门站几经翻修,现在的钟楼与历史图片就显然相悖,据说清华大学教授张复合在改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后还获了什么奖,其实人们欣赏前门站真的不如欣赏一下东便门这个信号所,这毕竟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历史遗存。

9 S$ |2 p' U- D1 g6 [! ^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有人将文物的概念定义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珍贵的历史遗存,是历史长河中同类物品的幸存者。它能从不同的领域和侧面反映出社会历史状况,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实物资料。真的应该感谢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政府,感谢这里的居民,他们花了极大努力,极大代价,做了一件极为有价值,极为有意义的事。

# X3 _5 o8 Y5 b- r

有好事者不妨游览之。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5-17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张俺在老城墙的照片~~~~

0 v7 H9 Y; \& K" W; A

 

) V r9 [6 G3 S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英国工程师设计的建筑,为什么是日式建筑就不得而知了。”

: }6 D' T3 O% X- R# G H

文章是早写的,后来考证得知,那位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的老婆是日本人,建筑专业的。

$ F! t0 a6 s/ k- W

 

, N! Z) t8 e7 R* k- `+ r

作者补充

发表于 2010-5-17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

- Q- |; p1 E6 f$ Z }

前几天也到那看了看,因时间关系,未能登楼参观。

% D$ B. U: e0 a% T+ O6 l! D

文中的“北京东站”应称为“北京站”(当年称“北京新车站”)

发表于 2010-5-17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不错,其实现在的信号所已经完全是后建的了,除了地基和一米左右的墙体,不过倒是貌似依原样复建的。
发表于 2010-5-17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外各类记载看,清军做了顽强抵抗,并非一击即溃。在义和团问题上,清政府是愚蠢的,但面对外敌入侵。清军官兵的抵抗和牺牲丝毫不比我们民族历次抵抗外敌入侵逊色。这些先烈应被后世铭记!
发表于 2010-5-17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5-17 9:19:00的发言:
; r) I, R+ g, r/ E; D( _- o

我不禁想:曾经为清初上三旗的正蓝旗驻军是不是因为深深眷恋着汉族儒家文化而缺少了战斗力呢?

. a! \8 |& [7 k* V) t

 

( d& o2 F3 V; I$ z0 n% L

正蓝旗不是上三旗。肉皮挡不住枪子。清军当时装备也不算太次。不过先进武器很多不会用。战法还是中世纪的。联军大炮几乎轰平了角楼。是谁也扛不住。

& E2 F5 D+ T9 s7 T+ O) G( Z$ C# D

这个.....当初有人总结金朝的教训说“金以儒亡”,跟盘子哥想法是一样的。其实根本不对....

发表于 2010-5-17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禁想:曾经为清初上三旗的正蓝旗驻军是不是因为深深眷恋着汉族儒家文化而缺少了战斗力呢?

3 Y* ?1 `8 C w3 T1 ]! O

 

: D$ @! K5 v: h7 A/ K# {8 Q

正蓝旗不是上三旗。肉皮挡不住枪子。清军当时装备也不算太次。不过先进武器很多不会用。战法还是中世纪的。联军大炮几乎轰平了角楼。是谁也扛不住。

发表于 2010-5-18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园子的银子要是用在军事上,或许好得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SCN0184"/>
发表于 2010-5-24 0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5-17 9:26:00的发言:
4 B5 k: l( J M2 l% m6 U& h0 v1 J

这个.....当初有人总结金朝的教训说“金以儒亡”,跟盘子哥想法是一样的。其实根本不对....

' [3 h2 F* k9 p/ ]

 

! U# y, Y" ^$ d

第一段是我引用楼主的话,不是我的观点。

发表于 2010-5-24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enovo在2010-5-18 18:28:00的发言:
修园子的银子要是用在军事上,或许好得多
3 x( ?9 f2 h& W0 z3 C! L

装备未必差,军事思想落后。

发表于 2010-5-24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文字,引起我很多回忆。

1 G6 S6 h0 w* l9 o

我的小学,以前的校址就是因为修建北京站,被征用后,迁到现在北京站西墙外,和我们学校的中学部合并。最近又去看,我们后来的小学,再次被北京站吃掉,变成了什么货运部门,教学楼也成了职工宿舍。

. f% G a$ N1 x* m' p- E) [9 y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北京站的员工上班,就从崇文门下车,沿城墙里面的一条路,进入北京站。记得那时候,城墙外面属于很荒蛮的所在,丛生的酸枣刺和哗哗作响的护城河,一般人白天都不敢去那里。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打赌,到城墙上摘酸枣,被正在那里巡视的铁路公安人员擒住,押解回校。轰动全校。

* w% P3 Y6 k1 n* ^, R% o

那时候,“城墙根儿”这种地方,在我们小学生心里,就和“坟地”一样神秘恐怖,会闹鬼的。敢到城墙上去闯荡一下,虽然是白天,也属于很“爷们儿”的行为。结果被灰溜溜的送回来了。

$ m+ [% R5 }4 m- ?5 X/ ?2 B8 z

据后来老师解释,城墙上当时架设有铁路通讯的铜质电话线,属于重点防护 。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村前安达木河

东便门城墙遗址和京奉铁路

东便门城墙遗址和京奉铁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13:27 , Processed in 1.1472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