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m& _$ @2 k/ N# O6 W3 V
去年还是前年,与友人一起游了一趟法源寺。别的没记住,里面的僧人给了我一个强刺激性记忆。 3 L @3 ]* a6 s4 x) _
友人那时忙着拍片子,我一个人闲逛,到了最后一层院落。瞅见一个小伙子逐屋敲那些挂了窗帘的门。有一间屋子的门被小伙子敲开了,僧人跨出屋门几步,俩人站在那里说话。当时我正低头琢磨那院落里堆着的一些砖瓦以及砖瓦上带了小兽的脊瓦,想着寺院大修使这些砖瓦何时能够退掉火气。 + W8 v1 d/ K. I; @3 K
年轻人的声音大了起来,出现了急且争辩的意思,并撅根枯枝蹲下身在地上画。僧人并不刻意看年轻人,双掌合了一下迅速转身插门,是的,是插了门。
& [2 K0 d4 L. m' A 年轻人抬头还想说些什么,侧头瞧见门迅速被推到门框里去,有些恚恨,站起身扔了树枝。树枝恰好扔到我那个朋友脚边,然后年轻人拽着我那个朋友喋喋。我怕朋友有麻烦,赶紧凑过去。
/ w# f% ?3 g1 ^+ } 年轻人捡起丢过的树枝重新在地上画起来,因这是土地,所以格外清晰。
: E, _1 ]1 w- d2 Z; R 原来年轻人所言说的,是正殿中所供奉大佛胸前的那个佛教卍字符号铸反了。说着还嫌不过瘾,年轻人拽着我径直奔大殿里走。 , E# x1 m, r- d8 h
我不信佛,只知道卍字符与希特勒所用的那个符号应该是相反的,开口儿冲哪儿具体怎么转才合乎佛法,我也是云里雾里。 , g) Z- O8 D9 H3 _& O& M2 @
进了大殿,年轻人指给我看,那尊佛像胸前确有一个卍字,有挖补后铸痕迹。谁对谁错我弄不懂,可,和尚插门的声音在我脑际里响了好久。 a/ y8 {8 N# p" i( _
今年有幸又去了一回。去之前听差了集合地点,一直在山门等着。我要是说法源寺比自由市场热闹显然不恭,可人来人往颇熙攘。一拨又一拨的人凑齐了往寺院里走,组团游览的样子。门口还有七八十来个乞讨人员,嘴里念着佛号,手心可是向上,真瘸假瘸的,人手一根或两根拐,河南音很重。
6 _" c5 I9 n: [3 u 等我跟约好的人们凑齐,买票进入寺里。(我是买票进入的,每人五块,比白云观一人十块便宜。)一拨人大的年轻学子跟我们前后脚进入。 0 j3 `6 G; i2 ^+ `- `' `9 _) A
然后我们一帮人跟着那些人大的学子蹭听和尚介绍法源寺。 6 T, z% b/ N$ ]4 t
和尚年岁不是很大,二十五六岁模样。一身僧袍罩着,手举一扩音喇叭。和尚开口很老到,先各位领导再各位同学再各位朋友,他没说施主。
1 R! N" O6 y k$ C" Z o: @$ B 一层一层递进说着法源寺的历史。 ! @! U/ g7 v" N9 t) Z; w) `
当来到法源寺中层院落,也就是前后两层大殿夹着,那些让法源寺扬名的丁香树丛的时候,和尚着重做了说明。为了拢住人们耳音,和尚卖了个关子,说:法源寺诗会是全北京城最有名的一个诗会,有名望的人们每年都会参加,并且有一首诗每年诗会结束时候都会朗诵,其情形如同春晚上《难忘今宵》一样。然后大家屏气息声等着和尚朗诵。 " \$ B4 Q* P8 n" |% s( A
和尚停顿了大约二十几秒以后,满含深情的加大了分贝:“啊~~,丁香,你真美!” ; X0 p" F1 o4 Q% \+ `
哄笑过后,一帮人继续跟着和尚往后走。
7 `4 W# }- a/ l* o0 W 我再见讲解和尚的时候,已经到了最后一层院落,就是那年轻人撅棍儿争竞的院子。
0 w( @; x* ^5 u7 R/ b% R* ~% | 和尚站在台阶上举着喇叭召集着稀稀拉拉的学子,又卖了一个噱头,具体说啥我并没有听得很清。大概意思是表述,这次参观的节点在于他以下所说的话。当时我正搀着一个老朋友下台阶,穿过人丛。和尚大声吆喝人群聚拢。我说:“您别着急,没来的那些人被您朗诵那首名诗感动,正在丁香树下里哭呐!”和尚并没有觉着有啥尴尬,举着话筒继续拢人。等人围得差不多了,和尚说了结束语:抬头儿还是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此次讲解到此结束,O啦!
' b7 ^) x3 f+ R X! W 实际上我当时特想上前问问和尚,所谓“O啦”在哪一部佛经里有。然后咽了口唾沫没说话。 - R3 C" @6 m" j9 `8 C9 l* ]# T
1873年日本大和尚小栗栖香顶所著述的《北京纪游》中记述他到天津大悲院后,询问北京城八大名寺,老僧回答说:柏林、拈花、万寿、法源、觉生、广济、贤良、广通。 , K- K" a$ {: N1 [( t) `/ I
《浮生六记》的沈复生前有一个小团体,定时不定时聚会。他们聚会的地点在一个叫萧爽楼的地方,并定下些规矩:
- Q2 ]+ N$ r9 B" c 萧爽楼友朋之间,有禁止四事。第一,谈论他人升官晋爵;第二,闲谈诉讼与时事;第三,讨论科举之八股文章;第四,赌博。凡有犯此一条者,得罚酒五斤。但尚有四事不禁止:宽宏、浪漫、自由不拘和安静。 , q$ E4 f: C4 C* B' R- P
某一天沈复和朋友走进一所庙宇,一个和尚这样问他们:“城里的情形怎样,督办还到衙门吗?” . E! g7 R, t/ u) n3 B
“这秃头的势力小子!”沈复的一个朋友骂着拂袖,夺门而出!! 1 b' A! T0 m5 r7 b; U* o3 R
0 r# A/ y( l1 R$ A- |6 E2 t, ~% A
我还应该再补一句:中国佛教的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是借了法源寺的西跨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