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35|回复: 10

《故宫文革荒唐事,清朝绵甲变棉被》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22 0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H3 k7 t4 Y+ J

《故宫文革荒唐事,清朝绵甲变棉被》(转贴自搜狐网)

" F# z" q1 X/ @6 t$ O

近日,上海恒源祥博物馆收到一项珍贵的捐赠——拆了10件乾隆御林军铠甲做成的“丝绵被”。由此,记者了解到“文革”中发生在故宫的一件荒唐事。

; w; V8 b o* x8 m3 ^$ v) O

捐赠者是故宫科技文保部原副主任曹静楼。他向人们讲述了这条“丝绵被”不同寻常的来历。

. U) a; y0 a' I

绵甲非常坚固

5 I% y# {7 u' k- a; ^# r5 V

“文革”中,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纷纷被下放、改造和靠边,掌控大权的“革委会”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一些文物因此遭到毁坏,3000套乾隆御林军铠甲便是其中一项。

- p: ]3 a% T! ~' C

1973年,我国被“文革”折腾了7年,物资十分匮乏,棉花和布匹短缺。故宫为改善600名员工福利,院领导打报告给有关部门报批同意,“因院制宜”,将每件御林军铠甲折价5角,每位员工限购5套,目的是取其中的丝绵。这些铠甲制于乾隆50年(公元1786年),属于清代军队大量使用的绵甲。其外层用牛皮缝制,铜铆钉装饰,内衬上等江南丝绵,有点像棉大衣,有御寒功能,最适合北方步兵使用。这些绵甲为宫廷侍卫和御林军所用,选材、做工、款式都非同一般,在当时是代表国家尊严的“军装”。据了解,当年守卫紫禁城皇宫的御林军有2万人之多,所以盔甲也有二万套。作为“福利”卖给员工的绵甲有3000套。另有1000套划拨给八一电影制片厂做道具了。

1 V9 B2 n* P+ n0 E8 k! T

据曹静楼回忆,这些绵甲非常坚固。有员工从城楼往下用力抛也不会破碎。院“革委会”规定,员工买到的绵甲不得保留原状,一定要拆开,取用其中的丝绵。曹静楼夫妇都在故宫工作,所以“咬一咬牙”,花5元钱买了10套盔甲。回家后,遵照规定,把它拆散取出丝绵稍作加工后,就缝制了这条丝绵被,一直使用至今天。

8 B5 K1 U) f0 ]2 v8 O' R

流失十分严重

' A. D" O4 L7 x* Z

曹静楼说,当时每位员工都买了,大多做成丝绵被,也有的做了棉衣。但大部分员工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使用一段时间后,作为旧货又卖给了收破烂的和废品收购站。1976年“文革”结束,国家的文物管理走上正规之路,余下的17000套盔甲作为珍贵文物,置于故宫严密的保管之中。这种绵甲如今可以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陈列中看到。

# T x' \+ C$ K/ R5 P3 ~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一篇文章,也印证了曹静楼的说法。这篇文章采访了一个未透露姓名的故宫退休学者的讲述。据称,“文革”中,还有另外一些故宫藏品因被视为“非文物”而被损失。如一些珍贵的扇子被变卖给外贸部门,文物的包装盒被拆卸分发,一些图书雕版遗失甚至当作柴禾烧了。

' m, \% `4 ~9 K5 M5 ], {, ?) t

曹静楼捐赠给恒源祥博物馆的这条用10套乾隆御林军绵甲制成的“丝绵被”,丝色泛黄,但依旧松软保暖,效果不差于新丝绵。曹静楼说,恒源祥是个纺织行业的老字号企业,这条“丝绵被”有助于使人们对百年前的丝绵质量有个参照物。或许,它还是我们对待文物态度的“参照物”。

' J( q6 [: c3 K8 P- n4 X

 

* ]% O# h( U B4 S% _- K

 

V; m; O, V% f; w/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4-25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剩下二门儿里的做为标本的巨无霸了
发表于 2010-4-24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俩枣树在2010-4-22 6:01:00的发言:
' Q/ ?2 j8 F$ B% X; `2 |

   

8 B9 z/ e7 F' Q3 v0 T: c

     我听说拆下的御林军铠甲上的铜钉是要上交回故宫博物院的.

) |* W& n' j; [) E a+ k0 x- H

是铁钉,确实是规定上交的。

; C' G, r$ d/ U

 

发表于 2010-4-24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一场经济大革命
发表于 2010-4-22 0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 u: ?' s& e! M5 t! h4 L

     我听说拆下的御林军铠甲上的铜钉是要上交回故宫博物院的.

发表于 2010-4-22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儿子刚出生时的尿布,就是用的这种棉甲的面料。记得分好几种颜色,我记得是蓝色的手工布。当时分下来的只有“甲”,没有“铠”。这种棉甲确实很结实,用普通刀砍不透。我还在阳台上拆过钉子。

( C3 x6 W% h: s! X

现在家里好像还有一些。

/ X' U" ]- ]! e% O# y

文中提到的“礼品包装”我家也有,现在在是我老妈妈放琴谱的箱子。

9 x5 ~/ r$ |! J" ?. J& S- ~

那时候对于文物年代的界定,不像现在那么严格。也没有人拿来投机取利。一句话,那时候的人“傻”。

发表于 2010-4-22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帝王庙里的雍正手书183位帝王之牌位,不也被红卫兵拿走做成板凳等面了?因为牌位正好一头大一头小,两个一拼正好是等面,多合适!
发表于 2010-4-28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yibm在2010-4-24 21:45:00的发言:
现在是一场经济大革命
! R0 W& K& |$ s$ @2 [/ y" w( m

经济,也是政治,说到底,不还是文化?

发表于 2010-4-28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文化。

+ |9 O7 {% z; m1 Y$ b& o

 

5 N: f% S- B; s: U r; G

现在的掌权者干了很多显得没文化,封建思想显露的事儿。

发表于 2010-5-1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北京盖张纸哭的过儿了。
发表于 2010-5-1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荒唐的年代

荒唐的过去,荒唐的年代,荒唐的现在,荒唐的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9 01:00 , Processed in 1.13324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