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72|回复: 13

[注意]云南大理为修公路拆毁唐代古城墙(组图)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19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o$ d1 k: S0 c: @0 }# d: I- I
) U7 [# t# e. L/ ?! h& g
[提要] 2007年,大理决定扩建国道214线,在勘察时,文化部门提出尽最大努力保持龙首关城墙完整性的方案,获得了当地村民的赞同。然而,最后出台的方案,竟是横切龙首关南、西、北三道城墙的路线。新建的公路将穿古城而过,遗址将被严重破坏。当地村民称,若此时不尽力将遗址保护下来,将“上无颜面对先祖,下无法对后人交代,成为永远的罪人”…
2 K7 P3 l m3 |4 M# |) ?7 ?
 
! l+ n q+ A! [3 B2 K# d, ?
云南大理为修公路拆毁唐代古城墙 W- }5 t5 C( o7 J% I+ e

  本报记者 王俊秀

( d6 h6 n( t' d& F

  云南大理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唐代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均建都于此。南诏国统一了大理地区后,在洱海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建立了两座关隘,称为“上关”和“下关”,也叫龙首关和龙尾关,现均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级重点保护文物。然而,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在大理采访时发现,正在扩建的公路,使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仅剩的几段城墙也危在旦夕。

; a6 ^0 A) w+ z) e3 R5 R( ~: b8 c9 o

  风雨沧桑龙首关

/ Z9 m- X7 A6 p3 j- ~) _

  龙首关西靠苍山云弄峰,东临洱海,始建于南诏皮罗阁时期,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后历代均有修缮,是研究南诏以来大理地区政治、军事、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 ] o) Y. }# R+ n9 Z, f

  作为大理的北部屏障,龙首城以其锁山控海、易守难攻的特点,成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所到必克,但在龙首关遭到了大理国将士的顽强反抗。久攻不下,忽必烈只好将主力转移到苍山背后,越过苍山天险,最终才攻下大理。龙首关于大理国的军事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 [& x8 R2 G9 z

  古龙首关城约两平方公里,四周有5道城墙,5道城门,有各种军事设施,明清时期增设5座中式建筑的碉楼。在北城墙中部的北城门上,曾经书写着“龙首关”3个大字。城门径深10多米,这里以前是从北部进出大理的惟一通道,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1 U" D5 L( _ m0 F M; P* N5 F

  龙首关现存遗址,北城墙全长600米,最高处17米,底宽15米。距北城墙约700米的南城墙长900米,高12米,底宽18米。整个城的砖石等建筑物,毁于解放前后,其城基夯土部分保存完好,在各现存古城中亦属罕见。1988年,龙首关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 _$ j( {! k) @& p( V) S: a N

  “忽必烈未能破”的古城墙被拆

& j- C9 N2 U" R5 r! l

  2007年,大理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建国道214线上关至北五里桥段。在勘察路线时,文化部门提出在尽最大努力保持城墙完整性的前提下,公路走向最好选择在南城墙缺口处,且与西城墙保持50米的安全距离。当地村民也赞成这一方案,认为公路从此通行,对古城遗址破坏较小。

t' `* C% D, F7 D2 s8 O+ y

  然而,开始施工后,村民们惊讶地发现,南城墙、西城墙陆续被挖了一个大缺口,卡车轰隆隆地开了过来,进行打桩建基。这时他们才知道,最后出台的施工方案,竟是横切龙首关南、西、北三道城墙的路线。这样,新建的公路将穿古城而过,龙首关遗址将被严重破坏。目前,龙首关遗址南城墙、西城墙、两道北城墙已不同程度遭到破坏,破坏面积达12350平方米。

/ W6 [8 C1 R: T" a4 h x

  这样的结果,让世代居住于此的上关村民们难以接受。“龙首关、龙尾关是不可分割的,龙首关被破坏了,大理的历史就不完整了。我们大多是原来龙首关守城戍边的将士后裔,看到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就要毁于一旦,真是感到惋惜呀!”上关村村长沈康生扼腕叹息道。

* J( O! F/ P( b, \, Y/ i7 g# o% \: f

  沈康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龙首关被定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因为是不可移动文物,文物部门委托上关村对其进行保护。这些年来,村民们都很珍惜这些古城墙。“我们曾经走过弯路,以前大家不知道它的价值,盖房时没砖了,就过去搬几块,还在城墙上开荒种庄稼。不知者不为怪,自从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大家都很自觉地保护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

7 v6 e" P# @/ U+ |

  我国《文物保护法》第17条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 ^ | }; f2 @; C( G( L% |3 S

  村民们想不通,最后的道路施工方案竟然公然违反《文物保护法》,对古城遗址大肆破坏和野蛮施工。沈康生说,最后的施工方案,有关部门根本没有向村委会和村民们通报。

5 w" j* t! d9 ?- P2 y

  村民告诉记者,修大丽(大理-丽江)公路时,已经破坏了东城墙,当时龙首关还未被定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人们的认识有限,“但为何现在明知是文物,还要公然破坏呢?”

9 G/ X9 Q1 T/ i. } a+ E

  大理市交通局党委书记赵勇超的解释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怎么都绕不过去。道路要修,上面是苍山,下面是洱海,中间是村民住房,很难考虑周全,肯定要破坏一部分的。”

# d: R8 `- F) @" s& j& Z1 k" [

  在村民们看来,这样的施工方案将使龙首关遗址遭到严重破坏乃至消失,使大理的旅游事业失去一个极具历史、文化和旅游开发的亮点。大理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文化旅游区,境内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其中的“上关花”,就在这座龙首关城。近些年来,不断有投资者到此考察,希望对龙首关进行修复,从而开发以古典名胜为特色的旅游。目前,这一计划随着龙首关的破坏而流产。

6 K# b/ m5 n, C8 i" j, S2 U& b

  村民代表胡学书告诉记者,除了破坏文物,在龙首关内的施工将采用爆破、钻井、挖掘等作业,会大大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危及上关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上关村的地质灾害观察员,胡学书对此非常担心。他和沈康生等几名村民代表自去年以来,一直向有关部门反映,至今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 x# `8 x0 c) n9 Y" }

  施工方连破两道城墙

: D H( m; s. R# W' D. c

  据了解,建设项目立项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于2008年5月22日下发文件,根据《文物保护法》以及《云南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的有关规定,需对沿线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龙首关遗址进行文物保护评价并出具可行性报告书,方可进行施工建设。对改扩建公路工程沿线进行文物调查、勘探,由大理州文物管理所负责,大理市文化局配合。

8 O" b- M) q- U3 h9 U; O' L

  既然在项目实施之初,就有文物部门依法介入并提出意见,为何最后的道路施工方案竟是穿城而过呢?

5 H: F ~1 D2 H. s" ?* l6 q5 b4 q$ W

  大理市文化局给村民们的答复是,国道214线上关至北五里桥段涉及龙首关遗址,市文化局多次与市交通部门进行实地勘察,提出在尽最大努力保持城墙完整性的前提下,公路走向最好选择在南校场城墙缺口处的意见,这一意见也被规划部门采纳。最后省文物局批准的通过龙首关城墙的位置,与市文化局、交通局在勘察时统一的意见是一致的。但2009年,公路建设工程开工时,“由于设计方设计的龙首城道路走向与省文化厅审批的线路衔接上出现了偏差,加上施工方与文化部门衔接沟通不及时”。

+ T, w9 c) B: A8 Z9 `$ e! m

  而工程指挥部的解释,则是“由于工期紧,工程任务重,施工过程中碰到道路走向偏高、涉及苍山保护等问题,施工方将路线往下移了100米,造成连破两道城墙的情况。”

" U- L/ F( @5 Q7 J! N+ @0 U }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里苍山保护线标志位于半山腰位置,原设计公路路线位于山脚地带,海拔高度均在2200米以下,根本不存在触犯《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条例》的问题,而且经过有关部门论证是可行的。交通部门的这种说法,是在为其违法行为开脱。

( k5 e( z! W: w8 h! q! ] I

  2009年6月,大理市文物管理所得知此情况后,及时向州文物管理所汇报,并会同州文物管理所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州文化局两次下达停工通知,称云南省文物局对公路修建出具了专门的《考古评价书》,州文管所特请交通局工程师到现场,对此作了详细说明。但交通局不履行有关手续,擅自施工,严重违反了《文物保护法》第17条的规定。州文化局要求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主动与有关部门衔接,待省、州文物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后,并由市文物局签发复工通知书后,方可复工,否则,将按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和追究责任。

7 `4 @; p' Q9 g$ c7 I

  但据村民介绍,工程从未因此暂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6 \$ O$ B8 [$ L. _* @( E

  问及为何文物部门下发两次停工通知都未理会,交通局赵勇超书记轻声笑了一下说:“文物部门不就是要钱嘛!要我们出考古发掘的费用。谈不拢就下达停工通知。现在我们已经把钱打给他们了,所以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

J! Y& Q9 T$ h6 M/ @

  赵勇超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展示了他们给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电汇凭证及该所为其开具的发票,费用是224万元。记者查阅了《文物保护法》,因进行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需要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

1 ~ x- |! R, S$ j% D4 a! c

  赵勇超强调,扩建的214国道是云南省公路网主骨架之一,是连接大理、丽江、迪庆等地的重要路段,也是云南西部通往西藏和东南亚各国的重要路段,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 q+ n2 O( G6 Q4 A

  2009年12月9日,国道214线上关至北五里桥指挥部给村民们的答复也强调说,“这是省政府重点项目之一,工程的建设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改善公路基础设施,提高国道214线的通行能力,加快推进“6+1”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公路沿线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b; C( S' V8 N# Y W3 y% i; \2 x# X

  “我们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公路建设的工作,但我们实在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明明可以绕开,偏偏要穿城而过,以破坏龙首关遗址为代价?”沈康生说。

. Y% [4 W! W! r; N

  如何亡羊补牢

' s6 L! S$ k Y, @' Z

  目前,城墙被破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谁该为此违法行为负责?接下来又该如何补救呢?

4 _7 F; T2 P! N/ n$ e1 s

  2009年7月13日,大理州委副书记王桂芳组织召开了由州文化局、大理市人民政府、市文化局、214公路建设指挥部、市交通局及州、市文物管理部门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参加的龙首关公路建设现场办公会。会议指出,由于衔接上的原因造成道路走向的改变,违反《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要求施工方向州文化局作出检查。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就如何弥补造成的破坏进行了讨论,认为避免新开挖而对城墙造成二次破坏,原则同意了公路通过龙首城的线路补救措施,即公路穿过南北城墙部分采用双拱桥,券门南北外面上书“龙首关”,券门内侧南北书“史冠南疆”和“百二河山”,其拱桥设计要以原城墙轮廓走向保持一致。公路建成后,应在遗址上立碑说明古城的演变情况及历史意义。为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文物造成破坏,在原城墙及城内中心区必须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费用由市交通局承担。

) b7 p+ L+ |$ P+ Z. {

  这一处理结果让村民们很失望,没有任何人对破坏文物的行为负责,而有关部门对此的处理似乎也基本上默认了当前的事实。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边是考古人员在进行考古发掘,一边是公路建设仍在马不停蹄地进行。

+ f, A: [9 D4 l) C$ p) b

  村民们认为,按现行方案施工的最终结果,将是整个龙首关内城和四道城墙被毁,相关部门提出的保持整体风格不变,根本无从谈起,所谓的券拱门修复也完全没有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写上‘龙首关’几个大字,这就是龙首关了吗?”

$ h; y. `. y# j; `0 u

  村民们认为,实际上并不存在有关部门所说的“二次破坏”问题。“原设计方案是从原有的城墙缺口经过,且与西城墙保持50米的安全距离,较之目前对整个内城进行开挖的破坏来说,孰轻孰重,有关部门不会不知道。”他们对目前这一处理结果不满,按照原来的设计方案改线施工,才是亡羊补牢之举。

6 y% k% K- r2 n, P

  沈康生、胡学书等村民代表告诉记者,对上关村民而言,若此时不尽力将龙首关古城遗址保护下来,他们将“上无颜面对先祖,下无法对后人交代,成为永远的罪人”。

$ B; ?) i r6 a

  “我们也希望国道早日贯通,但这不能以违法行为牺牲我村的龙首关古城遗址为代价,更不能将我们置于泥石流的危险之中。”村民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措施,纠正不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使龙首关古城发挥其应有价值。

$ T; x8 S0 A1 }2 ?4 A; e+ y) k; x; y9 q! M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都在改造,修路,拆迁,古迹在那些商人眼里一文不值。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首关城墙被挖了一个大缺口文物部门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

6 ^ }' X/ X, {; r! E


: |7 u- M: S' h# E6 c# q; I

龙首关目前仅剩的碉楼

+ Z5 \- Q) T: Y$ i& ~! J* N5 w3 ~+ P% M


发表于 2010-4-21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局收了钱了,就不作为了
发表于 2010-4-21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城墙修都来不及呢 还拆呢 这都是根呐。。。。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执着而美丽。
发表于 2010-4-22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4-22 9:37:00的发言:
看来荣耀先生也是此次抢救的参加者,您辛苦了。
& D( X0 _9 S" P$ p' n" l% ^

飞哥误会了,呵呵,照片是我转来的。

& ^6 \0 N' s* Y- m: o4 O; ?1 s2 D+ X

 

* z( J/ ?3 s/ B7 N9 L; `

拍摄者和参加挖掘者,是这位穿迷彩服的小姑娘,向这些战斗在一线的辛勤工作者致敬。

8 ~! x# B' G- d$ [; r; g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救性发掘?能救出多少?
发表于 2010-4-22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4-22 8:11:00的发言:
抢救性发掘?能救出多少?
0 q9 I! S# g5 j+ z( l( ^) W

飞哥的质疑我能理解,确实救不了多少,但在官商的淫威下,考古工作者只能尽自己的努力,虽然成效未必有多大,可抢救总比不抢救强。

发表于 2010-4-22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探方0603中出土的小件

1 @% i8 M) Q7 ~6 m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荣耀先生也是此次抢救的参加者,您辛苦了。
发表于 2010-4-21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挡中央都带头认钱 下边还能好? 不卖爹妈已然很有德了
发表于 2010-4-21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的龙首城

: P0 {0 ~6 N0 M4 J0 }% Z V3 |# U

发表于 2010-4-21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首城远景

+ e$ W% y4 {1 I3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11:58 , Processed in 1.24141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