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70|回复: 9

老北京的手艺之一书籍修复装帧[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12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小莫的照片里选了一些有关老北京手工业题材的照片,搞一个系列贴。

0 ~* W/ C+ E. ]% ?) n4 f& j, Q

 

' W2 Z! O+ T- F4 l& N

北京几百年的帝都历史,使得这块土地有大量的文化积淀。从明清开始,北京就是北方重要的书籍出版地。当时出版量发行量都很大。虽然经过岁月磨洗和文革巨变,我们今天依然还容易见到过去时代北京出版的书籍。

/ A7 C! R r9 t8 M. ~6 S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老北京的书籍修复装帧行业也十分发达。

0 F. |6 N2 h" y6 F1 Q

 

$ K9 X6 K# j% K4 A' ~0 F9 h

刻印佛经的刻经处。架子上都是排列整齐编号的经版。

9 L* \! ?+ y0 b5 K3 ~+ t

老北京的手艺之一书籍修复装帧

老北京的手艺之一书籍修复装帧

5 D, X# u9 K! I- M. _7 @* L

古老的雕版印刷,细看能发现这块版雕的是经书的书名签。

老北京的手艺之一书籍修复装帧

老北京的手艺之一书籍修复装帧

1 U$ g8 o* c7 Q6 S1 ?

在涂上墨的雕版上覆上纸,按压后就可以印出一页书,别以为这是个简单的事。墨的多少,按压的力道都有筋劲儿。以前我也弄了块雕版,试了好几次,才勉强印出一张看得清的。

老北京的手艺之一书籍修复装帧

老北京的手艺之一书籍修复装帧

8 D0 \/ Z5 z3 B+ {

将印刷好的书页书口部分对齐,毛边略找一下。

0 L& f6 Z1 _1 x1 c! ^: U5 `

将印刷好的书页按照顺序排好。

1 e: R$ U6 e4 u. e3 X$ J

, L# |3 _ w2 r

6 q3 w% u w7 K+ p0 i1 o B0 z

顺序排好后,将毛边切齐就可以装订了。传统装订方法有很多。照片里是经折装。

$ O. ]& ^. |3 C5 u; U

+ V' s# X9 @2 x/ \- M& Y: q

粘好硬皮封面后,贴上书签。

1 E1 \7 W& G" v+ L+ G


刻经处内景,印刷经书的费用是寺庙向信众募集的。

6 {. f* V+ n! X# }, i


4 Z+ K2 _) s1 D

 

6 U) ^+ V- {" J8 K

下面这组照片应是在一个书店拍摄的。从照片的排列编号上判断,小莫是想告诉大家中国的几种书籍的装帧形式。

8 Q$ [+ b/ f0 X

 

3 [) h, D7 `2 W' d" l ^5 o

传统书籍里比较常见的线装书。

' F; f5 T0 p. L2 h5 l) G. p


" S. b: @; i/ \. ? A F- U0 I3 m* T; F

卷子装。卷轴书籍在唐代之前比较流行。至今我们也还是把书籍叫卷。比如:雄文五卷。照片上应是一卷抄本佛经。

( y' d2 g5 E2 \2 A3 Z: @

: a5 B/ E! {/ Q9 ^% I

这是书籍的另一种装帧方式:蝴蝶装。特点是字口朝内。从宋代开始此种装订方式开始流行。照片上应是一部明刻或影明刻本的话本小说评话类书。

2 O. s2 E! J& S5 {9 `; f

 

0 A6 c7 j/ d* W# n' f% L) } o

一套书一般都不止一册,为了保护书,每套书都配有一个函套。中国北方和南方对多册书籍的包装是不同的。这是气候环境造成的。因南方潮湿,故而多用木质书夹板。而北方多用函套。对于多个函套凑起来的大部头书,一般还配有防虫的樟木书箱。

+ u: P5 j5 E# |2 D7 H! a

2 P' Y y& S% A% w+ {, [0 B

书店书架上的图书,能看到一部《钦定大清会典》装在一个木箱中。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4-12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等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籍修复部分的照片。

' q" V% Q( x' V

 

) S) R4 }5 \9 g* y9 C

书铺南纸店当年都承接书籍修复工作。一册年代久远,虫吃鼠咬,脆黄掉渣的书,在修复者手中获得重生。流传久远的宋元古本,至今咱们还能看到,一是因为最初印刷时候纸墨精良。再就是历代对其保护和修复。

, F' u9 |; s6 M$ |

 

8 [* r+ Z: [% e8 f$ T

这组照片应是在同一书店拍摄的,旁边还可以看到上一组照片里那一摞线装书。书店伙计给小莫展示了三本他们修复的书籍。这三本书开本都很大。一册是印谱,一册应该是写刻本文集。一册带有行书的序文。

2 B0 ?+ o7 n# e9 b9 a

 

3 X+ s1 j2 g3 ?2 d" _

7 k" u9 b5 n& `) [ s& i

 

+ s. h! t p7 M( W

伙计正给一册书钉眼,书脊上有线订的痕迹,说明这册书可能内页做了接背,重新打纸捻装订。

, ~# H6 D3 B9 [) k; t* G/ c

 

4 T5 m7 }; [1 y* F5 E) e6 x8 {. l

9 _6 C0 a7 t! F" i2 v

 

# @' z- _1 x8 P% b: v# s6 J* F

伙计在给一页书角磨圆的书溜口。即在书的背面粘补。看似简单,其用纸,浆糊都有严格要求,绝非外行可为。

# I4 o2 \4 ?, N8 \

 

2 R, M: Y4 t6 z( `

% Z" C+ N# w# ` K

, J7 J& f S+ B

' K, o7 @$ q D @; z/ m4 f" \

 

8 Z- S0 V' c2 x' e) A# Z# l

溜好口的书页,还要在里面加上衬纸,衬纸天地都要比书页长一些,装订好后,能起到保护原有书页的作用

4 O6 M6 t8 S4 D, {' F/ h# n4 C- {1 \


, k% l e' x6 h, k

这是在修补被蠹鱼咬得千疮百孔的书页,要用与原书页相同或接近的纸张一点点粘补,繁琐而缜密,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样才能做到天衣无缝。

( P& Q) b* ?+ ^ x. B9 e4 Z

) f: K; R- \; O" W+ k2 ?; w8 ^" E

 

8 a' u& a0 Y9 r( X9 Q% T* n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这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今,传统书籍的修复任务非常艰巨。这种要沉下心来默默无闻干一辈子的行业,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鲜有人能坚持下去的。这个行业面临断档,人才十分匮乏。我自己因为喜欢古籍,所以接触到一些古籍修复者。有机会我会拍摄一些如今的北京古籍修复行业工作照给大家看。

9 e+ Y. q4 h: L

 

! _- `7 w' S" W, G2 Z

下一贴会发老北京做弓箭的弓箭铺,敬请期待。哈哈哈

发表于 2010-4-12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期待~
发表于 2010-4-12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好手艺!
发表于 2010-4-13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上速度还可以,把修书部分补上了。但是批量上传图还是不成。
发表于 2010-4-13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子翻底的功夫见长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小的我在2010-4-13 22:18:00的发言:
现在搞古旧书籍修复的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不愿意干,钱少是一方面,还有太浮躁,耐不住寂寞,眼看着这一行就要消失了。
+ L" K/ \6 A6 c: q8 L- a

目前钱不少,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给出的修复价格都不低。我曾经送修过一册仅有不到20页,不算太费事的的书,修好用了200元。主要还是人才匮乏。这手艺可不是一天半天就能速成的,另外就是浮躁,平心静气青灯黄卷式的工作一辈子很多人受不了。还有人取巧,用非传统的方式进行不科学修复,反而造成了古籍的潜伏隐患。

发表于 2010-4-13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搞古旧书籍修复的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不愿意干,钱少是一方面,还有太浮躁,耐不住寂寞,眼看着这一行就要消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3 22:30 , Processed in 1.15372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