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f( @9 Q( K4 }7 t- _ 

2 _2 N2 d2 C2 R
这是一份类似通行证的文件,估计应该来源自公安系统处理陈年旧档时候的垃圾堆。因我所见相同格式,不同申请人,而同一日期签发的就不止这一份。开具的日期是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四月十二日。一九四九年元月三十一日,傅作义开北平城门,北平和平解放。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国朝决定定都北平后,才将北平改为北京。因此四月十四日签发的文件里,依旧沿用遗留下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和基层保甲制度的样式文件表格。不过,已经使用了北平市人民政府的扁字木记。
w$ ]% J% s. a0 p0 I( R5 \, B 当时因为战乱(国朝称解放战争,前朝称动员戡乱)民众正常的出行自然受到一定限制。此文件申请人张锡恩,作为布行从业者,要去石家庄行商。大概是去进货(石家庄是铁路枢纽,纺织业发达,至今也是货物集散地。)而为了保证其不做越轨之事,规定了铺保。这是当时很普遍使用的形式。即用有一定社会影响和资产的买卖铺户出面担保。住在崇文门外手帕胡同四十一号的张锡恩,找了邻近的包头胡同铺户:恒兴祥做铺保。而恒兴祥的木记还用的是北京恒兴祥记,这是日伪政权留下的痕迹。因日本侵略者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占领北平,日伪政府于同年十月十二日,将北平改为北京。三个政权给北京这块土地留下的痕迹都出现在这张破纸上。
$ U4 c5 O' f* D! B7 f# @ ?- F 如今打开民国的地图,能很容易地找到手帕胡同与包头胡同,看清楚他们的格局和之间的关系。张锡恩当年三十四岁,若还健在已经是九十五岁高龄了。而手帕胡同四十一号呢?恒兴祥呢?包头胡同十九号呢?现在什么样?如今网络时代想看看很容易,打开谷歌地图找到位置一看:就是下面图三这个样子:手帕胡同名还在,但已经全部是楼群了。而包头胡同干脆就已经消失了。 9 @+ S- v: Z3 c+ D" c" b
恒兴祥的信息或许在档案馆里还能查到吧。不过我个人已经无心去查这些了。哪位有兴趣可以查查。或许能有更多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故事被挖掘出来。 ( }: k$ n# c5 O5 v0 @) l
+ u; T+ o# P! E0 a }
8 }# c+ J& B" A如今的手帕胡同和包头胡同位置已经全是楼了,红线为包头胡同大概位置 - [0 f# f/ ]$ z) l8 ^5 v: z' Z) j8 q

$ M2 j4 D# c I d; q. F, x
- Z. F* h h( G& ~' a/ k: e5 Q 民国时期手帕胡同与包头胡同的位置 " J+ H5 H; O4 e6 k: j) i/ m.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