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猫头鹰 大猫王 恨狐 老兔 猫头鹰 希日-芍布 夜猫6 雕枭是中国最大的夜行猛禽,全长约70厘米,是猫头鹰的一种。雕枭别名恨狐,栖息于山地林间,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在民间传说中,因其凶悍的性情和幽灵般悄然无声的飞行能力,长久以来被罩上神秘和不祥的色彩。历史上雕枭曾经广泛分布于全国,自前几年开始,由于各地农民普遍使用防止鸟和鼠类食用的有毒药膜的种子,雕枭数量锐减,再加上其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现在已经很少能在野外见其踪影。
# C) x6 ?, y$ z( C3 S1 }+ W h 几年以前,在辽宁的农民没有普遍使用防鸟和鼠扒食的有毒药膜的种子时,想找雕枭的巢比较容易,乌鸦就是最好的向导。每到春天经常可以看见大群乌鸦在雕枭的巢穴附近翻飞,长久不散。乌鸦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偷食雕枭留给幼雏的猎物,它们的这一举动恰好告诉人类哪里有雕枭的巢穴。据村民讲,那时雕枭的巢中经常有野雉和野兔,人们靠乌鸦群引路,爬下陡崖去雕枭巢中捡野雉和野兔。为保住食物,成年雕枭会向人们发起攻击,时常有人被悄然出现的雕枭用翅膀抽伤,甚至有人被雕枭扑倒后,滚到山下,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 A; ~7 S3 k3 X' u4 E6 N5 U- ]
近些年,乌鸦由于扒食裹有毒膜的种子后,在农村几乎绝迹,靠乌鸦发现雕枭的巢已成为往事,加上雕枭是夜行猛禽,今天要找一处雕枭的巢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更多的要靠运气。 0 @' S+ l# m: B: m4 J5 d1 @* X
( k" \% R) u1 p9 ?( ]# U9 t6 q+ m
1 P/ s# P% B; O5 ^! ?9 r c, y# O2 E 14只鹰科常见的大狂鹰和11只雕枭的体重体尺测量数据如下: 大狂体重平均1.557公斤,全长平均63.9厘米,嘴峰平均30毫米,翼长平均48.3厘米, 尾长平均28.9厘米,跗跖长平均86毫米;雕枭体重平均2.161公斤,全长平均66厘米,嘴峰平均35毫米,翼长平均48.6厘米,尾长平均30.1 厘米,跗跖长平均78毫米 5楼
! ~; d2 A& E. B. v' |2 ?雕枭是枭形目第一 哈佩雕是隼形目第一 所以他可就是真正的枭雄之首!


8 ]. c/ u* h5 S, q, n' i
, l6 ?0 d, g5 `* ]1 O6 z 雕鸮在整个欧亚大陆北部,印度次大陆等地都有分布。最大的亞種可重達4.2公斤。一对橙黄色的杏核眼睛犀利而俊美。
0 t! u" y% K1 V% [, D6 T 雕鸮在中国分布很广泛,从从东到西。他们喜欢栖息在有林的山区——山地森林,林缘灌丛,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环境中,在陡峭的岩崖高处营巢,因此在四川山区当地老百姓就要它“岩鹰”。雕鸮也以老鼠为主要食物,同时,他们也会捕食小到甲虫,大到狐狸,豪猪,野猫,小鹿等兽类和苍鹰,鵟,其它猫头鹰等猛禽。 雕鸮虽然分布广泛,数量相对稀少,在野外并不容易见到。尤其在夏季,它们出没于人迹罕至的有林子的山区,白天隐藏在树上,晚上出来活动。 \ M8 p. a$ P- W# u- I$ i
冬季大雪封山,雕鸮也会从山区溜达到东北平原,这里的食物丰富,而且容易获得,各种啮齿类动物包括小型的鼠类和中型的野兔以及大型的都是它们的果腹美餐。到了冬天东北的留鸟和冬候鸟屈指可数,能够跟啮齿类动物一样顽强地生活在东北平原的鸟类不多,有大家熟知的麻雀、喜鹊、乌鸦,还有两种雉类鸟,雉鸡和斑翅山鹑。东北人称狐狸为大仙,平原上草原狐狸很多,它们的食物也是所有猛禽的食物,尤其是到了冬季大型的雉类集群觅食、栖息,而草原的草大多被收割,容易被发现。晚上活动的雕鸮身大力不亏,晚上工作的夜猫子只有它有能力捕获雉鸡和山鹑,同时也以雉鸡和山鹑为食的狐狸也会成为雕鸮的囊中之物。 3 j4 M5 L5 x" p1 e. W) [/ m- _
雕鸮是最大的鸮类,在野外很少有天敌,是东北平原冬季的一霸。没有什么兽类和猛禽敢于跟它叫板的了。 7 r. K' Z7 g; Z! G0 L
听观鸟友王前辈说北京雕枭和大鵟的身体都差不多,70cm左右,如果白天雕枭的视力不是很好,光线过亮,看不了远,所以白天往往就成了大鵟的食物,可到了晚上,大鵟就成了雕枭的美食,曾经我国科研工作者在一个雕枭的废弃食物团内发现了13只大鵟的尸体骨件还有很多的隼,鹰的残骸,可瑞士的科学家发现他们那里又一只雕枭在一个月内扑了两三千只青蛙,发现很多其骨头!它几乎特好这口???同样是雕枭,从凶猛的猛禽到狐狸到老鼠,雀鸟,青蛙,昆虫,前年在北京,观鸟的前辈说,它一点也不怕人,就在树枝上7-8米高的距离,任由人看它,也不飞,当然任何鸟太靠近或者太吵连人也会受不了的,,,还是在安全距离外无声的看它们最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