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到碧云寺西面的过街塔,再下山有二里路就是挂甲塔村,现在该村由于吃水困难村民早已经全部迁出。
+ M9 t1 R. ^" U/ Y* E 挂甲塔村地处两山之间的峡谷中,是石景山和门头沟进入香山地区的必经之地。在该村的最西部路北有一通高大的石碑,宽有近一米,露出地面部分有两米左右,汉白玉石质,下半截埋在土中,碑额是螭首,上有火焰牌,风化不严重。细看碑面为无字碑,没有人为去除和风化的痕迹。最主要的是碑侧面还留有道道凿痕,是没有最终抛光刻字的无字碑。这就留给我们一个疑问,这碑立在此地做什么的?何时所立? 8 R5 S2 B: b! {5 k/ c/ W
笔者认为,无字碑之所以半途而废应该是赶上了改朝换代,原来立碑准备要做的事情也就从此搁置下来。所以有人会问了,立碑要做何事呢? $ C( t; X' z% V2 I4 a% |- [8 d" V
明代门头沟的煤炭主要从斋堂川的大寒岭、王平、牛角岭(这主要是军饷煤窝四村的煤走大寒岭)和色树坟、军庄汇集运往三家店,三家店再走模式口和潭峪分别进入北京城里和海淀香山一带。运到香山的煤炭经过储存,再运往他处,所以至今香山还有煤厂街的地名。 9 W# ]# Z1 H3 [8 x+ N
在大寒岭、牛角岭、王平口等处都设有关城,关城目的当然以军事为主,但更重要的是征收煤炭税银。所以斋堂川的煤炭既然也经过潭峪--挂甲塔进入海澱也就有必要在挂甲塔村处设立关口征收煤炭税银。但是遗憾的是关城在明末时尚未建立,吴三桂就带领清军入了关,所以此事就此撂了下来。 , N$ ^2 c+ o o2 ~" p! z
更为主要的是清初挂甲塔村一带也开始掏洞挖煤,产量虽不大,但自用有余,所以顺便外卖。这种小规模的自产自销对国家税银没什么影响,所以征税关城也就一直没再建。
* ]3 j9 n- E. [" Z Y- X( p 由于挂甲塔村产煤,三家店走潭峪的煤驮也就逐渐的减少了。
. x" e' }3 M. y+ P5 V 所以此无字碑一直在村西耸立了三百多年,让我这无事之人瞎编胡侃找到了缘由。
- O! y- j: E: k! l, I 本文没有任何文字依据,纯粹根据自己的了解演绎而成,还望大家共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