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06|回复: 45

请问“颐和园”三个字是谁写的?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6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颐和园的东宫的匾好多导游书说是光绪写  也有的说是严寅亮写的 到底是谁写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传匾后有名字,是南方进士,其匾为其所书,但未经过权威的证实。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了

发表于 2010-3-6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重要神圣的地方,除了德宗谁敢写啊?而且德宗的字很不错,不用代写,但考虑到导游要编点故事出来,说谁写的都不夸张。

发表于 2010-3-7 0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仁寿殿算不算颐和园的正殿?

此匾也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和另外两方闲章(此图片引用自本网)

x9 T1 `4 o& c* k/ @9 s

 

* @3 s$ U: Z+ P5 f$ N1 Z


发表于 2010-3-7 0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殿内匾额不算正匾,有的殿宇内匾额众多,甚至还有大臣题写的,这些都是在范围之内的。仁寿殿内有大小匾额10余块,有好几块都是慈禧题写。当然太后写正殿内的匾额依旧很少见,这点不得不说是慈禧凌驾皇帝的壮举之一,类似的还有殿前的凤凰和龙的摆放。但“仁寿殿”的殿宇匾额为德宗御笔这点慈禧是懂的。祖制中的正殿匾额指的是殿宇名称,这点从殿宇内外匾额的材质也可以看出内外匾额地位大小和等级的区别。
发表于 2010-3-7 0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御笔”和“御赏”的区别

乾隆皇帝在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杂咏》帖上加盖了“乾隆御赏之宝”玺印,是否表明《杂咏》帖就是乾隆皇帝书写的?

# K+ e8 r' c' I( s( H

(此图片引用自网络)

( X9 H$ g% L& R' A4 e

 

8 c: j- i9 x4 c6 i7 P {- Q



发表于 2010-3-7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有祖制,皇家苑囿正门、正殿、宗庙、祠堂匾额绝对不容许女人题写,即便是太后或太皇太后也不例外。虽然慈禧在修建颐和园规制上有打擦边球的事情,但颐和园这么重要的大门慈禧是不敢拿祖制开玩笑的。此匾印章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印章是“光绪帝御赏之宝”,乃德宗皇帝御笔。
发表于 2010-3-6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大匾是慈禧太后题写,上有三方玺印,居中是“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两方闲章,左边是“数点梅花天地心”,右边是“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也是慈禧太后常用的闲章。这三方玺印,在慈禧太后题写的其它匾额上边也可以看到。

1 X; z# U: y4 C

虽然慈禧太后题字,可以有别人代笔,但是名义题写人,就是“慈禧皇太后御笔”。参看颐和吴老的大匾照片,可以看到这三方玺印。

发表于 2010-3-6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绪
发表于 2010-3-8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8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3-8 15:31:00的发言:



您是两进,我跟个三进的:
发表于 2010-3-8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牌匾为光绪所书,正中额章是:慈禧皇太后预览之宝。由于图片不清晰,发张局部:

发表于 2010-3-8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是如意馆先在纸上写好,在字的周围扎针眼勾出字形,撒白粉透到下面的纸上,慈禧来填墨。

3 L8 L# b1 y5 T! e$ P
[此贴子已经被食烟火斋于2011-9-12 1:19:16编辑过]
发表于 2010-3-12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10-3-11 23:31:00的发言:
9 R) O$ M7 H0 x1 }* \# C' [

这几方印现在应该都存世吧,如果实物证明是同子多方就更好了。

+ C# {! N% F T1 l, b

应该是存世的,乾隆爷的诸多印章就都还存世

: f/ u8 m' H+ t5 M

但这种文物在两岸故宫博物院众多文物里简直十分不显眼

5 z( W7 R" C: |* ]" n7 j! {* _( z! m

面世的机会不多

& w* h; b H% s g; r$ W6 C

 

8 K1 ?1 b, ^3 o$ {6 t

那几方印没见到

7 E: k& Z7 i @: t

发给你另一方白文的鉴藏玺印:“光绪御览之宝”和御用玺印“光绪之宝”

6 F, q7 j" T3 j+ _0 v" n' x6 ?

注:“光绪御笔之宝”也是御用玺印

" G4 |5 a! N0 l9 k

 


发表于 2010-3-12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10-3-11 23:31:00的发言:
1 q [( y2 [4 U: Y8 T+ u

以斑马的水平,我相信只是一个笔误罢了。不必计较

& b! Z/ X3 K2 i) z2 J) ^

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做学问这种态度是必须的。

7 p( W/ }& r5 y3 w8 y$ l

但这真的不是笔误。今天不认识篆字的人很多,很正常,不丢脸。

$ R9 w$ ~0 O: H! ]6 \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全面了解世界上的所有文化知识,有所欠缺很正常。但我们做学问,和自己相关的学科多少了解一些是很有好处的,不了解的,不懂得就少说话,也是对自己的保护。但绝不能不负责任的胡说。

0 r; d7 `& D( p. f* W& t

我们都是业余爱好,以抄袭别人的东西为乐。

8 N: @# V! h- b/ s+ x* I0 }; \ y

但斑老师不一样,是专业学者,圆明园那么多老照片都是人家自己多年亲自拍摄的,值得大家钦佩和学习。所以有人提出来错误,是对他的爱护和保护,使他继续精进。

' j }5 I0 n! m7 Z

以后注意了,也是一种进步呀。对吗?所以别人指出来,虚心接受就是了。

3 P/ K# f5 ?) b# `, W

我就因为注错了太和殿脊兽的顺序名称(虽然所有专业书都是这么错注的),被陆老师发现,就专门出来发帖感谢,认错。我觉得很庆幸,以后可以少犯同样错误,再不会想当然做事,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公认的说法。

# }& s3 Q! q4 a9 ~* @

我永远感谢那些给我指出错误的老师们。

7 C( M1 w5 Q6 J2 H: J' F8 L6 U

但毕竟很多有成就有身份的专业大师,别人给他指出硬伤,有点下不来台,伤了面子,说些怪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 }9 i+ @ z5 C

互相理解吧。

8 u, r w6 i1 i5 J8 C6 r/ x

 

1 l$ j, d- e9 Z% D+ o

 

发表于 2010-3-12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里是北京》剧组来了,这事就好办了,肯定跑不出慈禧太后,和珅,严嵩这仨人儿。什么?严嵩是明朝的,呵呵,人家不管内个。

- M3 k& ?, U) U

调侃一下,大家继续。。。。。

发表于 2010-3-12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专家 是谁的马甲啊 哈哈
发表于 2010-3-11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11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新建宫门的:

+ M/ G6 P) c" K) B7 |

 

! j+ \ u; {. |* _& i- I$ y! r


发表于 2010-3-11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11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11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10-3-11 22:12:00的发言:
吴老,仁寿殿匾额印章有没有特写?和颐和园的那个光绪御笔之宝一样吗?好象大一些
1 S7 a T+ X9 }% [

我十分负责人的和您说

% n1 O1 f" r& ^; n% R* C

颐和园匾额上的那方“光绪御笔之宝”与仁寿殿匾额上的“光绪御笔之宝”,并不是同一方玺印

, `, `: Q! r4 a, v! }* E

而是内容文字完全一样的两方印

& \3 s. `$ n7 b3 X2 G2 F/ l

就像乾隆皇帝一样,他的“乾隆宸翰”也并非就是那一方

1 D. y1 l: v1 z8 `8 G( P

凡是会写字的人,不论古今

0 C4 ?" f" o3 E' D

同样内容的印章分别刻上好几方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奇怪

2 X H8 p0 V5 h1 X

不仅光绪印章如此

( \3 u$ l' X! n) o& j8 K0 g7 Y

就连“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和两方闲章,左边的“数点梅花天地心”,右边的“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

6 a: T+ y' y2 ?7 `6 n

这几块匾用的也不是同一方印章

, D. W% x. A! O: a" J6 H, U( B

 

( S/ e B4 y0 C3 ^

 

( ~/ D0 e3 |. ? e& T

图片我这里就不引用了,上面大家都引用很多次了

* h5 B& k9 j# V8 Z6 X

我说明一下,不用对比每一个字

! T- i' W& w) q$ x

就看一个简单的“之”字就可以发现

% t$ f0 b3 j' k3 r" V6 m9 g

颐和园匾额上的那方“光绪御笔之宝”的“之”字左右两竖画是弯曲圆弧的

% u* a+ n: e+ ?; y& Y( A

仁寿殿匾额上的“光绪御笔之宝”的“之”字左右两竖画是笔直的直线

$ Y8 ?$ S0 W$ k2 E/ i0 ?" Z7 C

再看那个“梅”字、“天”字,写法都不一样

: C! Y) z: S# Q3 u6 H4 Q( Z$ [0 x

 

# P6 \& @( w! s* c8 o* \

过去的木匠刻匾是必须忠实于原作的,很负责人

! A6 M6 x6 O$ w7 G4 I2 w7 M8 y r6 h

古代的御用作坊的木匠,手艺高超

7 C( h, v& Q9 p/ e+ |

对印章也是复制雕刻一丝不苟,绝对忠实原作

. s! { w2 o4 Y5 _8 c4 S4 b

了解印章,了解印上的篆书

) k6 s- x4 A1 L2 Q6 ?1 w$ W

更何况是皇家活计了

; s" X [6 C2 Y" h5 o0 T* T

绝不可能由于个人心血来潮,任意改变印章的样子

! @+ _- _! l; ^8 C. G% T/ w

也没那个胆量

9 v; I# u8 V, B% |6 r

 

" e, d2 b3 |2 Q/ C& w

但今天的可爱的木工师傅们,大多手艺笨拙不负责任

( l/ N0 C9 o5 S E7 l4 z( X/ L2 K8 K2 q

遇到刻匾,正文文字差强人意

0 k6 ~' q2 g# x3 @: O/ }- ~

印章部位,由于自己文盲,不通篆字,不知如何下刀

' d1 a/ @0 P) H6 g# x) \, ~: ~

一般胡乱锛凿,刻出一堆乱线了事,十分混蛋可恶

! g3 k3 l! o" H W

这种文盲和不负责任的情况屡见不鲜

A3 n$ f" D3 s4 |- M5 V1 ]9 x& C

十分无奈

# Q9 a! n; k$ Q6 t$ E

 

) d" W, M; i3 k( l

 

5 X2 d9 c/ \! }: ^! s

 

& G' K8 o# z# R" j9 T7 |

 

. X) L. x W- E) y5 f) j

 

发表于 2010-3-11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专家在2010-3-11 22:08:00的发言:
% B1 o2 M0 w: s: ^6 y* ?6 O) X

此言差矣。颐和园匾额上面明明盖的是“光绪御笔之宝”,并没有看见什么“光绪帝御赏之宝”的印章呀。那方印只有六个字,不但没有“赏”字,更没有“帝”字呀。楼主缘何做如此说,不解,十分不解。有道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下面闲章为“庆日春长”四个字,上面中间一印为“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九个字。

; V" E" F* c- f7 O

引用颐和吴老照片:

3 Z+ q/ ]7 y7 I, Q% O @


 

, N5 k+ i& C9 U; \- h

 

" Z; G8 e- a/ o3 ^- w, D4 t

  您大儒,我这学习了!把“光绪御笔之宝”记成“光绪帝御赏之宝”。实在对不起大家,我确实水平有限,也就是比文盲多认识点字,基本属于东抄西抄攒本什么“皇家**”之类书籍的那种人,您大儒别和我这种半文盲计较,新的纠正和正解我学习了,谢谢!不过这个新ID名字不错!今后多指教!

发表于 2010-3-11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10-3-11 22:42:00的发言:
+ h* r9 [2 @# U) K

我十分负责人的和您说

6 n9 h& ?, U/ m( A

颐和园匾额上的那方“光绪御笔之宝”与仁寿殿匾额上的“光绪御笔之宝”,并不是同一方玺印

5 i, S' N$ r; C0 ]

而是内容文字完全一样的两方印

& Y1 v' |. M, P" K* p

就像乾隆皇帝一样,他的“乾隆宸翰”也并非就是那一方

% i1 x; D. t$ U8 u

凡是会写字的人,不论古今

- ~ _5 x; \4 Z

同样内容的印章分别刻上好几方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奇怪

$ P7 F7 [; f, V4 d

不仅光绪印章如此

. K) t4 i- }! B7 Z# z: g

就连“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和两方闲章,左边的“数点梅花天地心”,右边的“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

! E' @) c G0 Z/ D) O

这几块匾用的也不是同一方印章

- X5 _! C; z8 z3 h

 

' [5 W* w* l6 T/ X! E

 

4 p5 ^8 h" g9 m2 R

图片我这里就不引用了,上面大家都引用很多次了

6 c) @! d+ e% \& b

我说明一下,不用对比每一个字

/ z& F# r) o7 v* A6 p8 u

就看一个简单的“之”字就可以发现

, L9 F; S$ P- A5 U6 Y& D

颐和园匾额上的那方“光绪御笔之宝”的“之”字左右两竖画是弯曲圆弧的

' K! y2 f% a) O- ^8 R* c0 b2 z

仁寿殿匾额上的“光绪御笔之宝”的“之”字左右两竖画是笔直的直线

. G5 k& P% @4 C

再看那个“梅”字、“天”字,写法都不一样

2 _5 F5 c; ?$ C* M2 o6 I; D

 

, q7 N4 B( G8 v- u

过去的木匠刻匾是必须忠实于原作的,很负责人

1 u' c& c: x( u F7 g

古代的御用作坊的木匠,手艺高超

( t5 S# ~: b7 |/ ]$ h: Y

对印章也是复制雕刻一丝不苟,绝对忠实原作

3 o' a) }! E6 m2 [: l9 G

了解印章,了解印上的篆书

+ e* a8 M- T. Q0 H$ k Q/ y4 }

更何况是皇家活计了

' S* H9 @- A; i7 t b3 B

绝不可能由于个人心血来潮,任意改变印章的样子

" V% a* J4 `9 k2 P5 y% ^# z3 D6 C6 k

也没那个胆量

2 I7 G! C4 T+ z

 

0 z, @" S0 d) U2 ~9 z' W/ x) s

但今天的可爱的木工师傅们,大多手艺笨拙不负责任

) Y' u3 Y+ B" M& _5 l8 Q6 `" L

遇到刻匾,正文文字差强人意

! m1 G! v0 K' h' O: y7 F

印章部位,由于自己文盲,不通篆字,不知如何下刀

3 I/ v4 I. n; t5 L3 D' W: J/ t

一般胡乱锛凿,刻出一堆乱线了事,十分混蛋可恶

; Q. b' }, N2 |6 ~9 G: z8 ?% V8 ~3 Y

这种文盲和不负责任的情况屡见不鲜

; w4 c; x6 J1 S! R/ H4 T

十分无奈

# T& T6 C. P8 E; m* J- i

 

; D/ Z' m4 D7 I% K' O

 

: H% `5 m4 g7 f2 [

 

8 O0 ^, U- l! P

 

7 y. z, X, ?% }

 

1 k a# v. l9 B% S

这几方印现在应该都存世吧,如果实物证明是同子多方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10-3-11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3-11 23:10:00的发言:
% Z$ |+ ~& V* m1 V' C

 

8 R h/ O' b: A' t" h

  您大儒,我这学习了!把“光绪御笔之宝”记成“光绪帝御赏之宝”。实在对不起大家,我确实水平有限,也就是比文盲多认识点字,基本属于东抄西抄攒本什么“皇家**”之类书籍的那种人,您大儒别和我这种半文盲计较,新的纠正和正解我学习了,谢谢!不过这个新ID名字不错!今后多指教!

. K3 E+ Y& Q( l' F, w

以斑马的水平,我相信只是一个笔误罢了。不必计较

发表于 2010-3-11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寿殿  额    光绪御笔之宝   光绪书

1 M3 F7 r" O* d1 N

大圆宝镜  匾  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慈禧书

4 S2 A5 a& B. _# Z% Z( m; P

寿协仁符  匾  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慈禧书

发表于 2010-3-11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3-7 0:10:00的发言:
清朝有祖制,皇家苑囿正门、正殿、宗庙、祠堂匾额绝对不容许女人题写,即便是太后或太皇太后也不例外。虽然慈禧在修建颐和园规制上有打擦边球的事情,但颐和园这么重要的大门慈禧是不敢拿祖制开玩笑的。此匾印章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印章是“光绪帝御赏之宝”,乃德宗皇帝御笔。
$ ?6 b. X3 f0 j! `! D5 W

此言差矣。颐和园匾额上面明明盖的是“光绪御笔之宝”,并没有看见什么“光绪帝御赏之宝”的印章呀。那方印只有六个字,不但没有“赏”字,更没有“帝”字呀。楼主缘何做如此说,不解,十分不解。有道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下面闲章为“庆日春长”四个字,上面中间一印为“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九个字。

3 m4 U: `$ y) W# s0 X- p; Z( j5 W

引用颐和吴老照片:



发表于 2010-3-11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3-7 1:39:00的发言:
殿内匾额不算正匾,有的殿宇内匾额众多,甚至还有大臣题写的,这些都是在范围之内的。仁寿殿内有大小匾额10余块,有好几块都是慈禧题写。当然太后写正殿内的匾额依旧很少见,这点不得不说是慈禧凌驾皇帝的壮举之一,类似的还有殿前的凤凰和龙的摆放。但“仁寿殿”的殿宇匾额为德宗御笔这点慈禧是懂的。祖制中的正殿匾额指的是殿宇名称,这点从殿宇内外匾额的材质也可以看出内外匾额地位大小和等级的区别。
: Z* x/ y3 ]2 ^7 s' I: s

此言差矣。颐和园匾额上面明明盖的是“光绪御笔之宝”,并没有看见什么“光绪帝御赏之宝”的印章呀。那方印只有六个字,不但没有“赏”字,更没有“帝”字呀。楼主缘何做如此说,不解,十分不解。有道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下面闲章为“爱日春长”四个字,上面中间一印为“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九个字。

8 Y; J+ A1 v- P

引用颐和吴老照片:

) i. M$ i, ^7 f



发表于 2010-3-11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利害,太后御览放在正中上面,皇帝御笔放在旁边。好象这也是创举吧,清朝还有这样的匾额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10:43 , Processed in 1.19679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