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海关大权如何落入外国之手
0 b7 k3 C/ ~" [ . q# e; H s. h. c; ~
海关,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门户。海上贸易繁荣昌盛的清朝,海关大权竟然落入了外国人之手。这里边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史? % H2 M2 j+ ] n4 D/ |
# C, W9 v0 r1 w# i: y d
众列强虎视眈眈 清海关危机四伏 4 l7 s; h! z0 n; R' T
海关是一个主权国家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门户,按照本国政府的意图对过境商品征税是实行这种保护的手段。封建帝国的国家机器中,早就设立了专门管理进出口货物的机构。但是,直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上海松江府华亭县境内设立的江海关,才正式以“海关”取代延续了数百年的“市舶司”管理体制。在中英《南京条约》和继之而来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及其附约中,清政府和各有关缔约国商量,规定他们的驻华领事参与监督各国来华商船的报关和结关手续,以杜绝走私。 1 X9 `- u! A1 h: k5 @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章程》明文写道,英国要“严饬所属管事官等,将凡系英国在各港口来往之商人,加意约束,四面察查,以杜弊端;倘访闻有偷漏走私之案,该管事官即时通报中华地方官,以便本地方官捉拿”。根据这条规定,英国领事还负有察查英商并提供中国关于英国商人偷漏走私情报的责任。当时英国政府签订有关条约时同意承担监督本国商人进口报关业务,是为了得到条约规定的赔款,同时借机插手中国的海关主权。但他们没想到,在中美和中法条约中并没有类似的规定。也就是说,美、法商人的走私可以不受本国领事的干预。至于和中国没有条约关系的国家,它们的商船更可以在中国口岸随便进出如入无人之境。如果英国领事真的根据条约的规定,对英商严加“约束”和“察查”,势必引起本国商人的不满。况且,来上海做生意的英国人,都不是普普通通的商人,更非等闲之辈。他们常常是一些既不受英国法律限制又不受中国法律限制的冒险家。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于1851年8月(咸丰元年七月)间,照会上海道吴健彰: 5 S3 H7 L7 i7 m+ m& n6 c, ~
本口英国领事自即日起停止为保障中国关税的一切手续,阁下……不必指望领事提供任何非法行为或走私的情报。
3 i+ a3 |5 W) y$ G: O' J6 L- ~% \英国政府在片面废止条款约束、推卸驻沪领事协助中国海关缉私责任的同时,仍坚持英船到口由领事向海关申报等规定。可见他们不但不肯放弃对海关的控制,相反企图借撕毁条约的片面行动,将面临猖狂走私的中国海关置于无可奈何的狼狈境地,从而逼使清政府作出根本让步,以达到从海关内部去控制海关,确保英商利益的目的。为此,英国官商把走私造成的混乱归咎于海关关员的腐败无能,为洋员打进海关制造理由。
* d! L ?" ^$ C7 [% e * n/ B z7 k0 H) @. p0 R
英美法纷纷发难 海关一朝陷瘫痪 * z, I6 X, i4 n& b8 e
1851年(咸丰元年),由上海外国商人集体签名的一份帖子送到上海道台衙门,强烈要求上海道委派外国人担任海关港务长, 9月(咸丰元年八月)间,上海的外国领事们宣布:美国人尼古拉斯.贝利斯(Nicholas Baylies)(一说是英国人——引者注)已经得到上海道的委派担任这个职务了。贝利斯果然走马上任了,在他的主持之下,江海关公布了一套管理船舶和船员的港口章程。这是一个严重事件,不但承认外国领事有干预中国海关收税的特权,而且开了中国海关任用外国人的先例。
4 Z$ H' E# G$ ]2 W7 O' p1853年9月7日(咸丰三年八月初五),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小刀会占领了上海城,把上海道吴健彰抓了起来。当天夜里,美国领事馆派人将他营救出去,藏进租界内的美国总领事的家中。一直虎视眈眈垂涎于中国海关领导权的英、美、法等国领事兴奋地发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他们立即以“租界严守中立”为由,宣布清朝海关关员不得在外滩原址办公。因此江海关的运行陷于停顿状态。9月9日(八月初七),阿礼国借口“在本埠海关机构及合法当局尚付阙如的状态之下”,为了履行“庄严条约”、“保障中国关税的征收”,与美国驻沪副领事金能亨分别自行公布了《海关行政停顿期间船舶结关暂行条例》,规定英、美船货出口的结关手续由英、美领事馆办理;准许货运承办人、进口商和航运商使用票据担保,取代规定现银完税的办法;所出票据于40天内在上海向中国海关监督凭票付款;只要办完这样的手续,船舶就可以离口。但是,此办法却遭到了美国商人的坚决反对。10月28日(九月二十六日),美国副领事突然自行宣布《暂行条例》失效,1854年1月20日(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他甚至宣布根据最惠国条例美船可以援引无约国的先例,在离口向领事呈缴单据时,“毋须附呈中国海关的结关单”,公然准予美船可以自由出入上海口。美国这么一带头,英国当然也不肯吃亏。1月30日(咸丰四年正月初二),阿礼国赶紧宣布:除非其他国家的贸易同样课税,英商就不必交纳寻常应付的关税。这样一来,上海港就彻底成了西方国家船舶任意进出的自由港了。经验丰富的英、美的外交官知道不可能长久维持这样的局面,因为条约关于必须完纳关税的规定是无法更改的。从长远利益出发,英、美领事相继照会吴健彰,反过来要求尽快恢复海关,好让英、美商人“履行”条约。自然,他们要求恢复的海关,绝对不是清朝原来那样的海关,而是一个由他们管理的半殖民地海关。在他们处处刁难下,江海关征税工作根本无法恢复。 & _# Q( ^5 a/ H4 l7 Q: E
- [5 H" D2 I5 V* ^! p9 \2 n" B5 _
侵略者借题发挥 海关大权终旁落 w7 P! c# L: T+ L* n
1854年4月3日(咸丰四年三月初六),发生了一起偶然事件。一个外国人带着女伴在泥城滨跑马场附近散步,和清兵发生冲突。随即,英国海军也赶来了,向清军开火,清军予以还击。接下来,美国海军也介入了冲突,向清军开炮。第二天,在英美军队的夹击下,清军只好退到静安寺一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泥城之战”。从表面上看,这场偶然的冲突和海关无关,但它炫耀了帝国主义的武力,加快了外国势力对江海关的控制。 " M, T. Y2 x5 ^' ~) h
5月(四月),阿礼国看到时机已经成熟,由副领事威妥玛提出一个由上海官员“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的备忘录。6月(咸丰四年五月)中旬,阿礼国抛出一个“诚实与精干的外国成员和中国当局相结合”的上海半殖民地海关的具体组织方案。
8 G7 h5 |& s. ]* j* a这时,美国新任公使麦莲到华。趁要求清政府十年修约的机会,这个老资格的外交家承担起胁迫上海官员改变江海关制度的任务,当面要求两江总督怡良撤销所谓内地关卡。怡良此时正面临军费拮据的困境,有赖于海关经费,只好派遣吴健彰和英、美、法国领事阿礼国、马辉、伊担(法国代领事)于6月29日(六月五日)在昆山举行会议。这次会议的协议决定成立一个管理海关的委员会。吴健彰遂屈服于侵略者的威胁利诱,于这一天,与英、法、美国驻沪领事订立了共有九项条款的上海海关协定。西方国家费了这么大的周折和心思,设置这么多圈套终于夺走了中国的海关大权。他们知道,要想把海关大权从中国人手中夺过来,就不得不找到一些“站得住脚”并且得让中国人心服口服的理由来。他们不得不要向中国人说明,哪些方面,中国人不行,而非外国人不可。诸如中国官员太腐败,或者说中国人不懂海关业务,所以才得让外国人来管理海关等理由,虽然在外国人看来是成立的,但是,中国人肯定不会接受。这些外国的外交官们最终想出了一个在今天听来很奇怪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要由外国人来掌管中国人的海关。这条理由就出现在这个协定的第一条: 8 x& ^; H/ j% z2 W
兹因关监督深知难得诚敏干练熟悉外国语言之人员,执行约章关章上一切事务,唯有加入洋员,以资襄助。 8 S; V3 \" z0 g4 B# j* p
即“‘承认道台当前最大的困难是难以得到具备海关官员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如正直、精明和外语知识的人才’。这个可通过道台任命经过精心挑选的、有能力的并使人依赖的外国人来解决”。找消除语言障碍这样一条理由来夺去海关之权,可谓煞费苦心。海关是中外之间打交道最为频繁之地;不排除语言障碍即无从开展业务。中国严重缺乏外语人才,这是中国政府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我官员、绅士中绝少通习外国语言文字之人”。外国人跟外国人之间不存在语言障碍;与中国人打交道时,外国人不少已经掌握了汉语,没有语言障碍,这也是当时中国官员不得不承认的,“互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不少,其优者能读我经史,于朝章宪典吏治民情言之历历”。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海关业务,让会汉语的外国人来掌管海关事务,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就这样,英、美、法国,以中国的江海关监督找不到“诚敏干练、熟悉外国语言之人员”的名义,把中国海关大权从中国人手中一把抢过去,掌握在三国领事手中了。在关税征收方面,江海关实际上失去了自主权。根据上述协议,7月12日(六月十七日),由英、美、法三国领事提名的三名成员经吴健彰“任命”,组成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在苏州河北岸虹口的临时海关开始办公。 1 \ w4 B+ y( d: ]; I& j& d I
6 I* d1 C% e0 r* e/ ~' U5 a {
众口岸逐个沦陷 李鸿章劝告朝鲜
6 ^% ?$ ~' u: D( |$ T8 F( b由于中外语言不通,因此才雇外国人管海关税务,这居然成为当时不少中国官员承认的“事实”。当时其他通商口岸的中国大吏们也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例如,咸丰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59年12月21日),两广总督劳崇光奏称:
: ?( O. W1 g, t; } _粤海关税务近年征收未见起色……惟有仿照上海办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 , |; {8 ^; Z9 S2 U5 I$ o" I F8 D
广东各口也纷纷效仿,请洋人来管海关,又省心,又来钱,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就连王韬也认为外国人来管海关可以解决中外语言障碍带来的弊病:
2 q4 k$ ]/ |- A. n- {2 A' ]北关……偷漏甚多。盖中外言语不通,而西人又桀黠狡诈,往往以小艇运货出口,乘间扬帆而去,不及稽诘。即使及之,而货之贵贱多寡已不可稽。华官又恂懦模糊了事而已。故官此地者,非精明强干弗办。……英国驻扎香港公使包伶以为例当输纳,于是复设如初,而延西人为司税,正副各一人,关务顿有生色。凡属通商口岸,悉一律办理矣。 # d! o* W6 B# v* q- a: X
李鸿章在光绪七年二月初二(1881年2月28日)曾劝告朝鲜,一定要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学习语言文字,只有这样,朝鲜的税务才不至于落入日本人或西人之手:
: d$ l0 G9 b- ~* ]7 \从前初开通商口岸,华人罕谙洋文洋语,收税事件雇用洋人司理。……今朝鲜拟与各国通商,日本窥知朝鲜未谙西洋语言文字及税务事宜,难保不以管税一职自荐充当。……倘雇日人司理税务,尤恐滋弊。只有暂雇西人之明白税务兼通汉文者,令其随同朝鲜所派管关官员,料理收税,较为妥当。并一面速选聪颖子弟,从所雇西人学习语言文字、税务事宜。学成之后,自无容再用西人矣(49,Ⅱ,1233)。 s; g$ h: ?+ u" C! f3 e$ K
这段话表明,李鸿章也认为中国海关之所以落入西人之手,主要是因为华人不会外语而造成的;同时他还认为是否通外语才是能否掌管海关的重要因素。
" {% m/ g( y ]4 K在也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外国势力公开以中国缺乏外语人才为由,夺取在中国的利权的事件。 - }* C5 f' K3 G
9 `( j' h6 ^: H- Y以上文字摘自季压西、陈伟民著,学苑出版社出版的《语言障碍与晚清近代化进程(二)——来华外国人与不平等条约》,题目为编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