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坊廊61号“深藏”精美河房
d. w& a2 i' s7 o
: m5 M& d& {, p9 T. s1 N8 L) V
# G& _2 a( S: z糖坊廊61号“深藏”精美河房
0 _ _8 J' u5 ?
! q! E5 n# A" ?" l “太精美,也太可惜了。”近日,针对糖坊廊61号的陶氏河房,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学鹰对记者说。 ) A) s: @8 m8 K
周学鹰教授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南京内秦淮河河房建筑。他说,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氏河房是南京现存河房建筑中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历史文化价值最大的。但如今河房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亟待保护修缮。
/ l4 U# `: L& n. Q $ p: ^8 c+ S8 `$ m0 n
河房历史、建筑价值独特 $ n* R2 x3 V; Q: Q, F1 F
周学鹰说,这幢河房无论外观造型还是内部空间造型都呈菱形,就连地砖也是菱形的,是南京明清河房建筑中造型最独特的一幢。 + G' k0 Y' P- U6 @$ J% [( N' I
据悉,陶氏河房用的菱形地砖俗称金砖,因为把砖拎在手里敲击,能听到“金石之音”。
- F" P0 K& _5 `' P 整幢河房处处都有精美木雕,所有木雕内容都是三国故事,如三顾茅庐、周瑜打黄盖等,不亚于一部雕刻的立体《三国演义》。沿河一进跑马楼一楼原是开敞的河厅,有100多平方米,河厅上方墙壁全镶着精美木雕。临河裙板原可拆卸,夏天时,陶家人喜欢在此纳凉,河面上往来售卖小吃点心的舢舨上的人,用竹竿挑着篮子递送吃食上来。直至上世纪50年代,陶家人还在临河码头淘米洗菜。
- P! w) K3 V" C* V) x7 y4 R9 t% Z 周学鹰说,前不久,他带着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学生,对河房建筑架构、局部构造、木雕等进行了拍摄、绘图,做资料保存。 : x$ _: |; Q$ C) d0 C* O7 O. C
$ {4 S5 o @7 N: U' } j$ f1 A20年前地基开始下沉 ; f5 k& x6 F" [' l5 i* }% C
据糖坊廊61号河房主人、陶氏姐妹中的陶其玲介绍,1989年内秦淮河河道整治,河房南面沿河地基开始下沉,整幢河房逐渐往南倾斜,导致河房东面的封火墙从上到下被拉开一道一指宽的裂缝,裂缝宽度持续、逐渐增大。如今,一遇刮风下雨,河房屋顶瓦片直往下掉,随时可能砸到行走在屋檐下的人。
. R0 p F3 k* Q8 r 陶其玲说,现在家里人都不敢站在天井,怕被从檐口滑落的瓦片砸到,天井里的水池上方支起了一张网,可以接住滑落的瓦片,这样他们才敢在水池淘米洗菜。 " q) V. {5 u4 i, x; ]
周学鹰告诉记者,该河房地基下沉经过20年后,现在应该基本处在相对稳定期,但如不对地基进行及时加固,地基缓慢地持续下沉,河房建筑安全存在相当隐患。 6 U+ X# N& F; a. f% k" |1 g p
* D+ f! V! r) g修缮方案近期再协商 / P' T H8 m0 J2 G7 `% C2 U, u
南京市文物局文物管理处有关人士说,这幢河房是私有住宅,按国家文物法有关规定,谁使用谁负责维护,考虑到陶家人目前的经济承受能力,他们遵循国家文物法相关规定,曾与陶家人协商修缮方案,约定双方各出一部分修缮费用,对河房进行抢修加固,并已将相关费用下拨。
" i& J, P3 B4 t+ r 秦淮区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说,他们曾就修缮资金和陶家人商讨,初拟了一个方案,即市文物部门拿出7万元修缮费用,陶家人再出2万元,所有修缮施工由政府部门承担,对河房进行保护性修缮,但该河房产权人有3个,至今没有统一意见。 5 e1 H8 }+ A, b" n1 H' L' J% @
该负责人说,现在的实际状况是:陶家人无经济能力修缮,如果今后的修缮全部由政府买单,政府在河房进行产权置换时应该有话语权,但陶家人不同意这点。 3 z( \4 D# i5 J1 ]; c/ K
秦淮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近期他们将就河房修缮和产权置换方案,与陶家人再次沟通,希望能尽快拿出最终解决方案,让这幢保存了150年的古老河房再现风采。
9 d6 L1 o- K; O7 M$ f+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