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86|回复: 22

蝈蝈的分类[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2-26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蝈蝈的分类

蝈蝈的分类

, v9 s* M+ y8 u: Z! p

按产地分类  
蝈蝈在我国分布很广,按产地来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类,北蝈蝈优于南蝈蝈。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冀蝈蝈、晋蝈蝈、鲁蝈蝈。 京蝈蝈又叫燕蝈蝈  主要指北京山区和郊区的蝈蝈,北京人爱讲究西大山和东大同的蝈蝈。燕蝈蝈最有名的是安子沟的大山蝈蝈。北京以产黑色大铁蝈蝈著称。 

* P o( e0 J2 H3 K4 t7 s

    冀蝈蝈 河北山区,每年蝈蝈产量大。以中小身量的草白(糙白)山青蝈蝈为多,间或有少量铁蝈蝈与绿蝈蝈。河北省蝈蝈以易县为主,名气最大。 

/ p& D; a; l* B" f! @5 `' R5 w/ m

    鲁蝈蝈主要指山东北部为主的地区,鲁蝈蝈又以绿蝈蝈为主,但头项部局部泛红褐色的边纹,也有个头较大的。也有少量的草白和山青等中等身量的蝈蝈。 

3 y- `$ ?8 R' Z" ]* o- g

    山西作为主产小蝈蝈的地区,气候有些干旱,多产中小身量蝈蝈,以小个为主的山青、草白蝈蝈以及少量的铁蝈蝈。晋蝈蝈的物点皮实好养,皮粗翅厚,叫声响,尤其以宣化蝈蝈最为出名,它耐干旱,生命力特别强。

# u" j5 B9 O' p" X- {; K

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省的蝈蝈都统称为南蝈蝈。西南四川成都包括长江流域等地的蝈蝈个头较小,比札嘴略大,鸣声也小而尖。总的来说南蝈蝈没有北蝈蝈筋粗皮厚,皮实耐旱,鸣声也不如北蝈蝈那样强劲有力。在南方很难见到北方的大铁蝈蝈。 

' o2 c6 f2 c) V' e4 H" i- h

绿蝈蝈多生在平原、农田、花生地、豆地、玉米地、菜地等农作物区。绿蝈蝈讲究的是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绿脸红牙,绿腿绿肚,红眼棕须,一双金黄翅(前膀翅侧区为鲜绿色)。在满目苍茫的严冬里,这种大翡翠绿蝈蝈更能显示自然之美,也格外耀目。在有一时期,绿蝈蝈价超过黑蝈蝈,就是因为绿色比黑色好看,观赏价值更高。绿蝈蝈翅薄,一般叫声偏高,但鸣声没有黑蝈蝈那样响亮宽厚

6 X0 @) x) A6 t2 X9 F

黑蝈蝈 黑蝈蝈又称铁皮蝈蝈,通体都是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蝈蝈。主要生长在北京郊外的山区,又以西山为主。正宗黑蝈蝈个大,皮坚翅厚,通体青黑色,紫蓝脸,红牙,粉肚皮,白、黄,深褐翅,黄绿膀墙,褐色前翅背,前翅侧区斑黄绿色或黄色,黑青腿,棕须,黑眼或棕眼。体色随时间、年龄的增大而加深,直到全身黑亮似铁,鸣声强劲有力,响亮,宽厚。一虫鸣叫能盖过群虫的鸣声。一膀一膀地叫,沉着而稳重,有大将的风度。  山青蝈  多大夏秋出现,生长在低山丘陵。灌木杂草间及干河谷、荒地、田野梯田之中,体色以灰绿为主,色淡且杂,头项腹腿之色也不怎么统一。山青蝈蝈肚色有绿、黄、白三种,是庄稼地里最常见的普通蝈蝈,不被爱虫者重视。

! e! X: D" C5 Z4 @

草白(糙白)蝈蝈  多在晚秋时出现,生长在山坡、丘陵、田边、地角、灌木杂草之中。通体色杂且淡,介于绿褐之间,似浅褐之间,似浅淡枯草灰白色,故名草白。天然草白蝈蝈因蜕皮较晚,故深秋长寿者较多,体质不错,皮实易养     
异色蝈蝈    蝈蝈体色最基本的是黑褐色与黄绿色,经过长期各地环境的影响与个体变异,又逐步衍生出了很罕见的中间色、过渡色,这就是奇特的异色蝈蝈

# u$ w" H7 w& F5 n8 i: f- }, d1 F0 A$ T

①红褐蝈蝈:生长在北方燕山山区,红头紫脸,紫红脖项(红前胸背板),褐红腹背,粉红肚皮,紫红腿,红须、金黄翅,前翅侧区(俗称膀墙),鲜绿色,布满翡翠绿斑,个头也较大,鸣声响亮,强劲有力,长寿耐干旱,体色极美, 

# A* ]) D& {7 X

②金黄蝈蝈:生长在北方的太行山区,褐黄头,蓝脸红牙,褐黄脖项,黄腿黄肚黄须,金黄翅,惟膀墙(前翅侧区)翠绿,通体褐黄闪金光,鸣声宽厚低沉,苍劲有力,就像金色闪闪的盔甲在闪烁。这样的通体褐黄蝈蝈几十年也难遇一个,甚为稀罕。         

( _# B; c4 j, x7 J' |

③蓝绿蝈蝈:采于河北固安大提及鲁北,它是由绿蝈蝈衍变而来的,其绿色特殊,通体呈蓝绿色,与一般绿蝈蝈体色有明显的不同。蓝绿头。个体肥大,鸣声响亮,调高音脆。蓝绿蝈蝈更是少见,纯正天蓝更是得。                             
④五色蝈蝈:生长在河北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坡地,是由褐黑山蝈蝈衍变而来的,体分为五种颜色,棕褐头,蓝脸红牙,红褐脖项,棕胸花腿绿肚皮,金黄前翅,绿膀墙(前翅侧区),深紫色腹背板,虫体身披五色,各部色调鲜明,对比强烈,很是难得,虫体大色足,皮坚翅厚,鸣声响亮,雄浑有力。                                      

' B% y4 l; u5 w4 L# H

  ⑤白蝈蝈:选自晚秋北方的丘陵砂砾荒地,由草白蝈蝈衍变而成。体色很浅淡,微微带有灰褐淡绿之色,远看像白色、白项、白胸、白肚、灰白腿、只有翅膀呈淡棕色,淡绿膀墙(前翅侧区),银装素裹,个头中等,鸣声细脆而悠扬。

蝈蝈的分类

蝈蝈的分类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2-26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玩家。
发表于 2010-2-26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大家猜一种虫虫的学术叫法,看看和大家心里想的对不对的上号?

. g% K% `+ T+ S/ `7 S

        暗褐蝈螽

6 a i) e e" c$ ~1 t: o- Q

        直翅目 螽zhong斯科  蝈螽属  暗褐蝈螽  gampsocleis sedakovii

& W2 M2 H+ U/ \- m4 J

     中等偏大的螽斯,体长约35-40mm;体长通常为草绿或和褐绿色;头大,前胸背板宽大,马鞍形,前翅较长,超过腹端,翅面具有草绿色条纹并布满褐色斑点,呈花翅状。
    答案(俗称吱拉子,夏蝈,著名的鸣虫,)分布北京河北等地
哈哈

" A# O! V1 w% O

暗褐蝈螽  【中 文 名】 暗褐蝈螽
  【俗名别名】 吱拉子、夏叫、夏蝈
  【英 文 名】 Grasshopper
  【拉丁学名】 Gampsocleis sedakovii obscura
  【所属类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Orthoptera),长角亚目,螽斯总科,螽斯科昆虫。
  【地理分布】 河北保定、狼牙山、内蒙古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成虫出现在初夏,可一直延续到8-9月,寿命2-3个月(不算卵期)。
  比优雅蝈螽早,6月初即端午节后就可在上海市场见到成虫,因此亦称“夏叫”。
  【体形特征】 体长约35-40mm 体形粗壮,中等偏大,体长约35-40mm,与优雅蝈螽相似,却比其小。体色通常为草绿或褐绿色。头大,前胸背板宽大,似马鞍形,侧板下缘和后缘镶以白边。前翅较长,超过腹端,翅端狭圆,翅面具草绿色条纹并布满褐色斑点,呈花翅状,故也称“花叫”;前胸背板侧板下缘和后缘无白色镶边。雌性颜色偏绿。
  【鸣 声】 鸣声常以“吱拉,吱拉(Zi-La)”1、2声起音后,便是连续的“吱拉(Zi-La)……,”声,一般每开叫一次延续12-15s。其鸣声亦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

9 }, S) A5 x# j2 _5 b) y2 M





' m, S5 K* A! V* Y


 

5 i+ S& i8 q; ~2 o7 k

 

. f! U# G' B( C2 u/ g2 |5 O. i

 

发表于 2010-2-27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_0 F" | T( j, { y& r


                      最后今天给大家看了这么多蝈蝈的文献我来结个尾吧

4 X% ?) `* w8 G/ ]0 P) h

 

- [/ {" y: X' `
螽斯科 3 s" y3 B# r5 @$ e1 l7 u6 I
Tettigoniidae 1 ]! d( t8 H* E; n- v% _
2 O$ p( z: E: m. x) p9 v/ O+ w
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的通称。体型大小不一,体躯纵扁或近圆柱状(见图)。触角30节以上,丝状,比体长。翅的变异
较大:发达、缩短或消失。在有翅种类中,雄性发音器位于左前翅之臀域,常略呈圆形,周围围以弯曲而发达的翅脉,
中横贯粗脉,作为音锉;右前翅基部为光滑而透明的鼓膜,当二翅相互摩擦时,而共鸣发音。前足胫节基部两侧具有开
口式或闭口式的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跗节4节。产卵器十分发达,呈剑状或镰刀状。该科分17个亚科。世界已知
约1万多种,中国仅知200多种,估计约有500种以上,其中纺织娘(促织)和蝈蝈为人所熟知。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但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亦有少数种类栖息于穴内、树洞及石下等环境中。多
数种类产卵于植物茎干内、裂缝中或茎叶的表面上,亦有少数种类产卵于土中。食性复杂: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
性等多种类型。植食性种类多对农林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肉食性种类除在柞蚕区内可对养蚕业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其他地区则可作为害虫的天敌加以利用。螽斯属于渐变态,一个世代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多数种类以卵越
螽斯科的特征+ D* y6 p5 }$ w& b4 j, l
                   
* U) I5 u: @! @' d" F7 o9 |' k  蝈蝈属于螽斯科。螽斯科鸣虫一般共同的特征一般有:身体呈扁圆柱状。头部较小,颜面倾斜或垂直。头部有复眼
1对。在复眼内侧有丝状触角一对,细长,一般明显长于体躯。单眼2—3个。口器为咀嚼式,由上唇、上下颚各1对、
下唇及舌等部分组成。上颚即大牙特别发达,粗壮坚硬,内缘常呈锯齿状。牙尖黑色,牙的前半部多为红色或紫红色,
牙根色淡。胸部背面有发达的前胸背板,形状多变。侧片发达,有些种类在侧片和前胸背板后缘相交处形成肩凹陷。
前胸腹板平坦或具有刺状突起。有些种类前翅和后翅较为发达,但也有些是前后翅强烈缩短或完全无翅。足3足,跗
节由4节组成,在最后一节的顶端有爪1对。后足股节十分发达;前足胫节基部有开口式或闭口式听器。腹部通常有背
板10块、腹板8(雌性)或9(雄性)块,在最后一节背板构成下生殖板,形状多变,有时还有附属突出的部分。雌性
的产卵管比较长,呈剑状或镰状形。螽斯科的鸣虫的前翅均具有发音器——音锉和刮器。直翅目螽斯科鸣虫均属渐变
态,经历产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以卵越冬,大多产卵于树上或土中,一般一年一代,也有以若虫或成虫越冬的。
植食性、肉食性与杂食性均有。
蝈蝈的病症与天敌有白僵菌、红色寄生螨、螳螂,也有在捕食玛蜂时有被蜇死的情形。蝈蝈在人工喂养的时候总是喂多
水的瓜果会大肚、拉稀、甚至是脱肛而死。
% j5 T& q8 G& R  `' e" x5 B                  * x) C% l. Y/ k+ C, _; \( R, P& P1 s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南北温度变化很大。南方春夏暖的早,北方迟。南京首批“叫哥哥”在端午节就可以出现,称
“夏叫”,鸣声弱,体小色淡。北方见蝈蝈成虫时间较晚,一般要到6月下旬或7月初才能听到“夏叫”,称早蝈蝈。
这批蝈蝈对人工繁殖留子很有意义。立秋后10天新蜕的蝈蝈称“早叫”,个大体健,饲养好了可以越冬。人工繁育的
蝈蝈可人为控制分批的羽化出来,在春节后蜕的热蝈蝈可以养到第二年的天然蝈蝈出现,这样一年四季都能听到蝈蝈
叫声了。
螽斯科
* x' j4 Q+ v5 q, G5 {- y# x7 xTettigoniidae 优雅蝈螽 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ttenwyl 
暗褐蝈螽 Gampsocleis sedakovii obscura (Walker,1869)  
7 g! {! ?. q$ E. I0 ]' i* I
恩氏伊螽 Eobiana engelhardti (Uvarov,1926) 
/ Y4 f; _3 W2 S4 ?* R) s
 
发表于 2010-2-27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另一篇对西方人关于蝈蝈的文章的译文欧美没有蝈蝈的概念他们统称为树螽或灌丛蟋蟀 
  树螽
  shu zhong(-)
  katydid
  亦称灌丛蟋蟀(bush cricket)或螽斯(long-horned grasshopper)。
  螽斯科(Tettigoniidae)多种以夜间活动为主的昆虫,与蟋蟀和蝗虫有亲缘关系,以其响亮的交配鸣叫而著称。其後腿大,触角很长、呈丝状,雌性的产卵管粗大、上翘。许多树螽有长翅,通常较大,呈绿色,但有些常见种则几乎无翅。树螽在热带最多见,亚马逊雨林栖有约2,000种,也见於全球较冷及乾旱地区。美国约有100种以上。栖于树上、灌木丛或草丛中,其外观常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许多种外观似树叶,美洲热带的叶螽极似一片被咬掉一块或损坏了的树叶。由於这种适应性,以及少在日间活动,因此尽管这群昆虫遍布各地、多产且种类繁多,却鲜为人所知。
  "katydid"之名来自雄性重复的叫声,发出的声音就像"katydid,katy-didn't"。树螽的欧洲语"tizi",听起来也类似昆虫的鸣叫。每种都能发出各自不同的刺耳声音,这是由两前翅摩擦产生,其中一只前翅有脊状线。两性的听觉由一个叫鼓膜的组织构成,或称鼓膜器官,分别长在前肢上。
  叉尾灌丛树螽(Scudderia furcata) 
  翅的形状与功能变化较大。均不善飞行,尽管有些热带种翼展可达20公分(8吋)。许多种不飞,仅在跳跃时振动翅膀,有些种後翅色彩鲜豔,是一种防御形式。卵产於各种活著或已死植物内或其表面,取决於树螽的种类。幼虫与成虫相似,但翅膀未发育完全。主要以植物为食,有几种也吃其他昆虫。
  树螽或许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中心,它们及其他昆虫是猴、齧齿动物、蝙蝠、鸟类、蜥蜴、两栖类和蜘蛛的主要动物蛋白来源。仅巴拿马就有150种以上的树螽。
  树螽、蟋蟀和蝗虫均为直翅类昆虫。虽然有几种螽斯通常也称作"grasshopper"(蝗虫),如"meadow grasshopper"(草螽)、"cone-headed grasshopper"(尖头草螽)和"long-horned grasshopper"(螽斯),但「真正」的"grasshopper"属於另一不同的直翅昆虫亚目(蝗亚目〔Caelifera〕)。树螽与蟋蟀的亲缘关系较蝗虫近,因为树螽和蟋蟀均属于同一亚目(螽亚目〔Ensifera〕)。树螽组成螽斯科,该科含19个亚科,900属,约6,000种。
  真树螽组成螽斯亚科(Pseudophyllinae)。Pterophylla属为北美东部的真树螽。巴拿马的森林树螽也是真树螽。有50多种,较大,善模拟许多植物,包括树皮及新鲜或枯萎的树叶。两性在遇到危险时均能发出声音。
  树螽亚科(Phaneropterinae)是另一大型亚科。其成员有时被称为假树螽,或灌丛树螽。其叫声为一系列高调滴答声或沙沙声。在巴拿马,认为这种短促、高频的声音使其不易被蝙蝠察觉。这些热带种可长达120公釐(4.7吋)以上,颜色从绿到褐色,有些是白色、粉色或黄色。也以两性发出交配鸣叫而闻名。
  树螽亚科也包括圆头树螽和稜翅树螽。叉尾灌丛树螽(Scudderia furcata)有长而窄的覆翅(坚硬的皮革样前翅),常舔脚来清洁爪垫的黏液。圆头树螽(圆头树螽属〔Amblycorypha〕)翅为卵圆形,比灌丛树螽宽。稜翅树螽(稜翅树螽属属〔Microcentrum〕)背部扁平、有瘤,翅似大叶。飞行时,其翅作滑翔状。
  亚螽亚科(Saginae)的非洲树螽和Austrosaginae亚科的澳大利亚不能飞的树螽均为捕食者。後一亚科的Listroscelidinae亚科及草螽亚科(Conocephalinae)咬人足以出血。
  树螽属直翅目螽斯科,是一体形较大的常见鸣虫,由于它最喜欢栖息在树上和灌木上,因而得名树螽。 .
  此鸣虫体长50~60毫米,体宽5.5毫米左右,全身多为绿色。其触须为黄褐色,长度与体长相等。树螽的头部呈椭圆形,头顶略尖,脸扁而象蝗虫的脸面,两牙较长而色鲜红,口器坚硬强劲,会咬人,捕捉时须防止手指被咬。它的前翅很长,伸展后超过腹部,其总体形状很象尖头蚂蚱,形体稍比草螽粗壮。雌虫的产卵管黄红色,末端黑色,长长的象镰刀。此虫在我国南方最多,也是一种著名的鸣虫。
发表于 2010-2-27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护北京的大自然!个人的感觉还是喜欢到野外看野生环境下的蝈蝈再,照张像留个念像哈哈,
发表于 2010-2-27 0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头考了一份虫界行话俗名解释给北网爱虫的朋友和别人交流用

" h8 t+ q9 h8 h0 S3 M

 
虫界行话俗名解释2009-06-20 17:10
                                             
1。白虫:指迷卡斗蟋
2。白和尚:指长颚斗蟋
3。竹蛉:中华树蟋
4。紫竹蛉:长瓣树蟋
5。银哨竹蛉:树蟋或真树蟋
6。金钟儿:日本钟蟋
7。金琵琶,宝塔蛉:云斑金蟋
8。天蛉,绿金钟:梨片蟋
9。单口天蛉:尾铗片蟋
10。大黄蛉:安徽黄蛉蟋
11。山仙子:锤须奥蟋
12。石蛉:凯纳奥蟋
13。小黄蛉:小黄蛉蟋
14。墨蛉:赤胸墨蛉蟋
15。黒脚油蛉:黒足墨蛉蟋
16。金蛉子:双带拟蛉蟋
17。草蛉:斑翅双针蟋
18。花蛉:斑腿针蟋
19。油葫芦:黄脸油葫芦
20。竹蟋,蛮凶头:南方油葫芦
21。画镜,黄金蛐蛐:双斑蟋
22。飞亭:姬蟋
23。灶鸡:短翅灶蟋
24。棺材头:多伊棺头蟋
25。小棺头,扁头:石首棺头蟋
26。蝈蝈:优雅蝈螽
27。支拉子:暗褐蝈螽
28。叫蚂蚱:乌苏里蝈螽
29。绿山郎:中华螽斯
30。姐儿,扎嘴:鼓翅鸣螽
31。山老虎:懒螽
32。宽纺,肥络纬,肥纱婆:日本纺织娘
33。正纺,络纬,纺纱婆,飞纺,窄翅:纺织娘
34。梅雨虫 雅虫:日本条螽
35。织布娘,小娘子。织布童子:素色似织螽,日本似织螽
36。尖头鬼:苍白优草螽
37。钝头鬼:疑钩额螽
39。黒腿钝头鬼:黒胫钩额螽
40。平音尖头草鬼:优草螽
41。黄牙竹妖,黄牙山妖:拟矛螽
42。红牙山妖,红钳子:大剪斯(台)
43。铁弹子,磬蛉:刻点铁蟋 革翅铁蟋
44。鞍:直翅目昆虫前胸背板
45。水子:未受精的卵
46。秧子:泛指若虫
47。光背,裸背:大龄,终龄若虫
48。驹子:螽斯类雌性成虫
49。三尾:蟋蟀类雌性成虫
50。过水:新虫入户的第一次水浴
51。过蛋:交配
52。过罩:指用扣网提虫出罐。
53。藤虫:指生活于拉拉刺藤中的日本纺织娘
54。棚虫:指生活于种植瓜区的日本纺织娘
55。桑虫:指浙江出产的日本纺织娘
56。川虫:泛指优质上品日本纺织娘。
57。苞儿:指未开的南瓜花,是最好的纺织娘饲料

发表于 2010-2-26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f& [; E8 j4 t8 o7 D

   螽斯科           尤螽属     中华尤螽         (短背包   秃蝈蝈     短翅鸣螽)

发表于 2010-2-26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4昆虫种名:懒螽 Deracantha onos (Pallas,1772)
4所属类别:直翅目 硕螽科
4拍摄时间:2002.07  拍摄地点:蒙古
4简要介绍:
4虫体大小:体长50mm
4区域分布:北京

) k& d: o" R9 W0 Z6 {3 D* n1 _5 Q

拉丁学名 deracantha onos

6 C5 O' d3 z1 b) e! l

     懒螽雌雄都能发声
最后我还是有一个问题,想问问高人,就是我查到的这个昆虫,懒螽,大家听听他的别称就知道它有多厉害了,它叫山老虎,看着样子也挺凶的,在我为这篇文章查阅以前,我一直以为它也是蝈蝈的一类,他到底是不是???

/ e$ _/ x7 X5 i; r1 Q

 

& M: w* x& |/ U2 {' W0 u) k+ i' o

请注意,它和螽斯科可是两个不同的科!隔行如隔山,所以我这里有的错误,还请昆虫专业或虫友点评

发表于 2010-2-26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 e1 @% S! r! D

 

* j d; t! r7 }. o/ Q

 优雅蝈螽  【中 文 名】: 优雅蝈螽
  【俗名别名】: 蝈蝈、叫哥哥、秋蝈蝈、短翅蝈蝈
  【分属类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Orthoptera),长角亚目,螽斯总科,鸣螽科昆虫。
  【开放分类】: 昆虫纲,直翅目,节肢动物门,螽斯科,蝈螽属
  【英 文 名】: Brunner von Wattenwyl
  【拉丁学名】: Gampsocleis gratiosa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优雅蝈螽成虫出现在盛夏,可一直延续到9月底,寿命3个月左右(不算卵期)。
  【体形特征】: 体长约35-40mm 体形粗壮,中等偏大。雄性后翅较短,前翅退化,靠摩擦翅膀上的发生器鸣叫以吸引雌性;雌性翅膀退化,仅有翅芽,有较长的产卵管。体色通常为草绿或褐绿色。头大,前胸背板宽大,似马鞍形,侧板下缘和后缘镶以白边。前翅较短,仅到达腹部一半,翅端宽圆;后翅极小,呈翅芽状。早现的虫体色一般较绿,晚现的虫体色一般较暗,但不绝对。也有向阳坡的虫体褐色,背阳坡的虫体绿色之说。冬季市场上出售的大都是人工孵育的,有些特别翠绿,有光泽,称“翠蝈”、“绿蝈”,有些体色带白,称“糙白”、“白蝈”,有些体色紫红如锈,称“铁蝈”,秋天出的称“秋蝈”,冬天出的则称“冬蝈”;亦有以产地来称谓的,如“北蝈”、“南蝈”、“鲁蝈”、“燕蝈”、“晋蝈”等。
  【鸣   声】: 鸣声清脆,响亮,节奏较快,声如“极-极,极-极,极-极(Ji-Ji)……”,可长时间的鸣叫。其鸣声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早晚都鸣叫,以白天鸣叫为主。
  北京市场上卖的一般为黑色与绿色,黑色叫声清脆响亮,而绿色则更为柔和细腻。
  【交      配】:雌性蝈螽一般选择体型较大的雄性进行交配。交配前,雄性大声鸣叫,它们互相用触角触碰,之后,雌性爬上雄性后背,生殖器与雄性的对接。雄性开始收缩腹部排出精托,整个过程约半个小时左右。精托排出后,雄性离开,而雌性则会把腹部向前弓,并咬食精托以获得营养。有时交配受到影响会导致流产,通常会重新交配。雌雄可多次交配,不同颜色也可交配,且质量优良。
  【产     卵】:
   交配后3-14天左右雌性就会产卵,把产卵器插入土中,排出卵粒。一只雌虫一次可产最多百枚乱。卵形似米粒,大小不一,呈褐色或黄色。
  【孵     化】:
   卵在自然条件下开始孵化,次年夏天一龄幼虫破土,需经历几次蜕皮后才可变为成虫,每蜕一次皮,身体都会长大。最后一次蜕皮长出翅膀,约3-7天后天后成熟,开始鸣叫。

5 F6 k. |8 o8 z) b- R$ K

 

发表于 2010-2-26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F8 {' i& K8 K% s9 l! }5 ]) C+ s

 

' R2 p8 l: z8 k/ n$ J


 寰螽---直翅目 螽斯科.  中国寰螽属

]7 f: ?* Z$ j0 {% }, Q8 O

据蒋青海所著的有关书籍及图片资料,此虫应是褐螽,俗称土蝈蝈。网上也有称之为中华寰螽的,也有称之为江苏寰螽的。
  对褐螽的描述:褐螽属直翅目螽斯科,褐螽的名称是因其身体的大部分都呈褐色而获得。它体长40毫米左右,其翅翼及头、背等部分皆为褐色,腹部为鲜黄色,长江流域多有分布。寰螽在中国已经记录了16个种。 
中华寰螽和江苏寰螽不是同一个种,中华的翅膀小,江苏的翅膀大。
以前蒋澈曾在中昆网讲到褐螽是寰螽的俗名,
 



发表于 2010-2-26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直翅目 螽斯科 蝈螽属   乌苏里蝈螽        飞蝈蝈
发表于 2010-2-26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螽斯科     螽斯属 / `& f, U# y6 {0 E0 J, x

                       中华螽斯         绿山郎

发表于 2010-2-26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昆虫种名:恩氏伊螽
 Eobiana engelhardti (Uvarov,1926)
所属类别:直翅目 螽斯科
拍摄时间:2002.07.14  拍摄地点:东灵山
简要介绍:
虫体大小:体长35--40mm
区域分布:
发表于 2010-2-26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x2 Z' M" ?# Y! v# V

 

1 t/ V6 ?8 ^' |

鸣螽属

# ^* e# i% `0 u9 [9 v( V


鼓翅鸣螽 Uvarovites inflatus (Uvarov,1924)

" X- A- ]5 O4 T/ U) E0 X" h

  俗称:姐儿,吉儿,扎儿

, B/ Q+ r9 m2 Y p( Z

  体型与前两种蝈螽接近,但明显偏小且娟秀,体长约22~
30毫米,通体翠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楹亦与前两种蝈螽相似。
雄虫前翅发达,由基部向翅端明显加宽,呈三角形,且向外膨
胀,前翅覆盖整个腹部。翅薄呈半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妇人
纱裙,故有“姐儿”之尊称。

$ M: \3 W0 f# L2 S) ?# O9 M5 f+ e

  鼓翅鸣螽栖息于草丛和杆物的枝叶间,善跳跃,日夜都善
鸣叫,气温高鸣叫更吹,鸣声调高音响,节秦短促,声如“甲,
甲,甲,甲(JIA)......”,声与声之间有明显停顿。鸣声亦随温度
而有变化。

, i) \! W5 R- Y& T5 A

  在上海市场7月底、8月初可见鼓翅鸣螽成虫。虫源主要来
自山东和江苏镇江。鼓翅鸣螽比较娇弱,一般不易过冬喂养
需倍加小心。天热时宜置于通风阴凉处。入秋后如发现鼓翅鸣
螽爬行活动迟缓,需及时放入葫芦或竹罐内保温。容器不易过
小,也不易过大,使其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即可。喂养方法及食
料同蝈蝈。

* z7 l4 b. m2 V

  鼓翅鸣螽已知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陕西、山
东和江苏。国外已知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此部。

发表于 2010-2-26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蝈蝈学术上的种类和其他直翅目昆虫的关系如此网址可一目了然!

* ]3 k+ c* Y( `9 s

http://jpk.sicau.edu.cn/2005xjjp/1nykcx/%C0%A5%B3%E6%C9%FA%CC%AC%CD%BC%C6%AC/%D6%B1%B3%E1%C4%BF.files/orthoptera.htm

2 M4 u. m' x8 `

">

由上可以看出俗话说的蝈蝈其实和学术上的蝈蝈有很大的差异,很多不属于螽斯科的昆虫也被列到蝈蝈的范畴,我先把学术上蝈蝈的亲戚(螽斯科)给它的亲戚都是这个科的给大家露个脸 ,螽斯科  分类地位:螽斯科(Tettigoniidae)是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六足总纲(Hexapod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直翅目(Orthoptera)、长角亚目(Ensifera)、螽斯总科(Tettigonioidea)。本科昆虫通称螽斯。
  种属分布:该科分17个亚科。世界已知约1万多种,中国仅知200多种,估计约有500种以上,其中纺织娘(促织)和蝈蝈为人所熟知。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体型大小不一,体躯纵扁或近圆柱状(见图)。触角30节以上,丝状,比体长。翅的变异较大:发达、缩短或消失。在有翅种类中,雄性发音器位于左前翅之臀域,常略呈圆形,周围围以弯曲而发达的翅脉,中横贯粗脉,作为音锉;右前翅基部为光滑而透明的鼓膜,当二翅相互摩擦时,而共鸣发音。前足胫节基部两侧具有开口式或闭口式的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跗节4节。产卵器十分发达,呈剑状或镰刀状。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亦有少数种类栖息于穴内、树洞及石下等环境中。食性复杂,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多种类型。
  生活史:螽斯属于渐变态,一个世代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多数种类产卵于植物茎干内、裂缝中或茎叶的表面上,亦有少数种类产卵于土中。多数种类以卵越冬。
  危害:植食性种类多对农林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肉食性种类除在柞蚕区内可对养蚕业造成一定的危害,在其他地区则可作为害虫的天敌加以利用。

/ H3 ^$ ~ [- t) N4 U

但我还是不明白很多人把,驼螽科  Rhaphidophoridae 也叫蝈蝈其代表像突灶螽  Diestrammena asynamora (Adelung,1902) 毕竟不能指望人人都很专业吧它们的确很像,它们分类连科都是不同的

, A1 B3 X* y3 v, O8 _5 |; g

 

发表于 2010-2-26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忙!别说我讲完了!蝈蝈可没有这样简单!

, p6 H$ |3 i# }6 R+ F b5 W7 Y

细看请从 http://jpk.sicau.edu.cn/2005xjjp/1nykcx/%C0%A5%B3%E6%C9%FA%CC%AC%CD%BC%C6%AC/%D6%B1%B3%E1%C4%BF.files/orthoptera.htm

7 G8 U/ i% t) q/ b

它是指真正属于螽斯科所有的属的物种
Tettigoniidae
分好几大类呐!格行如隔山虽说一点不假,可我也会进我能力个大家讲个明白的,常见的几大学术品种

$ z9 t- J. e5 L+ y/ _

暗褐蝈螽
Gampsocleis sedakovii obscura (Walker,1869)

) ~1 ^% ?$ z2 }

优雅蝈螽(M)
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ttenwyl

8 Q- Y# m: o" k4 H8 K

恩氏伊螽
Eobiana engelhardti (Uvarov,1926)

5 j* m+ ?9 e& X' a" `1 G1 d& Z

寰螽属

, r0 L+ M4 l, `% [; e ^: e, o

为了让平时虫友的俗语和我常用的学术名称关联上我照到一个对应表错了希望大家谅解!!(我有点后悔接手了)

2 N! s( w- g i1 Q
* y! n( o+ ?& d2 a+ d

  
  螽斯科  螽斯属  ---------------------------------------

! ^3 F( D. c/ Q F( e

中华螽斯                        绿山郎

$ O7 {. p3 r2 j3 h

东方螽斯                       黑背山郎

4 }& A) O2 Q- W$ r) n

蝈螽属----------------------------------------------

# c+ z5 R! b" p1 k

优雅蝈螽                      蝈蝈   蚰子

6 J) n0 i- ^3 Y2 s, M% d: z$ s

暗褐蝈螽                     吱啦子   夏叫  花叫

3 S& m0 d0 B5 E

乌苏里蝈螽                      飞蝈蝈

( ?! t9 Z6 G" r9 }; @5 F% Q

贝氏蝈螽                       叫蚂蚱  绿蚰子

9 j& I5 Y% T5 P& ^) N

米拉蝈螽                      砂葵   砂吱啦子

* Z5 T/ n% p/ u' U4 l7 O9 z

寰螽属-----------------------------------------------

- u9 E6 f0 x4 s" W- w' ~

中华寰螽                     土蝈蝈

2 C6 y9 t8 `/ i6 I1 s' z J

短瓣寰螽                     歪枪  驴蛋子

5 \% A8 b$ N+ Z1 i$ l% i5 @

华南寰螽                     南蝈蝈  大翅土蝈

1 f2 \5 ]1 c9 R- z% V2 y

尤螽属-------------------------------------------------

: K3 \& ~9 \# L0 o0 a

中华尤螽                     短背包   秃蝈蝈     短翅鸣螽

( f I9 o+ G# A: t/ v. p

姬螽属--------------------------------------------------

& Y c; e2 t& A M7 d: R5 x

 邦内特姬螽                   叫驴子 

j& U! y' a0 e' e, V

鸣螽属------------------------------------------------

9 m6 i1 T) y$ |* |

鼓翅鸣螽                    姐儿  扎嘴   吉儿

" k6 i! B! m$ _0 V


织娘科  织娘属-------------------------------------------

$ V6 c! p" \9 f/ h5 |, ?3 j0 O9 V

日本纺织娘                  宽纺   肥纱婆

2 Q3 Q6 @5 v3 Z$ i. X

纺织娘                      正纺   飞纺   长纺  络纬  琴佬

4 P9 w& z% G Y% o1 l

巴桑纺织娘                  巨纺   大纺

2 a b* k: V: J4 v% O9 K: q ~' r1 w


草螽科   草螽属----------------------------------------------

2 ~" I. r, ?" ~( o2 }& k6 \) c

斑翅草螽                  莎草娘

% Y1 ]- s3 j9 w, v

悦鸣草螽                 柳叶娘

: n) R4 N& x; ^* D6 j+ u

中华草螽                 大草娘

5 Q/ Z3 n2 F2 w- u) m5 K

长瓣草螽                烟色草娘

8 [; L* I _( w$ d6 b) R M. m

竹草螽                 竹叶娘

! l8 D7 q. I, l. C$ V

分叉草螽                金腹草娘

! w8 ~/ H4 V( [! X/ J; v: p


似织属 ---------------------------------------------------

; \+ J/ U6 M/ @9 z4 P

素色似织螽            织布童子   织布娘  小娘子

- J" w. H% K o$ S

宽翅似织螽            大织布娘  

c3 ]; o) a, K8 b

褐足似织螽            南姐儿 

7 d; P% v4 P/ d: H) @

优草螽属-------------------------------------------------

, N. K+ H+ b$ c6 F& A6 J

苍白优草螽          白霜尖头鬼

4 g) u/ a+ T4 d5 p

鼻优草螽            平音尖头鬼

; i+ ?& L+ \; N5 I/ [7 M

钩额螽属---------------------------------------------------

; E5 G" W! p8 [9 w* w' Q

黑胫钩额螽             北钝头鬼

6 b; x3 {' v& \: Z

疑钩额螽              小钝头鬼

3 c& D7 G% P4 K/ C* n

光额螽属--------------------------------------------------

% N5 e( {7 p( A1 i1 q$ i4 ] r' w

日本光额螽               包黑子   黑面鬼

7 g" r s/ N* f7 T% m5 L

古猛螽属--------------------------------------------------

/ z9 P- q% b$ l+ m

布氏古猛螽              乌印

; r9 O" S1 N. q: \; k. a2 V6 Q6 f

翘尾古猛螽            卡几蜢 花面鬼

( Z' F0 Z' @ g2 o+ T/ G- V3 c5 Z

锥头螽属-------------------------------------------------

6 l4 x/ z$ s: m9 ~

宽胸锥头螽              黄牙竹鬼

' |; Y2 X. s! m2 D! P1 h( G6 H

尖项锥头螽              绿竹鬼

9 Z o3 g* o5 o$ b

拟矛螽属-------------------------------------------------

% o& V% X0 D" H* U

吉卡拟矛螽            大剪斯    红钳子

( M8 @& ^0 P" z

粗头拟矛螽             红暴牙

) y5 \) K: N- t1 A, ~0 f/ l

 

, h) m1 }: Q6 i9 D

露螽科  条螽属-------------------------------------------

; o% c% Y! q4 R+ h: t

华北条螽               北雅虫  单音雅虫

) u$ g' W+ P/ o3 a# e2 V% ~

日本条螽              雅虫   梅雨虫

% g0 }" {! `+ t

露螽属 -------------------------------------------------            

& }$ ^/ j" q, t' x

镰尾露螽               丝娘子  瘦衣

9 X1 X: V9 x( |* l

掩耳螽属---------------------------------------------------

8 l4 G; `, o/ ?- x. P$ u

秋掩耳螽              格翅梅雨虫

/ G, S1 B4 A: F; E6 p$ l

斜缘螽属-----------------------------------------------------

4 [/ e3 E) j: Z

刺尾斜缘螽             花衣娘子

4 k8 V% t( Z3 w2 E3 M

 

5 Q, q* _7 A& z& a

拟叶螽科---------------------------------------------------

" S, C5 m7 j4 i8 B

巨拟叶螽          香蕉虫  大手板

; v& {( g. `- e. y c

翡螽属 -----------------------------------------------------

7 ~( c( @: F/ b% h, i! j% q

中华翡螽              翠宝 翠衣

, N. Y# b. r6 c

覆翅螽属--------------------------------------------------------

! p6 p0 B" W: ]

绿背覆翅螽      臭黑婆   丑黑婆娘   巫蛾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师的浏览。

2 c- ~* P1 }& d

感谢树人兄的讲解,补充。

发表于 2010-3-1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山西作为主产小蝈蝈的地区,气候有些干旱,多产中小身量蝈蝈,以小个为主的山青、草白蝈蝈以及少量的铁蝈蝈。晋蝈蝈的物点皮实好养,皮粗翅厚,叫声响,尤其以宣化蝈蝈最为出名,它耐干旱,生命力特别强”----------------------------------------

4 O+ x* N& B& x7 j* y* d! m

宣化蝈蝈应该属冀蝈蝈吧?宣化市从撤销察哈尔省后一直归河北张家口市。

发表于 2010-3-1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题还要网上深资虫友来解啦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蝈蝈在我国分布很广,按产地来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类,北蝈蝈优于南蝈蝈。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冀蝈蝈、晋蝈蝈、鲁蝈蝈。 

$ D: l" ]* @* _' U D% u6 o9 S: D

 

( l7 O1 U- s/ _0 y

京蝈蝈又叫燕蝈蝈 
      主要指北京山区和郊区的蝈蝈,北京人爱讲究西大山和东大同的蝈蝈。燕蝈蝈最有名的是安子沟的大山蝈蝈。北京以产黑色大铁蝈蝈著称。 
 
冀蝈蝈
      河北山区,每年蝈蝈产量大。以中小身量的草白(糙白)山青蝈蝈为多,间或有少量铁蝈蝈与绿蝈蝈。河北省蝈蝈以易县为主,名气最大。

+ p# t7 J4 R5 ]+ j5 j& X

      主要指山东北部为主的地区,鲁蝈蝈又以绿蝈蝈为主,但头项部局部泛红褐色的边纹,也有个头较大的。也有少量的草白和山青等中等身量的蝈蝈。  

. F/ _, u1 o& S7 q/ j

晋蝈蝈  
      山西作为主产小蝈蝈的地区,气候有些干旱,多产中小身量蝈蝈,以小个为主的山青、草白蝈蝈以及少量的铁蝈蝈。晋蝈蝈的物点皮实好养,皮粗翅厚,叫声响,尤其以宣化蝈蝈最为出名,它耐干旱,生命力特别强。  
      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省的蝈蝈都统称为南蝈蝈。西南四川成都包括长江流域等地的蝈蝈个头较小,比札嘴略大,鸣声也小而尖。总的来说南蝈蝈没有北蝈蝈筋粗皮厚,皮实耐旱,鸣声也不如北蝈蝈那样强劲有力。在南方很难见到北方的大铁蝈蝈。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观赏的角度按体色分类,蝈蝈可分为五类:绿蝈蝈、黑蝈蝈、山青蝈蝈、草白蝈蝈、异色蝈蝈。 

0 ~, M1 Q* g8 W. d j3 e3 {0 c% S

绿蝈蝈 
      绿蝈蝈多生在平原、农田、花生地、豆地、玉米地、菜地等农作物区。绿蝈蝈讲究的是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绿脸红牙,绿腿绿肚,红眼棕须,一双金黄翅 (前膀翅侧区为鲜绿色)。在满目苍茫的严冬里,这种大翡翠绿蝈蝈更能显示自然之美,也格外耀目。在有一时期,绿蝈蝈价超过黑蝈蝈,就是因为绿色比黑色好 看,观赏价值更高。绿蝈蝈翅薄,一般叫声偏高,但鸣声没有黑蝈蝈那样响亮宽厚。  

z- y* X, b& V% _+ f8 e( G: e

黑蝈蝈  
      黑蝈蝈又称铁皮蝈蝈,通体都是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蝈蝈。主要生长在北京郊外的山区,又以西山为主。正宗黑蝈蝈个大,皮坚翅厚,通体青黑色, 紫蓝脸,红牙,粉肚皮,白、黄,深褐翅,黄绿膀墙,褐色前翅背,前翅侧区斑黄绿色或黄色,黑青腿,棕须,黑眼或棕眼。体色随时间、年龄的增大而加深,直到 全身黑亮似铁,鸣声强劲有力,响亮,宽厚。一虫鸣叫能盖过群虫的鸣声。一膀一膀地叫,沉着而稳重,有大将的风度。  

% G2 @5 [6 b' \; ^; ^& K; ?* _

山青蝈蝈  
      多大夏秋出现,生长在低山丘陵。灌木杂草间及干河谷、荒地、田野梯田之中,体色以灰绿为主,色淡且杂,头项腹腿之色也不怎么统一。山青蝈蝈肚色有绿、黄、白三种,是庄稼地里最常见的普通蝈蝈,不被爱虫者重视。  

# |; ]) P3 F7 G, n6 y

草白(糙白)蝈蝈  
      多在晚秋时出现,生长在山坡、丘陵、田边、地角、灌木杂草之中。通体色杂且淡,介于绿褐之间,似浅褐之间,似浅淡枯草灰白色,故名草白。天然草白蝈蝈因蜕皮较晚,故深秋长寿者较多,体质不错,皮实易养。
 
异色蝈蝈
       蝈蝈体色最基本的是黑褐色与黄绿色,经过长期各地环境的影响与个体变异,又逐步衍生出了很罕见的中间色、过渡色,这就是奇特的异色蝈蝈。  
       ①红褐蝈蝈:生长在北方燕山山区,红头紫脸,紫红脖项(红前胸背板),褐红腹背,粉红肚皮,紫红腿,红须、金黄翅,前翅侧区(俗称膀墙),鲜绿色,布满翡翠绿斑,个头也较大,鸣声响亮,强劲有力,长寿耐干旱,体色极美,实为罕见。  
      ②金黄蝈蝈:生长在北方的太行山区,褐黄头,蓝脸红牙,褐黄脖项,黄腿黄肚黄须,金黄翅,惟膀墙(前翅侧区)翠绿,通体褐黄闪金光,鸣声宽厚低沉,苍劲有力,就像金色闪闪的盔甲在闪烁。这样的通体褐黄蝈蝈几十年也难遇一个,甚为稀罕。  
      ③蓝绿蝈蝈:采于河北固安大提及鲁北,它是由绿蝈蝈衍变而来的,其绿色特殊,通体呈蓝绿色,与一般绿蝈蝈体色有明显的不同。蓝绿头。个体肥大,鸣声响亮,调高音脆。蓝绿蝈蝈更是少见,纯正天蓝更是难得。  
      ④五色蝈蝈:生长在河北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坡地,是由褐黑山蝈蝈衍变而来的,体分为五种颜色,棕褐头,蓝脸红牙,红褐脖项,棕胸花腿绿肚皮,金黄前翅,绿 膀墙(前翅侧区),深紫色腹背板,虫体身披五色,各部色调鲜明,对比强烈,很是难得,虫体大色足,皮坚翅厚,鸣声响亮,雄浑有力。  
      ⑤白蝈蝈:选自晚秋北方的丘陵砂砾荒地,由草白蝈蝈衍变而成。体色很浅淡,微微带有灰褐淡绿之色,远看像白色、白项、白胸、白肚、灰白腿、只有翅膀呈淡棕色,淡绿膀墙(前翅侧区),银装素裹,个头中等,鸣声细脆而悠扬。

发表于 2010-3-2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蝈蝈的学问大了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12:57 , Processed in 1.26792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