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民间花会还是要到农村去看,把这些东西拿到城里的庙会上来,俺个人觉得与周边的环境和气氛不搭调。 : K% Z* c8 v5 M4 P U H8 D
这是我七年前写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
0 ]+ d' e% s5 a4 h9 T
1 w& q9 s; V3 g/ i) R. o 墙子路村赏花会
, _( v7 s7 H% J" Q% A* T5 B, l3 P3 |1 ~4 E 1 K7 o4 ^1 Z0 V* @: K
2003年春节前后,蔡世文老师先后两次打电话告知我一定要抽时间看一看墙子路村正月十五的花会,蔡老师说:“往年的花会都没有今年的热闹,而且正月十五第一天应村里人的要求要在本村表演,往年都是直接到乡里表演,本村不表演,所以机会难得。”
" q( a3 d0 Z8 [% t0 x+ g 也巧得很,今年正月十五正逢休息日,2月14日晚上下班后,我同成大林老师约上长城全接触网的牛剑春和夫人小周 。长城小站网的随手也打来电话问我周末有什么活动,我告诉他说马上通知驴皮和火箭人今晚一定赶到墙子路,明天赏民间花会。当晚随手最先到达,我和成老师、牛剑春和小周天刚黑赶到,晚上十点驴皮、耳朵、火箭人最后一批到达。一共约到八个人先后在墙子路蔡老师家,大家互相见面认识,喝酒聊天,热闹一阵后,就分别休息在蔡老师和村民王玉山家暖烘烘的热土炕上。 : Y2 Q( J) x" L. Q3 d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一出门,借着蒙蒙晨曦我看到地上下了一铜钱厚的一层雪。抬头看天上挂着星星,天已放睛,四周围的山峦被一层雾气拢罩着,白茫茫一片水墨画的景象。远山上蜿蜒的长城和敌楼时隐时现,把节日的山村装饰的更加美丽。毛石院墙灰瓦房,呈现出一种素雅的美。天还不亮就见一拨一拨的人前往村子北头的三堂庙遗址前去烧香拜佛。三堂庙是村里丁字街北面的一座古庙,早年大殿内供有数十尊青铜古佛,铸造精美,多姿多态,庙内有戏台。现在这里建有一座村委会的大库房,前面是一个大广场。在村民的心目中虽然庙已不存,但神灵还在。因此,在库房的南墙上贴上一张黄纸,上面写上“玉皇大帝”“佛法无边”就算是神灵的位置。大家还是以前的老习惯,还是要到这里来烧香拜佛。多少年来从古至今,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民间习俗仍然在这里沿续着,体现出墙子路村蕴藏着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
5 X0 X/ G9 q9 t 早上我跟着蔡老师一起去烧香,一路上只见村里的晚辈们都非常亲热地给蔡老师鞠躬并问候新年好。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现在北京城里己很少能看到了,单元楼门里人们把门一关,住了许多年连对门姓什么都不知道。现代经济社会飞速向前发展,无情地冲击着传统的东西。幸运的是在这里还有一部分被保留了下来,墙子路村虽然现在传统的还很多,但村民的文化素质却很高,现在村里己有了上网的人,本村村民、墙子路小学的贺建华老师就是这个村的上网第一人。 5 t+ y' V; m3 K6 k
上午八时多,南边村口传来欢快的锣鼓音乐,鞭炮声声震耳欲聋,走会正式开始了。首先看到的是“金锣开道”,总督官殷维国精神抖擞打一杆小旗头前引路,紧跟在后面的是龙门旗,巨大的横幅上写着“墙子路民间花会”七个大字,后面五颜六色的龙旗随风飘荡。再往后看分别是中幡、吵子档、大鼓、踩高跷、二达子摔跤、狮子、小车会、雄关腰鼓队、地秧歌、猪八戒背媳妇、乐队等十多种队伍的表演。每队前面有头旗领队,整个队伍有二百五十多人参加表演。那场面犹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浩浩荡荡开始往村北丁字街行进。
2 p* @! I! U2 S3 m 队伍行进的很缓慢,每过一家门口,这家的门前都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烟酒、水果糕点等礼品,门两边燃放上两挂大鞭炮,于是花会的各种队伍都在这家门口表演一遍,并与这家的主人互相问候过年好,互祝新年快乐。这种形式当地称为“敬神”,实际上是本村老百姓对花会的一种赞助形式。这个“敬神”的场面在北京城里的庙会上是根本看不到的。
: s# Z" Z2 M7 ?- ^1 { 一直接近中午时,队伍才走到三堂庙遗址的广场前面。这时各个队伍中的头旗都要到前面去烧香拜佛,然后每种队伍都在广场上再为大家表演一番。此时广场上己是人山人海,四周围的墙上房屋上、树上都是人,场子被挤得越来越小,这时只见两头狮子来了个就地十八滚,马上又滚出一个较大的场子,节目继续表演。
8 A3 m$ ?& d4 Y9 ?; D X 墙子路的花会据蔡世文老师讲最早是1936年由蔡得茂、蔡仲三、蔡荣枕发起,联合周围乡村成立了十三档花会,命明“同意圣会,”推举蔡容枕为总督官。当年为墙子路村的吵子档、狮子、开路、小车会、龙灯会、虎斗牛、二达子摔跤。南沟村的高跷、秧歌,后沙岭的大鼓,小梯子峪的十鼓弦,关上村的音乐,老庙沟的大筛,大杆沟、北沟、泉水沟的中幡,各档均有头旗,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文革时期停止了一段,九十年代初又由蔡德茂、蔡德孝二人重新发起,现仼总督官是年青一代的殷维国担任。 8 H& F$ n- O4 ?" Y# i4 o$ [
由墙子路民间花会联想到现在城市里的年青人大都过“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而“腊月二十三糖瓜粘”,“正月十五闹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等等大多年青人却不知其典故和来历。每逢春节,北京城内办庙会也有民间花会表演,但感觉总不如在乡村里表演才能真正体现出那原汁原味的乡土之情,体现出这种民间文化存在的价值。特别是“敬神”的场面,在城里庙会上表演完全不能办到,又由于环境的不协调,反而还显的档次低,被认为是低层次的乡巴佬文化,其主要原因就是表演花会时的周围环境与之格格不入。
4 x1 h/ w; x2 D `/ k 墙子路民间花会组织是一种很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因为这种文化直接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它是老百姓自己创造的文化,是民间文化的源头,代表着根源所在。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情感、信仰和理想的载体,是直接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所以花会的表演是不能离开它所需的特定环境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表演它才能大放异彩。 5 k0 b0 [8 x' y ]+ K0 k/ G6 |
墙子路的民间花会只有在墙子路这种环境中来表演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特色和文化价值。我认为将来的发展方向是城市里的人们要到墙子路这种环境中来观赏花会,而不能把这种民间花会搬到城市里去表演。
% p7 }) }) f; J( G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来怎样保护墙子路村及周围地区的人文景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如今正逢太平盛世,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都富起来了,许多村庄都变成了小城市,家家户户小别墅,楼房整齐一排排。村中都修成柏油或水泥大道,路灯装饰现代化,如果将来在这种新形农村环境中表演民间花会肯定还要产生一种不和协的感觉。 ; m5 z! E; o1 _" X
墙子路村的发展方向应从另外一个角度向前发展,应以民俗、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方便,有铁路和公路,环山面水,村东和北面山上雄伟的古长城连绵不断,特别是泉水河村东北面山上的长城,到现在还保护的很好,这里的长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字砖很多,加以保护和利用是其它长城景点所不能相比的。应该在现在环境的基础上向小桥流水人家、青砖瓦房、毛石院墙、石板路面发展,尽可能地恢复原有的石磨、石碾、古井(据蔡老师讲,墙子路村曾有一口四眼古井)等等一些能充分体现出山村特色的景观。还可以在蔡世文老师撰写的那本《我的家乡墙子路》这本书的基础上在村委会办一间小型村史慱物馆,搞一些照片、把村中原有的文物放进去,再加上每年一度的民间花会表演,是墙子路村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 M2 O3 u- i6 C) O; \+ T& N1 |
当你真正的走进民间,就会感到这个特殊文化世界当中多采多姿的乡情文化在深深的感染着你,融化着你。保护好这里的人文景观并加以发展和扩大其影响,是前途远大和变化无穷的。所以我们要宣传它,保护它,让它成为当地广大村民致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来从这里开辟出一个让城市人到这里享受特色民间文化旅游的景区,让民间文化永远发扬光大。
' {: L7 y" L"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