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北、华北地区姓安、史、康、何、米、曹、石等姓氏的人,很多都有粟特人(Sogdian)的血统遗存。当然华北地区的大多是后来跟突厥人、汉人、契丹人混血的后代。 " Z6 D/ h5 U- P5 b) H% v$ ~3 L
% _4 a% |3 R& T" }' Z/ O5 y8 L粟特人来华集中在汉末、魏晋、南北朝、隋、唐前期这六七百年的时间里。先后有近百万人由于经商、游牧、或部落迁移而定居中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开始了汉化过程。到了隋唐,很多移民几代后的粟特人,虽然长相仍然是高鼻深目,但家族文化已经完全是或大部分是中国的了,当时唐朝人也把它们当做国人,不另眼相看。其中不乏有人考取功名当官的、或者是通过边功晋升大将的。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刚入华不久,汉化不深的新移民。 & ^2 _8 D( {8 k; T
6 @: |* e. i1 j( Y& v. t. I
判断粟特人汉化的程度深浅,不能从其所处时代来看,而应从其家族入华时间长短来看。 1 I! E# u) a" ` K; H1 R6 ^
7 j$ K9 c1 i7 N3 ^/ I
粟特人在其本土(伊朗阿、富汗地区)的葬俗是不设棺木,死后直接把尸体拖到城外的黄坑让狗吃掉,然后把骨头收集起来烧化,把碎骨渣放入陶制的纳骨器中埋葬。到了中国,最早肯定也是这种葬俗。但是到了南北朝出现了石床葬制。有意思的是尸体并不放在床上,而是在墓道中直接烧化,还多少保留着粟特遗风。后来变成不烧化尸体,而是放在石床上。再后来石床变成了石棺。但总之都是石头葬具,为的是追忆祖先使用陶制纳骨器的遗俗。到了唐代粟特人的很多墓葬就彻底汉化了,使用木棺增多,随葬品也丰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