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飘在2010-2-8 23:31:00的发言: 请教鹤兄,你说陕西的书精致,可我一直以为现在的书都没有以前的好、清楚啊?纸不如日前,以前的纸久了就卷角,能看出纤维多,现在的纸没这效果。
( r: g8 x5 w1 b' y# v哈 不客气 不知道你手里是否有文革前的、还有70、80、90年代的小人书,还有是否有这套陕西人美的小精装 * w9 H) c3 A& B: Z
其实一对比就知道呀 7 I+ \ x: @9 o+ }$ X& G4 P
过去(文革前到70、80年代)由于印刷技术和经济原因 2 Y8 |# B2 l; {8 \/ \- U: ]
用纸是以凸版纸、书写纸为多 纸的颜色黄 时间长了 发生脆变 不易保存
+ u+ U/ q/ R/ u# }& s" c+ ^1 Q% s( a印刷上基本是一个层面 不可能精细到反映原作的全貌 尤其像王叔晖的作品
7 @! O" n5 L! Q( t90年代初更是有一批成套出版的盒装书 印刷质量极差 纸张白度倒是够了 却极薄 封面压膜了 可能是应用老板 模糊不清 7 l7 ]3 _0 P4 E+ O& ^ D0 F
( I% n+ U5 G8 x( G# D- h: h8 O6 s) o比如70、80年代的《三国演义》封面 质量极差 别说欣赏了 有的模糊到无法看清的程度
) u1 ~8 q J8 |0 Q$ S# C " F& B& T0 y$ Q1 F- h/ y
近年连环画完全成为收藏品了 有些企业致力于此项工作 比如上海的大可堂等 开始陆续推出一些精品 3 {/ O/ s; p" a- T- ^$ ^1 N' W U
纸张采用有一定厚度的轻型纸 颜色的黄度适当(我们知道 纸白会减低画面的立体感 层次感 显得突兀平白 发黄色的纸可以产生极好的立体感 层次感)
& A. \( g- |6 T& J2 _5 u; `7 S
! x3 \" z" c; x5 |! O @制版印刷引用今天的技术优势 可以印出画面的不同层次 细腻程度
/ ]7 L* Z. k1 R9 V3 J% y比如这套陕西人美的小精装王叔晖作品 5 G" _6 H7 H i, W) D/ \7 D' K
王先生的画作 不像其他画家 大多线描只用一个墨色完成
; j5 Q9 @ Q: [: G* }4 N而是分为近景 远景 根据层次 选用重墨 淡墨勾线 极具立体感 层次感 但在过去完全做不出来
+ y$ U8 A4 o2 o5 i) x% Z6 F" B/ N' T $ p7 t6 K- b/ M) _3 P+ a
我对比了 过去80年代的印刷作品 根本表现不出来 因为过去以实用为主 不以欣赏为主
0 f4 O/ }( V0 ?* g
% B" i8 r$ L+ A* U* N' ~: R( E但今天不同 这次完全做到了 6 N: C! t8 P" P2 k- v/ V
1 a) `) s! {: s9 p
封面也明显是用原作重现照相制版 层次细腻分明 真正看到原作的风采 * F) A ?6 D6 d
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 I1 D5 r/ w- ?# u1 y6 R& q0 [
6 `* A8 o3 I" m) D + f# D% X2 w& f' o5 ]
2 r4 C! ~( y# r9 g& [8 J. D唯一的缺憾是 过去的书名都是由书法好的先生题写
R3 u! {" t% A+ l今年收藏新书大多用十分丑陋的电脑字体 即便是用集字的书法体 由于设计人员已经没任何书法修养 十分难看
4 F( _1 A1 E1 X) Y7 _ ) j4 P. e5 S9 Z
比如原版《孔雀东南飞》是启功题写 的 人美版小精装保留了原貌 十分美观 陕西人美更换了字体 美中不足
9 _' _! B. D3 M6 L |